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中国》是一本由任志刚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什么是中国》读后感(一):“自干五”修炼手册——评《为什么是中国》
刚刚看到一个书名,还没翻开书页,就已经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是中国什么?中国怎么样了?中国发生了什么让人如此疑惑?带着问题读起这本任志刚老师的新书《为什么是中国》,不只是看了一本书,更多的是学习和思考。很庆幸有人能写出这样一本书,更庆幸我能够读到这样一本书。
当今这个时代之下,信息大量而迅速的交换着,其中确实有许多消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公知”、“美分”大肆横行。他们专找现实社会中的阴暗面进行无限放大,有时甚至不考证消息是否属实就开始高谈阔论,引用几段洋人语录就开始在网上信口雌黄,睁眼说瞎话,专挑社会和政府的不是;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异常艳羡,甚至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贬低自己的祖国,崇尚夸大欧美等国的各种行事准则。
为什么“公知”、“美分”能大行其道?在《为什么是中国》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不仅是因为欧美国家在目前世界上不可否认的富有和欧洲中心论的普及影响,本质仍然是由于他们肤浅片面地看待问题,不从实际出发,偏听偏信,才会如此“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为什么是中国》将眼光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去看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事件及其位置和意义,以史为鉴地分析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进程,把被公知和五毛们推崇的、过度粉饰的西方历史抽丝剥茧地进行分析,用事实和理性分析说话,笑看公知打脸,着实过瘾!
与反省自身追求进步的民国时期的革命文人不同,如今这些人在复兴的奋斗途中,提出的大量的全面否定中国的言论,并没有实质性的其目的和作用。只有在承认历史,认识事实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分辨真假善恶。
如今中国正在复兴之路上不断努力,这过程确实会遭遇挫折和困难,多年尝试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甚至失败时换来了头破血流的教训,但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了可行的前进方向,就应该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下去!这本书不仅是解释了中国能够走到今天并走向复兴的原因,更是教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国家,不因他国的强大富有而自惭形秽,也不因目前取得的成就骄傲自满;不盲信欧洲中心论和资本主义,也不需过度担心西方论的输出入侵;坚持历史事实,以史为鉴,以理服人,一步一步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什么是中国》?正因为是中国!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自身修养,愿做个有理性、有信心的自干五!
《为什么是中国》读后感(二):你知道《为什么是中国》吗
看到 《为什么是中国》这本书,一听这个书名你会想到什么呢?首先我想到的是《中国可以说不——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中国不高兴:大时代、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这类书。
《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是如今还活跃在微博上的宋强、张藏藏(实名:张小波)、乔边、古清生等。评论者认为,如果把这本书说成是文字工作者的作品还是过誉了,算是文字爱好者的作品是合适的,在作品里可以看到很多的“啊呸”式的惊世骇俗——实际是入世媚俗——之语,余者皆不知所云。当年,即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出版后,市场上形成一个“说不”热潮,《中国还可以说不》,《中国仍然可以说不》《中国为什么说不》等相继出笼。但后来《中国可以说不》曾一度被禁,不过如今在网络上还可以看到电子版。
12年后的2008年,一本名为《中国不高兴》的书又出现在市场。这本书其实是《中国可以说不》一书的升级版。《中国不高兴》的作者包括宋晓军、王小东、宋强、黄纪苏与刘仰,他们大多数都属于中国的“公众人物”,他们的立场观点,早为人们所知。然而从着眼于批判和分析,到主张建立“大目标”“告别晦气重重的历史悲情”,本书可以说是一次完整的“集结”。《中国不高兴》分为三个部分“中国为什么不高兴”“中国的主张”“放下小菩萨,塑伟大之目标”,使本书呈现一个明快的结构路线——“破”“立”“反躬”。即:中国现实批判,中西关系揭示——中国要做一流国家,依托国家大目标实现众生幸福平等,告别自我矮化的精神历史。这本书的命运还不错,在环球网读书频道还可以在线阅读。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继2013畅销书《为什么是毛泽东》之后,2015年,任志刚的另一本书《为什么是中国》又开启了叩问“为什么是中国”的阅读时代。早先出版的《为什么是毛泽东》讲述了毛泽东的开蒙、求学过程,以及他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重点分析了毛泽东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上,试图探讨他诸多重大决策背后的深意。如作者所说,历史无法重演,伟人更加无法复制,但我们仍不会放弃学习他,研究他,因为哪怕我们从他身上只学到了一点皮毛,就足以让我们游刃于战场、商场、名利场。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也许能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点。
而《为什么是中国》这本书把写作对象瞄准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命运,这本书通过回顾中国近现代曲折惨痛的历史,从而重新反思: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历史背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为什么中国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而且必须成为这样子?我们该反思还是庆幸?明天的中国,无论在政治制度、经济运作、文化建设这几个事关国运的领域,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
其实和这两本书可以媲美的书也只有《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学”。《中国为什么能》是一部中国趋势形势正能量分析的书稿,从事实和理论层面阐述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依据所在。
《为什么是中国》这本书和《中国为什么能》有相似之处,都涉及中国严肃思想者们的理想与追求的一些话题和问题,如中国模式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能否实现?如何完善中国模式,建立“后西方话语时代”的中国话语体系?等等。
但是《为什么是中国》这本书更有历史和文化气息,它并不是刻意要对中国发展去提供某种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和政策的参考价值,而是精神文化和信仰追求等深层次去分析我们的一些成见和谬论,傲慢与偏见,带有文化批判和信仰重建的意味。
读他的文字,你会被带入一种激情的叙述与思考,就像跟着一个演讲者去亢奋和仇恨一样,在这样的精神和心灵的洗礼与震撼之下,我们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能,这样的问题和线索就会顺理成章的得到回答和思考。不得不说,这又是一本让人在致敬中思考、从困境中突围的奋进之书,让我们共同回望伟人最传奇的成功之路,传递出最强大的正能量,献给每一个不甘平凡力争上游的普通人,助力成就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为什么是中国》读后感(三):寰球同此凉热——《为什么是中国》
为什么是中国?这是质问,亦是肯定。初看到这句话,就引起了我对中国的思考。而它的源头,却是风靡一时的畅销书《为什么是毛泽东》的作者任志刚先生又一呕心力作:《为什么是中国》。
如今细数国际形势,相对来说已入太平时代,当然,太平总是相对的,但相比战争年代,如今世界已入平稳发展期,相对太平,而真正的太平,则是世界各国长久不变的期望。毛泽东曾于《念奴娇?昆仑》中诗云:“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在正值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今天,中国已入世界强国之列,声势浩大的阅兵亦在天安门盛大举行。这既是彰显国势军威,更是在宣告中国的民族复兴之决心!和平,不容践踏,而今日的中国,已有资格让“寰球同此凉热”!
对于中国近些年的崛起和复兴,我们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但真正谈及中国能如此迅速崛起的原因,可以说清来龙去脉的却没有几个。我们虽关注着中国的发展,也不断思索其缘由,但仍有些道理似懂非懂,说不清道不明,我就是如此。而《为什么是中国》却让我有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虽不能说能全然知晓中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缘由,至少能让我明晰“寰球同此凉热”的根基所在。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为什么是中国》做到了,其不仅从中国的角度、更从世界视野看问题,在世界文明史中解读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传承的原因及其优越性。文中对西方历史的辉煌成就,秉承着理性的态度提出了疑问,客观地指出了其美化修饰中存在的不合理,以理性思维揭开世界的真相,这足以给宣扬和盲信“西方中心论”而一味质疑、否定中国的人当头喝棒。
书中对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发展的见地更是鞭辟入里:既不忘赞誉中国古代作为天朝大国领先于世界的辉煌,也不忘对朝代的衰亡和被侵略的屈辱历史进行反思。从商鞅变法到暗无天日的“五胡”十六国,从明清两朝到戊戌变法,从中共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挖掘探索中国沉淀几千年的底蕴,从中得以窥见中华民族复兴的先机。中华民族在对“道路的选择”、“制度的反思”中吃过的“亏”、获得的“果”,对历史进程的客观肯定和深刻分析都引人深思。对于中国的世界大观,本书中对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传承以及军事建设的分析解读,不可谓不深,不可谓无理。即从时间线上梳理发展脉络,又横向与同时期的各国相比较,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它说出了我们想说而又没能说出来的话,说出了我们想说却又没能说出来的道理!
“很多人认为承认落后才会奋起直追,所以这三十多年来对此类观点听之任之。经过三十年的奋斗,以前的跟庄战术已经完成使命了,中国人未来的路需要自己走了。”诚然,如今中国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优势,也更加坚信我们的道路是光明的。然而在崛起的路上,我们应该更积极的认识自己的发展和未来,而不是自大的认为不需创新,更不是自卑的继续跟风。
如今的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前行,还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势发声。“寰球同此凉热”,不仅仅是让世界明晰我们的“凉热”,还需要世界共享此“凉热”;《为什么是中国》是我们对自己内心的提问,亦是解答此疑问的答案,更是我们对世界展现复兴之路的呐喊:我们今后的工作依然伟大,依然光荣,向着中国复兴的梦想前进,我们不停歇!
《为什么是中国》读后感(四):我们是中国!
如今的中国,已经逐步摆脱几十年前的泥沼,开始逐渐走上复兴之路。只是,很多没有经历过那段黑暗历史的国人,脑海中一直在质疑中国的种种:质疑中国的地位,质疑中国的历史,甚至认为中国经济低迷、政治腐败、文化腐朽、军事疲软。
对于此类思维,此类想法,任志刚先生的这本书就如同当头棒喝,从根源剖析了中国人应该如何对自我进行理解和认识,应该如何对中国的文明进行考究。
而在质疑声中,难道没有看到中国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从乱世平定,中国仅仅用六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路程,而且更是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相信每个人都知道,这不是施舍,更不是虚构,而是中国的底蕴——中国具有西方世界所没有的特殊的优势。
那中国为什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从一个贫穷落后的状态,改变为现在的状态,而且仍然在复兴的路上,展现出无限潜力?这正是任志刚先生所探究的,更是在唤起中国内心深处的尊严,亦志在重新树立中国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单就历史来说,中国文明延续五千多年,且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文明,相较于被夸得夺天地之造化的欧洲先进文明,其时间线就长出一倍。中国的历史,绝大多数都有迹可循,然而欧洲文明两千多年的历史,却有很大虚构成分在内。而这,也就从根本上推翻了人种优劣性的说法:什么白种人是世界上最优秀最高贵的人种,有色人种则是低等人种之类的无稽之谈。
只从历史延续的时间和脉络及其所造成的影响,中国文明的底蕴和优劣就显而易见、心知肚明。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没落,饱受欺凌压迫,而这段时期中国的发展,造成人很多人质疑中西文明的孰强孰弱。欧洲文明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种突变,而其文明的根基,却是从东亚逐步渗透和被引进过去的,突变所引起的一时强盛,存在其很大的局限性,带不来持续的强盛。中国能从战乱之后迅速崛起并重新走上复兴之路,就是一种文明的根基。
这本书所阐述的一个观点,就如书名所立: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是中国在崛起?为什么是中国在复兴?为什么是中国在超越自我?为什么是中国在爆发潜力?究其源头,就是中国的历史底蕴。当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所摸索出来的正确道路,所展示出来的庞大发展生命力,亦是“为什么是中国”最佳的答案。
纵观全球世界格局,处在第一梯队的几个发达国家,相较于中国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科学和工业化程度。而这,其根源还是在于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未曾跟上世界工业革命的脚步,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帝国没落,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人追逐和平的民族本性。
但是相对国家兴盛的基本要素: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中国在此方面并不存在短板,而这也成为了中国平定之后得以飞速发展的关键要素,而这四个方面,其根基就是中国相较于世界各国最大的优势——历史。
这四个要素中,政治和文化与历史的关联最为紧密,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底蕴,是中国政治能够独树一帜的后盾。“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的老祖宗在千余年前就已知晓史对于政治的影响,可见,历史亦有一定的科学性,研读历史,是一门非常高深的政治智慧。而文化,则更是以历史为依托,中国的诸子百家中最具代表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等等,均是中国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经久不衰的根基。而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纵横交错的。文化得以传承,政治因素首当其冲;而政治得以稳固,文化引领居功甚伟。
所以说,国家兴盛的基本要素,中国凭借久远的历史底蕴,早已走在世界各国之前。
而经济方面,中国亦是有其独到之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经济就已经非常发达,甚至一直独占世界经济鳌头上千年。甚至在科技方面中国亦曾领先西方上千年: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世界上技术的流向主要从中国经阿拉伯向欧洲传播。只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中国经济未能获得工业化的加成,从而落后与欧洲。但是,中国经济学底蕴却异常发达,在这个与民众生活、国家富足相关的领域,中国有着历史所给予的智慧。甚至中国的经济学相比世界经济学更尤其独特的优势:经世济民,这是中国经济学的根本。基于这些底蕴,相信当中国逐渐补差工业化的短板后,中国的经济必然会继续以持续高速的发展来回馈世界。
而军事力量,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守国与防御外敌最主要的工具。几千年间,朝代更替,战乱纷起的日子并不短暂,因此,中国比任何人都知道军事力量的重要性,但是,国家的兴盛并不能依靠毫无限制的发展军事力量。这在老祖宗的脑海里早已形成了理论。
可以说,中国国家兴盛的四大要素,政治、文化、经济并举,而军事,则是为这三者服务的工具,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具有世界任何国家都无法媲美的优势,而如今的经济也在奋起直追,只要在军事力量上能够将理论实现,相信中国屹立在世界之巅仅仅是时间问题。
读完任志刚先生的此书,不禁热血沸腾,它不但唤起了祖辈遗传在血脉中的血性,还带了我无限的自豪和希望。为什么是中国!这不是质询,而是阐述,是呼唤中国人心灵深处理念和复兴之魂的强力发声,更是如同发泄和证明的撕裂呐喊。为什么是中国?就是因为我们是中国!就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本就应该是中国!
《为什么是中国》读后感(五):“为什么是中国”这个东西很漂亮
对于第一眼喜欢上的书瞄两眼,甚或手痒痒地翻几页,至于有没有看了什么,懂了什么,又忽悠了什么,是无可厚非吧。我想我就是被《为什么是中国》成全的这么一个“读书人”。
既然遇到了它,还是有缘分的吧。
为什么呢?因为当下的“中国梦”让每一个中国人倍觉真实,看起来有劲儿,干起来有盼头,热心愿意珍惜。所以,我狠想说说我的想法,也许不够精彩,但必须真情实意。
《为什么是中国》让我高兴。
若要问我:“为什么是中国”这六个字后面是“?”还是“!”或其他“,”“。”“:”“……”等等,这一切无可挑剔,我一时想不出“为什么”!这是一个智慧的命题,就像走在路上不经意的回头,“啊,黄金!”我很高兴遇到黄金:
以史为鉴 可知兴替
以理性思维 可揭示真相
红红的封面上烫着金黄色的两行字,映入了我眼睛中的光美。
《为什么是中国》让我骄傲。
中国是地球上的国,历史流长,地广,物多,人勤,怎可一个“大”字囊括?毋容置疑,中国的内心正变得越来越强大了,因此她越来越优雅聪慧,越来越快乐幸福……!这是最好的时光。此今生处于中国变革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作为中国人,心生骄傲,这何止是一个心动呢?
《为什么是中国》让我惊讶。
这个惊讶是对作者定位的。作者是何许人物?任志刚,男,汉族,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成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谷尼舆情顾问、毛泽东研究专家。其2013著作并出版了《为什么是毛泽东》,并使其成为畅销书,荣登当当网新书排行榜第一名。从这里可知,作者是一个很厉害的史学理论“技术能手”。那么,他又一呕心沥血力作《为什么是中国》再次震撼强势发声“最前沿、最具启示性的“中国复兴之路”之权威解读”,开启了“为什么是中国”的一个阅读新时代是何等霸道的、必要的,及时的!
《为什么是中国》让我思考。
“为什么中国一定能够全面复兴?”
“为什么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一定能够实现?”
“为什么人类的理想在中国?”
“为什么中国的复兴会大大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这一连串的问,为什么是中国。
“我们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正如作者所言:“这些声音正在转化为超大正能量,从而鼓足我们的干劲,激发我们的勇气,能让更多的热爱中国的人们更加自觉地奉献自己的力量,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添砖加瓦……”这正是作者的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所以,从世界视野阐述中国崛起与复兴的历史必然和发展必然,从民族、思想、文化、制度、道路的探索中解读中国的世界大观,归于一个“圆心”,就是国家的历史和命运……这不单单是作者的思考。
越来越觉得,继续谈这个话题——将会越来越严肃的。毕竟,这本书不是一般人想写就能写的,想说就能说出“一二三”的,难道不是吗?
因此在这里只是闲聊《为什么是中国》,我得更多谦虚谨慎了。有一点,文很精彩,共识吧。
允许我引用一句话“涂鸦”做结,“这是一本让人在致敬中思考、从困境中突围的奋进之书,让我们共同回望那段最传奇的奋进之路,重新认识大中国”。因为未来,一定是大中国的。
点赞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