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成遵守约定的习惯,学会自我管理;
2.养成专注敏捷的习惯,学会高效思维;
3.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理性判断;
4.养成主动求学的习惯,学会规划人生;
5.养成定期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促进。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供读者参考。
自主发展之一:
养成遵守约定的习惯,学会自我管理
孩子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学会遵守社会规范。为了让孩子自觉自愿地遵守社会规范, 我们的办法是,从小就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培养主人翁意识。从3岁到16岁,我们一直在 用和婷儿约定规则的方式管理她的日常生活。孩子处于“心中有数、说话算话”的状态,就 容易学会自我管理,并养成“知行合一”的好习惯。如果没有遵守约定的习惯,什么计划都 不能完成,自我管理就是一句空话。孩子光说不练,自主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A:首先学会和父母约定规则,并遵守自己与父母的约定。
我们与婷儿的这种约定最初都带有游戏色彩,并伴随着大人的鼓励和肯定,实行起来孩 子觉得有趣,也愿意遵守。比如说,婷儿3岁的时候曾和妈妈约定,如果她没用普通话回应 说普通话的人(或没用四川话回应说四川话的人),就请妈妈用“嗯”的办法来提醒她。因 为这是婷儿自己想出来的办法,用起来总是很灵。
婷儿12岁以前,主要是大人把对她的要求告诉她,在讲清为什么要如此的道理之后,让 她和大人一起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比如说,我们要求婷儿:“作业有错必须当天主动订正 ,做不到就要扣减看电视动画片的时间。”理由嘛,就像工程没搞完就领不到工钱一样啊, 学生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当然要影响到自己的享受哦。婷儿认为我们说得对,大家便开始 商量实施细则。经过讨论,婷儿和我们约定:如果当天发下来的作业本上有错,主动订正了 就可以正常享受看半小时动画片的权利;如果没有主动订正,就每道错题扣减几分钟;如果 当天作业全对,则可奖励若干分钟,并可以存起来以后使用。在实施过程中,以婷儿自我约 束为主,父母负责检查督促。遇到孩子管不住自己的时候,父母就提醒她:“我们约好了的 ,你得说话算话,如果你说话不算话,那我们也可以说话不算话,比如说,不搞体罚也可以 变成搞体罚;做得好有奖也可以变成做好了也罚……”孩子当然不希望这样,便会加大自我 约束的力度。
B:学会遵守自己与自己的约定。
自己许的愿、下的决心、定的计划等,都是自己与自己的约定。从8岁开始,婷儿每个 周末都要排一张时间表,自己统筹安排那一天半时间的学习、玩耍和家务劳动(她读小学时 ,中国还没实行大周末,周六上午还要上课)。有时候忘了排时间表就干起来了,我们便会 提醒她一声。由于有遵守约定的习惯,婷儿的计划总是执行得很好,平时也表现得不错,惩 罚措施基本成了一种象征——有威慑力,但很少需要实施。在小学毕业前,婷儿早已养成了 说话算话的好习惯,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已经十分明显,很容易就适应了初中住校生活。
C:父母与孩子的约定要合理,即“只针对态度和行为,不针对成效和结果”。
孩子力所能及的约定就是合理的约定。例如,要求3岁的孩子“洗手要搓出白色的泡沫 ”是合理的;要求3岁的孩子不把牛奶洒出杯子则是不合理的。合理的约定容易遵守,不合 理的约定只会制造矛盾。那些要求孩子必须考到第几名、多少分、那所学校的约定,最不合 理,极不现实,容易把父母和孩子都逼进死胡同,甚至逼上真正的死路——中国和日本都不 乏这样的报道啊!为了避免发生为名次和分数而自杀的悲剧,我们很早就和婷儿约定好:平 时要努力,考试允许得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