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查看格言:儿童睡前爱国故事大全精选五篇

儿童睡前爱国故事大全精选五篇

 时间:2022-01-09 22:30:31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导语:一缕清风掠过长江黄河翻涌的波涛,激荡在长城内外;一抹笑意舒卷五岳的崔嵬和天山的雪莲,濡染于大江南北;一曲缓歌穿越千年的尘封和岁月的沧桑。抒写着历史的沉重。这里名言大全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五篇儿童睡前爱国故事大全,希望你们喜欢。

故事一:《带领致富张国英》

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比起东部沿海地区是比较落后贫穷的。但是这里的人们同样有着爱国爱乡的热情。她们照样非常勤奋努力的过着日子。也在想法设法的让自己的家乡富裕起来。

甘肃榆中县有个农村女青年叫张国英,小学毕业回到农村劳动。那年她才15岁,不喜欢过悠闲的日子,像很多农村女青年那样:白天游村头,回家坐炕头,晚上想枕头,一辈子靠着别人。她想:“农村要致富,难道我这个农民的女儿就没有责任吗?我要到贫困山区去办工厂。”

可是,要办什么厂呢?这可难倒了张国英。张国英思前想后都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有一天,张国英路过村上的商店。她朝商店里面左瞧瞧,右看看,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突然,她灵机一动,想到了。缺少孩子的玩具。她紧接着想到了,孩子们每天都没有玩具玩,如果能为孩子们生产玩具,孩子们能得到快乐的同时,也带动了家乡的经济。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他下决心要学会做玩具的技术,然后到山区办厂。她向全家人和银行筹集了3000多元,通过朋友到北京一个技术员家,一边当保姆一边学技术,受了多少苦,听了多少讽刺话,可她全忍了,到底学会了技术。后来,她来到了王家岘村办起了玩具厂,生产出了熊猫、狮子、白兔、鸭子、小狗等绒毛玩具。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她没有满足,又办起了乡工艺美术厂,下大力量培训人才,提高质量。很快,当地农民靠这个厂富了。原来连孩子作业本也买不起的农民们,后来半年就收入几千元。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还 打入了香港市场。

张国英,这个普通农家女成了致富的带头人,获得了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称号。

故事二:《我爱红装,但更爱了绿装》

清华大学袁丽萍同学:两年前,我是新闻学院本科四年级一名普通的学生,后来担任清华大学首届文科国防班的辅导员,与19名国防生相聚到一起,深受他们的感染。去年11月份,我正式成为清华在研究生阶段转为国防生的第一名同学。我认为现在国防建设需要我们青年人投身其中,我也渴望着能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作为一名清华女生,我爱红装,但我更爱那身代表着守卫国土重任的绿色军装。我们清华国防生愿追寻前辈的足迹,投身国家需要我们的地方,在绿色军营中实现以身许国的梦想,踏踏实实为祖国工作50年。

温家宝总理称赞说,袁丽萍同志将来要做一名国防战士,这是非常光荣的。我希望你把自己献身国防事业,守卫祖国的安全,守卫人民的安宁。你一生所从事的事业是光荣的,是值得骄傲的。你在清华这些年学习的收获,一定会用到你今后的工作中去。

故事三:《因为我是中国人》

刘源张是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早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1956年秋回国,应钱学森教授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

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横行的岁月里,他被强加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入狱8年。1979年他重访日本,几位日本同学早已听说他回国后的遭遇,便再三劝他留在国外工作,并表示愿意帮忙。

他摇摇头,坚决地说:“不,我是个中国人!当初我回去,是因为我的祖国解放了,知识分子有了用武之地。现在,我的祖国要搞现代化建设,在国内我又有用武之地了。如果现在留在海外,那我当初又何必回国呢?”

故事四:《重金难动爱国心》

1980年4月,《株洲日报》文艺编辑黄俊,带着爱人和孩子到泰国去探望阔别40余年的父母和亲友们。父亲在泰国曼谷经商,有一定的资本。父子久别重逢,十分高兴。父亲说:“俊儿,你是我长子,这笔财产就要交给你了,你就到这里定居,好吗?”

又住了几天,曼谷某剧团的导演找到黄俊,很想挽留他在剧团工作,并应许给他每月一万二千铢的工资(万铢,泰币,当时约合人民币760元)。与此同时,泰国《新中原报》社长、总编辑也请他到该报社当文艺编辑,保证给予优厚待遇,每月所得比国内多几倍。

黄俊心里不平静了,往事一幕幕地出现在他眼前:父亲自1941年被迫到泰国之后,家境十分贫苦。解放后,党和政府送他读大学,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参加工作后,屡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那些年,家里收入低,连续十年,每年组织上都给予困难补助。他越想心里越亮堂了。父亲年老是需人照顾,父亲的家产是需人继承。但这些事情与祖国的大业相比,终究是次要的。我是党和祖国一手培养起来的,我怎能离开祖国呢?

黄俊很快下了决心,耐心说服了父亲和其他亲人,带着爱人和孩子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原来工作的地方。

故事五:《他有一颗爱国心》

少年王尚茂全家在泰国曼谷,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爷爷开了一个花生油厂。他是个独生子,家里人都很喜爱他,每天上学、放学,都用小汽车送接。

虽然王尚茂的物质生活很优越,但他的心里,却深深感受到“海外孤儿” 的屈辱和痛苦。新中国诞生了,他决定回到祖国。那时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禁运,回国是很不容易的。

1952年7月23日清晨,他瞒着爸爸、妈妈,说是到海滨去旅行,却悄悄钻进一艘开往香港的轮船。一上船,他就藏在船舱底下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他在那里整整呆了七天七夜,几次昏了过去。到了香港,他又藏进另一艘轮船大锅炉的隔壁,忍受着摄氏六十度高温的熬煎。接着,他又藏进堆满几千包大米的货舱缝隙里。经过种种艰难困苦,他终于回到了祖国。那时,他才14岁。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