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火车上的女孩》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火车上的女孩》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火车上的女孩》是一本由(英)宝拉·霍金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车上的女孩》读后感(一):爱情是完整的,婚姻似乎总要有些缺口

在豆瓣看到有人推荐,推荐语和部分短评很吸引我,马上跑到卓越试读,感觉开篇很吸引人,让我想马上读下去,甚至等不及从网上买书明天才能到,马上跑到书城买了一本,一口气读完,前三分之二都没有停顿,后三分之一却略显拖沓,看完后有点怅然若失,不是觉得好或者意犹未尽,相反,有点失望。

这不过又是通过悬疑的包装和奇巧的情节,用怨妇的口吻吐槽一下出轨成瘾的男人,最后用另一个奇巧的方式干掉他还并不让人觉得出了口气!

在美国的电影电视剧里,一直很喜欢表达的一个公共认知:男人一旦出过一次轨,他一定会一直出轨。这似乎是在美国的女人间世代流传的真理,然后很乐于不断的在各种文学影视里反复演绎证明这个理论。在这里不想讨论这个理论的对错,不过又是一个非黑既白的结论罢了。

人性与婚姻的复杂早就是人所共知的,每一个在婚姻里和经过婚姻的人都明确的知道,从来没有完美的婚姻!但并不是说不完美的婚姻就不幸福,追求完美也许是某些星座的特性,但并不是健忘的人类的全体追求。所有看上去完美的婚姻都不乏半夜的争吵,暗地的哭泣,只是一年365天,360天的小幸福,可以掩盖那5天的不幸。

成功的婚姻,一定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曾经有过对婚姻中争吵最多原因的调查,前两名是钱和性!这两样东西同样可以解释人与人之间百分之90以上的问题。所有成功延续的婚姻,都是在这两样上找到了平衡。

让出轨成性的男人没有好下场,和让放荡的女人死于非命,不过是在婚姻与感情中失意的女人朴素简单的幻想,是对自己的失败寻找外在的借口,且要自己去反复的寻找证据去证明。或者躲在暗处期盼着甚至祈祷着让自己羡慕嫉妒恨的情侣们夫妻们,都被比自己还不堪的原因拆散。

一个理智的女人看完,最应该的不是向自己伴侣宣导,看吧,出轨对不起我都不会有好下场!而是看到一个永恒的真理:当一个女人放弃了自我,淹没在婚姻里,完全依赖男人和家庭,把自己的幸福和价值等同于家庭的完美和睦,都是一个及其错误的决定!

《火车上的女孩》读后感(二):婚姻并不能渡你到彼岸

在出版物泛滥的时代,能够阅读到一部好的小说着实不易。

我不爱看情爱小说,相比较而言,悬疑以及犯罪小说是我的首选,这样的小说,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过度在意语句的排比,只要情节足够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已经是完胜之举。

《火车上的女孩》的作者宝拉?霍金斯本是伦敦的一个普通白领,每天搭乘地铁上下班,正是这样在别人眼里平淡无奇的生活工作方式却给予了她奇妙的灵感:在这节车厢其余乘客眼中,我一定显得再普通不过,我的举动跟别人并无二致——搭火车通勤,指定日程,处理各种琐事。

这真是一个完美的开始,看似无意,却在无意中透露出一种反射:你不认识她,但是,她每天都从车窗里看着你。

★ ★ ★

小说的女主角瑞秋,每天都会早上搭乘8:04分的火车去伦敦工作,傍晚再搭乘17:56的火车回到阿什伯里,过去的生活轨迹在婚姻的破碎之后虽然看似没有改变,她依然沿着这条路线上下班,但事实上,酗酒的她遭到了公司的解聘,对于同居室友,她一直隐瞒这一点。每个人心里都有小小的尊严感,希望得到最后的呵护。

这个离婚后过得一塌糊涂的女人,在小说的开端并没有博得的我喜欢,酗酒,酒后常常做一些失控的事情,打电话给前夫,脾气暴躁,懒惰且肥胖,彻底失去婚前的光彩。自暴自弃的人生,多多少少是要遭人嫌弃的。她并没有放下前夫汤姆,在佯装每天去上下班的她,在搭乘的火车上,她远远望着自己曾经的家入住另外一个女人——安娜,她的前夫的现任妻子,他们的孩子幼小可爱,而曾经不育的她在看到这个女人夺走自己的丈夫和家庭的时候,理智常常被抛掷在火车外。除了汤姆和安娜,她自火车的窗口观察到的另外一对夫妻——梅根和斯科特,他们恩爱甜蜜,如早上的阳光一样洋溢着温暖。

小说看至一半,我以为梅根也许没有死,也许只是一个任性的女人,想要玩一些小小的关于消失的游戏。直至被发现尸体,我以为是死于她的丈夫斯科特之手。他那么爱她,那么想要占有控制她,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要失手的。爱从来都不能够被控制。尤其对于一个明艳的女子来说,这也是将她推向出轨的由头。

★ ★ ★

悬疑犯罪小说的优点在于你对结局的不可预知性,这也是吸引着你深入阅读的基本条件。

关于汤姆,也许人们以为最初他是爱过瑞秋的,只是后来移情了安娜。后来才知晓,他爱的不过是自己,那些给他带来不安与危险甚至是不快的,在他的生活里是无法存在的。而女性的软弱性在于对男人的依赖性。

一步一步逼近真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根本没有面对真相的勇气。

小说的最后,瑞秋戒酒,重新开始生活,而安娜在伤害与背叛的面前能够存有理智,也是值得称赞的一件事。昏了头的女人才会把自己的一辈子都系在一个并不可靠的男人身上。

关于婚姻,事实上,都远远比外面看到的要不堪得多,每一对夫妻,也许都曾试图忠诚不二,但最终,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败露无遗。这是最让人失望的地方。这本小说中披露出的关于婚姻中两性关系的复杂与冷酷,令其出现在《纽约时报》的榜单里一点都不奇怪。

★ ★ ★

这两天有一个读者一直在和我探讨关于婚姻中令他失望的地方,关于对爱人的不满,对家庭琐碎的牵制,想要摆脱的愤怒,以及逃离的欲望,这些种种令他成为一个充满怨气的人。一个充满怨气的人,是不可爱的。那些想要将婚姻当作救赎的人,最后无一不是失望的。文中的瑞秋是,安娜是,梅根是,她们最初得到过,且依赖过,最后悉数失望离开。

很早之前的我,也经历过这样的问题,却从没有想过要通过谁来得到救赎。在婚姻的这场混战中,我能够守着我自己的心就好,我自负盈亏独善其身不会败得太难堪便是了。如今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兴冲冲去领证,就觉得他们真是勇气可嘉,这是我反感婚姻的理由,婚姻把原本很多相爱的男女变成了仇敌,澄澈的爱情在生活的重压下变成一副苟延残喘的模样。

阅读一本书,并不是看完之后随手搁置,能够从书中获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才是最关键的,一切不能成功转化的信息都是垃圾。关于《火车上的女孩》,它值得我们重新用一种角度和眼光来审视所拥有及渴望占有的关系,婚姻与爱情,不能契合的那些挣扎和无奈,不管你是走出去还是沉下去,生活里的朝阳依然日复一日在升起,那班从阿什伯里通往伦敦的火车依然在咣当咣当地经过。

《火车上的女孩》读后感(三):我会希望爱情恰如其分——读《火车上的女孩》

故事是从瑞秋眼中的世界展开的,离婚后活得一塌糊涂的女人,被公司辞退后,却依然每天早上搭火车去伦敦假装在上班,不知是为谁做的伪装,在街上闲逛一整天,然后下班时候再搭火车回来。这个梗还是挺喜欢的,而且各类文学、影视作品里总会出现一些奇遇,然而我们得明白,这些奇遇的发生不单单是因为假装上班这件事,而是因为做这件事的是作品的主角或者遇到了主角。类似的桥段,这个故事里的色彩倒是和《言叶之庭》大相径庭了。

爱和信任,是这个故事避不开的点,这两件事儿也真的变得越来越难了,因为我们明白,我们交付的是自己的真心啊。而每个人又是那么的不同,你眼里的世界并不是你爱人眼里的,恰如其分的爱和信任或许不需要那么用力,却绝对需要很用心很用心。

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启发还有就是先整理好自己,再去和爱人共同开始一段生活,否则书中五位主人公的惨剧也不会发生了。瑞秋、安娜、梅根、汤姆、斯科特,然而其实这世上谁从来不是谁的救赎,有的不过是想象里的乌托邦。

其实这种西方的相爱相杀在我们眼里是会有些水土不服的,看惯了“私定终身后花园,才子及第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的才子佳人故事的中国观众怎么会习惯这种故事呢?一直觉得我们惯有的思想观念里道德感还是挺重的,不然也不至于总曝出某某明星出轨引得众人口诛笔伐了。但是也有好多故事觉得出轨是真爱之类的,归根结底,这本就是个没法儿没地儿说理也没理儿可说的事儿,连就事论事也不行,因为角度各不同,而且每个人自己认为对的也未必就是正确的。

电影《托斯卡纳艳阳下》开端出轨渣男的还想占有女主房产的无耻行径令观众都忍不住破口大骂,然而生活还是得继续,女主女作家法兰西斯和本书的瑞秋经历还是蛮相似的,最后也都经过自我救赎,活在了艳阳之下。

蜜蜂在爱,花朵在等待。爱一个人,渴望见到他,渴望与他共度以后的时光。同时,让他在这时光中感到快乐,而你也因此觉得快乐与幸福。两个相爱的人本来就应该在一起,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啊。恰克·帕拉尼克曾在《窒息》一书中说:拿命去冒险,才能得到爱。或许真的是这样呢,我们期待的恰如其分的爱情,它又真的存在吗?

《火车上的女孩》读后感(四):一页纸的内容,写了一本书

《火车上的女孩》作者宝拉霍金斯。不要轻易相信什么推荐书单,排行榜畅销书之类的。这本书我都想退货了。一个女孩每天坐火车通勤,窗外的风景千篇一律,可有一天有点不同了。一对天天在庭院里撒狗粮的情侣,突然一天女的跟另一个人撒狗粮了。女主想好心提醒狗男被带绿帽子了。而狗女第二天失踪了。悬疑么?真不悬疑。谜底是,女主天天从火车关注人家庭院是因为这屋子的邻居就是她前夫家。因为她酗酒暴力丈夫所以离婚了。事实是她酗酒不假,但是每次是她丈夫趁她大醉时毒打她,事后就说是她自己酒后暴力。而且还婚内出轨,跟小三结婚了不说还勾搭失踪的邻居狗女。当天晚上,女主喝醉了才去的狗男家,没想到还没到狗男家就被前夫看到,前夫以为她来找茬又是一顿胖揍,随后遇到狗女。狗女怀孕了所以想找她前夫摊牌,就这么巧,刚揍完前妻正气头的前夫一琢磨你们都跟作对是吧,就把狗女骗林子里杀了。而女主第二天又忘了这事,继续瞎操心带绿帽子的狗男老婆失踪了真可怜。看完一个感觉,千万别酗酒。不然,一页纸解决的故事,能写一本。

《火车上的女孩》读后感(五):当你选择用错的方式去生活

刚开始读这本书,被它的简介所吸引。所以买的一摞书都到了以后,第一本就读的它。刚开始并不觉得情节有什么起伏,一个每天酗酒的女人,每天坐火车暗自观察曾经和自己前夫一起住的街区中的一对幸福的年轻夫妻,她羡慕,她妒忌,因为自己失败的婚姻。直到梅根的失踪,才将情节逐渐推动起来,到最后梅根和安妮阐述真相时,忽然发现汤姆的出现,让我替梅根担忧,迫不及待的往后看,直到结局! 我觉得像我这般年纪的姑娘都幻想可以和自己爱的人结婚,哪怕有时会小吵一架,那也只是生活的调味剂,让我们和好时更珍惜彼此。到这本书在娓娓道来的语句中,在字里行间中,暗示了我们一个当今社会的事实,残酷而无情的说明了现代婚姻中的问题。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结婚后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如果你爱的人并不如心目中的完美,你是否能忍受其中的落差,你会不会去另寻安慰,去背叛你当初信誓旦旦许下的承诺?坦白来讲我不知道,不知道如果和我的恋人经历过甜蜜后的爱还能不能撑起十年,二十年,几十年的生活。所以恋爱时,让对方看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哪怕有多么糟糕,没错,那就是你,如果我选择继续爱你,我们的婚姻将会完整,我也不会去怀疑自己是否爱错了人。

《火车上的女孩》读后感(六):这就是一群蛇精病的故事

本来是看到原版觉得看上部不错,结果看到中文版觉得这封面档次低了一点,打开读了几十页还是比较吸引我所以在网上买了这本书,花了四天看完的。

讲的就是一个离了婚丢了工作又酗酒的女人瑞秋为了不让收留她的房东兼朋友凯西发现她已经被炒鱿鱼了每天还是会通勤坐火车,她在路上会经过她前夫汤姆和他现任妻子安娜以及他们的孩子住的房子以及他们的邻居--一对甜蜜恩爱的年轻夫妻住的房子。曾经她和汤姆也和他们一样幸福,她曾经也像杰西(她给那屋女主人起的名字)一样美丽动人,但是时过境迁,如今,她只能靠意淫别人的生活来支撑她无聊的日常。事情在某一个周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瑞秋看到了那幢房子的阳台上,杰西亲吻了一个不是杰森的深肤色的男人,她非常震惊甚至觉得自己这个局外人也受到了背叛。事情还没有结束,瑞秋得知这对夫妻的真实名字是来自几天后的报纸--梅根,也就是杰西,失踪了。而就在她失踪的那一天傍晚,瑞秋喝的烂醉准备去找汤姆,结果记忆断片醒来只有满身伤痕和满屋子的狼藉,凯西无奈要求她离开。瑞秋隐约觉得梅根的失踪和她消失的记忆有关,汤姆气冲冲地告诉他那天他喝得烂醉还摔的浑身是伤,他一个人开着车找了她三个小时。瑞秋开始着手调查这个案子,为此她告诉警察关于那天在阳台上的事情,那个男人是梅根的心理治疗师卡马尔,他被当作嫌疑人被逮捕但是因为证据不足并且证人是个不靠谱的酒鬼被无罪释放,一切矛头指向了梅根的丈夫斯科特。瑞秋写了一封邮件谎称自己是梅根画廊的朋友有一些线索想和他聊聊,斯科特答应了并和瑞有了了密切的往来。梅根在失踪两周后被发现曝尸树林,还怀着一个孩子。安娜因为在附近一直看到瑞秋而感到不安,汤姆说他会和瑞秋聊聊。被媒体和警方压迫的喘不过气来的斯科特在得知胎死腹中的婴儿不是他也不是卡马尔时濒临崩溃,撕破瑞秋的谎言后又和她大吵了一架,瑞秋回忆起了一些当时的线索--那天安娜也在车站附近还上了汤姆的车,而这些和汤姆告诉她的有出入。与此同时,安娜发现汤姆的健身包里有一个语音提示是女人声音的手机,瑞秋意识到那个当时钻进汤姆车里的其实就是梅根,她来到汤姆家破天荒和同样充满狐疑的安娜聊了起来,没曾想汤姆出现在他们身后,汤姆道出了他杀死梅根的实情并打算杀瑞秋灭口。。。

以上是大概的剧情,小说是角色(瑞秋梅根安娜这三个女性角色)的日记第一视角展开的,这样主观性很强的叙述方式让人物内心的状态更加细致,让读者理解这帮神经病发病的具体原因,大开脑洞,为什么一个酗酒的跟踪狂前妻会搀和到跟他完全没关系的人和事当中去,为什么美丽优雅的妻子会勾搭治疗师怀上邻居的孩子还曾经淹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但是故事后半部分明显没有前面精彩,看完结局没有觉得大呼过瘾,反正我是很平静的合上最后一页的。

《火车上的女孩》读后感(七):评《火车上的女孩》红彤彤

一部小说火爆与否,与成功的宣传密不可分,“你不认识她。但是,她每天都从车窗里看着你”从这句导语不难想象这是一部跟偷窥有关的小说,寻根究底好像是每个人的通病,正如偷窥—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是不能否认,因直观、真实或满足某些私欲而让人欲罢不能,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偷窥心理。

故事的开始平淡无奇,笔者用日记形式叙述,年月日之上冠有第一人称的名字,很快我们就了解那个叫瑞秋的女子离异、失业、酗酒甚至精神状况有些糟糕,还一度失忆,或许这也就说明为什么已经离职还每天赶通勤火车“上班”的原因,除了不被室友知道自己解雇,坐火车看风景转移注意力,让糟糕的心情得到平和是瑞秋心底所期盼的吧。铁轨旁一所普通住宅生活着瑞秋认为的一对金童玉女,这也是她每天偷窥的目标,生活美满郎才女貌是瑞秋曾经和向往的生活,但梅根失踪打破这一平静。

梅根—瑞秋偷窥的对象,幼年丧父,相依为伴的哥哥早夭,使得她严重缺乏安全感。渴望安定的生活,而又因丈夫窒息的爱,渴望自由不断出轨造就了以后的悲剧。安娜—瑞秋前夫现任妻子,属于插足别人家庭的第三者,文中她总是对瑞秋有着莫名的敌视、恐惧,感觉神经质一女子,但随着故事的展开才发觉,这一切源自丈夫的谎言。对于文中出现的性格迥异三名女子,作者统统以第一人称穿插写起,值得留意的是梅根的自述与瑞秋和安娜不在同一平行线上,仔细观察时间错开一年有余,所以这也是比较烧脑的一部小说,你必须集中精力跟上作者跳跃式的思维。

不同于其他落入俗套的小说,偷窥并不是吸引眼球的元素之一,随着案件层层深入,出轨、偷情、凶杀,你发觉作者巧妙的把你引入层层迷雾,剥茧抽丝谁才是真正凶手?或许不看到最后,你不会明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大概是每个向往婚姻的人梦寐以求,《火车上的女孩》给了看多琼瑶式言情完美主义者当头一击,婚前信誓旦旦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为什么婚后皆面目全非,这是宝拉﹒霍金斯首部惊悚作品,女性作家的细腻使得文中大量的心理描写非常出彩,选火车作为交通工具一是跟作者切身经历有关,我想还暗喻出轨的婚姻,倚窗看风景岂知你也会是别人的风景,善待自己、尊重婚姻 或许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火车上的女孩》读后感(八):巴黎、月亮和火车一样暗潮汹涌

我从未认真想过出轨的意思,在我看《火车上的女孩》之前。

在我第一次参加同学婚礼的时候,司仪念祝词:白头偕老,永结同心。那一刻我是真的相信他们会白头偕老。然而就在短短一年后,同学和妻子反目成仇,妻子带了男朋友一道砸了同学的店。此时,我以为出轨就是撕破脸皮,用最丑陋的一面面对爱人。

在我给朋友送煲汤的时候,她刚做了一场大手术,未婚夫——也就是她上司——电话不断,苦苦求她原谅。那一刻我以为她未婚夫真心悔改。然而,一个月后我听到朋友辞掉高薪工作、贱卖房产、带着还未痊愈的身体狼狈逃回老家的消息。她这么做,只是为了避开未婚夫和别人的婚礼。此时,我以为出轨就是血光之灾,肉疼一阵,心疼一场,在身上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留一个疤。

在我看偶像剧的时候,在我看言情片的时候,在我看爱情小说的时候,在我听情歌的时候,我以为爱的反面就是出轨。

所以,我从未认真想过出轨的意思,在我看《火车上的女孩》之前。

书的开头甚至无聊。一个年龄、职业和性格都不明确的女人每天坐火车去伦敦上班,她唯一的喜好是透过车窗观察沿路人家的生活,像一个无所事事的偷窥狂。这样一个故事的开端,能有什么吸引人的呢?看到七十多页的时候,故事开始变得立体而有趣。种种迹象表明,这女人可能酒后错手杀了人,而她自己完全没有这一段记忆。这个人物长出血肉和主张,她不再是个旁观者,她开始制造故事。

人心可以多么深邃,人心又可以多么凉薄。

没有人是抱着出轨的目的而结婚的吧。我们那么相爱,彼此看过宿醉后又臭又乱的模样,知道对方有多懒惰贪婪,经历了买房装修的斤斤计较,如此不堪,可我们还是决定要结一个婚。婚礼主持人煽动的这个吻并不比第一次动情时的那一个更假,自欺欺人的一整套仪式,真到不能再真的倾情表演,谁会傻到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出轨呢?

而事情的真相是,没有人故意,但还是发生了。

起初只是女同事一句无心的关怀——或者她有心呢,鬼才知道——你们逐渐成为每天中午的饭搭子,后来开始趁上班时间偷跑出去喝杯咖啡。你喜欢拿铁?真巧我也是。天底下有10亿女人喝拿铁,其中有六千万个可以每天喝三个venti,可你偏偏觉得眼前这个女人喝拿铁喝得最出色。你那个爱喝热可可的发妻开始显得蠢,糖分过高带来的黏、腻和燥热。

妻子很快察觉到你和女同事的暧昧,怀疑和质问接踵而至。

“我和她没有什么!”“你还想有什么?”你很委屈,妻也是。

“我们只是一起吃饭、喝咖啡!”“吃饭、喝咖啡为什么不能找我?”你认为妻想的太多,妻觉得自己恰恰是想的不够多。

矛盾就此产生,那个体贴可人的妻子不见了,她变得疑神疑鬼无理取闹。比如这天女同事只是帮你传送一个文件,随后顺手发了一个拥抱的表情,妻子就不依不饶,打电话骂人家狐狸精。同事之间拥抱一下不是很正常吗?隔天上班你觉得尴尬,而女同事只说一句:“请我喝拿铁当做道歉吧!”

一边是咄咄逼人的妻子,一边是体贴大度的女同事。不知何时起,你们不再一起探索公司周围好吃的馆子,而是在一间间快捷酒店里缱绻。“我也不想,可事情还是发生了。”你开始习惯两具肉体的不同温度。谎言多么好,上下嘴唇碰一下就有了;出轨也没什么大不了,不过是肉跟肉碰了一下。

在断断续续地叙事中,瑞秋和前夫、前夫的现任妻子间的故事呼之欲出。梅根和“杰森”、和心理医生的故事昭然若揭。火车般平稳的生活开始出现断层,它失控了,偏离轨道,在通往毁灭的路上加速前行。

读到这里,我想起电影《革命之路》,这部片子讲了一对美国中产阶级夫妇的生活,他们新婚燕尔,不愁吃穿,然而他们也因此感到空虚和消极。女主人爱普产生了一个想法:也许搬去巴黎就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其实他们谁都没去过巴黎,男主角弗兰克曾经在恋爱时向爱普炫耀自己在那里的奇妙之旅,后来弗兰克向妻子坦言,这不过是他为了追求她而编造的一个谎言。但在爱普的眼里,巴黎是无聊、陈腐和庸俗的反义词,是眼前生活的反义词,是一切病症的解药。就在委曲求全和远走高飞之间,嫌隙渐生,弗兰克出轨,爱普几乎发了疯。故事以爱普流产致死为结尾,巴黎和那个被流产掉的婴孩一样,终于堕入虚无。

我们真的需要出轨对象吗?真的需要巴黎吗?即使我们知道,这将推我们进自毁之路,家破人亡,不得超生。即使我们知道,这不过是另一种虚妄,从拿铁到热可可,从火车上看别人的窗口和从别人的窗口看火车,并没有不同。可答案依然是,需要。

故事结束的毫无征兆。 波澜不惊的生活之下,醉酒、失业、欺骗和出轨都只是一个挨一个的小漩涡,拉着你的脚,让你无法换气,也不能下沉,你喊不出来,只能一口接一口喝着生活的尿水,你就这么看着水面上人影憧憧,昏死过去。就算死了人,生活都不肯皱一下眉头,一夜过去,死尸被生活吐到岸边,生活本人则热烈地反射着太阳光,波光粼粼,梦幻魅惑。那些隔夜的垃圾,生活是看都不会看一眼的。

看过《火车上的女孩》之后,我开始想出轨的意思。爱的另一面还是爱,爱并不和任何事物对立。生活的反面才是出轨。

写完这篇稿子,陈粒正好唱到:

我想要更好更圆的月亮,想要未知的疯狂……

《火车上的女孩》读后感(九):懂得爱自己才懂得爱别人

即使被人抛弃,生活也要继续,而不是把自己弄成烂泥。

‘每一对夫妻,都试图做到忠诚不二,但最终,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败露无疑’一看到此书的导读,难不成这又是写出轨的书?!写小三类的书也在欧美受欢迎?!于是我带着好奇看着此书。

这不是单纯写着丈夫出轨,小三如何做正;而是带着悬疑的侦探小说。自离婚前女主瑞秋因为怀不上孩子天天喝酒,导致丈夫不忠出轨。可悲的是,离婚了让瑞秋更加痛苦,工作没有了,天天酗酒还对前夫纠缠不清。我讨厌女人不自爱,被男人抛弃就如同烂泥,因此女主的生活乱的一团糟。前夫出轨,还在现任怀上BB的时候在外偷吃。真是渣男改变不了偷腥的毛病。因为女主酗酒,导致了一个凶杀案弄的如此扑朔迷离的;瑞秋拼命回想梅根出事那晚到底自己发生了什么事!喝的烂醉如泥的她,记忆却如此的模糊,前夫却又一次向瑞秋撒谎,导致案情变化。庆幸的是瑞秋知道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即使她开始搞错了对象,但她还是继续调查,慢慢地事情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前夫和梅根偷情,但梅根却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梅根想跟渣男摊牌,结果错手把她杀了;前夫的现任妻子安娜内心的疑虑,也让她发现丈夫对自己的不忠,原以为可以原谅他,但安娜做不到;最后瑞秋在找安娜说出一切的时候,却被渣男发现了,他又想杀人灭口,即使他出去偷腥,但他还是依旧爱安娜;但一切都太迟了,在瑞秋和渣男厮杀时候,渣男死了,安娜报警了...................

瑞秋不值得因为个渣男把自己搞错疯子一样,对前夫纠缠不清;而梅根,原本就不满足现状,喜欢刺激喜欢新鲜,即使她又很爱他的老公,但她内心也拜托不了去偷腥;梅根同样是不爱惜自己,才导致自己的惨状。而安娜,即使渣男当时对现任已经无感觉,但却没有好好看看清渣男,导致自己也成了悲剧。故事情节前段有点无聊,慢慢事情浮现水面,案情变得难以琢磨,突然来个大转变,因此此书的后部分还算是精彩!安娜最后的举动也让人吃惊,这是让人意想不到。

男人女人都会偷腥,不管是拿什么理由来当偷腥为理由都不是理由,原因你爱的还是不够深!

《火车上的女孩》读后感(十):我将专心骗你,直到玩腻为止

《火车上的女孩》封面上,“火车上的女孩”六个字,被加上了貌似火车飞驶而过的文字效果,而以上这句话,被阴森森得加在了“特效书名”的正上方。

作者——宝拉·霍金斯,她的简介上,明显得标着“我对快乐、正常的角色丝毫不感兴趣”。

译者——胡绯,曾为红极一时的家庭伦理悬疑小说《消失的爱人》翻译。

黑色的书封,红色或白色的字,以及以上这一切,无不透露着一种阴森,一种让人不寒而栗,感到随时会被一双大手拖进黑暗里,恐怕,那会是连嘶声尖叫都来不及的未知黑暗。

故事以三个女人的第一人称日记体铺陈开来。

瑞秋,一个以酗酒度日,被有了新欢的丈夫汤姆抛弃,又丢了工作的落魄女人。故事因她而起,丢了工作的她,为了不让室友发现,每天坐固定班次的通勤列车,假装往返工作与住处。她在列车上看到了一个貌美的幸福女人和一个爱她的幸福男人——一对看似完美的婚姻伴侣——梅根和斯科特。而当有一天,她从车窗里看到另一个男人吻了她心中的完美女人梅根,是的,梅根出轨了,瑞秋再也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

更何况第二天,梅根失踪了。

在梅根家不远处,同样的房间里,曾经有瑞秋的影子——她和汤姆曾幸福得生活在这里。而如今,那所房间的男主人依旧,女主人却已变成了另一个幸福女人——安娜,他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宝宝,这曾是瑞秋魂牵梦绕却求之不得的。

瑞秋一头扎进梅根和斯科特的生活里,想要为斯科特证实,梅根已有他爱,杀害梅根的并不是斯科特,斯科特深爱梅根,然而接二连三的意外,却让她越来越迷惑,也把自己不断卷入梅根、斯科特、汤姆、安娜之中。

三条线并非并进,瑞秋篇幅最多,视角也以瑞秋为主,安娜与瑞秋一样,都是现在时,而失踪的梅根,时间轴从事发一年前开始。为什么使用这三个女人的视角推进故事呢?可能看到结局才知道,这三个女人的一个共同特点。

——看似完美的关系也许并非,看似毫无动机的人也许只是隐藏够深,每组关系,每个人,都不只是眼见为实。

从瑞秋的视角出发,梅根和斯科特、安娜和汤姆都是甜蜜蜜的婚姻关系。斯科特深爱着梅根,会从后面环抱她,会在出门前在她脸颊轻轻一吻。汤姆与安娜也彼此深爱,在社交网站上毫不在乎得秀着恩爱,展示他们爱的结晶。然而,梅根出轨,奋不顾身爱上汤姆;汤姆在安娜哺乳期间和梅根厮混,甚至让梅根怀上宝宝;而看似深爱梅根的斯科特,在梅根失踪不到一个月的时候,酒后乱性;安娜呢,在面临自己和女儿的后半生收到威胁时,也毫不犹豫选择把酒瓶碎片刺入了汤姆的喉咙。

看似完美的两段婚姻关系,无一例外的不堪一击。我会全心全意爱你,直到事发之前。中国的古谚语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当头各自飞。有点悲观吧,但也一点不假。

梅根这个角色多少是有些可悲的。年幼无知时犯下了错,接二连三被抛弃,婚后被丈夫监视,爱上在不同的男人之间流连,心理医生认为她被丈夫精神虐待,而她却心甘情愿接受一切。跟隔壁老王鬼魂后怀了孕,想为自己的孩子找到真正的爸爸,却被恼羞成怒又胆小怕事的隔壁老王杀死。

年轻的时候翻过的错总有本事影响人的一生。不小心杀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爱人也一声不响抛弃自己而去,在阴冷的小屋伴着孤独恐惧生活了10天,是谁也都会崩溃吧。

瑞秋也是个可怜虫。一直以为酗酒过度神志不清的自己,一直以为酒壮怂人胆酒后就发疯,醒来就忘记的自己,却是被自己丈夫陷害。其实喝醉后的自己不但没有对丈夫施暴,不但没做蠢事,反而是一直被丈夫虐待。她丢了工作离了婚,竟然一切的一切都不是自己的错。她唯一错了的是爱上了汤姆。

三个女人犯了同一个错。爱上汤姆,爱上一个有英俊帅气脸庞的人渣。汤姆毁了这三个女人的生活。三个女人无不被这个隔壁老王害得遍体鳞伤,一个死了,一个几近发疯,另一个成了寡妇,哦,当然最后这个女人也许是脱离了苦海呢。

最后想分享两个想法,第一,会为了你出轨的人,和你在一起了也会再为别人出轨;第二,如果安娜没有杀了汤姆,下一个瑞秋势必是她自己。

婚姻呢,无非是彼此恩爱,直到事发之前;

遇到人渣呢,也无非是专心骗你,直到玩腻为止。

不过,一辈子都蒙在鼓里,他没有玩腻,你也不会拆穿,也挺好。

宝拉说的没错,这书里,还真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