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建议一:让孩子有良好的仪容仪表仪容仪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对己对人保持礼貌的基本条件。而良好的仪表与个人卫生习惯和服饰的得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卫生习惯的养成和衣着服饰的搭配完全是受父母的影响。所以,父母自身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从卫生方面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满脸污垢、浑身充满异味,那没有人想接近他,更不用说和他打交道了。所以,父母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早晚洗脸刷牙、洗脚净身,饭后勤漱口,定期洗澡洗衣……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基本习惯,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谈得上礼貌对人。当然父母要提醒孩子不当众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一个小学生,上课时一打哈欠声音就很大,而且尾音拖得很长,引得同学们阵阵发笑。老师纠正过他多次,他一时也很难改。后来,一次家长会,老师正在给家长汇报关于班级和学生的情况,一个熟悉的哈欠声才让老师明白,原来是那位孩子的父亲有这样打哈欠的习惯。一般,孩子的一些小习惯都源自于家庭,是从父母身上复制下看来的。父母要想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仪容仪表,自己就要以身作则。即使在家中,父母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做抠鼻子、挖耳屎等不雅动作,父亲夏天也不要在家“赤膊上阵”,母亲即使休息在家,也不要蓬头垢面。父母的点滴行为都是在帮助孩子建立习惯,孩子干净整洁的仪容是对自己是尊重,对他人也是礼貌。
培养建议二: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礼貌用语在人际交往中异常重要,经常说“谢谢你”、“对不起”、“请”等,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当孩子说出一声“谢谢”,是表达了对他人的感恩,当对方听到一声“谢谢”,会欣喜地感受到付出有了回馈。宁佳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因为全家人的宠爱,她渐渐形成了指手画脚地指挥大人的习惯。她的母亲察觉后,开始纠正宁佳的言行。一天,宁佳想吃葡萄了,就冲着妈妈大喊:“我要吃葡萄!”妈妈为了让宁佳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就故意装作没听见。宁佳接着又叫了几声,见妈妈不理,就跑过来说:“妈妈,你有没有听见我说要吃葡萄吗?”妈妈说:“我听见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谁呀,你又没有叫‘妈妈’。”宁佳笑着说:“妈妈,我要吃葡萄。”“说得还不对。”“怎么不对了?”“你要说:‘妈妈,我想吃葡萄,请您帮我拿,好吗?’”宁佳重复了一遍后,妈妈才去拿了葡萄。宁佳接过葡萄后转身就走,妈妈一把拉住她说:“还没有说声‘谢谢’呢!”“哦,还要说声‘谢谢’?”“当然啦,别人帮你做了事,你怎么可以不说声谢谢呢?”于是,宁佳说:“谢谢妈妈。”以后,只要宁佳想请大人帮忙拿东西,都必须经过这个礼貌的程序。久而久之,宁佳就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在和小伙伴玩玩具时,她都习惯地说:“请帮我递一下,好吗?谢谢!”孩子的礼貌用语很多时候是在实际环境中一点一滴训练出来的,父母平时就要教导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而真诚地说“对不起”,在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时候,都要说“请”,如“请问”、“请原谅”等等。当孩子一旦养成习惯,礼貌就成了孩子自然而然的修养。
培养建议三:让孩子养成主动问好的习惯“主动问好”是很小的事情,但也是礼貌品质中很重要的部分,父母不可忽略对孩子这个习惯的养成。当父母领着孩子去亲戚家的时候,进门一定要提醒孩子主动问好,比如:父母要提醒孩子说:“快叫‘叔叔好!’”一声问候就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楠楠从小就是乖巧可爱的孩子,家人从小特别注重她礼貌的养成,主动问好是楠楠的习惯。有一次,妈妈带楠楠去朋友家做客,正在聊天的时候,又来了客人。一进屋,妈妈看有人来了就起身微笑,以示友好,楠楠虽然不认识,看到妈妈的举动也就说道:“叔叔好,阿姨好!”在聊天中,楠楠才知道,妈妈和那个叔叔阿姨以前不认识。后来,楠楠回到家问妈妈:“为什么不认识,还要打招呼?”妈妈说:“这就是礼貌啊,每个人不都是从不认识到认识的吗?今天大家不都认识了吗?”妈妈的教导使楠楠始终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即使上了大学,同宿舍的同学带来了自己的朋友,一进门还没待对方介绍,楠楠就先微笑以示欢迎。周围的朋友都觉得她亲切、友好,都愿意和她往来。父母教导孩子主动问好,还包括让孩子养成出门前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出去了!”回来后,打招呼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这样家庭中都会因为礼貌而洋溢着温暖的气氛。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