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梦奇遇》是一部由西维亚·乔迈执导,纪尧姆·谷伊 / 安娜·勒尼 / 贝纳德特·拉封主演的一部喜剧 / 音乐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声梦奇遇》观后感(一):疯狂的约会!乔迈再次向塔蒂致敬,这次还带上巴斯特·基顿!
“重识人生路”是乔迈2013年的新片《声梦传奇》的主旨之一,男主角由于童年刺激失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在两位姑妈的抚养下长大,却在即将30岁的时候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这段记忆和未来的生活之路(就这么点儿内容了,不多剧透了)。这是一部关于将记忆的能力释放出来的电影。音乐在其中占了很大比重,极具巴黎风情,而且一定新奇怪异触动心弦——这些要素出自乔迈的脑瓜真是让人毫不惊讶。摄影师Antoine Roch在接受采访时用这样一句话结束访谈:“我想你一定会记得这部片子的。”
之所以对这部新片有所期待是因为这是西维亚·乔迈第一部真人影片,而且放出风来要借此致敬雅克·塔蒂和巴斯特·基顿(两位经典喜剧大师)。由于乔迈之前都是做动画,所以这次染指剧情片自然需要一个给力的摄影师,经人介绍认识了经验丰富的Antoine Roch,两人几乎是一拍即合。Roch可是《两小无猜》(神作!)《穿梭少女梦》(把苏菲玛索拍得很有看头)等著名影片的摄影师。觉得他也确实能够配得上乔迈那天马行空又冷峻旖旎的视觉风格。据说他们为此片设计了不少有趣的看点,包括男主的房间,是老式的高吊顶公寓,天花板很高,灯挂在正中好像要被房子吸走了一样,这就给房间留下很多阴影和未知的空间。而房间内的一扇小窗户,男主只有在弹钢琴的时候才打开,他不喜欢那种阳光射进来的感觉,因为这有种生命的视觉隐喻。
如果这些还不够促成你对这个片子的期待,那么就去看看乔迈的两部动画长片吧《疯狂约会美丽都》和《魔术师》(L'illusionniste),两部动画都没有对白,几乎完全靠动画呈现的各种镜头语言来呈现和推动故事。所以这部《声梦传奇》虽然男主是个准哑巴,我们也依然可以对乔迈充满信心,他会把这个角色和这个故事处理的很好。
本片将会在今年9月5日-15日举行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放映。
简单说说乔迈和他的动画片。
西维亚?乔迈(Sylvain Chomet)出生于1963年的法国,童年疯狂地痴迷于《丁丁历险记》等法国的老漫画,中学毕业后进入艺术学院就读,从画四格漫画开始学习。他对线条和色彩都有独特的的敏锐度,而且想象力爆棚。1986年,23岁的乔迈发行了第一本漫画书,后来他为了学习编剧前往英国学习,并帮一些书籍、杂志画插画。在这期间,乔迈见识了不少的动画影片,也认识了不少英国动画界的朋友,但乔迈的第一部动画短片《老妇与鸽》(The Old Lady and the Pigeons)最初进行时并不顺利,从他递出剧情大纲算起,短短的25分钟内容竟耗费了近十年才完成,谁知竟意外获得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电影节的垂青,小有斩获名声在外,也给了乔迈创造他第一部动画长片的动力。
于是2003年这部《疯狂约会美丽都》诞生 ,故事讲得什么就不说了,反正很神奇,从过场到人物到节奏到音乐处处是看点。全片只有58句台词,男主角只有一句,奶奶也极少,最多的可能就是狗叫了。真的跟你看过的一般动画片不一样,所以能瞬间秒杀众生,让乔迈拿奖拿到手软。我不推荐这片儿我就不姓U。真的是谁看谁知道、看了才知道、千言万语也难道。
2010年,乔迈又为世人送上一部致敬塔蒂的影片《魔术师》,慢工出细活一词还真是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对人物的刻画太精彩了,简直就是动画版的于勒叔叔(法国喜剧大师雅克·塔蒂扮演的著名人物),衣着、动作、面目都太细腻太逼真了,故事很软也很隐晦,看到最后酸酸的,既无大喜也不大悲,看得出乔麦在美丽都后为拍大师做的妥协,或者说相互妥协。于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乔迈老师终于又有新作即将问世,相信任何一个看过他的动画片的人,都会舒一口气:这真是一场疯狂的约会,你让我们好等啊!
《声梦奇遇》观后感(二):温暖之下,暗黑无边
法国电影《声梦奇遇》,我是将其作为一部温暖的家庭片来看的,准备看导演如何讲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体会一点人间至醇的亲情,就如看一部同类题材的澳大利亚电影《艾美的世界》一样。都是目睹家庭的变故而不再开口说话,都是以音乐作为自己与外界交流的方式。《艾美的世界》描绘着世界的美好,也叙述着亲情友情的珍贵,让人感动不已。原以为《声梦奇遇》也是类似调调的影片,确实也需要用这样的影片来时时抚慰我们的心灵。看着看着,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看到最后,需要也有很多的感动,不过更多地是感觉一种无边的暗黑扑面而来,感觉更多的,却是人生的艰辛与不易。这部影片,是将一个惨剧包裹在了一个温暖的故事里。
看完影片,查了下导演,我的猜测果然没错。导演是西维亚·乔迈,这是他的第一部故事长片,此前他还拍过两部动画片,都是好评如潮,我也都看过。一部是《魔术师》,一部是《疯狂约会美丽都》,风格都很相近,充满了奇幻的色彩,似真似幻,看似温暖,实则辛酸,一如他的这部影片一样。看来导演对于世界的看法就是如此,快乐中总是带着浓重的忧伤,冷酷的现实总是在温暖中不期而至。不要试图去探寻真相,血淋淋的真相让人难以接受,反倒是沉浸于温情之中可让这个世界看到起来更美好。
三十多岁的保罗跟着两个独身的姑母生活,他的姑母办了舞蹈班教人跳舞,而保罗就弹钢琴伴奏。他无法说出话来,早在他呀呀学语阶段,父母在他面前的意外死亡,从此中断了他说话的经历。保罗生活虽然平庸还算过得去,亦如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生活一样,谁不平庸呢?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生活,本不是普通人所能过的,且这样的生活如何能持久?偶尔的机遇,让保罗开始了对于自己身世的求索。这种求索的本身,一般来说也没有什么好结果。被精心遮掩的真相,绝非温情脉脉,一定会让你震惊不己。
整个故事就在一种奇幻情境中展开,让你无法分清眼前所见的是梦境还是真实。女巫般的普鲁斯特太太,通过迷幻药般的汤剂,引导着保罗向着自己的记忆深处追溯。那种记忆来自于他的婴儿时期,并重构了保罗的人格与生活。凭着婴幼儿时期残存的记忆,保罗爱着自己的母亲,并仇视着自己的父亲,虽然父母双亡,他应该是把母亲死去的原因归咎于他父亲。这是他的心结,也是他一生不再说话的原因。但他又不敢肯定,父母的死因折磨着他,让他竭力想回到自己原初的记忆,翻看那些被潜意识遮蔽掉的记忆,那里,有着事情的真相。
所谓被遗忘的真相,其实就是自己不愿接受的事实。他父母关系的片断,就埋藏于他的记忆里。这些片断让他纠结,也让他痛苦,每一次回到儿时的回忆,他在其中既感觉到亲情的温暖,更有着沉痛与忧心。生活并非简单的玫瑰色,还有很多让人难以回首之处。记忆的最深处,其实是暗黑无边的。真相简单而又残酷,保罗明白了真相,也就终止了自己既往的生活。
在乔迈的另外两部动画电影中,这种暗黑无边的真相,总是伴随着温暖的回忆而生。在《魔术师》中,过气的魔术师和一个孤女,在爱丁堡萍水相逢,演绎着一段温暖的父女情谊。孤女在父爱的温暖下长大,也从魔术师的魔术里感知着世界,只有当她真正接触生活时,才明白生活并非如魔术,而是充满艰辛,人生更是满满的悲凉与辛酸。《疯狂约会美丽都》更是让人见识着人生的荒谬、冷酷与无趣。让你在热泪盈眶之时怵然重新思考生活的真谛。
人生真的就如乔迈电影里那般景象吗?确实如此,它就是更真实的人生。有着温情,有着爱,更多的则是冷漠与无趣,是温暖之下的无尽悲凉。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接受它。享受着人生的温暖,也得经历着人生的暗黑无边。
《声梦奇遇》观后感(三):乔迈的真人童话
“我们在回忆中可以找到一切,它是化学实验室里的一方药剂,在那儿我们时而会碰触到镇静剂,时而会碰触到危险的毒药。”——Marcel Proust
电影开头的这段话出自于法国著名作家Marcel Proust,也就是长篇巨作《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回忆”在Proust的小说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分量,同时这也是电影《声梦奇遇》想要表达的主题。有意思的是片中男主角Paul的父亲姓Marcel,而隔壁邻居太太姓Proust,无疑这个姓氏上的小巧合是导演乔迈对Marcel Proust的又一次致敬。
片中关于回忆的部分都采用了婴儿的主观视角,在增添童趣之余又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可谓一举两得。如果算上开头的梦境,影片共有六段回忆的场景,这其中的情感是层层推进的。从刚出生时集宠爱于一身的幸福到父母关系的摇摇欲坠,Paul心理上的落差造成了其现实生活中的失语,而打破这个局面的唯一途径就是走出回忆的死循环。
这里编剧设计了一个带有童话色彩的方式帮助Paul走出困境,神秘女邻居的一方汤剂加上原味玛德琳蛋糕做钩,和回忆有关的音乐做饵,剩下的就是等待回忆之鱼被钓出水面的那一刻。这种催眠的小桥段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经常会看到,像是《爱丽丝》中被催眠的米娅?法罗,当然伍迪的目的是为了制造戏剧效果,而本片则是以治愈为主。
任何一段记忆都是有选择性的,在Paul的记忆中母亲温柔似水父亲爆烈如火,对父亲误解的加深体现在Paul撕掉了合照中父亲的那部分。可当回忆的全貌逐渐展示在Paul面前时,他发现了父母之间的水火不容实际上是一种另类的爱情表达,就像是回忆中的那场擂台战,父亲先是用暴力取得优势,接着母亲用舞蹈反败为胜,两个人又回到了如胶似漆的状态。Paul开始理解父母这种床头打架床尾和的行为是基于爱情,同时也放下了对父亲的成见,那些粘合好的照片预示着父子关系的修复。
如果说父母早逝是造成Paul忧郁的直接原因的话,那么成长过程中选择权的被动则加深了他的病症。从出生起,Paul就肩负着母亲家族势要培养出一个演奏家的重任,尤其是在被两个姨妈收养后,钢琴家就成了Paul不得不为之奋斗的事业,年逾三十还在参加青年钢琴比赛听上去就充满了无奈,这种压迫更是从Paul生日会上无不与钢琴有关的元素就可见一斑。片中和Paul对应的活在长辈希冀中的还有医生这个角色,和动物们相处的梦想如今只能通过制作标本来实现不可谓是一种悲哀。好在Paul最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巨大的钢琴笼罩在脸上的阴霾也已消失不见,而医生的妥协则可以看做是Paul的另一种结局。
除了精彩的回忆段落,乔迈的想象力还体现在一些超现实的场景。像是Paul第一次喝过芦笋汤剂后产生的幻觉,以及参加比赛时突然出现的青蛙乐队,而表现两个姨妈与邻居太太的撕扯过程则明显是动画手法,这些充满梦幻色彩的元素都体现了乔迈的童心。其实无论是沉默的男主角,还是两个夸张的姨妈,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乔迈过去作品的影子。Paul有着《美丽都》里自行车手的孱弱以及《魔术师》里的孤独,他的忧郁让人想起了巴斯特?基顿,当然角色的成功还要归功于演员纪尧姆?谷伊的表演,他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神态展现了Paul的内心世界,他也凭借此片获得了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影帝殊荣。而片中两个穿着一致的姨妈则融合了《美丽都》中奶奶的护犊情深以及三姐妹的夸张怪诞,聚餐一场戏吐槽中国人多势众相当具有黑色幽默,结尾两人在沙滩上的彩弹也充满乐趣。
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的配乐部分,钢琴的演奏自不必说,其中一段与二胡的配合堪称中西合璧的典范,同时也酝酿了Paul与中国女孩的爱情。邻居太太时而弹奏一段尤克里里则更像是对心情的调节,夏威夷的轻松与惬意顺着旋律蔓延开来,而乐器本身给人的感觉正如同角色一样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这一点能从邻居太太的生活方式以及她讲述的印度之旅中感受出来。在邻居太太这个角色身上导演投射了很多东西,包括对佛教的理解等等,最令人动容的一场戏莫过于她对一棵即将被砍伐的大树的守护,除了自我情感的代入,还有一种对生命的崇敬。而影片结尾与开头的呼应更是体现了佛教中轮回的思想,一代又一代对生命的传承是这世上亘古不变的法则,同样不变的还有父母对孩子的爱,Paul对着女儿的那个微笑证明了一切。
《声梦奇遇》观后感(四):声梦奇遇
音乐在影片中,是一个通道,通向另外一个世界,有光的世界。
如片中说言,这
”光,氤氲的光线,让一切变得朦胧,一切被这光吞噬,消融,
音乐不是靠听的,它会穿透眼睛,燃烧我们的视网膜,
一个钢琴家实际上也是一个灵魂的纵火者,是一个罪犯。”
音乐是一个诱饵,
在又黑又平的水面上摇晃它,
水底浮动的一丝一缕记忆,自会浮出水面。
让我的身体来告诉你,一切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事物。
让你的音乐来告诉我,一切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事物。
音乐之外,片中温暖的色彩,奇幻的记忆,良善的人,治愈了一双忧伤的眼睛。
《声梦奇遇》观后感(五):声梦之旅:向普鲁斯特致敬
作为西维亚?乔迈首部真人电影,依然饱满着前两部动画长片的童稚,无论是《疯狂约会美丽都》略带cult的古怪趣味,还是《魔术师》中让人泪下的质朴情愫,在这部《声梦奇遇》中都有体现。
电影弥漫着一种普鲁斯特式的感伤,这是极少的电影所能做到的,导演也直言不讳地坦诚深受《追忆似水年华》的影响。一方面,主角保罗寻回记忆的主题已是十足的普式风味,况且品茗追忆的设计也算是普鲁斯特的发现:小玛德莱娜糕点不仅被直接用于电影之中,也成为保罗寻回记忆的辅助工具。另一方面,在人物取名上导演也直接用上Macel Proust的大名:保罗的姓Macel与帮其寻回记忆的邻居老太的姓Proust,在向普鲁斯特致敬的同时也形成了双关:Macel给予了生命,Proust给予回忆,对保罗而言,两者缺一不可。
这是围绕着保罗组成这部电影的两条线。Macel这一姓氏的代表是两位矫揉造作的姨妈:在保罗父母双亡后,作为监护人框定起他三十年的生活,保罗的沉默与其说是与生俱来的病症,不如说是长期处于姨妈强势下的无奈选择。而Proust这一姓氏(邻居老太)则代表与两位姨妈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信仰佛教,相信轮回;以及异于常人的举动:用镜子采集光线在房子里种花草,发明神秘汤剂帮人寻回记忆。也正是在普鲁斯特夫人的感召之下,保罗不仅寻回幼时与父母共处的记忆,而且踏上了一条声梦之旅:断然抛弃两位姨妈为其铺设的钢琴之路,邂逅一位中国姑娘,并取其为妻。
除此之外,影片还有颇多让人惊喜的地方。比方说让一群青蛙乐手登上大雅之堂,动画与真人相结合充满奇幻色彩;二胡与钢琴的奇妙搭配;还有普鲁斯特夫人死守巨树的执着,以及两处的海滩外景,如此轻易地让我们回想起《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巴尔贝克。
(《都市周报》)
《声梦奇遇》观后感(六):片尾曲的中文歌词
歌名是论坛里有人提到的Attila Marcel (version chinoise) – Chen Li Qing,下面歌词是根据法语歌词的字幕翻译和扔到百度翻译里的直译听出来的,估计错处挺多的不过我已经尽力了............
我猜这中文歌由来应该是把法语歌词找人翻成中文版本但是唱的那个人也不会中文,按法语谐音唱出来的....
歌词如下
我男人是真的
是坚硬沉重的
看到别人喜欢他
看到炙热的目光
他从来没认真(?)
他吵我打死我
伤覆盖了我身体
我的生活成蓝色
没有人像他一样的
我要找到我的光
我要等钟声响起
直到天堂的尽头
我男人是真的
是坚硬沉重的
看到别人喜欢他
看到炙热的目光
.s 这首歌法语原版好像也是乔迈的《疯狂美丽约会都》里的配乐
.p.s 这首歌在片中54:59处普鲁斯特夫人唱过一次,以及90:27处唱片播放过较长一段
.p.p.s 钢琴比赛时台下一堆华人观众镜头那段他们好像讨论的很激烈的样子但是我只听清了一句“姐我已经加班加一个月多了”,还挺字正腔圆的.有人听到更多讨论么╮( ̄▽ ̄ )╭
《声梦奇遇》观后感(七):《声梦奇遇》:追忆似水年华
“我们在回忆中可以找到一切,它是化学实验室里的一方药剂,在那儿我们时而会碰触到镇静剂,时而会碰触到危险的毒药”,电影开头的这段话出自于法国著名作家Marcel Proust,也就是长篇巨作《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听说部电影的导演Sylvain Chomet是当代影坛的“造梦师”,但我觉得他其实和作家Marcel Proust的风格是很相通的,都带着意识流的意味,甚至我觉得他应该是Marcel Proust的信徒。
本部电影《声梦奇遇 Attila Marcel》讲述了主人公保罗因为自幼目睹父母去世而失去记忆并不能讲话,被两个姑母收养之后展开一段音乐之旅,即便他成年后已经三十多岁了,他还是不说话,直到一次偶然的机缘,他从童年回忆中解锁并激活了自己的幻想世界。整部电影犹如一部哑剧,用画面自言自语,故事如幻似真,看似温暖,实则辛酸。
影片的转折点是在主人公保罗遇到楼下住的阿姨,不过我觉得她有点像美丽的女巫,随即保罗迎来了一场又一场音乐追忆似水年华。回忆的展现的角度是婴儿时期的保罗,让我们更有代入感,让我们跟着他感受从刚出生时集宠爱于一身的幸福到后来父母关系的摇摇欲坠,从而让我们感同身受保罗内心的忧郁。以及为什么他会选择不说话,甚至逃避自己的人生。
影片回忆部分中的很多表演都是像百老汇音乐剧般地呈现,甚具童话色彩,与影片想表达的无奈何压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回忆中的那场擂台战,很奇妙,此处我引用一位观众对这片段的描述,我认为很恰当:“编导居然想出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保罗父母之间那种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爱情有多么奇妙,也不仅仅因为这段情节充分地表现了母亲的以柔克钢让她显得更加智慧美丽,更因为比赛结束后父母靠着栏杆看着保罗的笑脸,一下子就把电影从悲剧的气氛转向喜剧,保罗的情感承受着由悲到喜的巨大变化,生命由此而变得亮丽。”
这连串的回忆,特别是保罗父母的爱情,我觉得是在向《追忆似水年华》致敬,此处引用《追忆似水年华》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同思考:
“然而,在爱情方面,使人往往无法看出突变原因的秘密,也常常掩盖某些圆满结局的突然性(如吉尔贝特的书信所带来的结局)。圆满的结局,或至少看似圆满的结局,因为在此类感情方面,得到任何满足,一般只意味着痛苦的移位,因此不存在真正圆满的结局。但有时也会有片刻的停息,使人在一段时间里产生痊愈的幻觉。”
影片最后,保罗娶妻生子,和片头相呼应,咿呀学语的小宝贝叫出爸爸。让我想起毛姆曾在小说里说过的一段话,也刚好可以带出影片的一点意思:“爱情曾经在这儿逗留过片刻,就像一只候鸟在海洋中途偶然看到一艘船,就暂且收起它那疲乏的翅膀那样,一种美好的激情的芳馨在这儿上空萦绕不散,那香味如同我家乡牧场上的五月山楂。我觉得这个人们爱过或者受过苦的地方,还总是保存着一种至今尚未完全消逝的淡香,仿佛他们获得了一种含有精神意义的东西,这些东西如今还神秘地影响到路过的人。”
因为这部电影我相信并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它是很独特又意识流的,所以我这篇影评也如此。
《声梦奇遇》观后感(八):Love, and be loved
——我们可以接受无常,但没法忍受没有爱。我们不得不接受无常,但爱可以让生命延续。
对于去看一部男主角几乎没有什么台词的电影这件事儿,我既担心又好奇。结果大大超出我的想象,这是一部非常有趣,充满了欢笑和泪水的电影,是一个扣动心弦的好故事。编导超乎常人的想象力,让银幕变得异彩纷呈。
有些观众会觉得个别情节略有夸张和生硬,可如果你仔细想想保罗保持着2岁孩子的心智情感,就会觉得那些以他主观视觉出现的“奇迹”,是多么恰当地反映了一个孩子自由奔放的头脑。
如果没有看过电影的读者看到这里会担心电影过于幼稚,那我要告诉你:没有对生活的足够领略和思考,完全看懂电影会有困难。
对了,这就是一部让人哭,让人笑;充满了童真,又对生命富有深沉而博大关怀的电影。而且还是一部非常幽默的电影。它值得你去尝试,然后掩卷唏嘘。
--------------------------------------剧透分割线-----------------------------------------------
最喜欢的片段,是拳击那一场。不仅仅因为编导居然想出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保罗父母之间那种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爱情有多么奇妙,也不仅仅因为这段情节充分地表现了母亲的以柔克钢让她显得更加智慧美丽,更因为比赛结束后父母靠着栏杆看着保罗的笑脸,一下子就把电影从悲剧的气氛转向喜剧,保罗的情感承受着由悲到喜的巨大变化,生命由此而变得亮丽。
如果说之前弹钢琴只因为家族的期望和天赋的话,那比赛中的弹奏就是对这种巨大惊喜的述说,在一个自闭的孩子,而不是33岁的男人的眼中,那些毛茸茸的演奏伙伴,才是分享这一喜悦的最好对象吧。从自闭到热烈地表达情感,获奖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孩子的世界简单到两极,只有好坏之分,所以动手打妈妈的爸爸就是世界上最坏的人,如果印象只停留在这里,保罗的一生都会象那些剪开的照片一样是残缺的。幸好有了普鲁斯特阿姨的小蘑菇汤伴随下的音乐之旅让他重拾童年的记忆,去懂得父母是相爱的,自己曾被幸福包围,而生活的意象和幸福的模样本是丰富多彩的。正是这样的过程,让他完成了情感上的发育,从而生命圆满。
我们可以接受无常,但没法忍受没有爱。我们不得不接受无常,但爱可以让生命延续。
这一定是保罗在普鲁斯特阿姨墓前明白的道理。所以他拿起琴,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很喜欢普鲁斯特阿姨的那个绿色小屋,充满了生命力和奇幻色彩。甚至进入这间小屋的门,都象是隐蔽在墙上的通往神秘世界的机关。
普鲁斯特阿姨去过印度,了解佛的世界,对生命充满了热爱,熟谙小蘑菇的神秘配方,穿着波西米亚风,这些都是西方文化中用惯了的元素,但安妮宽厚温暖的笑容,却给角色带来独特的魅力。
这种魅力,让墓前雨滴弹奏的音乐,具有了安妮独特的味道:精灵,具有大自然的不可磨灭的力量。这是我最爱的镜头之二。
把日常服装穿出制服感的姨妈们、职业强迫症的调音师、做出一堆怪异小动物标本的医生。。。电影里有趣的配角太多,不能一一赘述。
难得在北京电影节能看到这样的好片子。
《声梦奇遇》观后感(九):一部治愈系童话绘本
法国导演西维亚·乔迈是当代影坛的“造梦师”,他的导演作品均有着十分强烈的个人风格。其之前的两部名作《疯狂约会美丽都》、《魔术师》都曾入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提名,虽然因为不属于好莱坞体系而没能最终获奖,但并不妨碍它们成为影迷心中的顶级动画经典。新片《声梦奇遇》不再是动画长片,而是乔迈执导的首部真人电影,但整体风格与内在元素依然是从动画延续下来的:亲情主题,童话氛围,复古情结,默片般的风格,超现实情节,以及对人物造型、器具功用、音乐与色彩的偏执展现。
乔迈是学漫画出身的,毕业后进入一家动画广告公司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不停地画画。出于对夸张形态的追求,他的电影中的人物都有着奇异的外形、诡谲的举止,比如《疯狂约会美丽都》里肉感十足、走路一瘸一拐的奶奶,拿手榴弹炸青蛙的三个疯癫老太,背驼得比脑袋还高、像一张会走路的扑克牌一样的连体黑手党;《魔术师》里高大笨拙、沉默寡言却心地善良的魔术师,都给人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声梦奇遇》里的人物设计同样有着浓浓的讽刺漫画感:呆若木鸡的哑巴男主角、拿根拐杖听音高的瞎子老头、两个永远穿同样衣服的姑母、擅长种植和催眠的神秘邻居……有着雅克·塔蒂和巴斯特·基顿式的肢体幽默。再比如道具和布景,男主角收到的生日礼物全部与钢琴有关,连泡芙塔都堆成了钢琴形;房间是五颜六色的复古装修风格,催眠师的家里更是从天棚到地板都种满了郁郁葱葱的绿植,给人翻阅一本童话绘本般的视觉触动。
说到钢琴,这部电影跟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男主角及其周围人几乎都生活在阳春白雪的古典世界里,衣食住行都谈论着跟音乐有关的事情。乔迈对音乐的喜好也是由来已久,《疯狂约会美丽都》里三个疯癫老太用废品即兴表演的一段打击乐为人称道,几乎是现实版的stomp乐队。
《声梦奇遇》与《疯狂约会美丽都》都用到色彩明度的变化来提示环境、烘托心情。《声梦奇遇》的男主角每次进入梦境状态时,画面色彩都变得空前浓艳温暖,再加上一点虚化柔光,使人如坠梦中。记忆画面里全部是婴儿的主观镜头,尤其是开场持续数分钟的长镜头,很有意思。
在《疯狂约会美丽都》片尾,乔迈深情地打上了“献给我的父母”字样,导演在他的每一部作品里都寄托了对无私亲情的讴歌。《疯狂约会美丽都》讲的是祖孙情,《魔术师》可以理解为父女情,《声梦奇遇》讲的是对已故双亲的思念之情,尽管男主角的父母只能出现在被他遗忘的梦境里。
《声梦奇遇》观后感(十):『生命需要奇迹。』
总是会被这样奇幻风格的电影吸引,《声梦奇遇》从头到尾都有一种气质吸引着我。这是西维亚?乔迈第三部作品也是他首次拍真人电影,很喜欢这个色彩斑斓有童话气息的电影,看他上一部作品《魔术师》看到哭,这部电影色调和氛围要更为明快些,好的音乐、梦幻的场景、温暖感人的故事,西维亚继续他的治愈童话。
故事讲述幼年时期失去双亲的保罗语言与记忆双重丧失,后来偶然通过邻居Proust神奇的茗茶而重新开启童年回忆的故事。值得一提是,这部电影里的中国元素颇多,不仅让男主角娶了个中国姑娘,连男主角的姨妈们都在感叹般的调侃中国人口众多且中国孩子的强大“应试”能力。
保罗呆滞的表情和周围角色的欢乐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在每次的回忆中,父母的样子越来越清晰,父亲是个很酷的男人,而母亲是个非常美丽的女子,父母的爱情羡煞旁人。和西维亚上部作品《魔术师》一样,小女孩在过气的法国魔术师Tatischeff的帮助下,完成了华丽丽的变身,假如没有遇到这样一个神奇的邻居,也许保罗不会拥有后来的人生。就算是遇到现在的妻子,他这样闷蛋性格肯定会错过,一辈子都活在压抑苦逼的世界。因为重拾回忆,他变得和往常不一样了,他渐渐理解了父母如同冰火一样的恋情,但也最终得知了双亲身亡的原因,因为那架钢琴,伤了手指后的他本来心灰意冷,但Proust的那把尤克里里让他重新燃起来对生活的热爱,传承了这把快乐的乐器,他的生活也快乐很多。最后的结局,保罗娶妻生子,和片头相呼应,咿呀学语的小宝贝叫出爸爸,看,生活多美好啊!
除了场景梦幻华丽,故事温暖动人,影片最强大的就是音乐部分了,对于童年的几段回忆都是在不同的音乐中展开,而主人公保罗从小也被一对姑母调教成钢琴高手,而中国元素也在音乐里有体现出来,二胡配钢琴,感觉还是很奇妙的。尤克里里这一小清新乐器也在片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它让男主角重拾欢乐,找回生活的乐趣。
“我们在回忆中可以找到一切,它是化学实验室里的一方药剂,在那儿我们时而会碰触到镇静剂,时而会碰触到危险的毒药。”这是片头语,也一语点明了影片的主题,回忆在时间里沉淀,时间在回忆中消失,和Proust说的一样,放松心情,听音乐,喝一杯茶然后就慢慢的等待回忆自己上钩,虽然回忆里有甜蜜也有苦涩,但在丢失的回忆中,我们可以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