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查看格言:《最长的拥抱》的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最长的拥抱》的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最长的拥抱》的观后感10篇

《最长的拥抱》是一部由杨亚洲 / 杨博执导,童瑶 / 刘伟 / 倪萍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长的拥抱》观后感(一):《最长的拥抱》人文气息浓厚:少有的人文影片

第36届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即将进入到最后的角逐阶段,,由中盟世纪传媒投资制作,著名导演杨亚洲执导的影片《最长的拥抱》作为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而备受关注。在蒙特利尔当地举行试映会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争相报道,北美著名影评人Micheal撰稿评论:少有的关心人文的影片。试映会现场杨亚洲导演携主创还与到场嘉宾分享了电影筹拍的一些故事。

《最长的拥抱》鲜活的人物性格深得共鸣

据影片制片人中盟世纪传媒副总裁韩啸介绍:《最长的拥抱》将目光对准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群特殊人群,他们可能被我们忽视却依旧顽强的生存,在电影中每一个参与剧情发展的人身上都有一段让人动容的故事,而以宫平和小北故事为依托,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导演杨亚洲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最长的拥抱》从筹拍到成片一共花费一年半时间,影片中所呈现出的人物生活状态都是主创所亲身经历的。”

在试映会结束后,加拿大的电影人Micheal特意找到杨亚洲导演表达了自己对这部作品的喜欢:“我特别喜欢杨亚洲导演的作品,从最初只是参展到现在的参赛,他的每一部作品里面的人物都是鲜活的、生动的、生命力极强的。是少有的关心人文的影片,他的影片是可以让人留存的。”电影节主席洛赛克说:“蒙特利尔电影节相对来说并不商业,更加注重的电影本身的人文关怀,杨亚洲导演曾多次受邀参加电影节就是因为他的电影能引起观影人的共鸣。”

《最长的拥抱》融入真实故事 人文气息浓厚

杨亚洲导演是中国人电影人的代表,所拍摄的作品曾多次参加蒙特利尔电影节,其中《雪花那个飘》就曾独自包揽两项大奖并被评为当年十大电影之一,此次《最长的拥抱》的入围也是杨亚洲导演的作品第二次入围主竞赛单元。

在试映会上,杨亚洲导演向到场的媒体以及业内人士讲述了整个影片的筹拍阶段,尤其是影片中“小英”这个人物让所有试映会现场的人深感震撼,因为在电影中所呈现出来了“小英”的故事全部都是小演员自己亲身经历。被父母抛弃、很怕别人给她钱、到最后被人收养。而主人公刘伟更是一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曾经获得全国游泳锦标赛的冠军,也曾获得“2010年中国达人秀”的冠军,更被称为“断臂钢琴师”。导演杨亚洲就曾说:“虽然宫平这个角色有影片的创作部分,也依旧是刘伟的一个缩影。

《最长的拥抱》观后感(二):《最长的拥抱》给冷漠社会的心灵鸡汤

《最长的拥抱》是部非常温暖的社会人文关怀片,它有亲情、爱情、还有陌生人之间的温情。这部影片被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的蒙特利尔电影节评为“最佳创意奖”,相信有很多人也会是冲着这个名头去看的。很多人看了反而置疑这有什么好创意的,很是平淡!没有大片里激烈的打斗和精致画面,有的只是来自底层人物的内心挣扎。在看了众多华而不实的片子后,我却反而更愿意静下心来欣赏这样的片子,不是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却有用感情戏生成万千柔软的章鱼触脚,轻轻的触碰着我们内心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也触碰出这个社会的温情与冷漠!

而这部片子就像是为刘伟量身打造的一般,在这里面他不需要用演技,它只需要将自己演出来就够了,他的一出场就是这部片子励志键,他本人的拼博奋斗精神就令我们这些普通人汗颜,让我们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曾经他在《中国达人秀》弹钢琴时,大家就很是看好他:10岁时意外失去双臂,12岁学习游泳,14岁获得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冠军,16岁学习打字,19岁自学钢琴,仅用一年即可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7级水平的钢琴曲.而他“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的座右铭激励着每一个人,这样的优秀的男孩他没有在比赛,而是在不断的挑战自己,他是无冕之王。在这部影片中,他扮演的宫平,善良、乐观向上,它救了小北,帮助孤儿院的小朋友,也许他还救了某些在影院里时心里失落万分的人。刘伟为这部电影带来的正能量无以言喻的,他在片中的本色表演感动了我,也感动着影院的每一个人,这也证明了导演的眼光!

对杨亚洲的认知还是倪萍的《美丽的大脚》,朴实的电影语言却有着深刻的社会含义,而这次导演杨亚游和“妈妈专业户”倪萍再次携手,我们知道他俩又要让我们“辛酸”一把了!作为宫平的母亲,她有神经质的一面更有温情的一面,这样的母子关系在残疾人家庭中应该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杨亚洲再一次在小人物的身上找到闪光点,为他们平凡的人生注入了新的色彩。宫平与小北的爱情是浪漫,两人对于孤儿院的救助展现的是人性美,妈妈对于宫平的呵护则更是让我们再次领略到母亲的伟大。

这段时间微博上在热议:你幸福吗?我觉得这两天在看的《大男当婚》里,曹小强对于幸福的观念就跟我是不谋而合,幸福是无法拿金钱来衡量的,它是两个人长长久久的拥有彼此的心,它是父母的健康儿孙满堂,它有时候甚至是来自陌生人的微笑或拥抱。相对于刘伟或者宫平,我觉得我本身就是幸福的,小北被宫平的乐观所感染了,我也被感染了:被小人物的闪亮人生、被爱情、亲情的伟大、被残酷社会中为数不多的温暖!有时候我觉得衡量一部电影的标准也应与金钱、大制作、花哨场面无关,而与是否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有关!你说是吧!

《最长的拥抱》是碗热滚滚的心灵鸡汤,让行走在这逐渐冷漠社会中我们送来了一份温暖,一份感动,一份幸福的真义!

《最长的拥抱》观后感(三):《最长的拥抱》:用电影释放爱 用真心感动人

中国电影市场永远都需要一种电影,那就是向观众传递“大爱”的电影,这种电影可能没有星光闪烁的明星阵容,可能没有大手笔的制作经费,但这个电影会讲一个感动人的故事,用真心把爱传递下去,这是正能量的释放,爱可以包括爱情、亲情,甚至素不相识而互助的至善之爱。《最长的拥抱》导演杨亚洲坚持以小人物为主角,但从来没有放弃对爱的追求。

《最长的拥抱》的故事很简单,一个残疾男孩宫平唤起问题女孩小北对生活的信心,故事的背后有各种现实的残酷,但故事所讲的也是面对残酷,一个人应该怎么办。要重点提一下倪萍所演的宫平妈妈,她的所有行为都有着一个中国女性面对困难那种坚韧和坚持,用俗话来说,“这事你摊上了,怎么办”,有太多人选择了自暴自弃,苦难越大逃避的人会越多,但坚持顶住的人都是值得被讴歌的,我想着也是导演想要传递观众的意思,这种精神是温暖的,同时是非常可贵的,尤其是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扛不住压力,这部电影的出现,更像是一个给人增加信心的“打气筒”。

电影所呈现的品质与它所承载的情感一样的真诚,男主角宫平由“2010年中国达人秀”冠军刘伟饰演,失去双臂的他曾说过的那句“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也在影片中出现,影片的角色是为他量身定做,但没有过多去表现他弹钢琴的镜头,而是用一些穿衣、吃饭等细节让人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何况是精彩的活着。

影片参加了2012年第36届蒙特利尔电影节的角逐,作为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最终获得最佳创意奖,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影片传递的爱之信息是跨越国界的,是国际通行的语言。本片即将在中国各大影院上映,希望能够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用这部信心之作为这个十月档带来一抹人性光辉的亮色。

《最长的拥抱》观后感(四):《最长的拥抱》:残而不废的心伤

寻死的代孕女孩、不能独自行走的残疾小童和没有胳膊的男孩,这三名具有残缺的人同时被开大公交的“妈妈”收养,尽管这名妈妈也有自己的糟心事和不快乐,但她还是能够忍辱负重的承担起许多本该不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爱心。从而感动着无数身边人,激励起那些残而不废的伟大精神,执着的向着悲催的命运与现实抗争。这已经不仅仅是正能量的聚集,而是把正能量转化为强大动力的升级版。还有哪种伟大能够超越此种的奋斗,还有哪种拥抱比没有胳膊的拥抱来的更温暖!

影片由擅长拍摄小人物感动大天地的导演杨亚洲和儿子杨博共同执导,合作过《美丽的大脚》《泥鳅也是鱼》《雪花那个飘》的老搭档倪萍继续顶梁,《台北飘雪》《巨额交易》中的童瑶和2010年的《中国达人秀》中获得冠军的刘伟配戏。抛去明星效应的倪萍和童瑶的演绎不说,只是“14岁获得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冠军,16岁学习打字,19岁自学钢琴”的刘伟就够被人目不转睛的深深吸引。没有臂膀的人,不仅能够坚韧不拔的存活,还能以“断臂钢琴师”的名号激励身边无数人,这足以震撼人心感动世间。由此,这也是一部内涵大于剧情的影片。

本人多次呼吁过我们的导演们应该把《感动中国》的任一人物故事搬上大屏幕,向世间传递感人大爱。尽管此片人物不是来自于《感动中国》,而是《中国达人秀》,多少也让偶欣慰不少。不论影片的质量和剧情如何,单凭导演的引导意向,就足以证明在我们浑浊的影视圈中还有“良心”存在。在此片与《十二生肖》和《白鹿原》一起入围2012年的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终脱颖而出获得最佳创意奖也算实至名归。什么能抵挡得过平实朴素的良心作品的强大渗透力量呢!

《最长的拥抱》观后感(五):导演杨亚洲评述

导演杨亚洲评述

——无批判的伪现实主义导演

文/马庆云

杨亚洲导演,为大家所熟知,是源于冯巩主演的电影《没事偷着乐》。最近,他又上映了自己与儿子合拍的一部电影,《最长的拥抱》。有电影评论称,杨亚洲导演善于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并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表现,来展示乐观坚韧的生活态度。这种评论看似没有什么值得异议的地方,但纵观杨亚洲导演的全部电影作品,则会发现,杨亚洲本身是一个携带了无批判的伪现实主义的导演。

《没事偷着乐》

根据刘恒的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改编而成。这部电影,也是杨亚洲导演的成名作。依托原著强烈的生活底色,杨亚洲树立了自己的“小人物生活特色”的导演招牌。该片遵循原著精神,将底层胡同市民张大民一家的生活通过住房问题浓缩起来,分别展现了从大民到五民及其母亲、妻子、孩子、妹夫等人的生活状态。该部电影的好处,也是原著小说的好处便是,情节紧凑,通过有机的生活事件,把“住房”和“一家人”的生存状态紧密连接起来。而作为电影,却少了原著小说中的一个最根本的精髓性的东西——张大民自成一体的小市民生存状态,这个生存状态,不因为他们的住房由胡同改善为了三室一厅而改变。

在该部电影中,导演杨亚洲充分发挥了自己对镜头调度与演员感情调度的能力,在很多情节上做到了用心去拍,也很能看出导演的美学造诣来。杨亚洲的镜头语言中,有中国传统美学的章法,讲求烘托效应,并喜欢用长镜头的运动来完整表现一个桥段叙事。这对当下的一些小导演很有启示意义。但与原著小说相比,杨亚洲一味地表现小人物身上的坚韧,而拒绝观看坚韧背后的压力缘何而来,或者说,压力的根源问题,虽然这也只是体制内导演普遍存在的无力感所致,但对于艺术形式与电影美学精神来看,未尝不是导演最大的弊病,这个弊病,也构成了杨亚洲未来全部作品的硬伤。

《美丽的大脚》

这部电影以展现北京支边女教师和当地代课女教师之间的故事为蓝本,力图表现两位女老师的奉献精神,尤其重点歌颂了倪萍饰演的女老师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牺牲。如果说《没事偷着乐》只是对准了城市小市民的话,那《美丽的大脚》则真正对准了农民底层民众,而且把机器直接架设到了最偏远的干旱地区。该部电影最偏远地区的教育状态的展示,与对代课老师奉献精神的歌颂,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最为“是否有价值”的电影来看,《美丽的大家》讴歌乡村代课老师的奉献精神的时候,用力过猛,主人公精神高大而似假。尤其在背景音乐无休止地渲染上,更体现出导演对剧本本身真实度的不自信。

有评论强调,《美丽的大脚》是杨亚洲导演现实主义的代表作。笔者认为,真正的现实主义,必须要着力于批判的,作家(导演)本身可以处于第三方中立的态度上来展现作品,但作品所透露出来的情怀则引人向“苦难”的根源问题去思考。该部电影,导演在热情讴歌代课女教师的同时,却无力引导观众向偏远地区教育缘何如此这个问题上去思考。过分地强调个人牺牲主义,则于偏于地区的教育现状的改善,无真实有效的促进力量。对“根本性”问题的忽视,是因为导演对“批判”意识的后天性缺失所造成的。同时,演员的表演也用力过猛,近乎于煽情,失去了真实的底色。

《泥鳅也是鱼》

这部电影讲的是倪萍饰演的农村女人带着孩子进城务工的事情。故事本身还是底层民众的故事,但与《美丽的大脚》有相同的问题。

其一,对人物的讴歌近乎于妖魔化。为了展现倪萍饰演的人物好,而不惜牺牲人物的真实性,努力塑造人物的高大全形象,不注意人物的现实存在性问题,也因此失去了人物的鲜活的可能——因为她本身便只能活在导演杨亚洲“高尚乌托邦”的精神幻想中。

其二,台词对白上的努力煽情。如果说《美丽的大脚》还不能算滥情的话,那《泥鳅也是鱼》则十足的把滥情的板凳坐稳了。为了切合电影名字,导演不惜牺牲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与人物性格的真实性,让倪萍饰演的角色以台词的形式诠释“泥鳅”这个词汇,尤其最终的庙的哲学概念,手捏的痕迹过于明显,导演对人物与故事把控的严重不足,被泄露出来。

《大太阳》

这部电影无疑是杨亚洲导演最失败的电影作品。故事叙事拖沓、人物性格畸形、努力展现好人而近乎妖魔化、美化权利者而完全无视事实真相甚至故意歪曲等等。对汶川地震这一题材的把握,杨亚洲导演还是从小人物入手,依靠自己惯用的手法,来展现一个家庭震后的生活状态。但因为缺少对灾难的反省,缺少现实主义艺术家应有的批判意识,而造成该部电影成为阳痿之作——导演在最后的半个小时内,虽然在努力地架设情节,但因为前边无力的叙事结构,早已造成片子“又臭又长”的事实真相。片子本身的底色颇烂,造成审美者对导演个人素养的高度怀疑。

但杨亚洲导演在该部电影中的镜头调度,依旧流畅自然,依旧喜欢依靠移动的长镜头来完成一个大段的桥段叙事,虽然叙事的内容“假大空”,但镜头调度的功底却可以给予肯定。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滥情主义的杨亚洲,已经走入自身的艺术谷底。

《最长的拥抱》

这是刚刚上映的杨亚洲导演的电影作品,讲述代孕女帮助丢失双臂的青年一起救助畸形儿从而产生了真挚爱情的故事。故事延续了《大太阳》的全部弊病,叙事拖沓、人物为了奉献而不惜畸形、对个人牺牲主义的极大兴趣与重点歌颂等等。对“个人牺牲主义”的浓厚兴趣,贯穿着杨亚洲导演的绝大多数作品中。这个主义,看似在讴歌生命,实际上是在掩盖社会不公正对底层民众所造成的伤害,是对“批判现实主义”的无视与不屑。杨亚洲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在表现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有苦无难,最终无外乎通过倪萍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牺牲来告诉观影者,“您就应该奉献着、牺牲着、艰难地活着”。这种主题,对现实无益。

《最长的拥抱》虽然大胆启用了杨亚洲儿子略显青年与现代的剪辑方式,但因为剪辑手法与故事内涵错乱五章,而造成电影整体感觉上的混乱,没有章法,很多剪辑的表现形式又沦为形式主义,尚且不如杨亚洲惯用的长镜头优美自然。

《雪花那个飘》

这部作品是杨亚洲导演为中国电影百年的献礼之作。故事放在西北黄河边,讲一对电影放映员夫妻婚后与离婚生活的,最终展现出倪萍饰演的角色对电影的热爱。故事的前半段,可圈可点,人物性格与地域造成的戏剧张力,颇有展现。但最后,为了表现人物对放映电影的热爱,而不惜牺牲人物本身的“典型性格”,让人物大段说教,失去了成为优秀电影的可能。

但无疑,《雪花那个飘》是杨亚洲导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电影里边虽然也有他“拙劣的情怀表现方式”,却基本陌生化与真实化的还原着黄河边电影放映员的生活状态。尤其以倪萍对手戏男人的角色,最为突出,苗圃在其中的表演,也值得称道。纵观杨亚洲导演的全部戏份,但凡倪萍饰演,均是用力过猛,失之于真实,让观众一眼便搭出假的痕迹来。

杨亚洲导演虽然为我们呈现了很多部电影,虽然他的绝大多数电影,都是拍摄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但因为他缺少最基本的批判意识,而造成其电影的思考性不足,假大空的成分太浓,与描写上层权利人物高大全的电影,其实是如出一辙的。尤其是其妻子倪萍在各种电影中的角色扮演,将小人物美化到新闻联播的央视高度上去的痕迹过于明显,成为其电影的最大败笔之一。当然,杨亚洲导演惯用的镜头调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电影聊天群:254999648

笔者电影一周酣节目一个:http://ipd.pps.tv/play_3308P4.html

《最长的拥抱》观后感(六):活着已值得庆祝!

并不是偷懒,在这借用影片主演,同时也是中国达人秀第一季总冠军同名书籍的名称,来作为我这篇小文的标题,纯粹只是因为觉得,实在没有任何一句别的话语,能够代替这一句,来表达《最长的拥抱》所蕴含的思考。

所谓知易行难,人类总有一种毛病,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除了苦痛,从来都不会好好珍惜,永远这山望着那山高。所以尽管每年有那么多心灵鸡汤式的美文,在教育大家,应该知足、惜福,但是一旦面对具体的事务,人们所做所为,依旧如此脆弱不堪。却完全不知道,积极勇敢地去面对生活,哪怕曾经、终将一无所有,也不算白活了一次。

《最长的拥抱》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不,一群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们,最终从一个永远无法正常生活的大男孩身上,学会,或者依然没有学会怎样去面对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我宁愿相信,刘伟正如片中那个可爱的大男孩一样,乐观、积极,自力更生,乐于助人。我也更愿意相信,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最终都能明白,面对生活的苦痛,不要害怕,迎接挑战,活下去,精彩地活下去,胜过一切无谓的长吁短叹。

杨亚洲导演一贯关注普通市民的生活,家长里短,平淡无奇,却总是能从这些普通人身上,找出令人动容的力量。与杨亚洲导演上一部作品,反映汶川大地震灾民心灵重建的《大太阳》相比,《最长的拥抱》更加平实,没有过多的说教,人物情感却更加深入,动人。唯一没有改变的,在苦难深重的主人公内心里,无比强大的内心世界,坚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是改变世界,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好武器。

久违的倪萍阿姨,这一次只是作为配角出现,演出一个独自一人带着残疾儿子生活的普通公共汽车司机。虽然最后她心脏病发的桥段,稍微有点过于狗血,但是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给了影片一个颇具冲击力的豹尾。无臂钢琴家刘伟的演出堪称本色,无论是那一口带着点真诚,又不无北京少年特有的调侃味道的口语,还是虽然稍嫌楞了一点,但是质朴的表演,都是影片最大的亮色,尤其是这种泛生活化的状态,给了影片一种真实感。此外,刘伟的长相还颇有星相,很有点方大同的味道。

童谣最大的亮点在于那股迷离劲儿,但是前后的转变,北漂少女的坚强和脆弱之间的分寸把握的并不算好。但是胜在形象清纯。

影片中,不止一次出现在北京四环边,鸟巢附近的镜头,对于外地观众或许没有特别感触,但是对于身在北京,尤其是飘在北京的观众而言,无疑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现代化的都市,在催逼我们不停追逐那些生存之外的东西同时,也在吞噬我们作为一个人,活着最基本的快乐和幸福感。在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如片中的刘伟,活的那么纯粹,干净。因为,或许只有他才能够最深的体会到,活着便已值得庆祝,这句话的真谛!

《最长的拥抱》观后感(七):《最长的拥抱》收获于“蒙特利尔电影节”背后(转自言小夫博客)

古今中外有不少讲述残疾人故事的影片,比如知名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英国电影《我的左脚》,韩国影片《马拉松》以及咱们国内优秀的电影作品《黑眼睛》、《网络妈妈》以及《海洋天堂》等,这些影片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精神或身体有残疾强者生活和成长的故事。虽然影片有着国别之分,但身残志坚的主人公故事带来的励志感动则是无国界的,无形中架起了心灵的桥梁,所以几乎每一部都堪称感动净化人性,传播正能量的经典影片。

很可惜我们能够看到的此类影片还是太少了,最近的也就是票房并不是非常好的《海洋天堂》。所以近日斩获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最佳创意奖”的国产片《最长的拥抱》,无疑让很多民众感到了欣慰和希望。欣慰于知名导演杨亚洲指导的这部《最长的拥抱》是唯一入选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并且获得了认可和鼓励。希望于依然有知名大导演能够潜心去制作意义厚重的电影而不是一味的沉迷于商业大片的狂轰滥炸,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电影依然有可良好发展的前景。

虽然电影还未曾上映,但是可以根据故事大概,以及导演的创作初衷,再结合获得的“最佳创意奖”,来具体说一下《最长的拥抱》,缘何能够获得国际电影节的肯定,以及这样的好作品,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映前思考。

浓浓的人文关怀

回望近几年来的华语影片,包围我们的大多是浮躁的大片,一切为了票房而战的三高制作连带着浮躁的社会一起催化着我们这颗本就浮躁的心。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浮躁,让我们只顾着成功和名利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尤其是城市人变得越来越冷漠和自我。而这个时候,如果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们静下心来去慢慢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怀和帮助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舍弃所谓的商业大片,回归意义厚重的文艺片,我想大家还是愿意去感受的,比如《桃姐》比如《观音山》。

无疑获得奖项的《最长的拥抱》能够担此大任!该片讲述的故事中虽然触及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一些尖锐的矛盾,但更多的是体现在这样矛盾下的人性的平凡中透出的感动。失去双臂的少年“宫平”(达人秀刘伟饰演),却有勇气救起落水自杀的少女“小北”(童瑶饰演),并且三番四次的阻止她的自杀,用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和最平凡的善良以及自己母亲(倪萍饰演)的博爱帮助去感化照顾这个绝望少女,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让少女重拾生活的希望。相信大家仅仅在看到这样的故事的时候,就一定会有所感触,这不就是我们所缺少的对别人的一种关怀吗?杨亚洲导演,用这也一个平凡无奇的故事,让我们每个人在浮躁的环境去思考人生,反思自我,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心灵的答案。

励志追梦主题

励志无国界,梦想亦没有国界,尤其是残疾人的这种励志精神,更加能够引发人类共鸣。所以该片中讲述失去双臂的少年追求音乐梦想,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的精神感动了国际电影节的评委。虽然男主人公少年“宫平”是失去双臂,但却有着与之反差极大的梦想,弹奏钢琴的音乐艺术追求。并且杨亚洲导演在影片中有不少刘伟弹奏钢琴的片段来着重刻画宫平身残志坚的形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少年励志的感动,这无疑让国际电影节的评委深深的震撼,给《最长的拥抱》一个肯定。

再反观我们自己呢?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的捷径,但是幸福和满足真的就有那么多的捷径吗?当你的梦想和追求与你的付出形成明显差距时,也是多数人灰心绝望的时刻甚至为此自暴自弃。那么看看“宫平”,或者走进真实的生活去看看我们周围那些身体残疾却依然靠自己劳动力赚钱的人,你还会意志消沉吗?当看到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奋斗时,你会深深的被感触,就像看到《最长的拥抱》的那张海报时,触及的是你柔软的心防,也激励你产生面对困难的勇气,《最长的拥抱》令人最感动的,当属励志梦想!

这仅仅是我们在还没有看到影片时单凭故事就可以想到的,其实单凭一个励志故事就可以感动大众,这也证明了导演杨亚洲的能力。一直以来半路出家的杨亚洲导演并不是一个高产的导演,至今也不过七部电影和几部电视剧作品而已。但是慢工出细活,杨亚洲导演的作品以小人物的故事展现平凡真实的生活,被誉为是中国“平民导演”,而且杨亚洲导演的个人风格也是透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和人性的探讨,尤其是这部《最长的拥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部用信仰,和真情铸成的”电影。导演深厚的功力和强烈的个人风格,自然未映已经能够引发一种共鸣。

还是不能免俗的要恭喜杨亚洲导演的这部《最长的拥抱》,能够在全世界80多个国家400多部电影中只有16部入围“蒙特利尔电影节”中获得肯定,已经是中国电影的骄傲了。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品在国际中获奖,也希望有更多的导演能够暂时放弃商业大片的诱惑,多拍一些诸如《最长的拥抱》之类的影片,这样中国电影的春天才会真正来临,而不是只是徒有绚丽票房外表的虚假繁荣。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3dd900102e7qf.html

《最长的拥抱》观后感(八):现实主义闪耀天使之光

《最长的拥抱》演的是一对特殊的恋人,一位是外表阳光但心存忧伤的无臂少年,一位代孕失败的叛逆少女,两人在一场精神恋爱中得到自我救赎,并通过两种不幸遭遇的碰撞和融合,重新认识到更广大的生命意义。在盛行3D华丽风潮的当下影坛,如何运用如此特殊的视角来影响观众,达到艺术与现实意义同步的创作责任,坚定的现实主义创作人杨亚洲此次任务空前艰巨,不仅远远大于题材具有普适性的《泥鳅也是鱼》《美丽的大脚》,也超过了紧跟热点话题的《大太阳》。

虽然几个主要角色的生活都是偏离大众主流视线的,观众却可以从银幕上看到一群有血有肉的人,并从中得到强烈的共鸣。杨亚洲导演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对通俗剧叙事的娴熟手法,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穿公交司机制服的倪萍被鸡贩误认为城管的讽刺喜感,刘伟用脚吃面条让童瑶无可奈何的生活趣味,童瑶和借腹夫妻斗智的辛酸,刘伟用脚弹琴教会孩子们分辨音乐时的温馨,这些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情感,筑成了《最长的拥抱》不可撼动的现实主义根基。

在现实与浪漫交映成趣的良好氛围中,几位演员的表演个个可圈可点,最大的看点仍是倪萍,她的“春晚”式表演独步影坛,此次扮演坚强的母亲形象延续《大太阳》的人物特点,对孩子们的无限怜爱,对苦难生活的无怨无悔,正直、善良、自信的面对每一天,直至驶进了人生的终点,或许有人会置疑人物形象过于“完美”,可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对于她们,任何“完美”都算不上夸张。

然后就是童瑶和刘伟饰演的角色,一个是心灵受伤的少女,一个是残缺双臂的少年,这对组合无异象征着天使,他们用受伤的灵魂和肉体放射出阳光,照亮孩子们,照亮世界,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这场贯通心灵的旅程中,扎扎实实的拥抱了自己。作为生命的个体,他们用一个孤单的拥抱在人潮人海的世界里放射出意义非凡的正能量。

这绝非一部寻常意义的“煽情”或“小众”作品,面对特殊和边缘化的群体和个体,任何高姿态或不准确的触动都会引发负面效果,杨亚洲和众主创要做的就是尽量淡化故事的戏剧感,营造出真实的人生,不着痕迹的伤感和快乐。于是,《最长的拥抱》在现实与浪漫之间做出了天秤般精准的平衡,即赋予了选择了男主角宫平一家及女主角小北真实的人生,也给紧迫、压抑的生存环境披上一层迷离、多彩、戏谑的镜相,影照出他们充满梦想和渴求的精神世界。

回顾杨亚洲的创作之路,一半是主流模式的家庭伦理剧,诸如《家有九凤》《八兄弟》另一半是在现实主义路上跋山涉水的社会伦理片,如早期的《埋伏》《没事偷着乐》,后来的《泥鳅也是鱼》《大太阳》和眼前这部《最长的拥抱》,不可否认,他的电影的影响力远远不及那些街知巷闻的电视剧,可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电影将在未来许多年后历久弥新。

《最长的拥抱》观后感(九):《最长的拥抱》良心比技巧更重要

胡不鬼/文

前苏联电影导演塔科夫斯基曾说,对一个电影导演来说,有时候良心远比技巧更重要。这一点道理,在中国电影投机盛行、底线尽失的当下,尤其显得遍求而不可得,而技巧与良心兼具的好作品,尤显弥足珍贵。杨亚洲、杨博父子导演的新片《最长的拥抱》,虽不完美,却在技巧探索与保有良心方面,让我看到中国电影人身上的某种仍存的希望和可贵的品质。

乍看之下,本片技巧极尽花哨之能事,全片不少MV式的晃动、快切画面,大分贝的交响乐随时呼啸而至笼罩一切,与杨亚洲之前洋溢着小市民生存智慧和幽默的《没事偷着乐》、满溢底层情怀甚至无望悲鸣的《美丽的大脚》和《泥鳅也是鱼》不同,《最长的拥抱》几乎看不出杨亚洲之前的影子。

有人说,这片是小杨导的吧,老杨也许只是挂个名。但细细看下来,影片浮表的视听语言下,那一层坚硬的小人物骨气与真挚的底层情怀,分明又点染着杨亚洲的底色。当然,还有倪萍那标志性的、对底层劳动妇女近乎牲口般(非贬义)的本色演绎,以及某些镜头内部的那一抹昏黄和精致,也能与杨亚洲之前的影像风格联系起来。也许可以这么说,借助儿子在电影形式经营上的一些新想法,杨亚洲试图挟自己擅长的底层情怀与小人物刻画,进行一番电影形式上的试验与创新。

就成片来看,影片的叙事刻意呈碎片化,几乎没有完整的叙事段落,情节的逻辑性被画面的跳跃冲淡打散,导致乍看起来有点晕。但风格化的画面中间,偶然一两句的对话和静态的画面,让我逐渐将情节的来龙去脉勾连起来,整个故事用一句话说,就是一个轻生的女大学生,被身残志坚的小伙子所救,逐渐被后者的乐观所感染,重获生活信心,两人也萌生爱情。这样一个看起来有点俗气,且全身都是“煽点”、很容陷入廉价煽情和生硬说教的题材,在目前的形式下,反而获得了某种新鲜的陌生感。而带有疏离感的叙事形式,则通过激发观众的解密心理,让他们主动参与叙事,构建剧情。

与一些人观点不同,我认为,导演对观众可能出现的这种观看心理,是有着清晰的认识的。证据之一就是,影片刻意模糊了一些时间和地理关系,以叙事的留白和主题的诗意取而代之,以淡化情节本身的现实性,直指题材的内涵与作者的用意。如公交司机倪萍开车时突发心脏病,死之前挣扎着把车安全停住,保证了全车乘客的安全。她被救护车抬走的地方,儿子正好路过,目睹这一幕,并恰好与童瑶饰演的女大学生重逢。这种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的多方巧遇,在电影中上演,因为空间的淡化和压扁(与《神探亨特张》的街头杂乱镜头相比,本片大量的街头画面刻意模糊后景,这也证明了导演淡化现实背景的有心)而显出舞台般的意味。

与影片形式上的经营和试验相比,其主题和情怀依然延续了杨亚洲一贯的写实和底层用心,而且也正因为后者,前者的不足才值得被容忍:贫穷的残疾男孩乐观而豁达,有着金子般的心灵;孤儿院那些被父母抛弃的孩子,连治病的钱都没有,甚至需要女主人公去“骗”;两岁时被父母抛弃的偏瘫小女孩,为了能够自己站起来,从此以后不用跪着走路,趴着乞食,拼了小命般练习独立走路,头上豆大的汗珠和坚毅的小小身影,让人动容;唱戏的那个油头粉面的有钱人的自私与卑鄙,及其影射出来的贫富差距的社会现实,虽然隐晦却也足以pk掉大部分国产电影那让狗吃了的良心,无论是对社会现实还是对电影本身。

(完)

《最长的拥抱》观后感(十):真不愧是蒙特利尔影展最佳创意奖

此前对《最长的拥抱》毫无关注,可去了首映场,发现海报上写着“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创意奖”,而导演杨亚洲父子也在现场,颇带期望。其实杨亚洲拍影视剧一直坚持写底层小人物故事,《没事偷着乐》是冯巩的巅峰力作,讲述了贫民酸甜苦辣。就算今天拿出来看,质量亦并不亚于《岁月神偷》。丰富多彩的《美丽的大脚》则在金鸡奖意外击败经典片《和你在一起》,倪萍、袁泉、孙海英等明星演绎了贫农的愚昧与痛苦,让我很震撼。再不用提《空镜子》《泥鳅也是鱼》等精品影视剧,而这部《最长的拥抱》仍是写小人物的爱情,一个是残疾青年,另一个则是失足少女,各种新颖拍摄手法都全了,却跟杨导演以往作品迥然不同。

自小失去双臂的男孩宫平虽然残疾,但一直坚强乐观面对生活,来自北京上学的问题女孩小北,则由于堕胎后,心灰意冷在楼顶扔钱,这次偶然的机会让小北走进了宫平的生活。 同样凭借着弱势群体的爱情故事,同样凭借讲述残疾人、堕胎、借腹生子等社会问题,同样凭借着题材,在蒙特利尔电影节摘得大奖。大概由于杨亚洲儿子杨博参与影片创做,或者是他儿子为主导作用,新颖独特剪辑与梦幻般的拍摄手法充斥《最长的拥抱》,让你觉得电影很不一样。

其实刘伟与童瑶对《最长的拥抱》贡献最大,正是他们在镜头前的精彩表演,轻易令该片充满热闹。尤其两人在房顶上,女孩跳着舞,男孩用脚敲打平板电脑里的电子琴键,颇似浪漫主义色彩。而女孩为给小朋友治病,骗自己前男友的钱,假装怀孕,然后逃亡,也让故事出人意料,你想到故事这么设计了吗?说实话,不光我没想到,全华人影迷恐怕都想不到。而男女主角逃亡时候,意识流闪回式的魔幻场景,还有犹如《十面埋伏》的下雪场面,更是积极讨好着消费者。这片里倪萍更老了,但表演很热辣,不愧是老戏骨,她演公共汽车司机那种豪爽劲儿,绝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再说故事也有起伏、有想法、有笑点,人物满口京片子台词,时不时让人捧腹,但人物情感复杂是复杂了,要是收尾能好点,就不至于现在这么“奇特”了。

本片,杨亚洲继续效仿自己经典力作《美丽的大脚》,不断靠偶遇与情感纠葛,缔造悬疑和煽情。而公共汽车司机养活残疾儿子的痛苦,借腹生子赚人家金钱的丑恶事,残疾青年子积极面对人生,还有男女主角最后那个拥抱,也似乎在告诉你一些社会问题。杨亚洲从《美丽的大脚》《没事偷着乐》描写小人物苦中作乐,到《大太阳》《最长的拥抱》完全意图突破原有的拍摄手法,是否在进步?恐怕只有市场和观众才能检验。

都说杨亚洲在坚持走张艺谋的老路,我承认在看《最长的拥抱》时,脑海里确实回忆着《十面埋伏》《英雄》等张艺谋卖座电影的结尾影子。本片结尾,倪萍心脏病发倒地,童谣则跟刘伟相聚,他们浪漫的拥抱,闪回的镜头是全市区的人在拥抱,这种魔幻主义的意识流风格,让我鉴证了《最长的拥抱》的真实质量。“都去拍皇帝什么的,谁去拍社会底层小人物”这是《最长的拥抱》发布会上,杨亚洲对所有人的回答。既然他愿意这么坚持,《最长的拥抱》获得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创意奖,或许说明了什么。我认为《最长的拥抱》选在10月10日上映,同《飓风营救2》《寒战》交手,绝对是制片方的明智之举。这种片我相信跟《天水围》一样,怎么拍都会得奖的,必须祝贺杨亚洲父子!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