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别江船晓解骖,秋城气象亦潭潭。
山从树外责争出,水向沙边绿半涵。
行问墙夫多不记,坐论公瑾少能谈。
只愁地僻无鑋客,旧学从谁得指南。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到舒州次韵答平甫》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到舒州次韵答平甫》
夜别江船晓解骖,
秋城气象亦潭潭。
山从树外责争出,
水向沙边绿半涵。
行问墙夫多不记,
坐论公瑾少能谈。
只愁地僻无鑋客,
旧学从谁得指南。
中文译文:
夜晚分别江船,黎明时解开骖车的缰绳,
秋天的城池气象也显得平静。
山峦从树外面探出来,争相竞逐;
水流向沙滩边,绿意半遮半掩。
行人询问路旁的墙壁,多数并不留下印记;
坐下来讨论当年的名臣,几乎没有人能够谈得上来。
唯一的遗憾是这个地方偏僻,没有能够指导的知音;
旧有的学问是由谁传授而来的,谁能给予我指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是他的一篇回答朋友平甫的韵文。诗中通过描绘舒州的景色和自身的感慨,表达了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独特感受和内心的情绪。
诗的开篇,作者描述了夜晚离别江船的场景,暗示了离别之情。接着,诗人用"解骖"来比喻黎明时分解开骖车的缰绳,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秋城的气象被描绘为潭潭,平静而宁静。
在第三、四句中,作者以山、水的景观来隐喻人事纷争。山峦从树外责争出,水流向沙边绿半涵,揭示了社会的纷乱和人们之间的争斗。这种景象可能唤起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接下来,诗人提到行人询问墙夫和坐下来谈论公瑾。"墙夫"指的是指在墙上刻字的人,暗喻过往的人们,而"公瑾"则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名臣周瑜,暗示了历史人物。行人询问墙夫,但大多数并不记得,坐下来谈论公瑾的人也很少。这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关注,以及对于人们对历史的遗忘和对真知的缺乏的忧虑。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困惑。作者感到担忧的是自己所处的地方偏僻,没有能够交流和学习的知音。他思考旧有的学问从何而来,又由谁来传授。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和隐喻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和历史的思考和忧虑。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事的暗示,诗中展示了作者对于现实的独特观察和对历史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们对历史的遗忘和对真知的缺乏的忧虑。
《到舒州次韵答平甫》王安石 拼音读音参考
dào shū zhōu cì yùn dá píng fǔ
到舒州次韵答平甫
yè bié jiāng chuán xiǎo jiě cān, qiū chéng qì xiàng yì tán tán.
夜别江船晓解骖,秋城气象亦潭潭。
shān cóng shù wài zé zhēng chū, shuǐ xiàng shā biān lǜ bàn hán.
山从树外责争出,水向沙边绿半涵。
xíng wèn qiáng fū duō bù jì, zuò lùn gōng jǐn shǎo néng tán.
行问墙夫多不记,坐论公瑾少能谈。
zhǐ chóu dì pì wú qīng kè, jiù xué cóng shuí dé zhǐ nán.
只愁地僻无鑋客,旧学从谁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