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剧皇后”言慧珠,一生曾经美艳无比,风光无比,但恣情任性、不谙政治的个性,却最终为她的人生画上了落寞的句号。1966年9月10日晚,带着对11岁独子的依依不舍,她用两根长绸带绝望地了结了自己的一生。近日,一本由言慧珠的独子言清卿口述、余之执笔的新书《粉墨人生妆泪尽》面世,现摘录该书片断如下。
妈妈的走红是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 1939年秋天,外公带20岁的妈妈在上海八仙桥黄金大戏院演出《打渔杀家》《贺后骂殿》一炮走红。
妈妈学艺有很多“缘”:妈妈生于1919年。也正是1919年,程砚秋弃荣蝶仙改拜梅兰芳为师。妈妈的从艺,从出生那时起,就注定要与这两位大师结缘:先学程派后拜梅师。
妈妈4岁的时候,就见到了梅兰芳。 1923年,梅兰芳第五次到上海登台演出,因合作者王凤卿年老多病,不能随梅南下,于是有人向他推荐了外公去协助演出,月薪是3000块钱。这也是外公与梅兰芳大师的第一次合作。
全体演员坐火车从北京南下上海。外公很喜欢聪明伶俐的妈妈,尽管妈妈当年才4岁,但外公还是将妈妈带在身边,随团到了上海。在火车上,梅大师十分喜欢身边这位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一身红袄,头上扎两根小辫子,梅大师说妈妈很像京剧里的“红孩儿”,对外公夸奖妈妈机灵聪明,将来当演员一定会是一块“好料”。其实外公是很不情愿让他可爱的女儿长大后学戏的。在恶势力横行的社会里,女孩子的“戏饭”更难吃。
但后来发展的趋势,却完全违背了外公的旨意,妈妈不仅走上了戏路,而且成了梅大师的嫡传女弟子。
妈妈向梅大师学戏,很有心眼。她先设法与梅大师的爱女梅葆玥交朋友,给她说故事,梅葆玥“言姐姐,言姐姐”地十分亲热,还央求家里让“言姐姐”留下来过夜,这无形之中又使妈妈多了向梅大师学戏的机会。再是妈妈十分懂得“敬师”,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梅大师爱吃北京 “豆汁”,因他三代生长在京城,饮食上有吃北京小吃的习惯,上海住久了,很想念北京的“豆汁”。妈妈从北京南下上海,专门为梅大师带去好几大瓶北京最好的“豆汁张”。梅大师喜出望外,深感弟子的一片情意。
梅大师对妈妈格外器重,常常手把手教妈妈学戏,妈妈自己亦非常下功夫,她买了梅大师的所有唱片,百十遍地听、学、唱。
李能宏在台湾出版的《中外杂志》上撰文说:“梅兰芳生前授徒不少(据统 计 有 109个),但很少有像对言慧珠那样一招一式悉心教授的,她能获此殊荣,一方面是梅师特别喜爱她,另一方面也因为梅先生早已看出言慧珠是可塑之材。梅师曾这样评价言慧珠:‘慧珠学我,最少也有六成以上。’”妈妈听到梅大师如此高的评价,十分高兴,说:六成,说明我学梅及格啦!学梅能及格,这在梨园可是个了不起的事情。……1961年8月8日,梅大师病故。一代大师、恩师去矣,令妈妈十分悲痛。妈妈专程去了北京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