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查看格言:如何教孩子知耻,几点建议(2)

如何教孩子知耻,几点建议(2)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培养建议四:保护孩子的羞耻心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之后会有本能的不安和自责,这就是羞耻心的表现。父母如果用理智的情绪去引导孩子,孩子的羞耻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被保护。如果父母常常嘲笑、挖苦、苛责孩子,孩子的羞耻心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不以为然,对父母也会的表扬或批评无动于衷,甚至发展成为不求上进、自暴自弃的“问题孩子”。

有一家4口人正在吃饭,孩子一直用筷子翻搅盘子里的菜,母亲制止了他很多遍,孩子不听。父亲见状,并没有当着孩子母亲和奶奶的面教育孩子,而是把孩子抱进房间,并关上房门,好好地训斥了他一番,孩子最后只好乖乖听话。

这位父亲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保全了孩子的自尊和羞耻心。父母平日不要过激地批评孩子,更不要把孩子的一个错误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而且,父母要注意不要当着外人的面训斥孩子,更不要在公共场合打骂孩子。

如何教孩子知耻,几点建议(2)

父母对孩子过激的行为不但对孩子改正缺点起不到积极的作用,最严重的是孩子会变得没有自尊和羞耻心。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找到提升的方法,鼓励孩子去在生活中落实,这样,孩子不但知道如何改错,更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

培养建议五:帮助孩子明确是非善恶

只有孩子明确了是非善恶,才会知道为什么耻,什么是荣。孩子小的时候,由于求知欲、好奇心强,喜欢模仿,但他的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较弱,父母如果不加以指导,他们很可能会善恶不分。

比如,孩子都喜欢看《少林寺》这部电影,片中表现的是少林寺的僧人练武为民除害的品质。但是,有些孩子会很羡慕和尚武功好,很可能引发自己的肢体神经,导致与同学动手打架等行为的发生。

而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明确是非善恶,在孩子接触影片、书籍的时候,给予正确的指引。而且,古今中外表现是非善恶的故事很多,父母可以经常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在故事中明白道理。

当然,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经典大多都是在讲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一本小小的《弟子规》中就涵盖了为人处事的善恶标准,还有《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等。父母可以让孩子经常读诵这些启蒙经典,并和孩子一起按照上面的标准去做,孩子的明辨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自然就知道什么是耻、什么是荣了。

培养建议六:防止孩子的羞耻心产生负面效应

有时,过度的羞耻心也可能引发一些消极影响。孩子做错事后,会因为感到过于羞耻而不敢承认,有可能会出现撒谎等现象;或者,有的孩子心思重,被父母和老师批评后,可以难过好几天,甚至一想起来就觉得很耻辱……父母保护和培养孩子的羞耻心是为了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提起警觉,预防或及时改正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使孩子因为知耻而背上严重的思想包袱,甚至无法自拔。如果是这样,父母就要引导孩子,告诉孩子如果真的感到惭愧,下次不做就好了,久久从中不能恢复平静是没有必要的。

因此,要使孩子具有健康的羞耻心,父母一定要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和细心的观察,使孩子在知耻的同时,有一个豁达的心量,这样,孩子才会有良好的心态和品质。

【小结

孩子如果有了羞耻心,就会反省,会不断完善自己,就有了不断上进的动力。而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知耻心,从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父母有了合理的教育方式,孩子的羞耻心就会自然被保护。当然,社会中会有很多不良影响,父母要想让孩子知道是非善恶,首先父母要有清晰的头脑。父母要有正确的荣辱观,并把它用于生活的点滴中时,孩子自然会形成崇高的品质,以高度的警觉心和羞耻心来立身处事。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