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查看格言:三分钟演讲趣味小故事三则

三分钟演讲趣味小故事三则

 时间:2022-01-09 22:30:13 来源:人生格言 
导语:一些比较简短的励志故事,会鼓励着你积极向上,那么三分钟简短的励志小故事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分钟励志小故事,最适合开早会的时候用了。下面名言大全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分钟演讲趣味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一、轮椅上追逐文学梦的人

他靠拐杖行走。他说老天给自己的路不平。但他却凭着对文学的无限热爱,坚持业余创作20余年,曾先后在《武钢文艺》、《黄石日报》、《作家林》、《滇池》、《辽宁青年》、《杂文报》等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报告文学文章近三百篇。近年来,他随着生活的积累,更加热衷于文学旅程的跋涉。昨日,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不善言谈的修村在谈到文学的寻梦、追梦时,却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并打开他的新浪博客,展示了他的部分创作成果。

一次作文引发的文学梦修村,原名张建兵,铁山人,现年48岁,幼患小儿麻痹症,平日出门靠电动车带步,在家则依拐杖行走。修村笑着调侃说:生来老天给我的路是不平的。但不平坦的道路,修村还是坚强地走了40多年。因为,文学是他的梦想。修村的文学梦最早要从上小学的时候说起。那时候,学生都是处于半工半读状态,很多同学要去农村参加劳动。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写一篇作文,题目叫《记一次劳动》,因为腿脚不便没有参加劳动,修村没法写,就只能凭想象力。没想到的是,这次作文得到老师的大力赞扬,还被当作范文在全班传阅。这次的经历大大鼓励了修村,特别喜欢上作文课,也越来越喜欢写作文。这个爱好一直持续到1981年高中毕业。还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的文章就曾登上了湖北日报的版面。可惜的是,因为当时的政策限制,腿脚残疾的修村没能上大学。烟盒纸上继续文学梦高中毕业后,修村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小卖部,不忙的时候就看些中外文学名著,并做了近百万字的读书笔记。。晚上则经常灯下笔耕。有时因为没有稿纸,很多文章就写在烟盒纸上,没桌子就趴在床上写。1981年,修村写了篇散文《霞光下的微笑》,在矿山女作家刘青云的推荐下投到《武钢文艺》。2个月后的一天晚上,修村正在父亲单位的澡堂洗澡,妈妈急急找来,说家里有客人等你。修村回家一看,原来是《武钢文艺》的编辑简定宇收到文章后找了过来。第二天,在简定宇的指导下,修村被关在原矿建公司招待所的一间屋子里改了一天,整整改了3遍才得到首肯,文章在《武钢文艺》上发表了。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修村的心理甭提多开心!那段时间,修村一边开店,一边坚持自己的写作梦想,“那时候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

有一次,主持矿山笔会的简定宇无意到铁山一小卖部买烟,看到了神情黯淡的修村,他非常惊异地问:“你怎么在这里?”“哦,要赚钱啊!”修村说,简定宇听了,心里非常难受。修村家里有兄妹4个,作为老大,迫于生计,他不得不照顾好这个小店。后来,张海迪的事迹轰动一时,修村也想去继续上大学,但他家经济条件不太好,被妈妈拦住了。梦想给他撑起精神的拐杖1984年,修村被招进大冶铁矿服务公司当了一名仓库管理员,后来又做过营业员、教员等工作,但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文学创作,尽管自己的工作和文学爱好有时是完全脱节的。“《武钢文艺》算是承载我文学梦想的摇篮,更炼就了我翱翔文学天空的翅膀。”修村说。多年来,他在其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的同时,他仍不忘扶持自己文学起步的处女地--《武钢文艺》。时常把一些作品投给他们。如今,修村两个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开始上班工作。生活的压力小了,修村文学创作的激情就更大了。目前,他正在写一部传记文学。同时,一部反映残障人生活况味的名为《别与我同行》的中篇小说业近脱稿。他还在新浪网上开了一个名为“北采荷”的文学博客,写生活、写感想。黄石知名词家潇雨评价修村的文章“立意高远,文笔优美,有沧桑感。具穿透力”。数十年来,于修村来讲,虽然,人生的路于他天生不平。但,文学的梦想却为他打开了前行的坦途。

二、

有个拥有鱼塘的人,每年都靠这个鱼塘赚些钱来养活家人。可是鱼塘附近有好多鱼鹰,常常一群群地来抓鱼吃,养鱼人为此很是发愁。

有一天,鱼鹰又来吃鱼,养鱼人赶忙去赶它们,鱼鹰受惊逃跑了。养鱼人灵机一动,想出个好办法。他扎了一个伸开两臂、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稻草人,其手里还拿了一根竹竿,就像一个养鱼人的样子。养鱼人把稻草人插在鱼塘里吓唬鱼鹰。起初,鱼鹰以为是真人,只敢在上空盘旋,一点都不敢靠近它。

那几天,鱼果然没被鱼鹰吃掉。可是渐渐地,鱼鹰发现鱼塘里的人总一动不动,就起了疑心,不断地大着胆子飞下来看。很快它们就发现这是个假人,于是又开始了啄鱼。鱼鹰吃了一条条的鱼,肚子吃饱了,就站在草人的斗笠上,很悠闲的晒着太阳休息,还不停地发出“假假、假假”的叫声。

养鱼人看着洋洋得意的鱼鹰,他决定另想他法。

趁着鱼鹰飞走之即,养鱼人悄悄把草人从鱼塘里拔出来拿走了,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手里拿根竹竿,像稻草人一样伸开双臂立在鱼塘里面。

片刻鱼鹰又赶了回来,又放心大胆地下来吃鱼。吃得饱饱的,鱼鹰又飞到养鱼人的斗笠上休息,“假假、假假”地叫唤着。养鱼人趁鱼鹰不留神,一把抓起一只鱼鹰。鱼鹰使劲地鼓动翅膀,可是怎么也挣不脱。养鱼人笑呵呵地说:“原先是假的,这回可不假!”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一成不变地凭经验办事,不注意发现新情况,免不了会吃大亏。

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当需求变化之时,也正是财富发生转移的时刻,所以,一定要把准市场需求的脉搏,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订自己的投资计划。

三、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他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是要我的命的 ? ”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 ,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四、伏尔泰轶闻

去一次还不失为一个哲学家、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很受人尊敬。但是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格调不高的聚会。聚会组织者认为大学问家伏尔泰的趣味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高,与自己是一路人。于是第二天晚上,他又邀请伏尔泰再次参加聚会。伏尔泰说:“伙计,你明白吗,我去一次,还不失为一个哲学家;去两次,就跟你们同流合污啦。”邀请者识趣地走开了。验明正身,以防假冒。伏尔泰在84岁高龄的时候。重病缠身,卧床不起,他企盼着能平静地进入天国。这时,一个自作多情的牧师来到伏尔泰的床前,为他祈祷。但是,伏尔泰并不领情,还追问道:“是谁让你来的”“伏尔泰先生,我受上帝的差遣,来为你祈祷,理解你的忏悔。”牧师说。伏尔泰紧盯着牧师说道:“拿出你的证件让我看看,验明正身,以防假冒。”陛下,您真是助人为乐。1717年,伏尔泰因为讥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囚禁监狱11个月之久。出狱后,吃够了苦头的哲学家明白此人冒犯不得,便去感谢他的宽宏超多。摄政王深知伏尔泰的影响,也急于同他化干戈为玉帛。于是两人都讲了许多恰到好处的抱歉之辞。伏尔泰说:“陛下,您真是助人为乐,为我解决了这么长时间的食宿问题,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谢。但是今后,您就不必再为这件事替我操心啦。”我想它必须是慢性的。伏尔泰的咖啡瘾很大,一生中喝了数量惊人的咖啡。有个好心人曾告诫他说:“别再喝这种饮料了,它是一种慢性毒药,你是在慢性自杀!”“你说得很对,我想它必须是慢性的。”这位年迈的哲学家说,“要不然,为什么我已经喝了65年还没有死呢。”望眼欲穿,请您快来。一个读者给伏尔泰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长信,表示其仰慕之情。伏尔泰回了信,感谢他的深情厚谊。从那以后,每隔十几天,此人就给伏尔泰写封信。伏尔泰的回信越来越短。最后有一天,这位哲学家再也忍耐不住了,回了一封仅一行字的信:“读者阁下,我已经死了。”几天后,那人的信又到了,上面写着:“谨呈在九泉之下的、伟大的伏尔泰先生。”伏尔泰赶忙回信:“望眼欲穿,请您快来。”吃午饭与擦皮鞋。伏尔泰有个仆人,为人忠实,但很懒。一天,主人对他说:“把我的皮鞋拿来。”仆人遵命拿来了皮鞋。伏尔泰问仆人:“你这天早晨忘记擦皮鞋了吧”仆人答道:“没有忘,先生。只是街上满地泥土,两小时后您的皮鞋又会跟此刻一样脏的。”伏尔泰笑了笑,穿上皮鞋,一言不发地走了。但是仆人从背后追了上来。“先生,”仆人说,“钥匙呢”“什么钥匙”“橱柜的钥匙,一会儿要吃午饭呀!”“我的朋友,还吃什么午饭呀吃了饭两小时后,你又会跟此刻一样饿的。”伏尔泰笑着对他说。都说错了。伏尔泰将一位同时代的作家赞扬了一番。一位朋友当场指出:“听到你这样慷慨地赞扬这位先生,我感到十分遗憾。要明白,这位先生在背后经常说你的坏话,真的。”伏尔泰耸耸肩膀说:“这样看来,我们两个人都说错了。”

五、静下来想想我们的未来:50岁,半百之年的我们开始倒数,期待退休时刻快点到来;60岁,花甲之年的我们没了工作的负担,游山玩水成为我们晚年的乐趣;70岁,古稀之年的我们步履蹒跚,坐在摇椅上回忆着光辉或平凡的岁月。

再看看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的人生经历:50岁时,25岁就出版第一本小说未获成功的他,时隔二十几年重新开始笔耕不辍的生活;60岁,他才凭借以18世纪的宗教审判隐喻葡萄牙后独裁时代的小说《修道院纪事》成名;而以作品《失明症漫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已经是76岁的高龄了。

25岁到50岁,这应该是一个作家思想活跃、文笔日臻成熟的阶段,也是非常容易出成绩的阶段。可是,老天却和萨拉马戈开了个大大的玩笑,第一本小说的出版让他由焊工成为作家,可是随后的20多年却没让他在文学上获得更大的成绩。这20多年,萨拉马戈开始了新闻报道和戏剧创作,虽然和文字依旧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文学的梦想却有了不小的偏离。

或许很多人都认为,萨拉马戈不会再有新的作品问世,更不会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是,萨拉马戈心底怀揣着追逐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这样的理想从来不曾在他的心底冷却过。当萨拉马戈50岁那年,选择重新以写作为业时,身边的亲友们吓了一大跳。只有一位非常要好的老友鼓励萨拉马戈:“50岁逐梦也不迟,加油吧,伙计!”

《修道院纪事》出版时,这位老友因病去世了,萨拉马戈无比地悲伤。在感叹岁月无情的同时,萨拉马戈更加勤奋地写作,完成了包括《失明症漫记》在内的多部优秀作品。后来,《失明症漫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萨拉马戈获得了姗姗来迟的肯定和荣誉,当然要感谢忠实的读者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但是更应该感谢自己50岁开始逐梦的决心。或许正是死亡近在咫尺,才逼得萨拉马戈拼尽全力去爆发,去开拓自己的无限潜力。萨拉马戈曾说过:“我已经不年轻了,所以每一部新作品的开始,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写的每一本书都有可能是我的绝唱,如果我的最后一部作品不尽如人意,那会是很可怕的。”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