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故事 查看格言:唐太宗“五难婚使”的故事:禄东赞求娶文成公主

唐太宗“五难婚使”的故事:禄东赞求娶文成公主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文成公主原为唐宗室之女,自幼被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收养在宫中,得到钟爱,被封为文成公主。久居宫中,文成公言受贤德的长孙皇后影响很大。长孙皇后为人仁厚恭顺,襟怀宽广,而且明事理、识大体,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长孙皇后还好读书,“喜图传,视古善恶自鉴,矜尚礼法”,甚至梳头时也手不释卷。长孙皇后对文成公主十分钟爱,视为己出但又不对她过于溺爱。她不仅常常用深入浅出的道理来教育文成公主,还以自己的言行作为子女的表率。耳濡目染,文成公主也养成了高贵的气质。

  在皇帝皇后的呵护下,16岁那年,文成公主已经长成为一个端庄沉静的美貌女子。她知书达礼,多才多艺,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她那颗善良美好的心灵使她成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她研读了许多佛经,并通晓卜筮之学。因此,在吐蕃一再提出和亲的愿望时,唐太宗首先想到的就是文成公主。关于唐太宗的许婚,还有一个“五难婚使”的故事。

  当时印度法王、波斯财王、格萨军王、美色市王、吐蕃王子都爱慕文成公主花容玉貌般的美丽,大家分别派遣重臣,携带贵重的礼物前来长安,争聘文成公主为妃。他们所派的使臣多达500人。面对五国的使臣,唐太宗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有意说:“我要试看使臣中,哪一国的使臣智巧,就把公主嫁给他的国王。”于是,唐太宗出了几个难题。

  唐太宗把各位使臣请到宫中,拿出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束丝线,对他们说:“你们当中谁能把丝线穿过明珠中间的孔,就把公主嫁给谁的国王。”原来,这颗明珠有两个相通的珠孔,一个在旁边,一个在正中。中间的孔道弯弯曲曲,所以叫九曲明珠。要想用一根柔软的丝线穿过去,非常困难。几位使臣拿着丝线直发愁。禄东赞(也就是吐蕃的使臣)很快想出一个办法,他找到一只蚂蚁,用一条马尾鬃拴在蚂蚁的腰上,把蚂蚁放到九曲明珠的孔内,然后不断向孔里吹气。一会儿,这只蚂蚁便拖着马尾鬃从另一端的孔中钻了出来。禄东赞再把丝线接在马尾鬃上,轻轻一拉,丝线就穿过了九曲明珠。唐太宗见禄东赞这样聪明,很高兴。

  第二个难道,是要求每个使臣在一天之内吃完一百只羊并揉好一百张羊皮,喝完一大瓶酒而不醉。当其他国家的使臣面对着大堆的酒肉束手无策时,禄东赞早已胸有成竹。他用轮流食作并进的方法轻而易举地通过了这项测试。

  接着,唐太宗又出了第三个难题。他让人把使臣们带到御马场。御马场左右两个大圈,一边是100匹母马,一边是100匹公马驹。唐太宗要求使臣把它们的母子关系辨认出来。其他几个使臣一筹莫展,只有禄东赞想出了办法。他运用吐蕃人民在游牧方面的丰富经验,让人暂时不给马驹吃草和饮水。过了一天,他把母马和马驹同时放了出来。只见母马嘶叫,马驹哀鸣,小马驹一个个跑向自己的母亲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就这样被禄东赞辨认出来了。禄东赞说:“马的母子关系已经辨清,请陛下将公主嫁给我们的赞普。”唐太宗说:“还要再考一次,然后决定。”

  当天夜里,宫里钟鼓齐鸣,皇帝传召各国使臣入宫。其他几位使臣急忙穿戴整齐赶到宫里。只有禄东赞想得周到,他因为初来长安,路途不熟,怕回来的时候找不到路,就让随从带着红颜料,在去皇宫途中的十字路口都做了记号。原来唐太宗是请各国使臣到宫里看戏。看完戏,唐太宗说:“你们各寻归路吧,谁能最先回到住处,就把公主许给谁的国王。”禄东赞有记号指引,很快就回到了住处。其他使臣由于不熟悉路途,摸来摸去,直到天亮以后才找到住处。

  禄东赞屡考屡胜,唐太宗派人把他带到宫中,说:“我答应把公主嫁给你的赞普。不过,我的皇宫中年轻貌美的姑娘数不胜数,你要能从中认出公主,才说明公主和你们的赞普真正有缘。”禄东赞对此早有准备,他事先就通过与一些皇族结交详细了解了公主的容貌体态。因此,在300名同样打扮的宫女中,禄东赞一眼就认出了健硕丰腴、气度不凡的文成公主。

  五次考试禄东赞都通过了。唐太宗非常高兴,心里想:松赞干布的臣子这样聪明、机智,松赞干布自己就更不用说了。于是,他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传说中的这个“五难婚使”的故事,虽然不一定是历史事实,但从中可以看出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唐太宗对文成公主的珍爱及对和亲的重视。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