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大众们除了指责这些“所谓的忘恩负义”的小人物,或小人物们;是不是也应该真正的找找这种时代病症所在?社会病症所在?以及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帮助他人?孙俪夫妻有自己的孩子,他们是怎么爱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止于能满足基本生存的物质供给?……不是。是不是止于充足的甚至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愿望甚至欲望的物质生活供给?……还不是。还有什么?还有无私无所求,愿意付出一切的,贯穿一生的爱。再看他们提供给这个忘恩负义的孩子些什么?与其自身条件相应或略高的微薄的生存条件,以及与自身条件极不相称的对美好生活的过分想往,还有一封封以帮助者身份书写的“鼓励信”(是不是也可理解成恩情簿)?受助者感受到巨大的物质诱惑,或者体会到沉重的恩情负担。总之,施助者传递了错误的资助信息。为什么国外的捐赠者,更多的是以不留名的形式,将资助通过专门机构以更公平和对等的形式施于受助者,这样就避免了施助者与受助者在沟通过程中可能感受到不平等关系,也就避免了这个善意施助行为的性质改变。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施助者或许不满足于仅仅的物质供给和资助,他们甚至愿意传递更多的爱,比如父爱母爱,以收养孤儿为例,固然,每一个案例都有它的特殊性。但是不乏自己已经有孩子仍去收养其他的孤儿,被收养的孩子并没有被区别对待。说了这么多,大家体会到其中的区别了吗?如果我们自己只是为了自己积点福德,或者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哪怕这种虚荣心只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而不是为了在社会上大肆宣扬以沽名钓誉),即使仅仅是这样、对被施救者都是不公平的。同时也逗露出我国捐赠机制的不完善,对于受助者的保护并不完善。说白了,不能因为帮了人一下,就让人一辈子都有负债感,或者令受助者因为能轻易受助而产生贪婪心,在
人生的道路上从此失去动力。当然,也不能令施助者因为付出反而遭受攻击,即使他的付出与他的能力相比微不足道,也要鼓励和认可他对于社会和弱者的付出。所以帮助方向和受助程度都应该由更专业的机构进行评估,再恰当的形式进行施加。其间,更不要说我们整体的社会风气,会令缺乏家庭监督的未成年人很自然的趋向于不健康的、和过于功利的发展方向。这个时代这么功利,我们自己这么功利,竟然要求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或孤儿不要功利?所以,孙俪或许委屈。可是,这个孩子怎么能和她对抗?且不提社会地位不对等,在道德上,也直接处于劣势;由于自己的这个行为被恩人反扑,可能一辈子都再难从道德上翻身。资助了这么久的孩子,变成了这个样子,作为施助者的孙俪,在自己不爽的时候,随时撤出了帮助,甚至在没有收到预定效果或者是收到了反效果时,竟然选择了攻击这个完全无能力对抗的曾经的自己想帮助的孩子,而她可能已经忘记,这个孩子变成了现在这幅她讨厌的样子,和她对他的那种帮助脱不了干系!孙俪会对自己有错的孩子随时抛弃和攻击吗?!佛经里曾说,善道众生不轻易施善,恶道众生也不轻易为恶。其中的缘由,由此例可窥一斑。这个孩子和孙俪比,是弱势群体,而孙俪和整个社会比也是弱势群体……愿社会缔造者的我们,和社会管理者的政府,能共同建立和维护更加公平公正的我们的共同家园,愿理解和爱充满世界。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