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查看格言:“中国士官三杰”之一蔡锷

“中国士官三杰”之一蔡锷

 时间:2022-01-12 16:41:0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一.人物简介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人,1882年12月18日出生。父蔡正陵,农民,兼做裁缝。母王氏。家世寒微。

二.生平经历

松坡从小颖悟,聪明过人。6岁读书,13岁即考中秀才,一方传为佳话。15岁在2000名青年材俊(仅招收40名)中脱颖而出,考入设立于省会长沙的时务学堂。这对他的一生具有决定性影响:就在这里,他认识了梁启超。

湖南虽处内陆,原本闭塞保守。却因出了个曾文正公,开了一代风气,人才鼎盛,思想开明。戊戌变法时,湖南巡抚陈宝箴(曾氏门生故吏,寅恪先生祖父)是方面大员中唯一公开支持维新者。时务学堂,由其子陈三立协同谭嗣同、黄遵宪、熊希龄、唐才常、皮锡瑞等精英合力开办的,旨在培养维新人材。学堂的中文总教习,就是年方24岁,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一代天骄梁启超。

时务学堂开办之后,两年间共招考三次,录学生200余名。蔡锷是同学中年龄最小的,所谓“白帽轻衫最少年”。成绩却很出色,与李炳寰、林圭并称为三大高材生。梁启超对他特别赏识,勤加扶掖点拨,师弟之间建立了历久弥坚、终身不逾的深厚感情。

戊戌政变发生后,陈宝箴去职,时务学堂被停办。松坡先后到武汉、上海、日本,辗转求学。1900年回国参加唐才常在武汉组织的自立军反清起义,事泄失败,师友多人遇难。松坡幸免,但受到强烈刺激,乃改艮寅为锷;更不顾梁启超等人的反对,下决心投笔从戎。次年再去日本,改学陆军。

1904年10月,以优异成绩在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毕业,与蒋方震、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冬天,回国服务,各方竞相争聘。那时的“海龟”,好象比于今远为稀缺,也更加走俏。

回国后,蔡锷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担任军职,备受各方政要器重。

1906年,清廷在河南举行新军秋操演习,作为军界新锐,松坡奉令观操,并充任中央评判官。就在这时,他第一次见到袁世凯。这两个大佬的恩怨情仇,耐人寻味,活脱脱一对生死冤家。

1911年夏天,在云南编撰出版重要军事著作《曾胡治兵语录》。7月,云贵总督李经羲奏准朝廷任命蔡锷为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这是一个非常及时的任命:10月10日,辛亥武昌首义爆发。

10月30日夜,昆明重九起义爆发。次日,昆明光复。11月1日,起义官兵组成“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蔡锷众望所归,被推举为云南都督。时年二十九岁。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第二年10月,松坡奉调到北京,在中央政府担任多项职务。当时,他对袁氏持理解、支持态度,试图帮助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厉行统一和建设,反对孙中山动辄兴兵。又主张军人的“不党主义”。期间,与恩师梁启超过从甚密。

1915年下半年,袁项城利令智昏,帝制自为的狼子野心渐露。对松坡,则一方面密加防范,一方面多方羁縻。他对左右亲信说:“此人之精悍,远在黄兴及诸民党之上,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松坡已看穿此公的鬼蜮伎俩,不为所动,另有盘算。但他是一个智深勇沉、劲气内敛的人,虚与委蛇,不动声色。

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帝位。19日,蔡锷摆脱监视,历尽艰辛,间关万里,抵达旧治昆明,与云南督军唐继尧等决策反袁,先礼后兵。先通电规劝。但袁氏泥足已深,不肯回头。25日,蔡锷、唐继尧等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武装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1916年1月,蔡锷率军出征四川,与袁军进行坚苦卓绝的战斗。袁世凯人心丧尽,内外交困,做了83天可怜巴巴过干瘾的关门皇帝后,于该年6月6日一命呜呼。次日,黎元洪就任大总统。中华民国国体得以保持,护国战争胜利。中央政府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但松坡因患当时还属不治之症的喉结核,又戎马倥偬,尽瘁国事,已经病体难支。视事未久,就向中央政府请假治病。8月9日,离开成都沿江东下,两袖清风出夔门。月底到上海,随即东渡日本,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治疗。

1916年11月8日,再造共和的一代伟男蔡公松坡在日本逝世。时年三十四岁!

临终前,口授遗电,由好友蒋方震、石陶钧记录代呈中央政府:

1.愿我人民、政府协力一心,采有希望之积极政策;

2.意见多由于争权利。愿为民望者以道德爱国;

3.在川阵亡将士及出力人员,恳饰罗、戴两君(指在四川分别代理其职务的罗佩金、戴戡二人)核实呈请恤奖,以昭激励;

4.锷以短命,未克尽力民国,应行薄葬。

数年前,有朋友出书,名之曰《常常感动》。我很不以为然,觉得太过小资。起码如我辈,是很难被什么东东感动啦。但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松坡遗嘱。不怕各位见笑,追念前贤,对照现实,在下尝为之感慨以至于有泪盈睫。

三.平生功业

奇才盖世又一辈子不合时宜的苏东坡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毛泽东一生何等事功。可他说,自己一生也就做了两件事:驱蒋;发动文革。倒刚好是一破一立。

蔡锷短暂的一生,建树非凡。举凡政治体制、宪政研究、军事教育、治军思想、诗词对联......,可述者甚多。

但最为壮伟的功业,无疑是以下两端:其一,领导昆明辛亥重九起义,光复云南;其二,拒绝一切利诱,克服无数险阻,冒死犯难,发动领导护国运动,并亲冒矢石,以重病之身在第一线指挥作战,终于挫败了神奸巨蠹袁世凯,粉碎了洪宪皇帝梦,让千年帝制从此成为历史,再造共和,为国民争得了人格,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这些,大家应是耳熟能详,无须在下细说。梁某只挑一个刚好与松坡平生这两件大事存在某种因果关系,极见此公眼力手段,又不大为人所知、所注意的轶事,作为注脚。以见事所必至,理有固然。

1913年,时任云南都督的蔡锷将调到中央政府任职。云南带兵将领谢汝翼、李鸿祥等,都对即将出现的遗缺很感兴趣,跃跃欲试。但蔡锷另有想法。他保荐时任贵州都督的唐继尧回滇继任。贵州“改土归流”之后才设立行省,地狭民穷,一切惟云南马首是瞻。当时又流行本省人治理本省的说法和做法,唐、谢、李都是重九起义的中坚分子,又都是云南人。以小易大,衣锦还乡,唐继尧当然喜出望外。可谢、李就不乐意了。李鸿祥更是向松坡力争,说:唐已外任,就象已经出嫁的姑娘,应该向外谋求发展,不宜再回娘家争权夺利。松坡知人甚深,不为所动,并作好相应安排。结果,唐继尧顺利出任云南都督,贵州都督亦由与蔡、唐有深厚渊源的刘显世(黔人)继任。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唐继尧对松坡不能不有极为深刻的感恩知己之感。袁氏老奸巨猾,树大根深;试图改变国体、帝制自为时,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似乎已有必成之势。唐继尧其时已获封开武将军,授一等侯,唐父兴高采烈,对袁氏感激涕零。唐尽可安富尊荣,南天独霸,为所欲为。但他弃之不顾,毅然决然兴兵护国;松坡逃离北京后辗转进入云南,毫不迟疑犹豫,足证蔡、唐二人是有着深厚的思想和感情的双重基础的。护国军兴,云南独立。贵州第一个相应。

松坡当年的棋子与伏笔,逐一发挥了作用。

松坡公忠体国,志向高远,深谋远虑,英华内敛,厚积薄发,事发必成。决非自我神圣欺世盗名眼高手低一事无成之徒可比。

四.特立独行

孙中山号称“国父”。国共两党或真或假都对他顶礼膜拜,固不待言。精明自负如阿扁,也不得不对孙维持一种表面上的礼貌。国民党的乱臣贼子如宋楚瑜,首访大陆,也跑去祭拜中山陵。真是盛矣隆矣,堂哉皇哉。

恕在下眼拙,我拿着放大镜翻了不少典籍,实在看不出孙氏何以能算是中华民国“国父”。换一个字,庆父,倒是差之不远,庶己近之。

作为历史人物,孙文自有其贡献和地位。但对此公,梁某实在不敢恭维。他是这样一种人:自以为真理在手,智珠在握,惟我独尊,予智予雄。任何人都不行,就我行。成功必自我出。为了一个虚幻的目标,不惜一切代价: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外交的......。不顾实际,不恤国力,我行我素,乌烟瘴气。孙大炮的诨号,其来有自。

下面仅举一例,以见孙先生迂远而阔于事情到了何等地步。

1912年8、9月间,孙文、黄兴北上,与大总统袁世凯共商国事。孙非常认真地表示他愿在十年内修筑铁路20万里,请袁在同期训练精兵100万。令袁嗔目结舌。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