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位中兴公司研发负责人跳楼自杀的新闻刷爆了我的朋友圈:42岁的中兴IT研发负责人欧先生遭遇上级领导的“强制劝退”,尽管公司给了一定的赔偿,但因为在股权回购上没有达成一致,愤怒绝望的欧先生跳楼自杀。
哪有什么“铁饭碗”,不过是危机未到罢了
了解了欧先生的生前,越发感觉到心痛和惋惜。他是南开大学的硕士生,学霸,IT精英,能力出众。他原本有着一个幸福的二胎家庭,据说上有4个老人,下有2个孩子,他是一家人的经济支柱和精神支柱,撒手人寰之后,不知道家人该如何生活下去?
42岁的欧先生,正值“一朵花”的年龄,却已是满头白发,大概是生前就已经为工作在透支自己的生命吧。
中年失业,虽然是人生的大挫折,但很多人在消沉一段时间以后,都会选择二次就业,哪怕待遇不如从前,生活也过得下去。
欧先生之所以如此极端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个人推测,一方面他内心认定了中兴是自己人生的归宿,从来没有想过离开这家公司,一方面是被辞退以后,以他在中兴公司积累的经验,很难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中兴给的那点微不足道的补偿,更无法让他承担庞大的家庭开支,所以才会一时想不开跳楼。
有人感慨资本市场的无情,有人庆幸,还是身在体制内好,虽然工资低一点,但也不必担心被辞退的风险。
可是拜托,“体制内”恰恰就是最大的风险好吗?
像华为、中兴这样成熟的大公司,其运行管理,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些所谓的“体制内”都有一个很大的共性:每个人,都只是单位无数个环节流水线中的一环,可替代性很强,单位离开你没有关系,你离开了单位却一文不值。
我好友L刚毕业的时候,被就某国有银行录取了,是世界500强企业,待遇高,名声又好听,他就像一只被温水煮着的青蛙一样舒服自在,以为可以从此“一劳永逸”。
两年后,该银行遭遇金融危机,不良贷款猛增,L的薪水缩减了一半不止,每个月领的钱只够养活自己,连给孩子多买罐奶粉都成问题,还经常因为不良贷款被追责。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好在L年轻,专业没有丢,很快就找到一家新单位签了约。如果L再大个10岁,几乎没有了跳槽的机会,只能一边忍受着剥削,一边透支身体为公司干活,还要时时担心公司裁员。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毕业时,家里的老人总会劝我们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考国有企业,理由很简单:稳定,没有被辞退的风险。
我不否认,在这些“体制内”,有一部分兢兢业业,肯学敢干的精英,不仅成为单位的顶梁柱,也为自己积累了一身本领。但你若是抱着“稳定、轻松”的想法进入体制内,幻想着从此一劳永逸安心混日子,那结果肯定会让你大失所望的。
现在的政府机关,福利少了,工作压力也比过去大了不知道多少倍,这些都还不是事儿。真正令人担忧的是,现在整个社会人工智能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政府部门有一半以上工作,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取代的。
如果你拒绝领导安排的综合性协调工作,觉得送送文件打打字、整理整理档案的日子更轻松更稳定,又不容易出错误,那么很遗憾,再过几年,这些工作由一台可以24小时上班,永远不出错不抱怨的智能机器人取代时,请问你的位置在哪里?
身在体制内的你,是否考虑过,即使体制永远不抛弃你,有一天你不想呆在体制内了,或许是因为物价飞涨而工资多年不涨,或许是因为单调的生活让人无法忍受,那个时候,你的职业竞争力在哪里呢?
请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
我不是鼓动大家离开体制,选择并且坚守体制,是一种勇气。但在体制内,请一定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
远离单位里的“老油条”。
迟到早退、遇到任务推诿扯皮、出现问题逃避责任……这些现象,在体制内的老油条身上很常见,在体制之外的职场,却是分分钟被炒鱿鱼的硬伤。远离这样的老油条,对自己严格要求,不为升职评优,只为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状态。
主动承担综合性事务。
机关里的日常工作,大部分的人做一段时间都很容易上手,上手之后就很难再有提高的余地了。有些人会很满足于这样的状态,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完成日常工作,剩下大把时间,就可以喝茶聊天了。
但事实上,真正考验能力的,就是单位里一些综合性事务,比如,承接一次大型会议,从会议的策划、任务分解、宣传到现场布置、会后总结等等,需要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一定的文字功底,这种类型的工作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容易让领导看到你的能力。
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不妨主动承接一些综合性事务,既能为领导分忧,也能为自己积累经验。
培养工作之外的一技之长。
我们所谓的“稳定”,更准确的说是“稳定的低工资”,对一些收入不稳定的公司白领而言,人家即使在收入最低的时候,也比我们的工资高了不少。
我很赞成,年轻的公务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和不借用职权的前提下,通过一技之长为自己增加一些收入。不管是写新媒体文章也好,开网络课程教教英语舞蹈也罢,只要坚持做下去,哪怕一周只抽几小时的时间,坚持个十年八年,也会成为某个行业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