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他最重要的历史成就不在于政治,而在于文学,他是宋代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代表,诗词书画加之散文,都能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很多还是那方面的巅峰代表。
从政治上来说,苏轼是一个想要有所成就,且关爱百姓的官员。但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过于执着,导致他很多时候的想法都会存在着偏见,以至于他的仕途不顺。
王安石与苏轼同处于一个时代,但王安石的政治成就却比苏轼要高的多,他所提倡的王安石变法,至今也是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北宋政治历史不可轻视的一点。但是对于历史而言如此重要的 王安石 变法,却是苏轼仕途的绊脚石。苏轼一生仕途的起伏,都皆与此次办法有关。
苏轼第一次进士及第之后,任从八品陕西风翔府判官。担任了一些小职位后没有多久,他就因为母亲去世,丁忧回乡,暂时告别了官场。后来丁忧期满,他复职回京,一路上看见许多百姓因为王安石变法深受其痛,所以自此以后他对待王安石的变法都采取一种坚决反对的态度。
苏轼关爱百姓的心是好的,但是他也许不知道一场变法,本来就是将那些腐朽发脓的伤处割开,然后挖掉里面已经腐烂的肉,这样才能让伤口彻底的好起来。正是因为这样的局限性,他从复职开始,一直到政治生涯的结束,都对新政持反对态度。
苏轼是一个豁达之人,在因为反对新政,而遭到新政一派的诬陷贬谪之后,他虽然因为被贬谪而郁闷,但是一直都用自己的内心来排解。他醉心山水,求得心灵上的平静。
历史上的评价,多见于苏东坡于文学和艺术方面,如黄庭坚: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又如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再如: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
苏东坡在文学与艺术上的成就确实极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在文学与艺术方面的天才。宋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所以宋代的文学发展要远高于后世,以至于在当时人杰辈出,文曲星大放异彩。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才俊林立的时代,苏轼仍然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能取得登峰造极的成就,甚至成为一脉开山之师,为后世人敬仰与学习。
在诗歌方面,苏轼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苏轼之诗现存四千首,内容丰富,风格多变,多以豪放派为主,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为宋代诗歌开创了一个新方向。《原诗》形容他的诗: 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于散文方面,他的散文豪放自如,注重自然,行文如流水,且具有创新性,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另外他也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文坛的领军人物。
从词作方面来看。苏轼与豪放派另一代表辛弃疾并称 苏辛 ,他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开豪放派之先河,是宋代词作革新的代表。
以上是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不至于文学方面,苏轼在艺术方面也拥有很高的天赋和成就,书画兼得。
苏轼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 。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黄庭坚说他: 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 ;又云: 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