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放了暑假,我读了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
一、李开复的简历
李开复出身在台北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议员,母亲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哥在美国读大学后在美国的大学里任教,李开复在中学时跟着哥哥到美国读书,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大学读大学和博士。博士毕业后留校任副教授,两年后加盟了苹果公司后升迁为副总裁,之后又先后在微软和GOOGLE公司担任高管,2009年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二、李开复成功的原因
李开复可能是全球华人中最著名的IT业知名专家。其原因之一是他先后在如日中天的苹果公司、微软公司和GOOGLE公司担任高管;其二是他从微软公司转投GOOGLE公司的那场官司,微软公司和GOOGLE公司为了他,不惜撕破脸皮,不惜人财物力,大打出手;其三是他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和GOOGLE中国担任了最高领导,并致力于中国IT人才的培养,深受中国人的熟识和尊重、喜爱。
通过阅读李开复的自传,我觉得李开复为什么能成为IT业一名著名的专家、经理人,得益于以下原因:
1、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我们可以从他的简历中看得出来。
2、优秀的自身素质。李开复自小聪明,经常做恶作剧,并在大学二年级时取得了桥牌大师头衔。
3、美国大学教育的优越性。大学一年级时李开复读的是法律系,与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是同学,后来他发现不适合继续读下去,大三时改读了计算机专业,获得了出色的成绩。大学毕业后,到卡耐基梅隆大学读博士,学院院长告诉他,博士论文就应该代表了在某一狭窄领域的权威。还有,博士生的淘汰制度也是美国研究生教育高的一个缩影。
4、导师的支持至关重要。导师的负责、正直、理解成全了李开复,尽管李开复的研究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偏离了导师课题的范围,导师不但同意他的想法,还每年从自己的研究经费里拿出了几十万美元来支持李开复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语音识别。这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胸怀?!
5、家人的支持和理解。21岁的李开复就成家人,之后的他,安心地做他的研究,处理他的业务,家庭的事务都几乎不需要他的操心。特别是他从微软公司转投GOOGLE公司的那场官司中心疲力竭的时候,家人一如既住地支持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三、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1、让我了解了美国的大学教育,初步知道了为什么美国大学能培养出来了这么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2、让我了解了IT业这些年(1980-)的历史。作为一位计算机教师,也算与IT业有关的人,对IT业的发展历史也有必要熟识。本文从李开复的角度,谈起苹果公司的辉煌到没落,到IBM公司和微软公司的兴起,再到GOOGLE公司的由弱至强,重现和展示了IT技术从重视硬件到重视软件,再到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因此,这是一本好书,值得大家一看。
【第2篇】
就在Google如日中天的时候,李开复选择离开。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选择离开?这是很多人都非常好奇的事。我们集团的总编刘克丽女士也在第一时间飞往美国对其采访。
“创意工厂”多么新鲜的名字,帮助年轻人实现梦想,每年要做3—5个公司,10年有50个,李开复要创造一种商业新模式!
我第一时间下载到他的新书《世界因你而不同》来阅读。这是一本自传,讲述了李开复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他的履历也是非常的让人羡慕,苹果、SGI、微软、Google四个世界顶级公司。从技术——技术管理——全面企业管理——创业。他的人生也实现着一次次的脱变。精神境界也实现了一次次的攀升,从为自己实现梦想奋斗,到帮助他人实现梦想。
书的前部分介绍了他的求学经历,在叙事中阐述了他对学习的诸多看法。有两句话给我印象深刻。
1.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从阅读中思考,从辩论中思考,从而获得启示,进而将独立思考变成了一种能力。2.You are good at what you love; you love what you aregood at(兴趣就是天赋,天赋就是兴趣。)
书的后半部分着重笔墨叙述了李开复在谷歌的经历。从加入谷歌吸收Google文化,势单力薄的来到中国大陆创办谷歌中国研发团队,到谷歌中国的发展壮大。李开复征服了一座座高峰,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我想李开复在谷歌最大的成功,除了作为舵手把谷歌引向正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还把Google理念,Google文化也很好的移植到了谷歌中国。
1.谷歌最推崇的文化是自由、平等和宽容公司里没有鲜明的等级观念,每个人都被认为是最优秀的。谷歌遵循开放原则,甚至最高级别的会议新员去听也无人会质疑。
2.谷歌注重员工的成长性。每位主管会对新来员工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加以探讨和指导。
3.谷歌倡导的原则一直是 lead,don t follow(引领,不要跟随)。
4.注重员工创新性的培养。注重员工自我管理、注重同事间的沟通。
5.Google有种“20%时间精神”文化,就是说员工可用80%的时间来做已经设定的项目,而另外20%的时间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想法、灵感来创造产品。
这些上层建筑的建设为Google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创造了条件。
李开复在我看来是个神奇的人,他是年轻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