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由尤•奈斯博著作的悬疑小说《雪人》呢?该书剧情丰富,耐人寻味,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初雪落地,雪人将至,哪个女人/妻子/母亲会成为下一个猎物?警探和助手试图通过收集信息,发现一点蛛丝马迹来找到被害人的共同点,但又能否获知背后的深层原因?接连出场的“嫌疑人”们哪个才是真正的snowman?
好的作品不应只充斥着作者的YY,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或是原始冲动,更重要的是他能跳出社会来看社会。正如那句家喻户晓的名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据挪威官方报道,20%的孩子父亲另有其人。背叛、谎言、不忠在新娘新郎披上代表圣洁的白色礼服之前或者之后就已埋下,随之而来的是怀疑,是20%的别人家的孩子。很不幸,凶手就是这20%的孩子,更不幸的是,罕见的遗传病随着基因的传递来带了他的体内。在亲眼目睹母亲出轨的过程后,这份事实,对“爸爸”的愧疚,连同长久以来疾病所带来的社会性孤立和压力一同,将他推上了毁灭的道路。
艺术讨论永恒。什么永恒呢?此时此刻活着的感受永恒,总会到达的终点——死亡亘古不变;快乐或许常有,但痛苦才是常态。经典的作品往往更集中于对后者的讨论和思考。但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在于他们并不停留于自怨自艾,他们批判社会,批判人性,但也提供原因。一定的条件聚合在一起导致了“恶”,而另一些条件聚合在一起也总能产生善。他们发现恶,但又总能发现人性中的闪光点,保护着自己对于真善美的憧憬。
所以啊,即使他们干的都是“医治疾病”的活,永远没有尽头,但哈利永远不会踏入“雪人”的路子。哈利会迷茫,也感到恐惧和空虚,但他发誓自己绝不伤害无辜。若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欧雷克怎么会如此的亲近他?哈根又怎会主动承担“责任”?
小时候写有关季节的作文,最喜欢说自己喜欢冬天,因为雪花很漂亮。小时候,包括现在耳边也总充斥着阅读使我快乐。我只想说:QTMA!我不快乐,我感到沉重,我压抑!即使有闪光点,也不只能作为一点安慰剂,给人一点点似萤火般的希望。而这种微弱的光亮,或许也只能在最后时刻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平时,或许什么都不是…
但为什么开始读就停不下来了呢?因为,正是人性的这种复杂,才能爆发那么多利益的冲突,才能产生那么多的矛盾。这种复杂是一切的滥觞。面对着基于此诞生的曲折离奇的故事,跌宕起伏的剧情,怎么能停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