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查看格言:《寻梦环游记》经典观后感集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寻梦环游记》经典观后感集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寻梦环游记》经典观后感集

《寻梦环游记》是一部由李·昂克里奇 / 阿德里安·莫利纳执导,安东尼·冈萨雷斯 /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 本杰明·布拉特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画 / 冒险 / 音乐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一):团聚时 你还认识我吗

电影过节,也许是因为澳洲路途遥远,Coco今天才在悉尼上映。

泪奔的一部电影,我也不能免俗。泪不是因为惨,难受,或不容易,而是因为被深深的打动。电影用五彩斑斓的画面,明快温馨的音乐,来讲亡灵和生死这样严肃的话题。家人供奉的照片,是亡灵一年一度返回人间探望亲友的护照,家人记忆,是亡灵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存在的保障,金色的万寿菊铺就了回家的路,温暖的音符引领着团圆的方向。好几年前看杨绛百岁时出的书《走到人生的边上》,里面讲了关于生死鬼怪的故事,讲到若是有找一日,怹们仨团聚了,鐘書还能不能认出如此老迈的妻子,阿圆还能不能认出面目全非的母亲,看这部电影不觉想起杨绛,悲从中来,迪士尼和皮克斯一部动画,拍出来普世的情怀。一个国家的强大,往往不是表现在经济上,而是表现在生产出多少全世界都有共鸣文学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中国还差的远。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二):“给你所有的祝福,没有任何条件”

但愿人在小时候都能做这样的一场梦,在年少的时候就知道这一生最重要的人和事,明白你这一生所爱。

今年有两部电影,确切的说是两部“歌舞片”(* ̄︶ ̄),几乎是逢人就推荐的状态,真的是把自己给满意到了的感觉(*?▽?*)。一部是年初上映的《La La Land》,一部就是年末的这个《Coco》了。我们中文真是优美,这两部的译名都喜欢。很多人都习惯在圣诞的时候,重温一遍《Love Actually》,一位小伙伴说以后的圣诞电影清单中要再加上《Coco》,其实这是和圣诞节完全无关的电影,讲甚至是和诞生相反的故事,但是这个电影,在冬天里看觉得格外温暖,很像圣诞节的氛围。就像圣诞节明明是在冬天,与之有关的画面也总是飘着雪花,关于圣诞节的记忆却常常是温暖的,大概是因为有着期待了好久的礼物,精心准备的丰盛晚餐,可爱的睡前童话,不存在但人气最高的圣诞老人,还有欢快的jingle bells……有时候,回忆的力量真是奇妙。就像这部电影,另一个世界的人,要依靠着我们这个世界的回忆才能生存。

迪士尼+皮克斯,对我而言,几乎就是这部电影最好的宣传了。有些电影,会因为画面和场景而去再多刷一次IMAX,比如《Big Hero 6》里面大白居住的那个街道,我好想牵着大白的手,抱着一盆小花,在那条小路上走一走。《Zootopia》中Judy乘坐的那辆穿越了四季通往动物城的列车,美的我几次都想从电影院的椅子上站起来。相比皮克斯的《Up》的那种华美而清丽的色调,《Coco》因为讲的是墨西哥风俗,所以着色异常的浓墨重彩,璀璨斑斓,瑰丽无比,也美轮美奂。不过因为《Coco》“歌舞”动画片的缘故,哈哈,我又多刷了一次杜比全景。

米格唱着《Remember me》来唤醒太奶奶Coco对于她父亲的记忆,情感真的是太有力量了,即使有着不用的文化风俗和差异,也能引起强烈的共鸣,天下的父母对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我给你所有的祝福,没有任何条件”。真的太动人了,关于亲情和梦想,关于爱和成长,关于家人的祝愿和陪伴,也关于你心中的诗和远方。

也许这个故事并不是那么的有新意,甚至有一点点匠气,也并不十分的复杂,甚至有人也说过于稳妥,少了一些惊喜,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真正的好故事,令人内心柔软,一片澄澈。一部电影,首先要讲好一个故事。这是一部商业片没错,但也是十足的诚意之作。影片的细节处理无一处不美,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无论是一个背影,还是一片花瓣。湖边的那场“终极死亡”,埃克托举杯敬故人,轻轻扣下的酒杯,温柔的月色,平静的水面,都像是怕吵醒了谁,无情又多情,惆怅又梦幻。

不算是影评的几个文字小片段,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和爱电影,爱迪士尼,爱皮克斯的小伙伴们分享。我曾经买过一个系列的香水,其中有一款是“杏桃花与蜂蜜”,夏天去迪士尼乐园,最喜欢喷这款,有时候下一点小雨,像是被桃花的清香与蜂蜜的清甜所围绕着,近处是孩童们天真稚嫩的笑脸,远处是大大小小的马卡龙色的可爱建筑,每当这个时刻,都让人觉得是特别好特别美的时光。近几年迪士尼出品的动画也会给我这样的感觉,充满爱与希望,明亮而温暖?(^_-)。

平安夜,愿你我永远平安快乐。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三):It s always difficult to say goodbye

在COCO上映了快一个月之后,在经历朋友圈和自媒体的好评如潮之后,终于去看了,上次这种情况还是去看《你的名字》。

看之前没有看任何关于电影的剧透,所以一开始并不知道片子的主题是什么,这也是自己刻意保留的一点神秘感。

之前看《你的名字》,莫名地被戳中泪点,莫名得以至于我现在还难以描述打动我的是什么。是最纯粹而珍贵的那一点感情?

然而,观看COCO的过程中,也好几次止不住潸然泪下,虽然我为了保持自己一贯情绪控制力强的人设在影院亮灯之前擦干了眼泪,散场时,看到整个放映厅里的女生们哭得七零八落。

我想我这次终于知道打动我的是什么。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观念都对于死亡怀有一种敬畏的心情,尽量避免去谈论一些生与死的话题。所以我从小一不小心想象到与死亡相关的事情,总是难以抑制地发自内心的恐惧和空虚。

然而很意外的是,COCO给我们展现了墨西哥文化里面对于死亡的乐观以及对于亡灵坦然面对的情感。通过亡灵节的各种仪式来作为对亲人的思念与爱的寄托。

其实我们的清明节,也是一种倾诉哀思的仪式,只不过那种淡然白菊的肃杀气氛往往又添了一丝哀痛,不像灿烂温暖的万寿菊,作为一种思念与爱的桥梁,作为在世与离世家人沟通的媒介,传递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讯息。就好像大家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在各自的世界里,过着各自的生活。

其实我们对于过世的家人,也是基于这种假设,因此才会有烧纸钱,纸衣服,纸房子之类的风俗。就好像走完了人世间的一遭,在“那边”的生活也是在类似体制下的循环往复,只是我们不知道“那里”究竟是怎样,所以会好奇。

我们也是愿意相信这种假设的,不然,这一辈子的喜怒哀乐,与家人朋友的关联,就这样随着死亡倏然不见,而我们的情感沟通就变成一条断了的线,只有输入,没有反馈。并且我们潜意识里的理性一直不断提醒着我们,人的一生也许就是这么短暂,我们以为的往生的世界事实上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所以,诚然,我们都还没有学会如何去接受,也许我们一辈子都学不会。

从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要如何去say goodbye。然而,就像每一次考试我们都不可能完全准备好每道题一样,生活总是给我们很多突击测验。

我一直以为如何面对至亲的离去应该是我中年时候的课题,总是侥幸地以为到那个时候也许我的人生阅历能够准备好接受这种无奈的试题。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在我二十多岁的年纪,我就收到了这份超纲的试卷,于是我只能匆匆答完,经历了一次搞砸了的考试,只想让这一页尽快翻篇。

我把任何的喜怒哀乐封存在记忆的角落,说了再见便是再也见不到,直至这部分记忆慢慢淡去,悲伤也不那么明显,幸福和喜悦也不再明显。我以为这样我就算过了这一关。

但是这样真的是正确道别的方式吗?或者说我们永远也不需要道别?

其实,最不可怕的是离别,最可怕的是遗忘啊!虽然某个人不再会以实体的形式出现在这个世界里,而记忆、情感仍然是他存在过的证明,或者说另外一种存在的方式,我们只是需要去适应这种单向的沟通方式,但是,只要记忆还在,就不算是生命最终的终止。

我想,这是COCO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也是我接下来需要慢慢适应和接受的。

这一次,我终于知道我因何而感动。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四):寻梦环游记,墨西哥文化下的亲情爆哭

文/简安宁

破解《寻梦环游记》故事的密码是家庭。其设定的故事地发生在墨西哥,众多墨国元素让人不禁怀疑制作团队是否爱上了这个国度。墨西哥是美国的后院,年初因为特朗普的边境墙主张在中国人强刷了一把存在感。而这部电影,刷新了我们对墨西哥的认识。我们首先从几个关键词了解电影背景。

关键词一:亡灵节

每年的11月1日和11月2日是墨西哥的亡灵节,墨西哥人用幽默的态度和先人们欢聚这个日子。从10月31日起,人们会在在墓地通往村庄或者小镇的路上撒上万寿菊,让亡灵循着芬芳的小路归来。晚间,在家门口点上南瓜灯笼,为亡灵上门引路;在祭坛上摆着玉米羹、巧克力、面包、粽子、辣酱、南瓜、甜食、甜点等供品,让亡灵享用。

关键词二:万寿菊

关于墨西哥万寿菊有这样一个传说:早年一位印第安人去世后,其家人在棺材周围撒满了一种叫带金色瓣的花,他们相信这种花瓣能够保存阳光的热量,以慰藉先人。每年亡灵节前夕,墨西哥大街小巷都有小贩在成捆成堆地售卖万寿菊,一眼望去,满世界的灿烂。

在电影中,每年的亡灵节,先人都会通过刷脸过关闸、走过用万寿菊搭建而成的亡灵之桥,与后人相聚。而通过关闸的刷脸标准,是现实世界中还有人记着、念着。后辈对离去先人的记挂,是先人来往两个世界的通行证。

关键词三:无毛犬

狗在墨西哥传说里,是“灵魂引领者”,负责引领死后的人们走到另外一个世界。而无毛犬,是墨西哥的“国”,没有毛发,还经常缺牙齿。陪着主人公米格进入亡灵世界的,便是一条墨西哥无毛犬。

关键词四:瓜纳华托

故事里刻画的亡灵世界,原型是瓜纳华托,被称为“上帝翻倒了染色盘”的地方。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瓜纳华托已经是墨西哥经济重镇,同时也是艺术之都。色彩缤纷的建筑在群山之间错落有致,极目远眺,眼睛都被色彩淹没了。

电影基于墨西哥文化背景展开阐述。小男孩米格非常喜欢音乐,但他的家族倾力禁止,还逼迫米格学习做鞋子。为了握住实现梦想的机会,偷取歌神德拉库斯的吉他,却无意中进入了亡灵世界,必须有亲人的祝福才能回到现实世界。

故事其实蛮老套,却通过发掘人性亮点,击中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处地方。电影在叙述过程中有三个场景让人飙泪。

场景一:揭露真相时

小男孩米格在躲避亲人追逐的过程中偶遇了落魄的埃克托。当现实世界中的女儿也把他忘记,埃克托就会“终极死亡”,灰飞烟灭。为了让米格带着自己的相片回到现实中供奉,埃克托积极鼓励米格的音乐梦想,让他勇敢地站上舞台。

三人对峙的场景中,埃克托道出真相:事实上,他离家几个月就想回家了!他诉说着对女儿的思念,对离开几个月大女儿的后悔,给女儿唱《请记住我》的动人,杳然泪下。

场景二:埃克托“终极死亡”前

德拉库斯的伟大演唱会后台,上演着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埃克托,他只是想回到女儿跟前,对女儿说自己的思念。可是他没有机会了,女儿可可快要忘记他了,能带回去供奉的相片也被扔掉了。

他要灰飞烟灭了。这一处的剧情描述是非常细致的,乃至直击人心:他用尽所有方法想要回到女儿面前,可是他再也做不到了......

场景三:女儿可可快要完全忘记时

米格回到女儿可可(他的太奶奶)跟前,努力地想要让太奶奶记起埃克托。当他长期埃克托曾经唱过给女儿听的《请记住我》,唤醒了可可的记忆,真的让人长舒了一口气。无论时光怎样流转,哪怕到了最后一刻,还是不愿意放弃“亲人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吧!

作者/简安宁:独立撰稿人、专栏作家。

合作请联系:QQ975282941 Gigi 微博@拉雅Gigi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五):《coco》:我懂你的温情脉脉,你可懂我的nonono?

这部反应墨西哥亡灵节的电影貌似很受大家的欢迎,电影的叙述方式很温情,有着童话故事里圆满的结局。身怀音乐梦想的小男孩Miguel偏偏生在一个将音乐视为禁忌的家庭,Miguel有一天鼓起勇气想把音乐搞起来,于是郑重拿起一把吉他,一把偷来的博物馆里放着的吉他。 从此之后,Miguel并没有走上人生巅峰,反而跌落到冥界,碰到了他死去的七大姑八大姨曾祖母曾祖父。冥界万寿菊铺成的天桥明艳照人,但是Miguel还得回到人间活下去,而重返人间需要家人的祝福,可偏偏曾祖母和曾祖父还在闹矛盾,曾祖父曾经因为搞音乐抛妻弃子,为此曾祖母并没有原谅他的打算。这也牵连到Miguel,因为家人给他的祝福带着不能搞音乐的禁忌。 为了能够自由玩耍,Miguel光荣担负起为家族创伤穿针引线、寻找真相的工作,好在真相是祖父是个大好人,当初心念家人,却在回家的路上被拍档杀害,也是个无辜的可怜人。而曾祖母心里也一直牵挂着曾祖父,于是两人言归于好天下太平,Miguel得以重返人间,不带禁忌的。 Miguel:作为自我表象的音乐,你何去何从? 电影的惊悚不在于堂而皇之走在大街上的鬼神祖先,而在于决定你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握在某个你素未谋面的祖先的手里。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事业,选择家庭,选择保温杯小心保养身体,选择朋友,选择娱乐节目,选择商业保险,选择政府提供的廉租房,选择朝九晚五公园散步,选择骑单车,选择app点外卖,选择男朋友,选择创业,选择梦想,选择我是谁,选择不选择” 到底该怎么选择? Miguel选择音乐。音乐作为家庭的禁忌,隐藏着家族最深沉的热爱。当你爱一个人,嘴上不说,眼睛会说话。对音乐的爱也是如此,大家都不搞音乐,热爱在经年累月里发酵,在某个小孩的叛逆期成型。 选择音乐,选择做鞋,选择流浪狗,选择离家出走,选择去阴曹地府,选择家族,选择家庭,选择认同,选择亲密,选择在你身边。 电影浓浓的墨西哥本土元素的味道,包含了对家庭的强调,他们的观念里,最重要的是家人。电影最后一家人和解的时候,Miguel的音乐梦想禁忌也被解除。 音乐是个表征,代表着自我。追求音乐代表着追求太过自我的东西,而太过突出的自我会伤害到家庭的和睦,因此必然遭到家族禁令。这样的情况造成的后果是:在每个人骨子里都热爱的音乐遭到打击,音乐成为自我与家族搏斗后的牺牲品。 Miguel刚开始认错了曾曾祖父,这个冒牌曾曾祖父是一个为了追求音乐,也就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为所欲为背信弃义的人,这是整个家族最憎恶也是最害怕的情景。冒牌曾祖父下毒杀害了朋友,暗示个人主义将谋杀家庭。 这段相遇是一个相当惊悚的桥段,它对Miguel是一个警醒:追求自我是不好的,会伤害家人。这对Miguel刚刚发展起来的自我萌芽而言无疑是一次残酷的扼杀,Miguel当时哭着想找家人,不要音乐了,只要回家。到头来,冒牌曾曾祖父事件显示的是家族威胁式的震慑,试图让Miguel幡然醒悟过来:不能有太多自我,音乐、成功,这些个人的东西都没有家人重要。 就像好多的妈妈会对哭闹的孩子说:你不要哭了,再哭我就把你仍在马路上。能听懂话的孩子会收敛起奶声奶气的哭声,察言观色的了解到母亲的喜好,克制撕心裂肺哭号的欲望。 到头来,Miguel还是选择了家庭。只是电影终究是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家庭所担心害怕的个人主义与家族主义之战并没有真正发生,一切都是误会一场,Miguel的音乐梦才得到祝福。但是这也是让人细思恐极的事情,一个误会尚能造成如此的后果,现实中有多少误会有机会澄清?有多少家庭面临的是真实的被抛弃的纠葛而不是单纯的误会?世代的传承中有多少家庭能够修复曾经的纠葛?多少年后,风云淡去,曾经的纠葛尘埃落定,变成秘密,成为禁忌,一切不可言说的存在流淌在家族的血液里。 在这里,我看到一种担心。通过追溯前人往事,或者说是通过令人恐惧的幻想,警醒后人:梦想也可以有,但排在第一位的必须是家人。整个家族生活在被后人抛弃的恐惧里,所以有了我们的主题曲:Remenber me。潜台词是:请对家人好,不然所有的人都会忘了你,你的生命会没有任何意义。爱成为一种绑架,这样的诅咒实在太可怕! Coco:爱与恨的整合之路 Miguel是coco与曾曾祖母创伤牺牲品的代表。Miguel家,音乐作为家庭的禁忌,是家族创伤结成的痂。禁忌来自于受伤的爱。 coco是家庭中的女儿,她爱的父亲不够好,在她的生命中是个缺失的存在。(有点类似中国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哦)coco曾经对父亲有着诸多的期待和渴望,但一直到父亲死去,这些愿望都没有得到照料。 明明是爸爸可以给出,自己可以得到的爱,coco却无缘。(也许可以进一步把这种恨解释为:为什么我得不得到是取决于你?你想给就给,不想给就不给?)爱与恨,在满足与不满足的边界完成转化。爱恨太过浓烈,保险起见,coco尘封起关于父亲的记忆,不碰触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但心底的追问从来不曾停止:爸爸究竟爱我吗? 跟随着Miguel,我们看到coco的爸爸不是不爱,而是很爱很爱自己的小女儿,只是因为热爱音乐远离了女儿,又因为被人杀害不能回到女儿身边。 请记住我,纵然我要说再见。请记住我,眼泪不要坠落。我虽然离你远去,你住在我心底。 coco内在的恨由此化解,原来爸爸不是不给,是因为他自己的原因没有给到,而她也明白,她一直被爸爸爱着,并且值得被爱。 可以不原谅,但是要记得。这是多么深远的整合之路。 爱与自由,可不可以不要选 coco与Miguel作为家庭中的两个孩子,展现出孩子的两种需要:一种是需要家人的爱,需要一些温情脉脉,需要温暖与守候。一种是需要家人给予孩子自由,给孩子适度的自我发展空间,不用爱绑架孩子,让孩子可以超越家庭,探索外在更宽广的世界。在家庭里,我们强调彼此之间的爱,也要看到彼此之间的界限,为每个人留出一块自我展现的舞台,属于他一个人的世界。 那么当家庭与个人发生冲突,要如何选?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希望你可以感受发出自己声音的掌控感,希望你可以体会有一个稳定支持你的客体的安全感。 选择自我,选择爱人,选择孤独,选择链接,选择唱歌,选择沉默,选择爱你,选择恨你,选择遗忘你,选择记住你,选择不选择。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MDA1ODkzNg== mid=2247483695 idx=1 sn=d1cbc5ffdf3758105bffb0a4ca0d10a1 chksm=fcf470f8cb83f9ee5db36762c0b6f545f2c4911069d4530305e567675f5b24b1454c9b3c2f4a#rd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六):碎片化评论:被爱 被记得 爱着 也记着

1.前面有点牵强。个人崇拜?强行制造困难的感觉。而且真的有人没接触过音乐一开始就会弹吉他吗?

2.有时候你就会突然意识到:Everyone has his own talent.

3.小孩穿着帽衫驮着背走路的时候好酷哦

4. “每个人都会被遗忘”

5.他们一紧张就压帽子 好可爱哦

6.“我们都为自己想过的生活做出了选择”

“可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互支持呢?”

7.取名《coco》有点巧妙,不是俗气地用主角名字,有点回家的意味

8.影院出来很想听一首《Coming Home》Skylar Grey/Daddy Dirty Money的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七):Remember me

“看电影就是体验求而不得或无迹可寻的人生”,这是今年二月份看《爱乐之城》时想到的一句话。 多想像电影里一样,做决定能决绝而坚定,幡然醒悟是真正的幡然醒悟,道理能在一瞬间懂得,所有的过程与可能性也能以蒙太奇的形式留下最值得记住的画面。 《寻梦环游记》,最初我以为将看到《月亮与六便士》式的故事内核,男主将放弃束缚他的情感而去“flame the world”,在这一权衡与舍弃的过程中他将变得强大,华丽,但免不了遗憾。可到后来我发现,这部影片是在告诉大家,真情可贵,应该记住所爱之人也应该让所爱之人铭记。

“人什么时候才会死?被子弹贯穿心脏的时候?不对!得了不治之症的时候?不对!喝下毒蘑菇汤的时候?不对!是被人遗忘的时候!”。片中的“终极死亡”便是如此,杀死一个人与拯救一个人同样简单,但又困难重重。

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coco,我们追逐,寻找,兜兜转转,一步三叹,我们的一切努力,一切奋勇与消耗,一切声嘶力竭与深情款款,只是为了,不被遗忘。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八):杂感

一开始受中文译名的影响,以为是讲追逐梦想的故事,看了才知道,原来是亲情最大,Coco果然是全片的重头戏。

个人泪点在miguel回到家人身边,想要Coco记起她爸爸时。

音乐很棒,西语会更胜一筹。画面色彩很足,很有美感,人物,动物,场景,都很有想象力,增添了幽默感。

跟中国的孟婆汤奈何桥比较,很喜欢亡灵世界的设定,另一个世界延续生命,当然,对于孤独的人来说,这是痛苦的。然而,被遗忘就会消失,对Coco她爸来说,miguel若是没能唤醒Coco的记忆,故事就很伤感了,生死不复相见,很戳心。

很喜欢歌词 our love for each other will live on forever 的翻译“我们相亲相爱 生命绵延不息”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九):王道的天花板

Remember me。 几乎是动画王道题材电影的天花板水准了。从九十年代的toystory至今,不管是皮克斯迪士尼亦或者梦工厂都在对爱与梦想的动画王道电影不断地进行探索,除开惊鸿一瞥的瓦力,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几乎所有的发行商都在利用王道题材大赚特赚,王道题材的过度利用虽然让几家发行公司赚到了快钱,但也同时使观众的产生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为近年各大IP动画续集的失败埋下了伏笔。面对这样的困境,各大发行商也在不断尝试改变,从冰雪奇缘打破传统思维王子黑化,到头脑特工队跳出固有框架的创意,再到披露圣洁背后黑暗的疯狂动物城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王道进行了突破。而寻梦环游记在拥有近乎头脑特工队程度优秀题材的基础上,又有着比其更深的内涵探讨,使得其可以匹配到的年龄层面更广,情感表现的手法也区别于传统王道有了创新,并且导演经验丰富,良好的节奏,合理的剧情推动,完整的故事。让寻梦环游记成为了近几年完成度最高的动画电影。 但我依然如当时对疯狂动物城的看法相同,虽然优秀但仍未跳出王道的框架,只是在传统模式中改进是否就应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不知道打分的水军看到9.2分的千与千寻会不会惭愧,会不会难过呢。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十):拘泥于“八股文”式基本剧作法的商品,我拒绝?

还记得那天在影城闲着无聊刷微博,买的《嘉年华》要三个小时之后才放映,于是无聊之际看到满满好评的《寻梦环游记》,豆瓣9分,满怀期待的买了票。

然而,观影结束后,我因为失望而可惜那几十块的电影票钱。

为什么我会排斥《coco》?所谓剧本剧本一句之本,大概就是因为它太圆滑太过于工整,太工于并太依赖于约定俗成的剧本写作技巧、桥段套路,最后出来的东西,看似完美无缺,反而成了残缺,因为处处已没有惊喜,有的只有“情理之中,意料之中”。

所有的“包袱”前后照应,规规矩矩,作为观众席上的观众,波澜不惊的看完一个冗长的120分钟的电影。因为剧本编写过于局限,开头五分钟已然知道了所有的故事和情节,人物依次登场,没有新鲜感。其中,没有感受到值得我深思熟虑,反复揣摩和品味的价值内涵,因为本片传达的,就是一种普世价值观,非常浅显俗套地,几乎是耳提面命般呈现在世人面前,上到80岁下到8岁,合家欢一般。

所以对于这样的作品,甚至提不起一点点兴趣想要去解读,用所学所用去品味它和思考它。所有的视觉“奇观”,铺天盖地来了以后,作为观众的我早已有了生理免疫,“奇观”的滥用,使得这一卖点和亮点越发的平淡黯然,让人昏昏欲睡。

用“八股文”来类比,是因为这也是一种利弊鲜明的文学体裁。但我们都知道,八股文死死的规定了文章格式,要求写的东西从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八个部分来写。

以下源自网络:

顾炎武《日知录·试文格式》讲到:“天顺以前,经义之文不过敷衍传注,或对或散,初无定式,其单句题亦甚少。成化二十三年,会试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四句,复讲保天下,四股;复收四句,再作大结。弘治九年,会试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责难于君,四股;中间过接二句,复讲谓之恭,四股;复收二句,再作大结。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原注:‘亦有联属二句,四句为对,排比十数对成篇,而不止于八股者。’)其两扇立格,(原注:‘谓题本两对文,亦两大对。’)则每扇之中各有四股,其次第文法亦复如之。故今人相传谓之八股。若长题则不拘此。嘉靖以后,文体日变,而问之儒生,皆不知八股之何谓矣!”又说:“发端二句,或三四句,谓之破题。大抵对句为多,此宋人相传之格。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谓之承题。然后提出夫子(原注:‘曾子、子思、孟子皆然。’)为何发此言,谓之原起。至万历间,破止二句,承止三句,不用原起。篇末敷演圣人言毕,自摅所见,或数十字,或百余字,谓之大结。”

文章本无定式,既然有了定式,到了晚末,“八股文”三字终至成为了一切僵死文字的总代表,任何奇思妙想被禁锢其外。电影,剧情类电影,更是如此。

而按照好莱坞标准剧作法则来的《Coco》,正亦是如此。

若说拍电影的本质,是造梦,梦是对现实的投影和折射,是区别于现实的故事。那么一个中规中矩的,几乎没有亮点和意外的故事,一场波澜不惊的梦,怎么看得下去?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