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理想国读后感1200字_读后感

理想国读后感1200字_读后感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第1篇】

我拿出了很大的勇气才决定看《理想国》,它还真是没让我失望,果然看了一遍简直是不知所云。所谓的“理想国”我看第一遍之后的感觉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城邦,那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那里的人都不是“人”,因为我相信在现实的社会当中是不存在的。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它比起来,简直差远了。

但是我还是坚信受到那么多美誉的它,肯定还是有它的独特之处的,所以我又拿出了12分勇气看第二遍,虽然是断断续续地看了半个多月才把第二遍给看完,但还算是完整的又看了一遍。不过我看了第二遍之后好像更晕了。我现在也不知道自己要怎样表达我在看了第二遍之后的感想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

《理想国》是对话体的形式,就是比女人都还能侃的男人在聊其所谓的“理想的城邦”。一开始就在讨论关于“正义”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当然是各执一词。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不想去纠结了,因为我搞不懂。不过我对所格拉底和波勒马赫斯的一个对话印象非常深刻,

苏:如此一来,岂不把仁人君子当成仇敌,却把邪恶之徒看作好友了吗?

波:没错,是会这样。

可是在我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这样,苏似乎把人类看的都太愚蠢了。这样的情况不是没有,但是频率应该不是很大。苏还有一个类比是把马受伤,狗受伤之后其本质变化,类推人受伤之后正常的美德也相应地退化,这是不正确的,人是有肉体和精神的高级动物,说一个人身体受伤之后,道德精神层面就会退化,这是不正确的。没有谁听说过一个人生病之后信仰就改变了吧。

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告一段落之后,他们就对建设一个正义的城邦或者说国家展开了设想。他们想象的城邦是超乎我们常人的想象能力的,至少我是不能在那里生活下来。那样的城邦至少在我看来是枯燥无味的。他们所谓的正义就是指每个人做自己的事情,绝对不能做自己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否则城邦就会秩序混乱不堪。他们只允许简单的音乐、体育、几何学、天文学等学科的存在。而且音乐的风格要一成不变,不然也是会改变人们是风尚的。我觉得这样的城邦能一直维持下去吗,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就真的能够永久的留存下去,不被破坏吗?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事物不能更新和进步,那么迟早是会被淘汰的。这样的城邦又怎样始终保持其所谓的合理的秩序呢?还有就是城邦的成员构成,也是分了三个等级的。我姑且先不讨论他们这样有没有阶级歧视,就只说他们对于护卫者这一阶级的要求,我觉得是近乎苛刻。他们的付出和收获是完全不能成正比的,这还有什么公正和正义可言呢,这样的城邦还能算是一个正义的城邦吗?护卫者,在他们看来是最有能力的,也是最辛苦的,对城邦也的贡献最大的,可是他们不能有一丁点自己的私有财产,否则就会有腐化的危险,所以他们除了给予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以外,什么都不给。这样只有付出没有回报,公平吗?

还有,他们认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之间还有一个中间地带,即存在和不存在之间有一条空隙。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有一些东西,看似存在又不存在,它会成为纯粹的存在和绝对不存在之间的媒介”。原来“灰色地带”也是可以这么定义的。

当然,这只是我在看了《理想国》之后的一点点小小的想法,都说这是一部大书,要好好地读、认真地读。我觉得我的知识和我的见解还没有达到能体会其中的真谛的时候,还需要经过时间的积淀,有一定认知的时候,再来看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第2篇】

作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一生立著无数,而《理想国》无疑是其中最能表现其政治思想的作品。书中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也就是所谓的理想国。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一、国家组成

柏拉图认为的理想国,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统治者,国家保卫者,普通劳动者三个阶级组成。

1.哲学王

“除非哲学家当上国家的国王,或者说目前统治我们这个国家的国王,王子们都具有哲学家的那种认真和严肃的追求精神,以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结为一体,并坚决地请那些只安于两者之一的无为之辈统统靠边站,我想我们的国家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才有得见天日的可能性,否则我们的国家将永无宁日。”书中说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这就是哲学王的思想,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充满智慧的!

2.保卫者

而作为国家的保卫者,就是应该为国家或城邦尽职尽责,守卫国家。他们应当是勇敢的。国家的保卫者“没有必要拥有私人的土地或其他财产,因为他们的报酬来自国内的人民,他们的事物也是人民给的,他们不该有私人的花消,我们需要的是他们真正地像个保护者的样子!”勇敢就是作为国家保卫者的品性,这样才能是作为保卫者的样子。

3.劳动者

“国家兴旺是这个国家的民众的生存需要,没有国家的人是不能自己自足的” ,“我们群居在一起,帮来帮去,大家都能从别人身上满足各自的欲求。于是,当这些合伙人和帮手聚居一地,同舟共济的时候,他们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就可以称之为一个国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这样写到!在柏拉图认为,作为国家的劳动者,有自己的专长,要有固定从事的职业。他说:“牧人或织工也一样,各依其技艺吃饭,有技艺的人应该充分发挥其技艺,持续性地驾轻就熟地工作,如果他不看中自己的专长,东也想插一手,西也插一手,那么真正属于他的机会可能就会溜走。”作为一个劳动者,他应该也是节制的,节制与智慧和勇敢不同,智慧属于统治者,勇敢属于保卫者,而节制却是“贯穿到全体公民,把无论在什么行业什么领域中是,也不论在智力上,人数上还是经济上最强的、最弱的和半强半弱的人都协调起来,形成完美的和谐”

二、正义

究竟什么是正义?柏拉图在书中借由苏格拉底之口,询问了他周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说:“正义就是欠债要还”。还有的人说:“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如此种种的说法,柏拉图都通过苏格拉底一一的进行了反驳,他的反驳节节逼近,让人无以招架,而不得不承认他们所说的并不是正义。可是其实当我把一整本书看完,他也没有给出正义的全面的详细的答案,可是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柏拉图的关于与国家有关的正义就是每个人在国家中,根据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来做好他相应的事情,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劳动者,保卫者,统治者三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同时,又有和谐分工,互助合作。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正义可以将拥有智慧的统治者,充满勇敢的保卫者和具有节制的劳动者统一起来,形成一个至善至美的理想王国!

圣人的思想总是常人难以参透的,看着柏拉图的《理想国》,我心中就有一个意念不停的泛起:萤虫能够理解太阳的不灭之光么?我无法参透《理想国》中的奥妙,也无法深入的了解它的深层次含义,它就象一座空中花园,必须有足够的思想阶梯才能够爬的上去,进而对它研究,但我的思想阶梯是不够的,所以只能仰望而叹之,道听途说而思之,只言片语而感之。

【第3篇】

伦理是哲学与信仰的实践。柏拉图在建立了理念形相的世界之后,认为理性当驾驭物欲,勇气与激情应为理性的目的服务,并提出了人的四项品质:

智慧——深谋远虑之道;勇气——知道什么是值得敬畏的,并且面对威胁利诱都不改变自己的信念;克己——对欲望的节制;正义——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作非分之想。

在此基础之上每个阶层也有着相应的职业道德:农夫工匠的道德是本分,战士的道德是忠勇,君主的道德是践行真理,领导国家。The States are made out of the human natures, and which in a figure turn the scale and draw other things after them[注](公民的本性决定城邦的一切),有德行的公民因彼此需求不同,聚在一起,各司其职,这样建立起来的社会便是理想国。柏拉图自己承认,这是天上有地下无的国度。虽然希望渺茫,但是通过改造现有城邦,使之无限接近理想国是可行的,最为关键的一步,便是教育。

教育是建立理想国的“核心技术”,其目的正是从孩提时代起,在学生的心中树立对真善美的热爱,引导他们学会节制自己的贪婪嗜欲。要将现实中的城邦改造成理想国,只有对其公民的子女进行隔离教育。柏拉图理想化的教育有着捏造神话、价值观灌输、洗脑的恶劣的一面,也有着直到今天来看也是比较完善的培养思路:The education has to divisions, gymnastic for the body, and music for the soul. (教育有两个方面:勤健身以锻炼体格,通音律而陶冶情操。)体操与音乐,前者给人以勇气,后者将人引向理性。工匠、战士和哲学王皆是优良教育的果实。The direction in which education starts a man, will determine his future life(儿时之教育将决定其一生),接受了理想化教育的继承者将担当起建立理想国,并依照他们受教育的方式教育他们后代的重任。至此,理想国的大门已经敞开:它理论基础是神的道德准则与不朽灵魂,现实途径向下一代灌输哲学与伦理的信条。

成也教育,败也教育。一个完善的理想的国度,也会因其教育的疏失而蜕变为贵族制、民主制乃至最糟糕的僭主制。当教育出现偏差,人对财富与权力的野心不但未被束缚,反而被激发,那么当这一代人长大成人,只顾升官发财,而将道德与审美弃之不顾。一个人人酷爱财富与权利、沉溺于物欲享乐的社会必然导向混乱的风气与低劣的文化氛围——wealth is the parent of luxury and indolence, and poverty of meanness and viciousness(富户多纨绔,穷乡出刁民),这样的风气造成的世俗的原则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政治,统治阶层只顾谋取私利,公民必然要遭受各种的痛苦与不幸。

然而教育无法脱离社会环境而存在,雅典学院永远无法培养出整整一代的希腊人,让他们去建立那天上的国度。社会最需要善于攫取金钱与权势的工匠或智囊,学校的任务就是量产这些工匠智囊,至于德行与人格的塑造,无非是随行就市,向学生灌输些符合他们社会角色的的观念。

理想终究是理想,哲人提出的伦理要么背离人性,要么被人性改造,化作某个阶层的人头上的光环,成为他们满足贪欲的借口。主流价值观念的神坛上总要有那么个供人顶礼膜拜的塑像——神、君主、金钱、科技、劳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唯一不变的是利益驱动下的价值观宣传。

其实,乌托邦本是闪烁着高尚理想的词汇,哲人不忍目睹种种的狭隘、卑劣、愚昧及其 造成的物质匮乏与精神荒芜,才有了理想国的构想,希望改造他们的同胞。只是大众不愿也不能背弃自己的兽性——也正是这兽性书写了人类历史,创造了今天的生活。所以,乌托邦这本应栖息于云端的天使只能供某些精神洁癖者仰望,她若要插足凡尘,难免被世人一把按落在下水道里,慢慢腐臭。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