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故事 查看格言:孙殿英:多重身份的东陵大盗

孙殿英:多重身份的东陵大盗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孙殿英:多重身份的东陵大盗

  中国历史上的盗墓贼也是成千上万,包括职业的和业余的,团伙作案和单打独斗的,精通此道和硬闯硬撞的。但要说起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盗墓贼,大家又要犯迷糊了。有的盗墓贼及其事迹是真实存在的,还有些盗墓贼及其经历带有浓厚的传说虚构色彩,究竟谁的本领最强,自然是众口难调。不过,有一个人的盗墓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则是独一无二、无人可出其右的,那便是民国时期的东陵大盗孙殿英。

  孙殿英在中国近代史上也算是个颇有名头的人物。当然,他的名声是臭名。若是论势力和名望,孙殿英充其量算个小军阀,只能在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等人之间来回倒戈,以谋生存,到最后还投靠了日寇,做了汉奸。众所周知,让孙殿英真正名声大噪的,是他率军炸开清东陵,有预谋、有组织、有计划地大规模进行盗墓活动,其中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被破坏的最为严重。

  纵观孙殿英的一生,除了盗掘东陵这一震惊全国的举动外,在很多地方都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前几年曾有一部叫作《东陵大盗》的电视剧,集中讲述了孙殿英盗掘东陵的前前后后,却没有把孙殿英的一生讲完,错过了其它许多精彩的片段。东陵大盗俨然已经成为了孙殿英的标签,除了盗墓贼这张面孔外,孙殿英还有其它两张面孔。

  1.洗劫东陵:级别最高的“盗墓贼”

  孙殿英也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从一个年幼失去父亲的苦孩子,做到了手中有兵马、有地盘的一方诸侯。孙殿英很早就开始闯江湖,在各个行当都混过,特别是他加入了河南地区的民间组织庙道会,对他后来的晋身之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孙殿英酷爱赌博,尤其擅长掷骰子,练出了一手想要几点就丢出几点的本领,当了军长后还时常拿着骰子在手上丢着玩。在多年的时间内,孙殿英从下层的连长、营长一步步做到了副旅长。利用各派势力混战的契机,孙殿英拉了队伍自立门户,在各系军阀之间来回倒戈,经常搞一些反戈一击,从内部造成混乱。最终,孙殿英修炼到家,他的部队终于归到了国民政府旗下军队的序列。

  当然,孙殿英的军队可不比国民政府的嫡系部队,甚至都算不上正规军,因此,孙殿英经常面临着没有军饷、没有武器弹药补给、没有军粮的窘迫境地。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各路势力为了自身利益,把十几年后抗日战争中日军扫荡时的“三光政策”提前用上了。不过,即便是肆无忌惮地劫掠,也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揭不开锅的问题。一旦如此情况持续发展下去,队伍就面临着散伙的风险,军长孙殿英的这个头衔就要成为空头支票了。

  就是在这样一个危急关头,孙殿英所部移动到了东陵附近。孙殿英对于东陵宝物是素有耳闻、觊觎已久,再加上又有解决队伍经费问题这一现实困扰,孙殿英决定铤而走险也就不足为奇了。

  孙殿英盗掘东陵,要面临以下方面的考虑。首先,这是对于祖国传统文化与文明的一次重大破坏,必将受到舆论上的谴责,然而,对于已经饿红了眼的军阀来说,这种道义上的因素是丝毫不起作用的。其次,当年溥仪退位时,根据中华民国政府与满清商定的“优待条例”,清朝帝王的陵墓,主要就是指东陵和西陵,民国政府要加以保护,清朝原先的守陵官员、官兵依然守卫东陵、西陵,任何人不得加以破坏。一旦动了东陵,那就是违反政府的条例,非但清朝的遗老遗少不会放过自己,说不定政府为了平息众怒还会把孙殿英交出去。但是,孙殿英与国民政府的关系十分松散,名义上他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其实,这支队伍就是孙殿英的私人土匪武装。再说,孙殿英之所以落得这般田地,主要就是国民政府不发军饷,你不拿我当自己人,我也不把你当回事,孙殿英哪里还会顾及这些协议呢?最后,东陵是有清朝的守陵官兵驻扎的,各陵墓的构造都十分精巧,此次盗墓行动的胜算究竟有几成?好歹自己手下还有几千兵马,总得试一试,一旦成功,那可是金银财宝、享之不尽。就在这样的权衡之下,孙殿英果断决定:进军东陵!

  为了使官兵们打消顾虑,孙殿英做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前动员大会,声称挖掘皇陵也是革命,是执行孙中山先生反清的主张。

  孙殿英的军队刚进入东陵,一支冷箭射来,一名官兵应声倒地。这是清朝的守陵官兵,在面对这群暴徒时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东陵的防务多年来懈怠松弛,清朝灭亡后更是名存实亡,守陵大臣早已不知所踪,官兵的武器装备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只有几杆鸟枪。于是,孙殿英的军队刚放了几枪,守陵官兵就四散而逃了。可怜那个倒霉蛋,还没拿到陵墓中的宝贝,就一闭眼一蹬腿倒在了路上。

  若是论盗墓技巧,孙殿英是十分拙劣的。为了找到墓穴入口,孙部官兵大费周章,用炸药炸了好几次,却是毫无进展。最终,孙殿英找来了设计慈禧太后的定陵的工匠,当年清廷为了避免这些工匠泄露机密,在陵墓完工后把这些工匠都用药毒成了哑巴。经过威逼利诱、严刑拷问,一位工匠终于指出了墓道的入口所在。之后,一场大规模的抢劫活动就此展开。

  对于孙殿英所部官兵究竟是如何盗取金银财宝,在墓道中有哪些令人惊奇的经历,笔者不打算多讲,只是向读者诸君介绍这样三个细节。第一,匪军在打开慈禧太后的棺材时,由于慈禧太后去世不过十几年,再加上高超的防腐技术,尸体栩栩如生,面目炯炯有神,但在见光之后,立刻风化腐烂了。第二,为了将棺材中的陪葬品全部取出,匪军官兵用刀割开了慈禧太后所穿的寿衣,有用刀挖开慈禧太后的嘴部,将一颗夜明珠取出。第三,为了取出乾隆裕陵中的宝物,匪军将裕陵中的棺材来回抖动、翻转,导致其中的尸骨散落一地。至于墓道中匪军官兵的尸体到底是死于暗器机关,或是死于地下有毒的空气,或是被渗漏的积水淹死,还是死于传说中墓室中的诅咒,这些话题,掺杂着许多好事者传闻的因素,笔者便不再多说,如此惨案,更不适宜作为娱乐的谈资,因此也不必对这些问题过度解读甚至故弄玄虚。

  这起恶行发酵后,震惊全国。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大哭大闹,号称要严惩元凶,各界人士义愤填膺,要求政府查办凶手。各地的军阀也各怀鬼胎,利用这起事件各作姿态,以达到各自的目的。冯玉祥居然第一个带头叫好,认为孙殿英革死人的命也是革命,此君当年在“北京政变”时,公然违反民国对清皇室的“优待条例”,剥夺了溥仪在紫禁城的居住权,将他赶出了皇宫。

  事后,孙殿英用从皇陵中盗出的财物对国民政府各级官员大加贿赂,据传孙殿英将慈禧太后死后含在口中的夜明珠献给了宋美龄,将乾隆皇帝陪葬品中的一把九龙宝剑托戴笠转赠给蒋介石,此外对于宋子文、孔祥熙、宋霭龄也是大加进献宝物。最终竟然真的实现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

  溥仪眼巴巴地等着国民政府严惩凶手的决定,在得知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后,仿佛遭到了当头一棒。当年溥仪从北京迁居到天津日租界中的张园,多亏了日本人的帮助,一路上都由日本便衣士兵护送。此次事件之后,溥仪心中“复辟大清”的念头就不再停留在空想了,与日本人的勾结更加紧密了。溥仪曾多次向人表示过,自己不恨孙殿英,只恨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因此,有的学者指出:日后溥仪完全倒向日本人,与国民政府两次违反“优待条例”有着直接关系。特别是在孙殿英盗掘东陵后,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令溥仪彻底心寒,使溥仪开始倒向日本人,溥仪已经把对国民政府的怨恨、复辟大清的美梦融为一体了。这一观点看法显然是十分深刻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东陵惨案就绝不是单纯的文物、文化的浩劫,而是一起具有十分复杂深远的政治影响的重大事件。它的直接起因,是孙殿英为了解决队伍的军饷问题,顺便捞个外快。为什么孙殿英的队伍没有军饷?因为国民政府没有下发。

  孙殿英盗取的东陵宝物主要有这样三个下落:(1)孙殿英所部自孙殿英起,上至师长、旅长,下至普通官兵,人人都是在东陵大发横财。因此这一部分的宝物牵扯面极广,基本没有完全查清下落的可能性。(2)孙殿英在事后向当局要员大肆行贿,不少东陵宝物流入国民政府一批军政要员之手,之后甚至又经过了多次辗转。(3)据称,在东陵附近的田地中,经常能捡到东陵的宝物。民国时期,天津曾多次查获试图走私到国外去的东陵宝物。总而言之,大量东陵宝物已经流失民间甚至流失国外。综合以上三点,别说找回,哪怕只是查清孙殿英此次盗墓所带走的宝物,已经是大海捞针,难于上青天了。

  孙殿英小时候,他的父亲和一个旗人打架,被抓进监狱,当天就被打死了。在走向东陵时,孙殿英根本不会想到什么对文物的破坏,仇恨和贪婪在此时占据了他的内心。

  2.华丽转身:从千夫所指到抗日英雄

  在东陵事件后,孙殿英依然只是能仅仅维持生存而已。在多次的军阀混战和中原大战中,孙殿英一如既往地见风使舵、到处投机,队伍几次被打散,又几次重新组织起来。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向热河、华北、绥远地区步步紧逼,终于爆发了热河抗战。此次作战,参与对敌作战的各方决心很大。在两年前被骂成“不抵抗将军”的张学良誓要雪耻,派出父亲张作霖的结拜兄弟汤玉麟和东北军宿将万福麟率军抵抗,国民政府中央军也派兵出战,双方纷纷表示要精诚团结、共抗强敌。不料战事一起,双方临阵只顾保存实力,相互推诿扯皮,前线的军队与日军一触即溃。日军长驱直入,东北军不放一枪一弹,放弃承德一路逃跑。

  就在此时,在赤峰城下,正在上演着热河抗战中唯一能让国人感到欣慰的一幕。装备最差、人员最不齐整、声名最为狼藉的孙殿英所部,硬是在赤峰与日军浴血奋战了七昼夜。在历次作战中经常倒戈跑路的孙殿英,终于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不移地站到了抗日的一面来。而原本应该挑大梁的东北军以及负责策应、掩护的军队,早已丢失阵地、首先逃跑。

  起初,赤峰一带的百姓得知孙殿英部要来赤峰驻防,人心惶惶,就像要迎来瘟神一样。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赤峰百姓畏惧孙殿英的土匪军队,比害怕日本人更甚。但当孙殿英部与日军顽强作战后,当地百姓纷纷捐钱捐物,组织担架队上前线支援。孙殿英看到这一幕,情不自禁地感慨:“友军不仁,义军不义,唯有民众最亲!”

  当然,孙殿英依旧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对于孙殿英所部在赤峰城下的英勇抗战,国民政府对其战功不予表彰通报,对其人员损失不予增补,对其武器弹药不予补充,对其所欠军饷不予补发。孙殿英依然走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他在此次战斗后吞并了东北军的一部分人马,势力反而比原来壮大了。要是队伍能集中到真心抗日的人手上,那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遗憾的是,孙殿英在抗日的道路上起了个好头,却没能坚持到底。

  3.一生倒戈,晚节不保

  要是此时,孙殿英能通电下野,或是从此不问政事,那么他还能勉强落个毁誉参半的名声。

  在热河抗战之后的日子里,孙殿英还是小小风光过一段日子的。他招纳了一批进步人士进入自己的队伍,甚至在孙殿英的身边还有中共党员。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后,孙殿英始终与八路军保持良好联系,双方互通情报。在一段时期内,八路军甚至向孙殿英所部派出过一批干部对其进行宣传教育。不过,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孙殿英的投机本性再次暴露,他对于抗战的前途没有明确的判断,对于“抗战到底,必然胜利”缺乏信心;对于八路军,他既想与之合作,又担心即便与八路军联合也抵抗不了日本人;对于国民党,他一方面还想保住自己部队的番号,另一方面却对国民政府有着很深的芥蒂;对于日本人,卖身投靠他是不想的,但又担心日本人实力强大自己抵挡不足。于是,孙殿英在司令部的附近开设了三个招待所,分别接待八路军、国民党、日本人三方面的人物,可谓真正的狡兔三窟。

  然而,这种危险的平衡不可能永远保持下去。1943年,日军集结重兵对太行山进行大扫荡,包围了孙殿英的驻地,孙殿英缺乏杀身成仁的勇气,选择了投降,做了汉奸。卖身投靠后,孙殿英利用老长官庞炳勋对自己烟土的嗜好,诱捕了庞炳勋,又拖他下水,让庞炳勋也做了汉奸。

   庞炳勋(前左),孙殿英(前右)与日军合影

  日寇投降后,孙殿英所部又被国民党收编,后又参加了内战。孙殿英在解放战争中被我人民解放军俘虏,后再战俘营中病故。中原野战军的首长刘伯承同志曾经接见过孙殿英,对他热河抗战的功绩以及抗战初期与八路军的合作表示肯定,但又指出他后来做了汉奸这一段就实在“太不好了”。

  旧中国的军阀混战,是暗无天日、不堪回首的一页。这是一个各种道德、各种法纪、各种良知都全面沦丧的黑暗时期。孙殿英这个东陵大盗,这个一生都在投机倒把的人,不过是这个可悲时代的缩影罢了.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