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故事 查看格言:张学良应对拉拢

张学良应对拉拢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巧拒收买

秦华,字伯秋,热河省朝阳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校,1929年下半年被张学良派赴南京,任东北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

秦华在南京工作期间,作为张学良的驻宁代表,经常出席国民政府重要会议,并与国民党上层进行广泛接触,从中获取了大量情报,使张学良能及时了解南京政府和各派新军阀的动向。中原大战开始前,秦华把蒋、冯、阎、李的动向及时报给张学良,为张学良正确判断形势和决策提供了依据。

秦华的出色工作,引起蒋介石的注意。

蒋介石想通过高薪收买秦华作为他的暗探,以掌握张学良的动向。1930年1月19日,蒋介石亲下手谕,给秦华月薪2000元。以秦华的职位,在东北军中月薪仅有200元。

对此,秦华当即将蒋介石手谕报告给张学良。张学良十分明白蒋的意图,但从大局出发,采取了极为慎重的态度加以处理。1月21日,张学良以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秘书长王树翰的名义致电秦华:“蒋主席送弟之项,业奉长官准收,谅已达览。顷长官又云,如按月收二千,似觉太多,可否由弟向蒋公言东北薪水均薄,某不敢多领,受五六百则可,请弟酌办。”

1月23日,秦华电复王树翰:“当于他日谒蒋主席,遵兄所嘱,力为面陈,蒋云有限,不必介意,等语。弟退出后细思无良好办法,此事原因不明,故当时即刻电告,以定受却。目下可否将蒋所下之条不缴,亦不颁,敷衍下去,抑或将该条寄省请总座函谢缴还之处,请兄转陈示知,以便遵办。”

张学良于1月24日就此事致电蒋介石:“顷接秦处长华电称,奉钧座手谕,月给该员现金2000元,盛情隆渥,感戴曷胜。唯以此间在公人员,均有定薪,且甚微薄,倘令该员受此重金恐有畸轻畸重之弊;如蒙体念勤劳,稍予施惠,则月给数百元,长者之赐,何敢固辞。”只寥寥数语,巧妙地婉言谢绝了蒋介石对自己部下的高薪收买,既从大局出发保住了蒋介石的颜面,也在话语中暗示蒋介石,我的部下是收买不了的。

闭目应对

中原大战爆发前,张学良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据1929年9月统计,东北军兵员为365680人,装备精良,陆海空军种齐全,具有较强的立体作战能力。张学良的态度决定着这场战争的胜败。

中原大战之初,反蒋派就以一纸通电拥张为副司令,试图以既成事实逼张就范,加入反蒋同盟。阎锡山还把跟随自己多年、能言善辩的交际处长梁汝舟派到沈阳,组成十数人的游说班底说服张学良,还亲自致电张学良,称“彼此知交有年”,“挽救时局,端在提携”。对此,张学良对梁汝舟表示:“我很抱歉,老者们通不过,经过一再争执,决定采取善意的中立主张,就是对蒋介石中立,但对阎先生要加‘善意’二字,请转达,请阎先生多加原谅为感。”又亲自致电阎锡山阐明自己的立场,对于就任反蒋派副司令一职则避而不谈,不予理睬。

1930年3月1日,张学良为了表明对时局的看法,发表息争通电,呼吁和平。但拥蒋派和反蒋派并未就此罢休,反而加紧了战争的准备和对张学良的拉拢、收买。张学良表面上对双方说客都客气地周旋,实际上已经胸有成竹,这就是拥护南京政府,反对军阀内战,维护国家统一。

5月20日,张学良复南京大员徐源泉电称:“对介公(蒋介石)、雪竹(何成浚,时任蒋军第三军团总指挥)相交已久,相示以诚……在可能范围内,必当尽力赴之也。”暗示自己持拥蒋态度。6月17日复何成浚电称:“弟以身许国,既承东北父老之属望,兼感介公与兄之高义。公谊私情,不敢稍亏,苟可排除环境困难,使东北地方勿生变化,使东北父老不致因弟受累,决为国家、为介公效命。”

对于反蒋派代表则采取不同的态度。当阎锡山的代表贾景德、冯玉祥的代表薛笃弼向张学良转达阎、冯意见时,据薛回忆,张学良“总是闭着眼睛打瞌睡,我们看谈不下去,就辞回旅馆”。对冯、阎提出的合作办法,也是“略一过目,把原件放在茶几上,未表示可否,只谈了几句普通应酬的话”,使冯、阎代表很尴尬。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