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2666读后感范文欣赏_读后感作文

2666读后感范文欣赏_读后感作文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由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著作的《2666》这部小说呢?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2666读后感范文欣赏

“2666”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标题。在读之前我不知道它的含义,读之后依旧一头雾水。不过最令我困惑的是:这本书究竟在讲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放飞自我地写?

读《2666》是一个有点痛苦的过程。它的大小和质感有点像一块大号板砖,中文版总计855页,前后花了我半年时间来读。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讲共同爱好一位作家文学评论家,第二个部分讲研究那位作家的一位教授,第三部分讲黑人记者在美墨边境小城圣特莱莎的奇遇,第四部分讲述圣特莱莎的连环妇女谋杀案,第五部分作家登场——德国作家阿琴波尔迪。然后故事就结束了。与拉美文学比较而言,它不像《百年孤独》一样有比较清晰的叙事和线索,整体感觉上更接近是大本的《玉米人》:先把一条条人物线索放出来,最后再把它们织到一起去。然而它的人物和情节又比《玉米人》冗杂的多,这就使它的可读性大大下降。

2666读后感范文欣赏

读《2666》,你经常感觉在做梦:译者干巴巴的文笔,超现实的情节(比如挂在晾衣架上的《几何原本》),比《百年孤独》还多的名字……作者好像在哄你睡觉,他精心编制了一个拉丁美洲梦境,那里的人都有着深邃的眼窝和波澜不惊的气质,行走于虚空与大地所构成的抽象画上……远方的暑气从金黄的大地和白色的房屋上蒸腾起来,模糊你的眼睛,邀你入眠。于是你就沉溺其中,麻木混沌。以至于你在读了几页之后忘了里面的情节。其中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作者的“废话”太多了。

按理来说,一部好的小说,应当是简洁冷静而流畅的,不拖泥带水。但波拉尼奥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几乎把自己毕生所见所闻都在《2666》上写了个遍。尸检报告,教堂忏悔,男女老少乃至路人的心理活动之类无奇不有。好像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随心而写:

“查理说:他堕落的厉害,上午进酒店,知道就点打烊时被人踢出门。最后住进了一家妓院。……(中略400字)唯一缺少的是他剪辑影片的方式,为此,显而易见的是,这部电影的剪辑是别人完成的。但导演是他,这个我敢肯定。”

“女众议员阿苏塞纳说:我十八岁开始有情人。整个墨西哥都知道关于我的性爱传说。……有位九十岁高龄的伯伯是神父……(中略1000字)没过几天,好像就是昨天吧,我又见到了凯利。”

2666读后感范文欣赏

这种由路人讲述的小故事和人物的一些零碎心理活动,与故事主体没有什么关系。趣味性也不强,也没有反射出什么深刻的社会哲学意义。这些故事零散的穿插于全书,占了全书的六,七分之一左右。说真的,每一个故事单独拿出来都可以详详细细的写一部小说了。这是作者的恶趣味?将自己的狂野想象和杂感随手写入书中?未免不负责任。

那么《2666》究竟在讲什么?让它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地让无意义的段落充斥其间,还被赞誉为“文学中的文学”?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为了读下去很用力地想这个问题,为我做梦一般的阅读过程找到意义。讲神秘作家和文学?讲拉丁美洲社会治安?……它是那样的书,好像写了很多,好像又没有写什么。就像这个世界,好像所有的事情都相当重要,又似乎一切不过是幻梦一场。事无巨细,透过这些琐碎又能看到一些东西。就好像透过水滴看见折射的彩虹。如此琐屑,一点一点构成了一个庞大完整的世界。

《2666》写的是世界。

2666读后感范文欣赏

它写的是美墨边境小城圣特莱莎,写的是德国作家和他的崇拜者;他在笔下通过“废话”将这个世界圆融,立体起来,从各个人物的视角里看到社会的各个切面。这是从各个角度都能看见的一个社会。这种“凭笔造世界”的功底,需要大量的经验与学识,风土人情经历,敏锐的头脑和热爱自己讲述的这片土地的心。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经常看到这一点;雨果,老舍的作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2666》没有使用清晰的剧情线索来讲述一个世界,而是使用了大量的“废话”来构筑这个世界。每位作家笔下的一片土地,都是整个世界的缩影。其中的含义,见仁见智。你的思想决定你会在里面看到什么。这可以是充满暴力色情的犯罪小说,可以是拉丁美洲社会纪实,可以是寓意深刻的哲学小说,或者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就像一块水晶,从每一个角度来看都折射出迥异的光芒。这想必就是“真正的文学”,“文学中的文学”了。

好的文学就像艺术品,精致而永恒,将“人”的理念糅合进去,形成人文精神的丰碑,隽永的展示着它的独特与美丽。

2666读后感范文欣赏

如果将《2666》与艺术品类比,它有点像《清明上河图》,描绘时代风土人情的画卷。它们本身没有刻意表达的意思,但它其中的那个世界却是无奇不有的。这些社会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但在文化方面上千差万别,这也是使古今中外的作品各有各迷人之处的原因——文化魅力。读完《2666》,或欣赏完《清明上河图》,你可能不记得谁在哪里做了什么,但你一定会记得那个时代,这种氛围。闭上眼睛,吸一口气,那个遥远的边境小城便在你的记忆里鲜明的生动起来,挟裹着热沙和玉米的味道扑面而来。

于是你就知道:哦,那就是《2666》了,我读过它,还在里面做了梦。

2666读后感范文欣赏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