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查看格言:读书有什么用?_人生感悟_格言网

读书有什么用?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很多人问读书有什么用,他可以丰富知识,知道你想要知道的东西。现在教育化的普及,就是让更多的人得到学习的机会。接下来小编将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请大家一起欣赏。

十年前的高考,安徽考生徐孟南在试卷上乱写一通,交了白卷,目的是:抗议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并决定不打算继续上学,随父亲外出打工。如今结婚生子,还是一名流水线上的工人。十年后的今天,他重新报名,准备参加今年的高考。

当今社会,把学生问题全部归于家长的问题,家长的问题归于社会的问题。而学生的任务是什么?其主要任务就是读书、学习、考试、成绩。这就是作为学生角色该做的事情与功课。

许多人,只要谈到应试教育,就骂声连天。但是,应试教育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所开辟出来的通道,是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从古至今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它代表着主流社会通道,排斥应试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迫于外观压力,许多家长、老师,甚至学校,都不好意思说“成绩是重要”。但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成绩当然是重要的。整个社会的教育制度,让孩子用12-16年来完成基础教育,然后再用4-8年的时间完成高等教育,一个学生要在学校中成长近20年。

几乎每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都会问一个问题:我的人生就只有读书才有希望吗?只有考试吗?只有高考吗?只有上大学一条路吗?我可以不要考试吗?答案:当然可以,只要你能说得出:

1.?你不考试,没成绩,那你读了什么书?

2.?你不上学,不读书,不考试,那你能干吗?

也许很多孩子会说:读书,不就是为了有一份好工作,有份好工作不就是为了有个好生活。我不读书或读个职高,可以更早的参加工作赚钱,何必那么辛苦呀?

人的行为有两种:目的性行为和动机性行为目的性行为,这就是角色行为(角色该做的事)。作为一个学生(学生角色),其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设立目标——读好书;完成目标——取得好成绩。这里如何读好书,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支付足够的成本与承担足够的代价。在学习过程中,在快乐苦读中去建构正向的学生角色。

作为人生的第二大角色系统——学生角色(四大角色系统:家庭角色、学生角色、职场角色、社会角色),为什么学生去读书?为什么一个孩子在进入职场之前,要用四分之一生命(20年)的时间在学生生涯中发展?为什么学生最重要的目的是:追求成绩?成绩最重要?

人有自我,自我就是我自己;自我有欲望与嫌恶。

欲望:我想,我要,我喜欢。嫌恶:我不想,我不要,我不喜欢。角色行为是:该不该,可不可以,能不能。每个人的自我都有两种行为出现:欲望性行为、动机性行为。而自我都是动机性行为。

如果孩子把欲望性行为(如:我要买玩具,不论家里有多少我还要,我就要,我喜欢就要买,不管父母是否同意。)和嫌恶性行为(如:我不吃鱼,我不喜欢吃鱼,我就不要,我不想吃。),当成目的性行为来操作,他认为不必去支付成本,也无需去承担相应的代价(如:不该买的玩具买了,父母没有给予孩子一定的惩罚,放纵孩子的行为及自我欲望嫌恶。),那就惨了。

举个例子:孩子会说:“我上不了学,不是我不想去上学,而是我上不了学。”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因为他的角色系统建构不成功。没有用角色行为来管理自我的欲望(我想,我要,我喜欢)与嫌恶(我想,我要,我喜欢),也没有去之付成本和承担代价。所以我“敢”不去上学。

支付成本:付出足够努力,用足够的努力去完成设定的目标,如果目标完成,就是达标。如果目标没有完成,就是失败。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代价。

例子:我的目标是这次英语考95分,可只考了90分,目标没达成。目标没达成,有两个原因:

1、你没有付出足够的成本(时间、功课复习程度、方式等)。

2、你定的目标过高,错误的预估了你所要支付的成本。

这属于人生价值教育方面范畴。

例子:一个人爬山,依照他的体力,只能爬2000米高,而他却选择了海拔3000米高的山。所以,只能停留在半山腰而不能登顶纵览群山。原因是:他错误预估了自己所能支付的成本及高估自己的能力。

在人类生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有一些目标是必须达成的。没有达成,必须承担代价。例如:考试挂科,代价是补考,补考复习过程中你就必须付出比之前一考更多的努力,才能让补考过关。

可是,越来越多的父母,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受委屈,而帮助孩子把代价消除。而那些重要目标就没有成为重要设定目标,孩子也没有偿付相应的代价。导致很多孩子把学习成绩或学习任务不当一回事,作为家庭角色中的儿女也不把家务当一回事,觉得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天经地义的。上班后,也把职务中的事务性工作也不当回事,正如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年轻人做事毛躁,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眼高手低。在社会活动中,也完全不把集体的目标当回事,想干嘛就干嘛,不想干就不干,天天给BOSS眼色看,全凭自己的心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他不必为自己的行为去支付足够的成本和承担足够代价。所以,在他的心目中,没有什么目标是必须完成的,除非是:我想,我要,我喜欢的欲望的动机性行为。这时,他的四大角色系统完全破坏。首先是家庭角色系统;其次是学生角色系

例如:我就是不想做作业,了不起我不上学,了不起休学,那又能怎样呢?

多么可怕,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学生?

目的性行为:当目标合法时,他就知其可而行之,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就算我能力做不到,我也会全力以赴。这种执行力和挑战的能力,就是目的性行为。

我们每一个人有四个生涯,家庭生涯、学生生涯、职场生涯、退休生涯。而学生生涯长达20年,生命中的三分之一的黄金时光都在学生生涯,是为了接下来的40年的职场生涯做准备的。

在心理学中,职场生涯里,所有的行为都是目的性行为,也是角色行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在20年的学生生涯中训练目的性行为,当他进入职场后,立马就被“拍死”。因为他不但不能自律(自我管理能力),也不可能接受他律。

学生生涯不仅仅训练知识、技能。从教育角度,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12-20年学生生涯就是为了训练孩子操作目的性行为的能力。 家庭教育是训练自律,幼儿在上幼儿园前就要开始训练孩子的自律。12-20年的学生生涯,表面上是成绩,实际上是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这是一个成长的心路历程。

我们每一个人都最少经历了12-20年的学生生涯中,通过考试,高考,这是一个苦读的过程。12年的目的性行为的训练与建构,为了学习中的每次测评,我们苦,苦中寻乐,每当我们挑战自我做出难度数学题的那一瞬间,当我们付出足够努力,拿到我心中设定的目标成绩与奖杯,当我们付出辛苦收获人生中第一笔奖学金,每当我们付出足够成本收获心中的一个个硕果,那对自我的满意度,对自我价值提升,对抱负水准的高要求,每次的每次,每次的全力以赴。因为学习成就而获得快乐,快乐苦读!

读书之必须,考试之必须,高考之必须!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