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脱大师》是一部由布莱恩·威尔许执导,大卫·田纳特 / 阿什利·詹森 / 托比·凯贝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逃脱大师》影评(一):客观地吐几个槽
本片就拍摄技巧等方面来讲仍算上乘之作,对于这种早已烂大街的守法之人法外惩凶的故事,这里仅从剧情方面对此类影片常犯问题进行一个总的吐槽。
1.请明白,作案现场找不到任何线索,没有DNA、没有脚印、没有指纹——连个毛都没有这种情况可以允许出现,但请将作案者高超的作案技巧,将其如何完美地处理每一个细节刻画出来,这里省略的话绝对是减分项,感觉就是在鬼扯,当现代科技和警察都是吃素的?
2.请明白,法律在罪恶面前的无助不应表现在现场证据的匮乏,那是警察和现代科技的无奈,更有戏剧冲突的剧情难道不应是:大爷我就是故意在现场赤裸裸地留给你各种证据,但你就是各种无法用法律治我的罪吗?
3.请明白,动不动随便一个明显演技拙劣的证人的伪证就可以成为定海神针这样的桥段真的让人无法忍受好吗,警察、律师和犯罪心理专家都是吃素的吗,如果想搞点激动人心的,可以学一学《快乐到死》,作案者设计好让事先并不知情的路人甲参与了一些恰恰可以作为其完美不在场证明的事情以证明其清白。总之别太让人犯尴尬癌好吗?
4.请注意,如果将作案者的人设定为一个有各种变态心理的比较吊的存在,请至少从侧面将他的心路历程和作案动机表现出来,可以参考《沉默的羔羊》;
5.不要为了勾起观众的愤怒情绪,就过度使用辩方律师一句耍嘴皮的话就使得罪犯当庭无罪释放这样的桥段,戏剧效果太强,一点都没有真实代入感好吗?
6.不要为了戏剧效果,而用一种很拙略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整个司法体系都在因为法律而偏袒或憎恶罪犯的效果,请把各种人物感性和理性的矛盾以及他们内心的种种疑惑因辩护双方的不断争辩而发生的变化表现出来,是他们最终依据法律给出判决,他们的心路历程难道不正是对法律在罪恶面前的无奈的最好表现吗?
《逃脱大师》影评(二):自诩的正义,弱者的正义
英国人的本子真精彩!同样是操纵,一个在犯人席,一个在律师席。同样是破坏,一个破坏肉体,一个破坏制度。同样是人,一个生门,一个死门。我们也许生来就变态吧,自诩一个正义,从不正义中。所以,要原谅自己。有一天两者合并,我们竟然拍手叫好称其“大师”。一切都自然而贴切,除了Kate,一个自以为聪明却永远让自己活在别人阴影下的怪人。除了口口声声要帮William声张正义的老头,却连Liam保释也未能阻止。除了研究官司没走出过律所却试图神探般抓包同行违规的小美女。这就是人性,William无数次帮有罪的人逃脱法律制裁的漠然,直到同样的遭遇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愤怒。不公对应更多的不公,引发更多的恶。原罪与善良就像连体婴,构成了我们。William提醒Kate不要给Liam辩护的时候,即是为了自己的正义,也是为了Kate的安全,可是哪个更多一点。仿佛正义永远落在了弱者这边,这是不是偏见,是不是幻觉?
老头子说:换作是他,也会毫不犹豫的。这是人性。
《逃脱大师》影评(三):Bravo
交响情人梦里,几乎每次主角的演奏结束后,都会有人大喊一声Bravo并激起全场的掌声。我去看过一些激动人心的演出,但从来没想过要喊Bravo,大概因为潜意识中一直觉得Bravo要求某种出乎意料的精彩。
这次的The Escape Artist做到了让我想要大喊一声Bravo,忽略掉睡眠时间问题,一字一句写一篇影评。
1. 许多人提到William = Will + Liam, 说这两个角色只是一个人的正反两面而已。我觉得这样说倒不如说William包含着Liam, 毕竟人不是硬币的一面,正反明显,William Burton这个人复杂的性格中既有对法律的信任与对正义的追求,也有在法律失败后敢利用其漏洞完成自己的正义的“邪恶 。说是邪恶我倒不是很在意,感觉导演和编剧的用意大概也并不打算强调这个。片名叫做The Escape Artist,Artist表现出的褒义无须解释,而The其实还是在强调只有一人:就是William Burton。Liam Foyle逃脱惩罚过程中的一些刻意为之 (一案中清空的电脑硬盘,一案后针对William Burton进行的投诉,故意放在F38储存间的鞋子等) ,加上一些他努力掌控的因素 (比如对Eileen Morris的Manipulation) ,但也出现了差点就出卖了自己的漏洞:比如一案中洗衣服的问题,二案中的DNA证据。而最后导演通过William和自己的长期对手 Maggie的对话中,解密了William对于案件中几乎一切因素的掌控。虽然起火和被Liam袭击算是过程中的意外因素,但律师大人真的是对perfect murder的执行掌控到了相当极客的程度。
2. 后来帮助Will完成谋杀中一些关键环节的那个Vadim Kumarin就是开篇Will成功帮助脱罪的犯人。他帮助Will确定了Liam会在的地点 (Beinn Alligin), 并且他提供了关于Liam的过敏源的信息。其实开篇Kumarin脱罪后伸出手要和Will握手表示感谢时,Will也犹豫了好几秒,但是他最后还是握了,大概最后是认为Kumarin并不是纯变态型杀手。而对比Foyle伸出手后Will看了一眼想了一下就忽视了的行为,可见Will心底确实是鄙视Foyle这种虐待型杀手的。
3. 有人提出Foyle杀Will老婆动机太随意,但是Foyle的形象其实是支持这种动机的。他憎恨人类,尤其是律师 (因为律师多数自视甚高,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不握手”并不是主要原因,“被居高临下地看不起”才是。他在一案中极度残忍的折磨手段,他对于Will老婆和儿子的监视,杀死Will老婆之后要目睹其崩溃状并让对方看到自己,他帮Maggie倒垃圾还潜入她家里留礼物,都表现出他是享受这种要对方知道自己所能做的而又无能为力的感觉的psychopath。他才是自视甚高追求高人一等感觉的人,一直在进行各种赤果果的地位展示甚至是炫耀:两次出庭都是红色套头衫加红色领带,作为谋杀嫌疑犯,穿血的颜色实在是很招摇;惊吓Will老婆则挑她在泡澡最享受最放松的时刻,然后还留了个粉红色气球写着那句sorry you’re leaving给Will;二案中DNA证据出现后他发飚时要爬上会议桌上踱步;给Maggie留的礼物特意放在她回家放钥匙的那个格子的位置,而礼物是她之前在他面前喝过一次却并没有提供任何有意义说明的茶。还有他对于Eileen Morris这种可怜人格的完全主导… 这种变态的存在啊!为了报复Will这个坦然直视他双眼,在庭上公然表示不喜欢他在路上看到他可能会绕道走,忽视他不屑与他握手的骄傲律师,Foyle决定通过杀掉Will至关重要的人并脱罪来取得在这段关系里的高人一等和主导权。
4. 第一集开始没多久,Will到儿子的学校讲解自己的职业时,和班上一个小男孩关于steal a pen的例子里,说明了即使一个人真的犯了罪,通过攻击证人/证据方面的漏洞,一个聪明、巧舌如簧的律师是可以让犯罪人逃脱(escape)法律的制裁的。这里的Pen和Will最后作案的关键词之一EpiPen有了重叠,而整套关于Reasonable doubt的理论也是Foyle两次犯罪却逃脱法律制裁的关键。
5. Will和Foyle第一次单独在一起交谈时,Foyle提到他认为他们两个很相似。在这之前有一点暗示: Will周末在小屋时,与Foyle交流时,往茶里加牛奶都只加了一点;而Foyle对于牛奶的要求也是”Just a splash.”
6. 第三集Will在苏格兰为自己辩护,庭上他先是做出要进行开庭致辞的样子,然后被法官阻止了;然后又表现出以为自己可以到律师席为自己辩护而非一直待在被告桌后。第二个行为让旁观的同事兼朋友Danny发出了What are you doing?的疑惑,暗示Will这样的状态似乎非常让人担忧。但是别忘了庭审之前当老同学Jen提出苏格兰法律和英国法律有很多区别劝他不要自己辩护时,Will的表现说明他其实已经有所研究。而在带儿子去钓鱼的时候和Danny对于这一行为到底违法与否的对话中,也看得出Will是个对于细节非常在意的人。他会去研究大部分人忽略掉的法律细节。这样看来,庭上的这种“看起来很不了解状况”的表现,很有可能其实也是其脱罪的一部分。陪审团会给出最终判决,而法官对庭上氛围有掌握权,给评审团和法官留下“我并不是百分之百了解情况”的印象,可以削弱“这一切,包括Liam Foyle的死,都在我掌控之下,是我刻意为之”的感觉。加上他之前作为一个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律师的悲惨遭遇可以引发的同情,庭审后半段可以感受到法官已经对他有所保护 (几次叫住对方律师的反复提问),也很大程度上确保the perfect murder可以合理脱罪。
7. 其实Will在犯案后面对Jen的反问You think I did it? 以及他面对前来对质的Maggie的冷静态度,是可以和Liam Foyle的类似反问以及在庭上大喊对方Liar的行为并肩了。采取利用一个人的过敏源的这种带有折磨成分的杀人方式,并全程观看,也很极致。所以有人觉得犯人和律师也没什么差别嘛,杀人、折磨,都齐了。但是真的没差别么?Will试图用过法律,第二集中不惜冒险追踪证据线索给己方律师提供指点,是那个相信法律的他拼尽全力的努力。但是发现了被Foyle杀掉的不仅是自己老婆,还有一个本该是”nice surprise”的孩子的时候,又意识到此刻陪在自己身边的儿子也是从Foyle手下险险逃走,加上连自己的庭审问答部分都成功地被辨方律师扭曲得不成样子,Will Burton对于法律的仗仰应该就已经几乎快消失了。这一系列的铺垫,到最后凶手再次逃脱惩罚的结果出来时,顺理成章标志着Will立场上的转变。他曾经觉得The world is broken, 因为自己所做的辩护而脑中full of holes, 却依然无法抗拒法律的魅力,以及Everyone deserves a defence的挑战。后来他亲身经历了a broken world, 明白了自己曾经非常了解的法律漏洞也可为自己所用,意识到He himself can also deserve a defence。也许曾经他因帮人脱罪而有时无法入睡,但现在他若不报仇再帮自己脱罪他才一辈子睡不踏实吧。行动之前他抱着他儿子时在颤抖,大概就是他和Foyle最大的不同。因为这对他来说到底是挑战,信念虽已成熟但人心还经受考验;而对于Foyle来说,一切都是权力和地位的游戏,他是带着享受的心态在犯罪。
8. Will她妈妈脖子上带的那个蛇绕权杖的蛇徽挂坠,第二集就出现了,结尾时又强调了一次,呼应了Will完美谋杀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妈妈有拿到那种EpiPen的处方。
---15日加
9. 其实Maggie觉得她说的最后一点(再次检验注射处的药物残留到底是过敏源还是抗敏药)是大杀招来着,看演员的表情就能看出来,有一种得意感(这个后面详细说)。而很妙的是Will那时的脸上确实有一种苍白(人家本身就白好么=.=)和一丝意外带来的不安。但是随后Will就暗示尸体已经被火化了,并且回敬了一丝得意的微笑。这个咋一看是运气好,其实再仔细想想嘛,也是Will算计好了的。他一路跟到医院,并且看似完全无隐瞒地对警方坦白自己和Foyle的冲突,就是在清除警方任何保留尸体做后续检查的必要。没有任何必要多保留尸体的情况下,一次完整的尸检之后尸体就会被火化了,而立案到庭审之间的时间足够完成这一过程。此外那个Vadim工作之处好像就是医院/急救中心的地方,我也有怀疑他在这一部分也帮助Will确保了尸体及时被火化清除最后的证据。
10. 再次说到Maggie这个角色,就来说一说Top 40里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对峙吧。Maggie这个角色和Will很不同,她非常在意地位和名声,虽还没到丧心病狂的程度,但是她对这些的在意程度远超Will。(开篇Will和另一名律师略吐槽了Maggie各种上节目竟然还有时间打官司;Will完全不知道Top40的事情的时候Maggie已经在暗暗生气了,还酸Will是假装不在意;完全是为了挑战Will而从prosecutor变成Defence barrister,还接下了Foyle的二案...) 而且你会注意到,在几乎同等的专业发展背景下,Will结婚生娃经营家庭,而Maggie一个人住孤零零大房子且几乎没有感情对象。如果说Foyle这个人的重点在于追求高人一等掌控他人的快感,而丧妻之前的Will的重点在于对于法律的热爱,那Maggie这个人的重点其实是打败Will成为第一。而当Will因丧妻暂时放弃了Top1的事业发展,Maggie的重点也略有偏移,所以她才会特意去调查Foyle的死,紧追Vadim这条线索推理Will是如何杀了Foyle的。在最后的Maggie看来,Will能否被法庭定罪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她急迫地需要看到Will面对她的挫败。她没有向警方或法庭或对方律师透露任何消息,而是单独找Will对质,并在以为自己这一次终于智商计谋高过了自己的Arch-Enemy时无法控制地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然后也让我们很过瘾的,在得知自己并没能挫败Will的时候,露出了非常挫败的表情。反正Maggie也是个很有执念的人,并且因为执念可以比Will忍耐更多表现得更圆滑。明明挺怕Foyle的却还是咬牙接了这案子,比Will一案时更能确认Foyle就是一个残忍可怕的Psychopath,握手时带着僵硬和想逃离的状态,却两次都接受了Foyle的握手。这些细节演员的表演都还是挺到位的。
反正上周看到第二集我是在感慨有时法律的可笑性。其实想一想,law is created by humans. Humans are flawed, so is law. 而若是提到正邪是非,又要谁来定义呢。Everyone is born equal. Everybody deserves a defence. 这些都听起来很好听罢了。这些其实也是实话,但不仅仅是以它们最平白的意义,而是与各种被扭曲被诡辩之后依旧成立的神奇姿态共存。
不管怎么说,这是部非常好看的mini drama。三集包含了起承转合,三集讲了一个很跌宕起伏的故事,三集里我们都猜过到底The escape artist是在说谁。那些以为的不合理其实多是自以为是的偏见,以为的不明所以其实都有答案,以为的俗套其实只是还没看到结尾。
看到第三集开头我就突然觉得如果Will可以实施犯罪并自己脱罪,那这剧就赞了。看到果然如此的时候我还是非常激动来着...这大概就是导演镜头,编剧台词和演员功力的魅力。
另:
其实几个月以前看完Broadchurch我就想为David Tennant写一篇影评了,从Doctor Who里一见钟情到因为他而嫌弃了一阵子接手刀客特的Matt Smith,我还没给这个我非常喜欢的演员写过任何评论。离开DW时DTT说他怕被一个角色限制住人生,我当时心中是满满的不理解。在我看来,被DW这样的角色限制住人生有怎样呢,已经够赞了。但是在DW之后,从True Love里的纠结丈夫,到Broadchurch里家庭破碎一人苦苦追寻真相的颓废探长,再到The Escape Artist中这个从美满家庭被推进丧偶之痛最后绝赞逆转的聪明律师。DTT用远离Sci-fi贴近生活的一个个角色,让我彻底赞同了他离开DW的决定。
《逃脱大师》影评(四):The lion, the artist and the law
Liam: We are animals. We are mammals.
William: Until the law happens to you, you don't know which way you're going to go.
如果把这部剧拍成电影,给予编剧更多的叙事空间,并精简支线镜头以及有点故弄玄虚的巴洛克式恐怖,这应该会是一个相当精彩的故事。
法律与道德是律政剧的家常话题。法理所坚持的大义和普适性原则在个体案件上显得空泛,但人可以因此而cross the line吗?结局里所表的态貌似是模糊但偏肯定的,然而william影射的will liam又暗藏一丝反讽。
抛开法理,公理自在人心,所以有了william问liam的一句“how can you live with yourself?”。liam答I forgive myself. 此处用“原谅”很有意思,往深里挖可以看作是暗指柏拉图的灵魂三分,理智原谅本能,最后maggie也问了william类似的问题。
《逃脱大师》影评(五):20131117,s01e03, justice is made by oneself.
20131117,s01e03, justice is made by oneself.
《逃脱大师》影评(六):合情合理合法之迷思
英剧The Escape Artist,译名《脱罪大师》,BBC迷你剧,一季3集B站全。
剧名其实就隐含了双关,“脱罪大师”既是指凶手逍遥法外,也是凭智谋复仇、用法律摆脱嫌疑的男主。
演员养眼哦,男主是David Tennet昵称DTT,穿着西装+大衣实在是太帅了。他的长相很甜,眼睛大大的,好像很无辜,然而大长腿与比例绝佳的身材又充满了男性荷尔蒙~心动得不行[em]e400905[/em]
剧情也好看,律师Will Burton家庭很甜蜜,不经意的情感细节比大篇幅描绘现象更动人;另一条主线(开庭、辩护、脱罪、行凶、摆脱嫌疑)都是环环相扣,紧张刺激。
取景有特色,阴郁的伦敦天空,苏格兰的田园风光比比皆是,跟美剧活泼张扬的风格完全不同,但是充满了厚重的色彩。
思想比较深刻,探讨了法律与人性,合情合理与合法的关系,是BBC一向喜欢的题材。
《逃脱大师》影评(七):记录一下我翻腾得亲妈都不认识的三观
男主和女主都为杀人犯做无罪辩护
我:嗯好吧……辩护律师经常违背良心做辩护,职业要求,毕竟犯人也有人权,虽然内心煎熬也是没办法的事……
THEN男主告诉而已杀害母亲的凶手被无罪释放
我:WTF 去他娘的程正义,被折腾成这样此等变态留在世上等着过年!??人活一口气,男主,干他!!
THEN男主与儿子搂着对方无声地吃饭
我:虽然家庭与职业观面临崩塌,但儿子还在,还仰仗自己心中高大的爸爸,若为变态坏了原则把自己拉下水,岂不完败?太可惜,太不值了。堂堂正正扳倒他!男主千万不要做傻事啊!
THEN男主把变态干死了
我:我去?就这么死了?太便宜了吧?所谓“不得好死”呢?所谓“以牙还牙”呢?既然没有堂堂正正扳倒她也不能死的这么容易吧??(此处省略脑补的绝望死法)
THEN女律师来揭开男主一步步的局
我:果然是男主以其人之道话还治其人之身,虽不够大快人心也算是告慰亡灵了吧。等等,这剧法院一共判了仨案子,都判错了,黑英国司法真是黑的毫不留情啊。
THEN
我:不对,这三个案子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毫无差错,绝对做到了程序正义。嫌疑犯无论公开或是私下从未对任何人承认过罪行,证据也确实是不足或存疑的,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判有罪,才该让人胆寒心凉吧。
原来不是在黑,是在褒奖司法正义。
或许司法正义在于,宁肯放过千人,不能错杀一个?
THEN
我:然而以上种种都是作为看客,作为公众的我的想法,仅仅是观众我就已经对案件双方持有如此偏见的态度,片中法官与陪审为保持公正做出的判决,也是多少年司法程序的发展改革,吸取了血泪教训做出的妥协吧……
所以谁是谁非,我真的没有资格评说。
THEN
我:啊!导演就是这个意思?拍了部三集悲剧告诉观众,再遇到这种公众关注度高的案件,别瞎BB了,你们没资格(!?)
《逃脱大师》影评(八):幸好这只是 一场戏
无意间发现这部剧,缓存在手机里准备在回家的火车上看的,但是一直没看。上礼拜吃午饭的时候想起来,就打开看完了第一集,就认定这是部好剧。看第一集上半段的时候,还以为会是一部普通的律政单元剧,没想到并不是。每一集剧情都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第一集讲述Will在不看好的情况下依然成功为Liam脱罪,使其成功被释放,然而自己的妻子却反造其杀害。第二集讲整个事务所都为其努力想要使Liam获刑,结果Kate的辩护却使其再度得到释放。第三集讲Will不再继续寻求法律途径,而是自己将Liam杀死后为自己脱罪。
每一集都将剧情不断向前推进,但结尾却完全出人意料。 将自己的全部投身于法律事业的男主,抱着自己妻子的尸体,亲眼看到窗外的凶手,却不能通过法律将其治罪。这是一生信仰的轰然崩塌。所幸的是男主并没有倒下,他知道能为妻子报仇的路只有一条,然而自己又是无人能敌的脱罪大师。大仇得报,仇人就在自己面前死去。Will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从容淡定,丝毫不掩饰自己渴望Liam死,为妻子报仇的愿望。但也能问心无愧的说出no guilty。因为那一刻我相信他是真的相信自己No guilty。
结尾Will被判无罪,得到释放,也和家人一起过上了幸福生活。也算是Happy Ending。
然而。。。
现实真的会是这样吗?
刚巧我也在读东野圭吾的《虚无的十字架》,男主中原与妻子小夜子的8岁女儿独自在家时被入室抢劫的强盗杀死。在两人的努力下,犯人最终获得死刑,可以说是为女儿报了仇。然而一家人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支离破碎,不论事物质还是精神上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此后无论是过上怎样富足的生活,遇上怎样好的人,恐怕也失去了爱与幸福的勇气和能力了吧。怎还会有什么Happy Ending?!
本剧还有一处令我无法理解也无法释怀,就是当女律师Kate不断无视证据本身而通过证明证据无效的方法使Liam再度脱罪的时候,来自同事务所的鲜花和掌声,仿佛在迎接刚凯旋归来的女王。然而他们是否想过,这是发生在他们同行爱妻身上的一场切切实实的暴行,是一场对生命和法律的嘲笑,同样的境遇也可能发生在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身上。然后她们却早已忘了法律是为了什么,自己身为律师的职责到底是什么。一切都不再是为了正义和法律,而变成了一场追名逐利的游戏,人们抛弃了自己的原则与初心,只想得到掌声与排名。
所以,幸好这只是一场戏...
《逃脱大师》影评(九):The Revenge Artist
这就是利用法律的完全犯罪?William从一开始的Everyone deserves a defence,到自己经历了The world is broken,到自己的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被残忍杀害而Liam Foyle利用a defence、利用reasonable doubt(合理怀疑,排除合理怀疑是证据规则的一种,为了确保证据合法,不至于出现错证,需要排除证据的其他合理怀疑,如果排除不了合理怀疑,那么这份证据的证明力就该减小甚至不采用。而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犯罪行为是客观事实,证明了它确实存在的一系列行为就是法律事实,客观事实一定存在,法律事实却需要证据证明才能出现。所以,排除合理怀疑,应该和“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相似)再次逃脱时,他才真正感受到the broken world多带来的痛苦,之前他一直是制造者现在他成为承受者。所以他也要利用法律实现完全犯罪,窃取Foyle的住址和医疗信息,制造一起看似巧合的过敏致死事故,利用苏格兰rule against double jeopardy(禁止双重危险,一事不再理原则,起源于罗马法,近现代刑事诉讼法普遍将其作为保障被告人人权的一项诉讼权利。一事不再理原则,就是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被告人,不得再次起诉和审理。日本好像也是,中国刑法应该不是),成功骗过陪审团和法官,完成完全犯罪。
所以Foyle也说William和自己很相似。还有最后William母亲和Foyle一样的蛇杖挂坠,母亲也参与了这场复仇裁决,这设定很震撼。Foyle第一次逃脱不是很明白,是Foyle个人信息的泄露形成了公众对其既定形象的偏见,所以随机抽取的陪审团也有这种偏见?所以必须解散陪审团释放嫌疑人?
这帮逃脱大师,对于程序正义,好像只看见了程序,而早就忘了正义,这也许就是程序的漏洞吧。
《逃脱大师》影评(十):很过瘾
辩护律师有两个特点可以讲。一每个人都有辩护的权利,在宣罪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二就是这种制度存在的弊端,就是一开始爸爸职业介绍会上讲的,有罪的人借用漏洞来脱罪。这就要扯到道德问题了。
还是高估了变态小哥的脱罪玩法,本来以为是个利用犯罪来揭露制度漏洞挑战道德神经的中高端罪犯,结果还是逃不过那些庸常的暴怒的罪犯特点 。
所以我们的脱罪大师才是主角啊。一个完美犯罪故事。而这实际上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复仇总是爽之又爽同时又被现代文明所遏制。
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是苏格兰的律师劝服大师认罪时,双方的态度。当时还没料到大师已然掌握全局,所以我是把死亡看成一个意外的。在这个前提下,一方局外人高高在上的悲悯,与另一方卑微的狂暴,隐约像是法约尔(?)的原始犯罪动机。身份和身份所具有的情绪属性的这翻轮回,总是更叫人唏嘘吧。不过最后的结局告诉我我还是过度解读了嗯嗯。
所以这是一个像美国的犯罪故事那样带上点犯罪美学的故事,又有着那种抓狂的无解的矛盾的英式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