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遇到一个失独妈妈,一年前独女在一场车祸中离去。但在提及她女儿时,我并没有觉得她有多悲痛,反倒有一丝乐观。开始我以为她对女儿的感情很淡薄。
我边聊边翻看她的心情记录。
有一条大概是她女儿刚离去时发的吧。 女儿,你怎么忍心丢下我?妈妈很想你。 怕又重新揭开她的伤疤,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 你当时是不是很悲伤?
她发来一段话: 我的悲伤早死了。看到骨灰的那一刻,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倾倒了。我不知道自己抱着骨灰盒哭了多少天,根本无法接受。后来的一个月我一看到女儿的照片就崩溃。
我顿时愧疚起来,自己不懂那种痛,还自以为是地猜测。
她开始和我主动谈起之后的心路历程。
一个月后,她干脆把照片藏起来,把所有和女儿相关的东西都锁起来。很多人劝她:时间就是治愈伤心的良药,慢慢就忘了,睹物思人只会越陷越深。但是她并没有被时间一点点治愈,反而更加绝望,心像被大火灼烧着,好几次徘徊在死亡的边缘。
她又把女儿的照片拿出来,一直凝视,一直流泪。她看着女儿永远定格的笑容,哭着哭着就笑了。她说她不能让女儿看到妈妈这么消沉,她要振作,要活下去。
女儿的笑容拯救了我。我现在想开一点了。 她说。以后她每天都看女儿的笑容。曾经,那可是她的雷区。
在我们的观念里,悲伤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触景生情。但一个人究竟靠什么才能从悲伤中解脱出来?刻意的忘记和忽视就可以消除一切吗?不一定吧。开始的时候,它让你悲痛,最后,它却让你解脱。
如海明威所说: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使我们悲伤的东西,时间久了,我们却要靠它解脱。悲伤与解脱,两者激烈冲突,又温和地达成协议。什么让你悲伤,你就得靠什么解脱。让你悲痛的东西,往往就是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