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在雨后一个黄昏,来到厦门大学的海滩,看见一个小女孩在用沙子垒起一座小房子,这个小女孩叫瑶瑶。当看到她做的小房子极为巧妙时,作者问她是谁教她的?她说是自己想的。作者说,儿童的创作,是看见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可这样,却受到了大人们的反对。于是,儿童的创造性便纳入成人世界那条既定轨迹,他们创作,不再是眼中看到的,而更符合规范的东西。
看完这篇文章,我突然感到这不就是当今儿童的状况吗?我们如今受着大人们的束缚,我们的所感所想,不再是自己的,而是大人们要求的、限制的。我们中国孩子如同关在笼中的小鸟,失去了自身的自由,本来可以放学回家,在小区里跑着、跳着,解一天学习的苦恼,与朋友们欢聚一堂,一起诉说着喜、怒、哀、乐,周末,可以去公园、游乐场嬉戏,去博物馆长见识。可是现在,放学回家,要面对如山的作业,还要听父母的唠叨,在小区中,学生们的足迹也消失,星期六与周末,还要在家长的再三催促下去上课外班。在游乐场、公园,学生们的笑声已经流走;在博物馆,学生们只可以一笑而过,却不踏入。
中国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我想搭帐篷,大人说:“不行,太危险了!”;我想出去玩,大人说: “不行,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很苦的!”。不行!不行!不行……甚至有的家长连闲书也不给孩子看,甚至还说:“一天到晚看书,又没用,多做点作业,多上点课,也别出去玩了”。在做题时,我们有自己的方法做,可大人却说:“不行,这个方法不好,要怎么怎么做!”
在这里,我想对家长们说:“请你们不要给我们太多压力,太多烦恼,太多束缚,给我们一点思想的空间,给我们一点幻想的时间,给我们一点自由的空隙,给我们一点创造的间隙!撒手吧,别有太多束缚,别有太多压力,别有太多烦恼,彼此谦让,彼此照应,牵着手,一起走完余下的岁月与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