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有何不可告人的目的?
常言道:艺高人胆大。大凡作战,一靠武艺,二靠胆量。尤其是单兵对接,同等武艺的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反之,倘若技不如人而一味胆大往往也会适得其反。搞不好,还会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因此可以肯定的讲,作战技术和心理素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完美结合,才能取得战斗效益的最大化。
在《三国演义》中,武艺上乘者很多,关羽关云长就是其中的一个。关羽的特点在于,不仅武艺高超,而且心理素质也非常过硬,一般人甚至是与其武艺相当的人根本不在其眼中,临阵对敌往往是一招制胜,绝不拖泥带水。当然,对待像吕布、黄忠那样的对手往往就要另当别论了。
关羽之勇,早在剿灭黄巾军时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当两军遭遇,先是张飞将程远志副将邓茂刺于马下,接着关羽又“跃马舞刀直出”,搞得程远志是“心胆皆碎,措手不及”,结果被关羽一刀砍为两段。很显然,程远志的武艺和心理素质都属一般,一见关羽,先自害怕,手忙脚乱,稀里糊涂就成了人家的刀下鬼。
这一战,其实只是对黄巾军作战中很小的一次,并没有让关羽闻名于天下,显达于诸侯。而真正让其名声大震并从此为之骄傲的,自然还是后来跟随刘备讨伐董卓的那场战斗。当年,董卓乱政,曹操发出矫诏,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不料出师不利,刚一开始就遇到了劲敌,各路诸侯手下数员大将连连被华雄斩于马下。危急关头,关羽自告奋勇,及时上演了一幕摧枯拉朽式的大剧。华雄可谓勇将,但面对技高一筹的关羽却显得力不从心,眨眼功夫就被人取了性命。“温酒斩华雄”,一下子将关羽的勇猛形象跃然纸上。
还是华雄技不如人,被关羽斩于马下也在情理之中。但后来关羽又连续斩杀河北名将颜良、文丑,就显得有些出乎意料了。当年,关羽为报曹操大恩,在曹操连连败阵的情况下,“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飞奔前来”。见关羽到来,颜良竟然没做任何反应,就被关羽斩于马下。刚开始看这一节的时候,总是搞不明白。想那颜良本是武艺高强之辈,怎么会不经一个回合就被斩于马下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细节,那就是颜良见关羽前来,“恰欲问之”。
这下问题就出来了,两军对阵,颜良不小心应对,还要问什么呢?
原来,颜良辞别袁绍的时候,投靠袁绍的刘备曾经叮嘱颜良:“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有此嘱咐,因此颜良见关羽前来,还以为是来投奔呢。没打算迎敌,结果被关羽轻易取了性命。颜良死得冤枉,其始作俑者就是刘备。
后来延津诛文丑就更富有戏剧性了。本来颜良被斩,文丑就对刘备有意见。结果文丑前去迎敌的时候,刘备不顾文丑的极力反对,又要跟着同行。最后文丑没办法,只好与刘备分兵前行。等文丑与曹操的先头部队接触之后,张辽、徐晃首先出战。文丑见二将前来围攻,先是一箭射掉了张辽的盔缨。张辽再赶,又被文丑射中座下战马。见张辽危险,徐晃急忙来救,与文丑战了几个回合,因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徐晃慌忙撤退。就在文丑率兵追击之时,关羽突然出现,拦住了文丑。见关羽突然杀出,文丑仓促应战,结果不到两合,“文丑心怯,拨回马绕河便走”。这一走不要紧,关羽因为骑得是赤兔马,比文丑跑得快,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于马下。
要说文丑,刚开始一人力敌张辽、徐晃二将尚且从容自如,毫不畏惧,今拒一人反被要了性命。事实就是,张辽、徐晃的武艺一点不比关羽逊色。更何况,当年磐河大战时,赵云与文丑也只是打个平手。而今天,面对武艺与赵云一般的关羽怎么反而力不从心了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其实,文丑之死,一者是受颜良被斩的影响。因为关羽名气渐大,武艺也被无限夸大了,有此阴影自然对文丑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二是文丑不该逃跑。两军相遇勇者胜,一逃跑就失去了主动权。而关羽骑得又是曹操刚刚赏赐的赤兔马,几步赶上,文丑也就成了刀下鬼了。
从此中可以看出,颜良、文丑死得的确有些窝囊,也有些不明不白。而关羽,当然逃脱不了投机取巧的重大嫌疑。但事实终归是事实,颜良、文丑就是被关羽斩首的。或许正是这样的结局,才使关羽的勇猛形象更加突出,俨然成了无敌于天下的人物了。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颜良、文丑至死都不明白,一身的好武艺,因了不同的机遇和情形,让事情变得如此糟糕。早知道关羽武艺并不比自己高强,沉下心来放手一搏,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一时疏忽大意,直叫竖子成名。此时,九泉之下的颜良文丑恐怕肠子都悔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