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晴不知,远见山上日。
朦胧含高峰,晃荡射峭壁。
横云忽飘散,翠树纷历历。
行人挹孤光,飞鸟投远碧。
蛮荒谁复爱,穠秀安可适。
岂无避世士,高隐炼精魄。
谁能従之游,路有豺虎迹。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过宜宾见夷中乱山》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过宜宾见夷中乱山》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他在宜宾看到远处乱山景色的感受。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江水寒冷,朝阳照耀不知道,远处的山峰映照着太阳。雾气笼罩着高峰,倒映在陡峭的岩壁上。横云突然飘散开来,绿树清晰可见。行人享受着独特的阳光,飞鸟投向遥远的碧空。这片荒凉的土地还有谁会喜爱呢?茂盛的景色怎能让人适应。难道没有人追求避世的境界吗?高隐的修行能够净化心灵。有谁能够跟随他们一起游历呢?路上可能有豺狼虎豹的痕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游历宜宾的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中描绘了江水寒冷、远山高耸、云雾缭绕的景色,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苍茫壮丽的自然景观。苏轼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朝阳照耀不知道”和“晃荡射峭壁”,使读者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光影交错和动态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人与自然的关系。苏轼提到行人挹取孤光、飞鸟投向远方,表达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找安慰和自由的愿望。然而,他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这片荒凉之地还有谁会喜爱呢?这是对于人们是否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思考和反问。
最后几句诗中,苏轼提到了避世士和高隐修行的主题。他认为修行者能够净化心灵,追求高尚的境界。然而,他同时也提到了豺虎的痕迹,暗示修行之路充满了艰险和困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追随。
整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和情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以及对修行境界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人与自然的深入思考。
《过宜宾见夷中乱山》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guò yí bīn jiàn yí zhōng luàn shān
过宜宾见夷中乱山
jiāng hán qíng bù zhī, yuǎn jiàn shān shàng rì.
江寒晴不知,远见山上日。
méng lóng hán gāo fēng, huàng dàng shè qiào bì.
朦胧含高峰,晃荡射峭壁。
héng yún hū piāo sàn, cuì shù fēn lì lì.
横云忽飘散,翠树纷历历。
xíng rén yì gū guāng, fēi niǎo tóu yuǎn bì.
行人挹孤光,飞鸟投远碧。
mán huāng shuí fù ài, nóng xiù ān kě shì.
蛮荒谁复爱,穠秀安可适。
qǐ wú bì shì shì, gāo yǐn liàn jīng pò.
岂无避世士,高隐炼精魄。
shuí néng cóng zhī yóu, lù yǒu chái hǔ jī.
谁能従之游,路有豺虎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