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都已经老了,很快就要步入三十岁了,想想都可怕,小编整理了一篇女生快三十岁是怎样一种体验?供大家欣赏!
今年最老的一批90后都28了,89年的也29了!听说女生迈向三十岁会很恐怖,真的是这样吗?那些快要三十岁的女生是怎么样一种体验?
前些天我去某个护肤品专柜更换水乳,BA很自然地问了一句,多大了。我愣了一下,傻乎乎地反问,年龄吗?问完我都想自怼一句,不然呢,难道问三围?在说出29的时候,我听到的一声碎裂,来自于整个表皮,从脸到脚背,好像在说出年龄的这个瞬间,包裹在外面的石膏就整齐地碎裂了。
曾经我以为自己是不会有年龄焦虑的,我心里最好的年纪大约是二十七八岁,可以自由自在地赚钱花钱喝酒恋爱,可以做很多事情,去很多地方,为自己的愿望一一买单,是很酷的年纪。三十岁呢,三十岁也没什么大不了,正是小说文本里有故事的好年纪。五十岁呢,五十岁也要扎着麻花辫穿好看的格子裙,做个可爱优雅的老太太。
然而事实证明,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因为太年轻,站在二十岁的大学校园里,不知道自己就站在最好的年纪最轻松的地方,对未来的一切想象,之所以毫无阴影,只因为想象中的自己都是二十岁的脸啊。
其实我的三十岁焦虑来得很慢,毕竟身边有二十岁生日时就因为害怕三十岁而哇哇大哭的美少女,有过了二十五岁就哀叹人生要走下坡路的九零后。作为自由职业者的我,日常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或者附近的咖啡厅独自工作,写作,翻译,偶尔会朋友,生活状态相对静止,所以时间的流逝也相对模糊,即便如此,这份焦虑还是在三十岁的前一年,“嘭”的一声,被点燃了。
最先注意到的,必定是最外在的东西。某天看照片,突然觉得眼窝好像变深了,脸上的肉好像少了,于是仔仔细细照镜子。大喇喇的我不算很爱照镜子,包里从没出现过小镜子这种东西,那一天却对着镜子站了二十分钟,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崩溃。别人会告诉你,你看起来还一样小,你就是学生的样子,可你心里清楚,每年都在加深的双眼皮是骗不过自己的良心的。即使不记得今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也一直走在变老的路上。二十出头的时候觉得护肤麻烦,皮肤出了什么状况随便补补水就能应急,现在呢,大概得小心翼翼修复上好几天,恨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贴着面膜。皮肤底子还算不错,所以身体乳护手霜这种东西原本都是累赘,可仍旧是某一天,BA在我的手背上试精华,随口说了句,你怎么不涂护手霜啊,手有些干呢。我当时内心的震惊无异于晴朗夜空一声惊雷,几乎是抓狂地盯着自己的手背大喊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我怎么可能需要护手霜!可我真的看见了手背上略显干燥的纹路。哪怕是去年,爱美的朋友们忧心忡忡地说年纪大了一定要去打玻尿酸,我还拼命摇头说别别别,自然地老去也是一种美,打针的脸太奇怪。可现在,朋友再说同样的话,我会说,喜欢就去,虽然我未必接受反自然的美容手法,但却明白了那份想抓住救命稻草的心情。
当你开始在乎笑起来时眼角皱纹的深浅,就会开始在乎自己究竟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年纪。三十岁是怎样的年纪呢。说实话二十岁左右的我,是没有概念的,那时候只想玩到老,折腾到老,不认输到老,心想有什么值得担心害怕呢,几岁都一样,永远活成十七岁的样子未尝不可。确实,三十岁,还是可以疯玩,可以折腾,可以不认输,可以拒绝长大,毕竟谁也没有规定二十岁能做的事情三十岁就不能做,二十岁能说的话三十岁就不能说,可是,真正面对三十岁门槛的时候,才发现,二十岁时握着拳头说“大不了重新开始,未来要加油哦”顶多被调侃中二,但却很真实,是朝气蓬勃元气满满的样子,还有点可爱动人,可如果三十岁还在挫败之后握着拳头喊“未来要加油哦”,是不是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对于生活相对平铺单一的我来说,每年学点新东西就是最好的乐趣,今年报了尤克里里的班,下半年还打算去学架子鼓,可是猛然想到快三十岁了,授课老师都比自己年纪小,是不是也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还没结婚的朋友被逼着相亲,没有孩子的朋友则被催生,理由无非都是,你都这个年纪了,什么年纪就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做什么样的事情,否则就是不合时宜。没有办法,我们这一代人,仍是在陈旧的话语体系里长大的,虽然已经努力冲破了诸多束缚,但还是无法彻底摆脱。在这一点上,我们羡慕95后,00后,甚至羡慕还没来到世上,也可能不一定会来到世上的,我们自己的孩子。
有个做纪录片的朋友对我说,她对于快要三十岁这件事,唯一的焦虑不是外表,不是家庭,而是工作,开始患得患失,开始考虑很多从前不会考虑的实际因素,而最大的沮丧来自于不敢改变,不敢放弃,不敢尝试,因为,“我都快三十岁了啊……”
人世间不乏勇士,可是很多很多的普通人就是卡在年纪这根莫名其妙看都看不见的准线上,生怕做出不合时宜的选择。换作从前,我大概会说去做就是了,别后悔,失败了再爬起来,多的是机会。而现在,我会在鼓励她去做选择的同时,体谅那一份踌躇,因为,“我也快三十岁了啊……”
可是啊,与其说三十岁是个魔幻的分界线,倒不如说是现实的入口,因为到了人生的这个阶段,我们开始面对失去。
从前我在考虑三十岁的时候,只想过自己可能如何如何,却没有想过亲人会老去,会离去。这两年,陆续有朋友突然发这样一些消息——奶奶走了,心里很空;妈妈要动脑瘤手术,我在重症监护室外的地上睡了好几天;外公的牙又掉了,外婆又老了些,我每晚想起就睡不着觉,很害怕。
所以,拒绝长大的我们,是被时间一点点往前推到了不得不独当一面的年岁。
几年前朋友们分享最多的是吃喝玩乐,如今渐渐会告诉我——我给全家人都买了一份保险;我在海南给父母买了套房养老;我带着六件行李和一只女儿要从浦东机场到虹桥转机,抓女儿的时候行李落了一地,当时真想坐下来嚎啕大哭……
我呢,常常给外公外婆打电话,和爸妈视频,我也很怕,知道想太多没用,可有时半夜想到他们的人生随着我也这样过去了二十九年,就会哭上很久很久,甚至连续几天陷在这种情绪里。妈妈出国旅行的时候,我像神经病一样每天要她到了酒店就联系我,还要每天查爸爸的岗,怕他多喝酒,操心得一点都不像那个心大漏风的我。
朋友说《请回答1988》里,德善的一句话,她每每想到都会哭,那句话是,想回到1988年,再看一看泰山一样的父母。
你看,谁说三十岁是踩着高跟鞋披荆斩棘拥抱小奶狗的年纪啊,至少我们的三十岁上下,是弱点越来越多,期许越来越少。
身体也是一样。从前连着三天不睡觉还能和朋友们喝一顿大酒再睡个天昏地暗。可现在呢,为了一鼓作气写完一个短篇小说,或许连续做了十小时的翻译之后,凌晨四五点钟合上电脑,大脑的疲累感异常明显,需要蹲在落地窗前,看着朦朦胧胧的清晨发呆良久才能缓过一口气。要是连续熬夜两三天,心脏便会开始难受,需要好好睡上几天才能复原。这件事令我格外沮丧。
果然二十岁的时候听王菲唱《笑忘书》,“时间是怎么样划过了我皮肤,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只是句文艺矫情的歌词,二十九岁再听,就只想狠狠点点头。
不过快到三十岁有没有好处呢?当然有。
比如这两年来找我做翻译的编辑越来越多,他们都很有爱地称呼我为老师,偶尔需要我试译的时候都非常不好意思开口,很尊重我的时间安排,很自然地信任我,会专业而诚恳地同我探讨,分享,我不善于谈报酬这种事,但是渐渐的,他们开口就已经是行业内比较高的稿酬。我想,这就是年纪背后可以称之为专业和经验的东西吧,对彼此都是一种合作中的分量。很多行业大概都是如此,是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这都需要时间的作用。
再比如,虽然情绪脆弱,但伤心却短暂,弱点遍布全身,但遮瑕膏也用得驾轻就熟,早就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在看《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时,我看到的是青春年少时最赤诚美好的感情,那真的是少年人才会有的状态,飞蛾扑火,奋不顾身,主动又执拗,连伤心也漫长又难忘。而快三十岁的我,如果身处这样的故事,大概就像电影里的奥利弗,懂得克制,抽身,免责,继续过自己的人生。身体的复原能力越来越差,可是伤心的复原能力却越来越强,放任自己难过几乎是一件昂贵的奢侈品,与其如此,倒不如花点钱买个真正的奢侈品或者买张机票去旅行。我们深谙替代品的好处,深信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受伤之后,会迅速寻找替代品,比如换工作,换恋人,换朋友,换城市,至少三十岁的我们,有了支付替代品的能力。
可是,我还是想念少年时啊,成年人的一切都让我觉得无聊且沉重,所以我才会一直在写《时光电影院》,写童年,青春,写少年人的脸,写每个与自己的弱点缠斗的奇怪又可爱的人,因为我真的是在离开过之后,才知道少年的世界有多丰盛,有多精彩。
但是说到底,对于三十岁的焦虑,外人看来总觉得是矫情,不过是些细枝末节,是些自我感动,可是,一个人的生活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呢,往往打败一个人的,并不是大风大浪,大开大合,而是突然坏掉的热水器,一条抽了丝的袜子,一颗长在唇角的赤红痘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