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说说白彦虎简介和白彦虎的故事,白彦虎(东干语:Бай Яньху,1830年2月8日 -1882年7月26日),小名白素,经名穆罕默德·阿尤布,陕西泾阳人(一说大荔人),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回变的回军领袖之一。
白彦虎早年投效清军,同治元年(1862年)利用陕甘回变起事,在多隆阿的打击下退至甘肃董志塬,后被推为陕西回军十八大营的元帅之一。白彦虎善于设伏,多次击败清军, 沿途常对汉民村庄烧杀抢掠,在陕西、甘肃造成极大破坏。同治八年(1869年)反攻西安,被左宗棠击退,仍退入甘肃。同治十三年(1874年)撤至新疆,与外来势力阿古柏合流。光绪三年(1877年)在左宗棠的讨伐下率余部逃入俄罗斯帝国统治的中亚境内。光绪八年(1882年)死于俄罗斯帝国,终年五十三岁。他及其部众的后代成为东干人。
光绪三年(1877年)春,刘锦棠率老湘军自乌鲁木齐攻占达坂;嵩武军与蜀军亦分别由哈密、巴里坤西进,连下七克腾木、辟展(今鄯善)及胜金口新筑土城,吐鲁番门户大开。白彦虎遂从城东向西遁走,在逃跑中烧杀抢掠,裹挟当地民众,缠回(维吾尔族)都怨声载道。 白彦虎逃到喀喇沙尔后,曾参加阿古柏在这里召开的军事会议,策划如何继续负隅顽抗。但随着四月十六日(5月28日)阿古柏在库尔勒暴死,伪政权陷于分崩离析。海古拉和另一军事头目艾克木汗先后西窜,白彦虎残部则被留下驻守开都河西岸,以阻挡清军。
面临"树倒猢狲散"的形势,白彦虎自知无力抵御清军的进攻,遂抢先劫掠百姓的秋粮,并掘开都河水为屏障,以致"漫流泛滥,阔可百余里"。 在撤出喀喇沙尔后,白彦虎又派部将马壮带着所掠夺的财宝,探路俄国。 九月初,白彦虎逃到库车,击败当地人民的阻截,进入城内。但清军随后赶来,白彦虎等逃往拜城,城内民众闭门拒守,白彦虎力攻不下,即率余部西逃。九月底,至喀什噶尔,已是"人不满百,饥疲殊甚",溃不成军。十一月初二日(12月6日),阿古柏的大儿子伯克胡里从和田至喀什噶尔,与白彦虎会合进攻汉城(此时何步云据喀什噶尔汉城归顺清朝),数日不下。其时,清军已分兵三路合击喀什噶尔,白彦虎遂与伯克胡里分别率残部逃入俄境,被安插在楚河边上的托克玛克一带。
白彦虎逃入俄罗斯帝国境内后,其余部曾多次分道骚扰清朝,抢粮饷,劫商旅,"戕官弁,杀行客,掠台马",肆意骚扰。 俄罗斯帝国从其政治需要出发,拒绝将白彦虎引渡给清政府,并准许进入俄境的白彦虎余部5年不纳粮,20年不抽丁。光绪八年(1882年)秋,白彦虎死于托呼玛克,终年五十三岁。
白彦虎主要的成就是造就了中亚东干人这一族群。离开新疆的白彦虎本来打算率部去阿拉伯,途中来到仅有数百人的纳伦镇,由于当时遭受到暴风雪的袭击,到达后找不着粮食,只有煮树叶、树皮吃。镇政府对不速之客的到来感到十分突然,经向上级请示后扣留了白彦虎部所携带的金银财宝和武器。白彦虎认为这里不宜久居,决定向托克马克前进,当到达纳伦河边时,却发现无桥渡河。白彦虎强行命令队伍踏冰过河,渡过河的幸存者,终于在中亚大地上得以繁衍生息,形成了今日的东干族。 沙俄七河省总督下令喀喇库努斯东干村村民选举"族长"。乡民们对人选发生分歧。拥戴白彦虎者的称 "亚克西 ",持歧见者称 "亚曼",最后仍以白彦虎当选 ,因此白彦虎被称为"东干人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