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查看格言:舌尖3 种草一口锅_人生感悟_格言网

舌尖3 种草一口锅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舌尖3正在热播,前两部的高质量赢得了广大网友的一片好评,那么这第三部的口碑就没有那么好了,但是其中有的情节还是蕴含着很多的人生哲理的,下面一起欣赏!

在翘首以待中,《舌尖上的中国》终于在年初四给大家隆重推出了第三季的盛宴。第一集的主题为“器”,旁白对章丘铁锅如此描述:“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大大小小十几种铁锤工具,一千度高温冶炼,三万六千次锻打,每一次的锻打,都是对铁最有力的历练,注入力气的同时,更赋予铁锅生命。”

随后,画面展示了厨师用这口有生命的章丘铁锅翻、炒、爆制菜肴,清水炒蛋,九转肥肠,色泽诱人,实乃珍馐美馔,观众不由馋涎欲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口好锅来自一位匠人,镜头给到了章丘当地铁锅传人王立芳,这位家里几代打铁老人却说:这个活很辛苦,不挣钱。机器打铁锅成本才十几块钱,拿出去卖三十块。手工打铁费时费力还卖不出价,在2000年前后手工煅锅业遭到工业机器巨大威胁,几乎所有铁匠铺都面临倒闭。也就是近两年,手工锻造业又开始有起色。

在曾经荒废的旧址上,他们重新燃起炉火,打铁声清脆铿锵。看到这儿,我不禁感慨:工业机器批量生产的现在,我们一边称赞工匠精神一边却少有人愿意为手艺买单。市场经济下,没有消费需求,手艺人就没有收入来源,就像老人说的“不挣钱”。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有一天只能陈列于博物馆,而不会在千家万户传承。

似乎这个年头,只要是手工制品,物件里倾注了人工心血就是件奢侈品。好像大家都能说出手工制品的好处,诸如细致、独一无二。我想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家一定会讶异,21世纪的人们居然怀旧到会想起那个以传统手工业、小作坊为主的小农经济时代;或者民主革命时期,先驱者拼着命争取来的自由平等居然到21世纪出现了返祖——就像封建社会的贵族,喜欢一对一提出“独家要求”,喜欢享受高人一等的“手工量身定制”。

批量生产,稳定高效是机器生产被普及的首要原因,精明的资本家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对于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许多人的评价是“泛泛而平庸”,“大灵不灵的。” 而 “手工定制”的卖点在于精密和独特,这个定位就无形中把手工业顶上了少数人才能消费得起的位置。那么,制作出精密和独特的手工匠人本身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介绍的是一群神秘而光彩熠熠的匠人。古钟表修复,古画补色,唐卡复原……这部纪录片是讲人,讲他们怎么工作,怎样在“深宫”生活,但是最打动我的还不是他们的高超技艺,而是他们的状态——匠人就该如此的吧,首先平和沉稳,但又热忱充满生机。在他们身上,我能看到真实,那种心平气和的专心,只是做一名工匠,眼里纯粹地看得到他心里。在电影《无问西东》里,梅贻琦校长说,真实是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我想这些手工匠人们就是最好的诠释。在近两年热爱传统工艺的年轻人帮助下,铁匠铺重振旗鼓,老铁匠王立芳说“多么清心,一个砧子一个锤,啥都不用管,干这活,多舒坦。”自己花一辈子琢磨的技艺,能够清高地不与生计挂钩,真的喜悦而舒坦。

这些沉静而美好的词语把我们的想象禁封在文人墨客的圈子里,让我们联想到的是西装革履严谨专注的日本人,德国人,文化人。我们愿意为已经名声大噪的“大师”买单,为拥有一款手工定制的机械表爱不释手,为大师品牌趋之若鹜。但是《舌尖3》初始,带我们看到了一批人,他们也是工匠,也汗滴禾下土,也传承手艺,各有绝活,但是他们的行业不显眼,太简朴,没法被人看到,所以很难被认可,如此循环,手艺纷纷没落,这也许是市场的选择,是时代的更替,但无疑也是民族记忆的流失。

市场经济的原则是用消费来鼓励行为。那些铁匠手艺人,一锤一锤敲足三万六千次打出了一口能上央视纪录片铁锅招摇过市,如果这是一则广告,那这段时间势必供不应求,但是等几个月冷却以后呢?市场就是这么残酷,一口好锅可以用半辈子,匠人或许也在矛盾,手艺越来越精的同时,究竟是为自己和后代铺路还是自断后路呢?

终究匠人精神还是和市场经济相互矛盾的。

我们都尊敬工匠精神,无论技艺上的精益求精还是态度上的钻研严谨,但是笃定和从容首先要来自经济基础,自负盈亏的模式下,只怕民间手艺会越来越濒危。或许给手工定制品定一个奢侈的价格真的是一条出路,谁买账谁买单,合情合理。

等春节过完,快递恢复,我就下单,买锅去咯!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