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查看格言:刘少奇故里简介

刘少奇故里简介

 时间:2022-01-12 16:41:09 来源:人生格言 
  刘少奇父亲刘寿生为一位农民,为人忠厚,并不热衷买田置房,而是希望孩子多读点书。母亲刘鲁氏为普通农妇。刘少奇亲兄弟姐妹六人,大哥刘绍源,二哥刘绍远,三哥刘绍达,大姐刘绍德,二姐刘绍懿,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1958年,当地政府把其故居修建成博物馆,刘少奇在1961年返乡时得知后,告诉当地党委秘书处取消这一安排,并把其房子分给当地农民居住。因为这一安排,刘在文革蒙难期间,当地民众隐瞒刘氏祖坟位置,使其祖居、祖坟都得以保存。其祖居现为刘少奇故居。

  花明楼景区--刘少奇故里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村,是全国刘少奇文物资料收藏研究中心和思想宣传阵地。馆区占地面积1300亩,主要包括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少奇同志故居、门楼广场、铜像广场、生平业绩陈列馆、文物馆为主体的纪念场馆;以花明楼、修养亭、万德鼎、刘少奇坐过的飞机、刘少奇母校炭子冲学校旧址、一叶湖、柳叶湖和炭子冲民俗文化村为主体的旅游景观;形成了人文荟萃、山水和谐、风光秀美的花明楼风景名胜区。这里东距省会长沙50多公里,西南至韶山毛泽东故里、乌石彭德怀故里30多公里,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伟人故里文化旅游“红三角”。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自1982年重新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4000多万人次,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2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馆参观。2013年度馆区游客总量达348万人次,年均接待省部级以上嘉宾100多人次,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连续六年评为中国十大红色经典景区;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湖南省最佳等级旅游区、长沙市民最喜爱的旅游景区、长沙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沙市旅游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拜谒刘少奇故居】

  汽车驶入湖南宁乡县地面时,正是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开阔的水田和起伏的山峦沐浴在淡淡的朝霞之中。江南的田园风光是如此的迷人。陶醉之中,听见导游在说:刘少奇故居到了。随着瞻仰的人流,我向着心仪已久的刘少奇故居走去。从少奇故里门楼拾级而上,经过由松柏簇拥的200多级台阶,便到了刘少奇铜像广场。稍作停留,我便急切地顺着由香樟、青松相互掩映下的道路,前行约10多分钟,便抵达故居。远远看去,只见由邓小平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7个遒劲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故居在一池碧水与青山辉映下,更显灵气与厚重。

  受到进步思想启蒙

  刘少奇故居位于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始建于1871年,是一座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的湘乡农居,共有房屋21间半,其中有瓦房16间半,茅草房5间,因堂屋与一夏姓邻居共用,故算为半间。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辰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

  踏入窄窄的槽门,进入一个约20多平方米的院子,一块陈旧的“刘少奇同志旧居”字样的门匾随即进入眼帘。别看它现在安然地挂在正堂屋的大门上,却是故居风雨的见证。“文化大革命”中,故居被关闭,里面的东西遭到严重破坏,唯有这块门匾被花明楼公社一位炊事员冒着风险把它翻过来当成切菜的案板使用,才得以保存。1980年,刘少奇同志恢复名誉后,乡亲们又敲锣打鼓地把它挂在了故居的门楣上。

  正堂屋的正前方摆放着一个神龛,右边墙上陈列着一本泛黄的老黄历,这本黄历书上记载了故居始建的时间。沿着正堂屋往右走,就到了刘少奇二哥刘云庭的卧室。刘云庭曾参加过湖南新军,担任过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务,见多识广、思想进步,给少年刘少奇很大的思想启蒙。二哥去世时刘少奇非常悲痛,亲撰挽词“你是我幼年学习和活动的第一个帮助者”。

  诚恳倾听人民呼声

  穿过刘云庭卧室,就到了刘少奇的卧室。1961年春夏之交,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回乡调查时,就在这间普通的土砖房里整整住了6天6夜。房间里陈列着刘少奇回乡调查睡过的简易木床,使用过的简陋书桌、煤油灯和他回乡调查时伏案批阅文件的照片。

平民主席、历史伟人

  与横堂屋相连的是刘少奇三哥刘作衡的卧室。穿过横堂屋就到了碓屋,这是一间加工粮作物的作坊,陈列着去皮的推子、舂米的碓子、风车和粮仓。碓屋的左边则是几间偏房,其中一间是刘少奇小时候读书的书房,另外的几间则是堆放农具的杂屋、猪栏屋和酒房。走出这些偏房便来到了天井,它主要是用来采光、通风排水的,是旧时湘式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顺着天井笔直往前走,就到了厨房。刘少奇家里人口多,厨房也很宽敞,有一个很大的灶台。隔壁还有一间小小的烤火屋,冬天家里人围炉而坐很暖和。火炉上挂着具有江南农村特有的梭筒钩,主要是用来悬挂水壶、饭锅,熏制腊肉、腊鱼用的。它利用简单的杠杆原理根据火膛里火势的大小可以上下调节距离,在当时来说算是很先进的东西了。

  不知不觉中,刘少奇故居已参观完毕,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在拜谒刘少奇故居之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一代伟人的刘少奇,无论从空间与距离上都离自己很遥远,也许是自己无法走近历史,抑或是穿越历史。在我的记忆中,这位伟人身上始终笼罩着很多不被人们知道的东西,尤其是“文革”中那段人妖颠倒的岁月。然而,今天我随许许多多瞻仰的人群一起,抚土墙,仰天井,游目于破旧的书桌与煤油灯,骋怀于简易的床铺与木凳,于是一位平民主席的风采就深深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心里突然滋生一种感叹:刘少奇就是那高耸的花明楼,寄托着人民的怀念。于是,故园新了,故园的一切都活了。故人虽逝,故园的魅力经久不衰。置身于这青山绿水当中,于恬静清幽中与这位历史的见证者——故居亲密对话,重新去审视一段历史时,我记起了这么一首诗句:斯人虽已去,浩气犹长存。充盈天地间,润泽世无穷。于是,在熙熙攘攘的参观人流中,我在手机上记录下了刘少奇生前说过的这么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