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他的短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哪怕是伟大的人物,也有他的缺点和不足;哪怕再平凡的人,也有他的长处。这样,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就是一种学习,也就是拜人为师。20世纪60年代,当《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登出郭沫若的白话诗之后,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科学院电子研究所从事语言声学工作的陈明远给郭老写信,措词尖锐地批评道:“读完那些连篇累牍的分行散文,人们能记住的只有三个字,就是您这位大诗人的名字。编辑同志大概对您的大名感到敬畏,所以不敢不全文登载;但是广大读者却对您的诗名寄托希望,所以不能不表示惋惜,甚至因失望而导致嘲笑挖苦……”郭沫若给陈明远复信,对他敢于说真话甚为赞赏。信中说:“我实在喜欢你,爱你……我告诉你,你的信一点不使我‘烦扰’,而且是非常高兴。”郭沫若约见了陈明远,笑着问他:“假若你当诗歌编辑,我的诗稿落到你手里,你怎么处理?”陈明远认真地想了一会,回答说:“对于您的来稿,我准备分三类处理。第一类,像《罪恶的金字塔》和《骆驼》这样的好诗,还有少数合格的,予以发表。第二类,有可取之处但尚须推敲斟酌的,提出具体意见退还您修改,改好了再看。第三类,诗味索然的,不要分行,当作散文、杂文对待。或者,干脆扔到纸篓里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爱护您的诗句,也对得起广大诗歌爱好者啊!”郭沫若听完哈哈大笑,连声说:“好!我要碰到你这样的编辑同志就好办了,真是求之不得哩!”郭沫若这样的大学问家尚且虚怀若谷。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学科分支越来越细,谁也不能是个“万事通”,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就更需要不耻下问,克服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毛病。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他的短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在
人生的旅途上,实在没必要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相反,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