《清贫》这篇文章是方志敏烈士在狱中所写,他将自己所有钱财一点一滴用于革命事业,值得我们敬佩。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读《清贫》读后感范文15篇,大家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清贫,是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气质。清贫,能够涵养革命者的气节
习主席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清贫》全文千字,字字千钧,清晰表达了共产党人的爱憎观、贫富观和苦乐观,表达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今天重温,仍有震撼心灵之感。
清贫,不是一个道德标签。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清贫是“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的信念和境界,是为了“可爱的中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责任和担当。清贫,是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气质。
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回到江西弋阳开展土地革命运动,从无到有,创建苏区和红军,全盛时期领导着超过百万人口的苏区和一万余人的红军队伍。就是这样一位“大官”,“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却“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被捕时,他所有财产只有一只怀表、一支自来水笔,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他说“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的,这当然会让抓捕他的国民党军队士兵难以置信。
“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习主席曾这样谆谆告诫党员领导干部。当官和发财本是两条道、一对矛盾体,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共产党的“官”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职业,不仅不能借当官发财,而且更多的应是奉献和牺牲。有“农运大王”之称的彭湃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为了革命,他将自家田契当众焚烧,将田产还给农民。1938年,贺龙填写了一份党员登记表,他在表中“动产、不动产、现金各多少”一栏中写道:“我什么都没有了。”当年许多先辈投身革命,抛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抛弃高官厚禄,都是奔着理想而去,奔着信仰而去,奔着光明而去。
理想和信仰是共产党人身上的鲜明标识。这种标识在革命战争年代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因为它的颜色和纯度需要用生命和鲜血去浸染。但是在今天,面对多元思想的激荡、金钱物质的巨大诱惑,“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的长期存在,如果经不起考验,理想信念的“钙质”就很容易流失,价值追求很容易发生偏移。看看那些落马贪腐分子的种种奇葩“理由”,诸如“升官不成便腐败”“看到别人在弄钱,我不捞钱,感到孤独失落”,等等。他们无论怎样巧舌如簧,也掩盖不了忘却初心、信念坍塌、价值观偏移的本质。“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补精神之“钙”,强化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一刻也放松不得。
金钱能成就事业,也能毁了事业。曾有报道说,因格林威治天文台取得重大成就,英国女皇决定对天文台有功人员进行重奖。台长知道后坚决反对,并请求女皇撤销此项决定,他说:“如果像您这样奖下去,格林威治再也不会有天文学家了。”此事真伪姑且不去考证,但其中道理无疑让人深思。泰戈尔说:“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就飞不起来了。”沉迷于金钱带来的各种享受,就容易在舒服的日子中渐渐消磨意志、丧失斗志。当年钱学森如果是为了金钱,就不会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同样,方志敏甘守清贫,是为了“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可见,对清贫甘之如饴,乃是因为选择了崇高事业!
清贫,是模范共产党人的一贯姿态。甘祖昌、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一大批时代楷模,他们都是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按理说不是没有条件享受生活,但他们为了事业而奋斗乃至献身,对党和人民的事考虑得多,对个人物质生活则关注得少。他们不以追求金钱和享受为目标,而是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做事,哪怕清贫一些,也觉得是人生快乐。
清贫,能够涵养革命者的气节。方志敏被捕后,国民党各路人等轮番劝降,许以高官厚禄,方志敏只用一句话回答:“朝三暮四,没有气节的人,我是不能做的。”出卖方志敏的魏长发,就是被敌人以一百块大洋和一个女人所收买而变节的,而现在又有多少曾经的领导干部,是从贪图小恩小惠开始而一步步堕落成腐败分子的。可见,不为利益之诱而心动,不为五色之惑而目眩,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气节。
如何对待金钱和物质,最能映照一个人灵魂行走的姿态。“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句话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党员干部永远是一针清醒剂!
【篇二】
这两天,我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的《清贫》。细细品读后,我深有感触。一个共产党员为了追求革命的真理,为了共产党员的信仰,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金钱和安逸的生活又算得了什么呢!
方志敏在文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他被俘的当天,抓到他的士兵渴望从这个大官身上找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之类的,可翻遍了他全身也只有一只表和一支笔。
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斗争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清贫的方志敏其实很“富有”,这种富有就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和理想。人们往往认为清贫就是穷,可事实并不是这样。方志敏的清贫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种人格的力量。他为了人民富裕、祖国强盛,愿意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在《清贫》中还幽默地提到了他“唯一的财产”就是“几套旧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这段话是多么发人深思啊!
看看我们周围,很多小学生就像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口袋里装着零花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同学们聊天,也经常比你穿的好,我吃的好,比谁家的房子大,谁家有汽车,一副羡慕的样子,有不少同学想做“吃好、喝好、玩好”的“三好学生”。尽管过着这样舒适、安逸的生活,我们还经常为了衣服的款式好看不好看,父母没有给自己买喜欢的东西,甚至少吃一顿洋快餐而发脾气,这些跟方志敏烈士来比,怎能不感到羞愧呢?
今天是4月23号,是我们南京解放60周年纪念日,从很多书和电视、电影里,我知道了我们现在幸福生活,就是靠着像方志敏这样的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的奋斗而取得的。他们不光给我们带了富裕的生活,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中国革命者能战胜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的这句话,让我懂得了:人活着要有精神,要有理想。这种精神、这种理想,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就是要做到我们课本封面上的那句话:“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篇三】
《清贫》这篇文章,选自《可爱的中国》一书,是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所著。当年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读此文时,几次热泪盈眶,那时这篇文章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文章开头,方志敏烈士如叙家常般,娓娓道出文意,道明革命斗争的艰辛曲折和革命志士的崇高精神。接下来,他用朴实而传神的笔触,详细描写了被捕当天,敌人在他身上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的经过。两个国军士兵见利忘义、视财如命、敲诈勒索的丑恶嘴脸和方志敏淡定从容、谈笑自如、视死如归的高尚品格,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一代代读者动容、敬佩不已: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风骨!
清贫,亦称“清苦”,形容穷苦而不失气节。方志敏一生都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为革命筹集过数百万元的款项,却从未动用过一分一文。有时带领部队转移路过村庄集镇,舍不得买一点粮食充饥,宁愿啃树皮、草根果腹。他的妻子从白区缴获的物品中要了一块绒布做演出服,被他批评了一顿,马上送了回去。被捕入狱后,朋友们给他送去的衣食,他转送给了病饿的难友。他用敌人给他写“供词”的纸和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传世之作《清贫》和《可爱的中国》。
前一阵子微信上传得很火的一个帖子《请让刘胡兰离我的女儿远一点》,起因竟然是几位家长要求语文老师不要给孩子上《刘胡兰》这一课,理由是“不想让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过早地接触这么残酷、血腥、暴力的东西”。我们暂且不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启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单从家长本身来看,他们的精神世界就清贫得可怕。而现在有些年轻人,说起娱乐八卦来头头是道,唯独对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一知半解,甚至一提起来就觉得:“那是什么年代的事了!”这种情况真的很令人担忧。
物质上的富有能让人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精神上的富有能让人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感恩惜福、知足常乐、乐观上进。再读《清贫》,我认为,不论社会展得多么繁荣,不论生活变得多么富裕,我们都要从《清贫》这样的书籍文章中汲取精神上的养分,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升华自己,把那些美好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篇四】
志敏烈士,江西省弋阳县人,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创建人之一。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他们行至皖南遭到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9日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利诱,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在狱中,方志敏利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传世之作《清贫》和《可爱的中国》等,成为教育后代的生动教材。
《清贫》一文写于1935年5月26日,虽然只有短短一千余字,却字字折射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每次翻阅此文,心灵都会经历一次洗礼和震撼。革命烈士那高大的身影、清瘦的脸庞、深邃的目光,仿佛就在眼前;那大义凛然的气节、炽热的爱国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令人感慨万千。
方志敏在文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接着,文中记述了自己被捕时的情景。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兵从他藏身的柴窝中搜捕到他,满以为抓到了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官,可以发些意外之财,但接下来的结果却使他们大失所望。“那知道从我的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怀表和一只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最后两个国民党兵只得悻悻地向方志敏问:“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这与国民党大官的阔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国民党士兵那污浊的心灵间,方志敏的“清贫”是不可理解的。
文章最后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以“清贫”为题,表现了他无论革命事业处于何等困境,始终坚持信念,不彷徨、不动摇、不退缩的生活态度和崇高气节。《清贫》不仅是方志敏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革命前辈对我们后人的深情嘱托……
在生活宽裕的今天,许多人认为“清贫”已属过去,告别贫穷的同时,也就将“清贫”二字丢下了。其实,“清贫”和“贫穷”的区别,“清贫”重在一个“清”字,“贫穷”重在一个“贫”字,穷时贵在“清贫”,富时更贵在“清贫”。 “清贫”是一种价值观念,是一种品德修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传统,“清贫”是实现自我的根本保证。背判了“清贫”精神,穷时可能卖身,富时可能犯罪。背离“清贫”,在财富面前私欲恶性膨胀,道路德底线崩溃,灵魂飘然而去,必然会酿成悲剧。
越是生活富裕了越是不能忘掉“清贫”操守。秉承“清贫”,关键是要戒欲戒贪。戒欲,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只要有“淡泊名利,克己制欲”的坚定信念,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平和心态,才能保持品格的高洁。戒贪,就是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宁可清贫、不可浊富”,不管在什么环境、何种条件下都要抗得住诱惑,守得住物质上的“清贫”。
【篇五】
每每提起革命先烈,我不由得想起心目中一位特别敬仰的烈士——方志敏。我在小学是就读过他的《清贫》、《我可爱的中国》等文章,那是他1935年5月牺牲前在牢房中写下的动人篇章。
我记得1995年,在老部队的师党委会上,师政委发给我们这些当团长政委的一本小册子,让我们读,其中就有方志敏同志的《清贫》和《可爱的中国》。那是在领导岗位上又一次受到心灵的洗礼。
今天,我重读了这位革命者的遗作,不仅又一次被他的浩然正气、高风亮节所感动。不管时代怎样变迁,新一代共产党人必须要向方志敏同志学习。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是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秢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式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话吧。
追昔扶今,每读《清贫》,感叹人生,正气一身,洁白无暇!
我理解,清贫与贫困不是一个概念,两者虽然在物质上都是贫,然而在精神上各不相同。清贫有清高、淡泊、傲骨之意,贫穷则为生活所迫而无奈。清贫是一种精神信仰,是一种自我克制贪欲的力量。如果说当你身处官位,每天触及钱物时,若能为了国家、民族、百姓而面对诱惑格守清贫,那你就是真正的财富拥有者。
【篇六】
清明时节是我们追忆故人、祭奠先烈的日子。
信手翻开一本散文集,看到了一篇多年以前曾读过多次的文章,那是革命烈士方志敏的《清贫》。方志敏这个名字,方志敏的革命事迹,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说是绝不陌生。今天再一次阅读他的《清贫》,我感慨万千,有深切的怀念,更有震撼的感动。
方志敏其人其时也可算是共产党内的“高官”了,经手款项也在百万计,被俘之时却是身无分文,难道不足以发人深醒吗?比昔思今,眼下有多少官员们的所作所为,真是丢尽了共产党的脸。以经历几十年之发展的中国与中国之发展而论,当然不可要求今日的官员们如当年的方志敏一般的生活“清贫”,但确应要求今日的官员们如当年的方志敏一般的精神“富有”——因为,当年的方志敏若愿改变自身的“清贫”,实非“不能”,确是“不为”也。
将方志敏的《清贫》转抄如下,愿有所共鸣与共勉。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 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民党伟人们的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 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民党军的兵士,在树木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体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多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身上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枝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收出来。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作出要抛弹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决不是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的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我再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收了;又在我躲藏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收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的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地说:“走吧!”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了又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民党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惟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篇七】
我从事机关工作已经30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公务中,我一向以朴素的工作态度,从没有奢侈过。曾经手的款项近数百万元;每当我重新捧读方志敏烈士的《清贫》,忆起往事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的心灵曾接受着无数次洗礼,每次都感受着一种震撼。
清贫之于个体的人,是崇尚节俭,反对奢靡的传统美德。江泽民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古往今来,一切有志有为有识之十,都能把握住自己,以不沉醉于金钱、美色和权力为戒,而凡是沉迷于声色犬马,没有不玩物丧志的”。清贫之于个体的人,还是贫寒而有志气,困苦而不失气节的思想境界。
清贫的实质和核心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中华民族素以重民族气节、民族精神而著称于世。“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气度,“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志,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清贫之于我们党,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是我们党生存壮大的精神源泉。方志敏清贫一生,他又是共产党人中的富翁!他还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精神财富,让我们永远受用:只有朴素洁白的生活,共产党人才能战无不胜。正如方志敏同志对国民党士兵所说的“我们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心里装着群众,惟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毕生心血献阿里的孔繁森,这些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一生是清贫的,他们的一生也是富足的,而正是这种清贫铸就了他们以及我们党在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就把拯民众于水火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把造福人民作为不懈的追求。正是这样的一个党,一个拥有一大批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优秀分子的党,才把当年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和贫苦不堪的中国人民引领到今天富强和富足的道路上。我们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清贫的政党,我们的党又是时刻挂牵着千百万民众富足的政党。清贫和富足在这里得到了最崇高的统一。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人,我们今天面对的是父辈难以想象的物欲世界,也面对着物质利益的强大诱惑,这使我们无法“奢谈”真正意义上的清贫。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我们不必也不欣赏那种“苦行僧”式的生活。但如果抛弃了固守清贫的革命意志,我们的思想在物欲的冲击下就可能发生畸变。因此,对于今天的共产党员来说,“清贫”,更多的则应是一种永存心底并能随时身体力行的革命精神,是一种永葆清正廉洁之心而甘于贫苦的崇高思想境界,是一种坚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追求。共产党人,可以没有黄金、白银。不能没有玉洁冰清的操行!
【篇八】
一
二十多年前就曾读过方志敏烈士的《清贫》那篇文章,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致这么多年来,我的思想及生活总是或多或少地铭刻着《清贫》留下的痕迹。
大约1977年5月的一天,我在新华书店偶尔看到了方志敏著的《可爱的中国》那本书,便用2角5分钱买下了这本只有90多个页码的薄薄的书籍。这本书中便有方志敏烈士很著明的那篇千字短文《清贫》。文章是方志敏烈士
1935年5月被捕后在监狱中写下的。被捕前,方志敏是中共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也算是党的高级领导者之一了。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翻到《清贫》,开头的这样一段叙述便首先跃进眼帘。我似乎觉得一个革命者的崇高形象就在我的眼前矗立起来,并逐渐变得清晰和高大。在那艰苦的斗争环境,一个党的高级领导者,手里掌管着大笔的金钱,却一尘不染甘愿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而把一点一滴积攒的金钱用之于革命事业上,哪怕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执着而坚定的意志为什么会具有如此之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来自何方呢?顺着方志敏的思维我在努力寻找着,期冀透过他的思维逻辑与生活轨迹找到一条使人倒艮的答案。在另一篇文章《死》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漏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不希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工的劳苦;不希罕富裕,宁愿受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炼我的酌意志!”
我毫不怀疑这是方志敏甘于清贫的内心真实写照。他是把自己所有的一切连同生命都融入了“为了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了党的事业的成功”中去了。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还有什么不能舍弃,还有什么不能付出,还有什么可感到畏惧的呢?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方志敏经手数百万元金钱,而被捕时国民党兵却在他身上搜不出一枚铜板来。这种高尚的气节和情操是国民党兵绝不可能理解的。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优秀的革命战士,这是我至今都无比敬佩的地方。
我们这一代人都没有参加过二、三十年代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也很难想像那个年代惨烈的、残酷的抑或悲壮的战乱生活。但我却能理解那些革命志士为了崇高理想、为了民族利益而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坦荡情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义无返顾和无怨无悔的呢?
《清贫》的结尾处还有一句曾产生过很大影响的话,也是一句至理名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多少年来,这句话鼓舞了千千万万个革命志土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充满必胜的信念,并用自己无愧的行动走过艰难困苦的坎坷岁月,即使在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虽然生活有了好转,条件有了改善,可革命者的本色依然如故,优良传统和革命情操在不断加强的同时又得到了发扬和光大。这不正是方志敏一样的革命者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吗!
读完这本书,真的使我受益良多。面对成长的道路我思考了许多,也接受了许多。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们的生活还不富裕,一个普通工人的月收入只有三、四十元钱。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是朴素的,感情是纯朴的,精神上也是比较单纯的。虽然生活中会有许多困难发生,可用辛勤劳动换来的报酬使生活得以延续并逐渐改善,人们的内心世界还是丰富而愉快的。一件背心穿了十几年,一条裤子打了许多块补丁,每天的饭食粗糙而简单……这些都不足以影响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我们还都一如既往地对工作、对国家、对整个社会寄予无限的热忱和努力。我想,这种“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不正是使我们保持一片纯洁的心地并战胜来自各方面困难的力量源泉吲方志敏的话在给了我们许多启迪的同时,还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许这正是《清贫》这篇文章的社会意义所在。
此后许多年,方志敏的话以及他的形象都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我为中国革命胜利能有方志敏这样无私无畏的战士而感到自豪和骄傲。那时我还很年轻,也许正因为年轻,我的思维、生活理念和纯洁的心地,才潜移默化地刻印着方志敏高尚的气节和情操所带来的影响。每在生活中、工作中一个相宜的时候,我的脑海中都会幻化出方志敏戴着手铐被两个国民党兵搜身的画面。我想,方志敏那一副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神态,不止是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中国人都会受到感染并为之肃然起敬的。
二
转眼间,20多年又过去了,社会已进入了21世纪。这20多年来,国家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各方面的改革、整顿、提高,国民经济也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着。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市场经济代替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头脑变得复杂了,对经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老百姓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且拉开了较大差距。一个普通工人的月收入多的可达几千元,少的只有几百元,还有的下岗职工就靠领取每月百多元的社会最低生活保障金过日子。社会的变化使经济犯罪率明显地增加了,有些人对金钱的崇拜与贪婪到了可耻而不自耻的程度。一些手中握有大大小小权力的官员们贪污、受贿、腐化、堕落,那种疯狂的手段与丑态足以形成对社会的一种威胁和污染。人们的思想已经麻痹了,已经见怪不怪了,一个官员如果还保持着过去那种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反倒让人觉得不正常。有一熟知的女士每月收入不足600元,可却穿必名牌,用必高档,这种生活理念导致她生活上捉襟见肘,可在面子上还要死撑着,即使每天只吃一顿饭,也要首先满足心理上的那种虚荣和表面上的那种讲究。类似这种消费观念的群体实在不算少数,而最使我难以忍受的还是金钱的作用给人们心理上、感情上、思想观念上造成的种种隔阂和距离。而这种隔阂和距离又往往不是用真诚、纯朴和善良而使之得以消弭或是弥补的。
一次撒进新居在整理书架时,我于无意中又找到了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那本书。看着红色的封面,不足一百页的薄薄的书册,竟使我在端详中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异样的感触。我把书拿进卧室又仔细地翻阅起来。那篇《清贫》的文章依然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早就熟悉的字句次第跳进我的眼帘,直至目光定格在末尾那句我早已背熟并给予我很多启迪的名句。的确,文章还是那篇文章,一个字也没有改变,但不能否认,我却产生了一些更新的认识和感慨。捧着书,我不断地咀嚼着《清贫》中的那些文字,在大脑不断变幻中去寻找方志敏所处时代与21世纪的今天,金钱所具有的不同价值和意义以及对人们的行为所起的不同作用。在这种比较中,我自问着:究竟是人们因降低了对金钱物质的要求而突出了高尚的品质重要一些呢,还是人们因有了金钱物质而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并使人生的价值得以提高更重要一些呢?对此,我实在无法回答,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标准,之于我,只能根据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去选择人生的方式。但这又使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即方志敏的《清贫》从写作至今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社会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人的思维理念也有了很大改变,那么他的《清贫》是否还具有现实意义呢?前些天看到一篇资料性文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中国农民的年收入只有2366元,这其中扣除实物性收入和来年,生产性开支,每月能用到商品性消费的只有120元,平均每天4元钱,还不到0.5美元。而联合国对贫困线的界定标准则为人均消费每天少于l美元即为贫困人口。如果我们要与国际接轨,中国农民岂不是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中国城市居民年收入是6860元,虽然比农民要强很多,但实际收入的不均衡使多数城镇居民也仅仅解决了温饱而已,若要全面进入小康生活,恐怕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这种生存状态下,我们是否还有必要摆出一副表面阔绰的样子而使心理抑或脸面得到某种畸形的满足呢?难道我们不能像方志敏那样,把金钱物质享受看得淡一些,而使自己投入到为崇高的事业奋斗的努力中去吗?我毫不怀疑,今天的生活与方志敏那个年代已有了天壤之别,但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足以成为我们奢侈、浪费、讲排场、讲虚荣甚至腐化、堕落的理由。如果为此而沦为金钱物质不择手段的疯狂追逐者则更是一大罪过。生活内容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还应清楚地看到,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还没有本钱为今天尚不算富足的物质生活去盲目骄傲。由此看来,方志敏烈士的《清贫》所给予我们的并不仅仅是一篇纪实性散文和当时被捕情形的简单记述,还有一个共产党员的英雄主义本色,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为国家为民族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精神,这是我们应该永远记取和继承下去的。如果丢掉了这些,也许就真的丢掉了做人的根本。
好文章常看常新,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方志敏的《清贫》不就是这样吗?只可惜现在读这样书的人实在太少了,而“清贫”这两个字也成了人们避之犹恐不及的“耻辱”。只要能脱离这种“耻辱”,什么人格、名节、诚信、肉体……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可成为某些人押上赌台的筹码。
我一向主张在生活上淡泊些,因此穿着总也赶不上“潮流”,常被人讥为“土气”;饮食上喜欢“素食淡味”,也常被人戏为“苦行僧”;日常行为深居简出,以书卷为友,较少涉足娱乐场所,又常被人劝戒“不要亏了自己”。可我以为,即使腰包真的鼓了,也不要忘乎所以。金钱多了固然可以随心所欲,但也未必就等于快乐多了、幸福多了。那种以金钱为基础的人生大厦总是不稳固的,更何况我们眼下还没有富足到如此程度。古人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胚是应该成为我们做人的一种准则。贫穷不能使我们移志,威武不能使我们屈服,富贵不能使我们迷乱,保持这样的人生修养和做人标准,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仍是必要且难能可贵的。如果在波起浪涌的对金钱、物质的崇拜与追求中还不能把握自己,那最好是读一读方志敏的《清贫》,说不定你会在那里找到一些什么,得到一些什么,并为自己解决一些什么。虽然那篇文章很短,虽然那篇文章很朴实,虽然那篇文章年代已很久远了,井正在被人们所渐渐遗忘,被岁月所渐渐湮没。
【篇九】
70年前,革命先烈方志敏在国民党狱中写下的著名《清贫》一文,我曾多次读过,受益匪浅。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照“先辈先进”这面镜子,再次重读这篇文章,然后仔细对照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灵魂再次被彻底震撼。
《清贫》一文,讲述的是方志敏被俘时的经过,这个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长征突围途中,方志敏因部队受到重创而落入敌手,两个国民党士兵满以为可以从这位共产党“大官”身上发一笔横财,就从他的头一直搜到脚,除了方志敏工作所用的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却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得到。一个敌兵恼怒非常,挥动手榴弹叫道:“你们当大官的会没有钱?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然而,这两个国民党士兵最后还是彻底失望了,因为方志敏仅有的财产只是藏在深山里的几件旧汗衫和几双有补丁的线袜,这还是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才收起来的。这些财产,用方志敏的话说“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作为党的六大中央委员、抗日先遣队总司令,方志敏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那时候的“数百万元”是什么概念?放在今天何止数亿?但是这些金钱却是一分一文都用之于革命事业,而方志敏却一贫如洗、身无分文。这巨大的反差,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对比革命前辈的“清贫”,反观当今社会的穷奢极欲、纸醉金迷等消极现象,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千!“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清贫》一文的结尾,让我深刻认识了“清贫”精神的价值和意义,正如习总书记今年3月份在兰考调研考察时说的那样:“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同焦裕禄精神等一样,方志敏的“清贫精神” 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守得住清贫是一种精神。“清贫”二字,不能单一地理解为“贫穷”,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洁白朴素的生活,是对人生的超凡感悟。按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是现象生活中并非如此。当今社会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诱惑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它来自方方面面,挑逗着人的种种欲望,也让太多的人沉溺其中而不可自拔。物质财富已经成为部分人赤裸裸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知足常乐”已经渐渐不再为人提起。当一个社会为了金钱而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尔虞我诈、六亲不认的时候,我们是富有了还是更加贫穷了?“贪如火,不遏则焚;欲如水,不遏则溺”,一个人在物质上拥有的太多,他就会在金钱里渐渐迷失自我,那么灯红酒绿之下的他跟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呢?
守得住清贫是一种操守。清贫之于个体的人,是崇尚节俭,反对奢靡的传统美德。当然,对普通人来说,向往美好富足的生活,本是天性使然,只要不是不择手段,那就无可厚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必须有一种精神,一种超脱出金钱束缚的精神,否则就将掉进欲望的深渊。是的,时代变了,共产党员也不需要再做苦行僧了。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却不应该变,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应该丢,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应该改。目前,少数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向金钱和急功近利倾斜,他们无法遏制自己的欲望,最终倒在了糖衣炮弹面前,只留下苦涩伴随终生,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面对这些例子,我们当静下心来,时时自省自警,把守得住清贫作为基本操守,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伴,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伍,真正在心中牢牢筑起抵御诱惑的坚壁高墙。
守得住清贫是一种境界。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刚刚脱出贫穷,就对财富孜孜以求,并不择手段贪污受贿,坑蒙欺骗,没有了信仰和理想,丧失了道德和精神,只剩下欲望的躯壳,现出动物贪婪的本性。在一些党员干部看来,信仰是假的,理想是空的,道德是虚的,只有钞票和地位才是真的,什么礼义廉耻均置之脑后,浮躁的、充满欲望的心态充斥于心间。身处新的时代,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面对着物质利益的强大诱惑,面接踵而至的各种物欲诱惑,守得住清贫更显得难能可贵,更可见志趣境界。王渤曰:“君子安贫”;杜甫云:“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达到守得住清贫这种境界,必须保持一种淡泊名利、乐观阔达的心境,少一些患得患失、少一些心浮气躁、少一些奢侈与攀比,在悠长的岁月中,走好自己平稳而又充实的人生之路,在踏踏实实的工作中体现出人生价值。
“名终埋不得,骨任朽何妨”,方志敏虽已“骨任朽”近70年了,但是清贫精神永存,就像一面清澈的镜子时刻照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诱惑虽然抢眼,但它会使人迷失心灵,失去自我;清贫虽然平淡,可它让我们生活坦然,心安理得。让我们永远记住革命先烈方志敏的教诲,让清贫精神薪火相传!
【篇十】
《清贫》是方志敏在狱中写的一篇名著,大家并不陌生。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学过;参加工作后,多次给学生讲授过;今天再读方志敏留给我们的这篇激动人心的《清贫》,感慨万千。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
文章述说了他被俘时的经过:两个敌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他,并猜到了他正是那位共产党的大官,可是只从方志敏身上搜到工作所用的一只怀表和一支钢笔,一个铜板都没有。一个兵士则挥动手榴弹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一个自称是“老出门的”敌兵马上在他的衣角裤裆仔细地捏了起来,认为肯定有金镯、金戒指之类的东西。结果,这两个家伙直到实在搜不出什么了,只好商定将怀表和钢笔卖出钱来平分。
方志敏在文章中说,他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长期的奋斗中,他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于革命事业。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美德。
在战争年代,共产党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重要原因正在于有千千万万像方志敏这样的共产党的干部。
“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方志敏所代表着的那一代革命者的清贫本色,不是当前官场上的一些人的表率吗?
有人说,清贫,是一种精神,清贫并不是贫穷,而是不去追求过分的物质享受;有人说,清贫不是贫困,而是富有,是精神的富有;还有的人说,清贫是一种人生信仰,更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
因而,清贫的精神,不仅对于过去,对于那个战争年代,对于现在乃至将来都是迫切需要的。
在革命成功几十年后的今天,有的党的干部贪图享乐,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他们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他们用公款大吃大喝,用公款旅游,用公款买豪华车,用公款建高级别墅,更有甚者,他们用公款嫖娼、养情人、包二奶……他们已经堕落成了人民的罪人。每当人们听说某某省长、市长、区长、局长乃至某校长、科长,因贪污受贿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时,心里别提多痛快啦!割掉了党内的大大小小的“毒瘤”,这是多么大快人心的事啊!
我想,那些贪官们,你们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的那张嘴呢?方志敏烈士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时,“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他“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一点一滴都用在革命事业上。”他“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具备了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美德。
最近中央电视台又曝光了东莞扫黄的事,又会有一些贪官纷纷落马的,他们有的会被开除公职,会被清除出党,还有的会被判刑。
为官,就要做到像方志敏烈士那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人民服务。
【十一】
当年,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书中方志敏烈士写到自己被捕时候,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这两个士兵掏出手榴弹威胁,你是共产党的大官,不会没有钱的,快把大洋拿出来!方志敏笑答:“你们想错了”。
前几天,我跟几个同学吃饭,酒足饭饱之后,大家开始交流自己职业,有人说跟客户合伙搞了一单,拿了不少回扣;有人说每天陪客户吃饭唱歌,身体都搞坏了;有人说单位又搞什么什么福利;说着说着,大家一起看着我,说公务员一定待遇很好工资很高灰色收入大把,我也笑答:“你们想错了”。
不能不说部分官员的腐败损害了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可以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美味。但是大多数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年轻的公务员的生活都很清贫。他们多来自大学校园,许多还是名校,是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无数次考试拼搏才谋到的这份职业。他们的收入往往比不上多数同学,他们和普通市民一样上下班挤公交,买菜去农贸市场,为生计奔波,难道他们就该生活在社会平均线之下吗?
其实,公务员只是一种职业,一份薪水不高的职业,一样买不起房,一样买不起车。而让人又爱又狠的“特权”不是每个公务员都有的,否则就不称其为“特权”了。那么有谁关心大多数清贫的公务员的生活呢?偶尔有几个了解实情愿意站出来说话的,往往被视为众矢之的,广泛批评,甚至恶语中伤、人生攻击。网络给人自由言论的平台,于是有人只凭脑海一股热血便振振陈词,往往慷慨激昂,这也算是信息时代一大特色吧。
【十二】
“七一”前夕,一个宁静的夜晚, 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再一次阅读革命烈士方志敏同志的著名文章—《清贫》。热血铸英魂 清贫见精神。烈士那高大的身影、清瘦的脸庞、深邃的目光,仿佛就在眼前;那大义凛然的气节、炽热的爱国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令人感慨万千,生发出由衷的敬意和深深的思念……方志敏同志在《清贫》一文中所表现出的“清贫精神”,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情操,细微而朴实、真切而感人,每读此文,总感到荡气回肠,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和震撼。
1935年的 5月26日,方志敏同志在敌人的监狱中写下了《清贫》一文,记述了一个共产党员在革命斗争中清贫俭朴的生活,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他在文中记述了自己被捕时的情景与经过。两个国民党兵从他藏身的柴窝中搜捕到他,满以为抓到了共产党的省主席这样一个大官,可以发些意外之财,但接下来的结果却使他们大失所望。“那知道从我的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只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这“清贫”的结果让人难以置信,与国民党大官的阔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伟大的人格力量,宣扬了革命的理想,教育并影响着人们。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强大的敌人,最后取得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除了党的坚强领导,路线方针的正确等以外,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无数的共产党人具有的坚定的理想、坚贞的信念、坚强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甘于 “清贫”,不畏艰难,为实现伟大的理想而不懈追求,浴血奋斗。“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清贫”,不仅是方志敏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历史对未来的深沉诉说,是革命前辈对我们后人的深情嘱托……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历史时期,改革开发在继续深入,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永远记取和发扬。胡锦涛同志说:“我们学习和纪念方志敏同志,就要像他那样,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他强调: “今天,虽然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决不能丢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在生活富裕的条件下,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对改革开放的考验,我们一定要保持坚定的政治理想和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如丢掉了“清贫”精神,就会丢掉共产党员的理想和气节,以至精神颓废、理想空虚、意志衰落,追逐金钱、名利,贪图物质享受,损人利己、见利忘义,最终有可能会违法乱纪,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
胡锦涛同志在“八荣八耻”中明确提出:“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历史是一面镜子,给人以惊醒和借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澹泊明志,宁静志远”。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方志敏同志的“清贫” 精神,时刻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保持“清贫”的政治本色。每日三省己身,“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远做人民的公仆,永远为人民服务。
【十三】
《清贫》一文,是方志敏同志被俘后在狱中写就的。后来被收入中学教科书,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我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曾诵读过这篇文章,到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对文章内容的记忆有些模糊了。于是,悉心重读了这篇经典美文。重读《清贫》,感觉通篇文字言简意赅,具有像泥土一样朴实的语言,像钢铁一样坚硬的力量,像蓝天一样高远的意境,像大海一样丰富的内涵;重读《清贫》,不啻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获益良多,感悟颇深。
贫而不贪,是重读《清贫》给我的感悟之一。文章开门见山地写到方志敏同志“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尽管经手着数百万元的款项,却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始终保持着党的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这就是革命志士方志敏。他掌管着经济大权,却不滥用公权力,毫不为己,一心为公,时时处处体现出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的勤政、廉政的高尚品德,体现出一个优秀共产主义战士的高风亮节,似一面猎猎展风的鲜艳旗帜,予人指引和标榜。
安于清贫,是重读《清贫》给我的又一感悟。说到自己是否有所积蓄的话题,方志敏同志以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口吻,娓娓而谈与己有关的“趣事”:被俘当天,两个国军士兵以为大发横财了,翻遍其全身,才发现“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两个士兵以为他藏匿了钱财,还威吓他交出钱财,却终无所获。用方志敏同志的话,就是:“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大失所望的国民党士兵,最后只好“转过身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谈完这桩自认为的“趣事”后,方志敏同志又以层层递进和设问的方式,说到自己确实有几件“传世宝”:“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贫而不卑,安于清贫,禁得住诱惑,禁得住清贫,是一个具有崇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应当具备的高贵品质。这一种高贵品质,温润如玉,烁光泛金,具有高山仰止之凛然。
贫而志远,是重读《清贫》给我的再一感悟。文章最后,点明并提升主题的是一句振聋发聩的强音:“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同志出自心底的呐喊,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忠诚表白。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九十周年的今天,这句话得到了验证。也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正确,这也是中华儿女永远忠于她、拥护她,必要时可以为她抛头颅、洒热血而在所不惜的主要原因。
【十四】
一本好书会使你享受一生,读一篇好文章如同和一位高尚智者的谈话。早在少年时代,我就读过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书中精彩的语言、简练的文字、鲜明人物个性、高大英勇的形象,在我稚嫩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区纪委开展“清风作伴,读出思廉”征文和评选活动,推荐了必读和选读书目,我毫不犹豫地重读了《可爱的中国》这本书,尤其是《清贫》这篇文章,使我心潮澎湃,倍感亲切,常读常新,收获颇多。该书真实地记述了主人翁方志敏所表现的甘于清贫舍己为公、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今天,我又重读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又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思想政治觉悟得到一次提升,党性观念得到一次增强。
《清贫》载于方志敏文集《可爱的中国》是作者于1935年5月20日在敌人的囚室中写成。
《清贫》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方志敏被俘那天,两个想发意外之财的国民党士兵,上前搜他的身,结果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钢笔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一个士兵恼羞成怒地说:“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给你一颗炸弹,把你炸死”。但这两个士兵最终发现,在这个共产党的“大官”、高级将领身上,的确榨不出什么油水来的穷光蛋。方志敏被捕后,蒋介石许以高官厚禄,方志敏则坚定地表示:“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通过读此篇文章,我体会有三点:
一、理想信念是力量的源泉。海伦、凯勒就有这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生活信念和追求。方志敏曾说过:在理论的政治认识上,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在狱中,不怕敌人严刑拷打、不怕丰厚金钱的引诱、不怕高官相许,但他全然不顾、义无反顾走上革命道路,不迷失前进的方向,是因为心中有着坚定的信仰。方志敏的崇高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他的精神支持和力量源泉,就在于它是科学的伟大理想,来源于对推翻万恶旧社会的憎恨,建立新中国的渴望,让劳苦大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期盼。方志敏曾说过:敌人可以砍下我们的头颅,但不能改变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的信仰,乃是宇宙的真理。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党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真正做到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留下了光彩照人的形象,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一笔精神财富。
二、清贫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方志敏曾说:“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但为革命而筹集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方志敏把清贫作为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也是一种内在的,向上的追求,清贫,是我们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法宝。无论何时何地,共产党人都需要艰苦朴素的生活,所谓“清贫是福,清贫是金”。清贫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重要条件,是人民群众的同路人,是防止蜕化变质坚固大堤,是防止特殊化,脱离群众清醒剂。在新的形势下,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清贫应该转化为一种精神境界,应成为共产党人甘于清苦,乐于奉献的人格力量,成为权力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浩然正气。把人民群众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人民群众所信赖的人。现如今,“爬雪山,过草地”等困苦艰难已不复存在,“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也已经远去。而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党员干部更多的是面临“权力、金钱”的诱惑,能否经得起严峻的考验。因此,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应该继续发扬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为实现新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我们倡导清贫精神,并非去过“苦行僧“的日子。而是要恪导清正廉洁的节操,弘扬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保持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传统和作风,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重点在于扼住物欲私念,让物欲服从于廉洁从政的规范。
三、廉洁是一种力量。方志敏身居要职,为革命而经手的款项总数在百万元以上,都一点一滴用于革命事业,从来自己不用公款用于个人消费,公私分明,舍己为公,这种清廉的作风,在国民党反动派看来简直不可思议,难以置信,这恰恰显示方志敏高贵品质与美德。廉洁是一种力量,由于方志敏等先烈们身上所体现的坚持原则、一尘不染的廉洁作风,永远闪耀着人格光辉榜样的力量,对社会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表率和示范作用,大凡廉洁者,由于他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没有辫子给人抓,没有把柄落到人手上,所以,凡事就敢于主持公道、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对腐败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置,而不必瞻前顾后,畏畏缩缩,也不必去平衡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这题中之义就是廉洁的真正力量源泉。
“清贫、清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仍是当今振聋发聩的警示!党员干部应当时刻将此语铭记在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像方志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廉洁自律,甘于清贫、舍己为公,勇于奉献,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十五】
近日,翻起方志敏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细细品味,感慨万千,虽然只有短短一千余字,却字字折射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
方志敏在文中写道:“我.....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奢侈过”,所有的财产也只有“一支钢笔和一个怀表,几双缝上底的汗袜与几套旧的汗褂裤”。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又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这样的清贫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可就是这种清贫帮助着中国走过了八年抗战,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革动乱;正是这种清贫使中国从被瓜分走到了现在这样繁荣昌盛;正是这种清贫带着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强大!
然而,对比方志敏,我们现在的不少官员,动辄千金,购高级轿车,住豪华别墅,吃生猛海鲜,甚至狂吞国家财产,让人痛心疾首,像胡长清、成克杰之流,他们之所以走到今天身败名裂的地步,走到成为人民的千古罪人,关键就在于没能很好地保持清醒的头脑,没能始终保持党员干部一生的清贫。
《清贫》虽然只是方志敏同志的自述,但它反映的却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闪闪发光的思想和崇高的品质。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需要这种高贵品质。当然,清贫不是“安贫乐道”、“君子固穷”,非要以用旧货、穿破衣为光荣,提倡的是一种勤俭朴素、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一种赤胆忠心、舍我一切的革命情操,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就像胡锦涛总书记所说:“我们学习和纪念方志敏同志,就要像他那样,一身正气,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
文章最后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中国革命者能战胜困难的地方”,这不仅是内心思想信念的表露,而且是高尚品德修养的体现,更是革命斗争的模范践行,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如今,生活富裕了,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对改革开放的考验,我们要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像方志敏一样,两袖清风始,以示清贫终。总书记也常常强调,越是形势好了,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条件好了,越要发扬优良传统。
英雄已逝,功垂世代,我们一定要向方志敏同志学习,永做人民的公仆,永葆一生的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