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于家乡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是风景,是人,还是街边的小吃店呢,对于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从家乡出来的人最想的又是什么呢,接下来请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百花争艳,万木争荣。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我回到豫南农村老家短住,几乎是天天到田野里溜达,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麦苗绿油油,油菜花儿黄。
现在家乡的田野一马平川:田成方,井成网,路成格状树成行,高压电线扯到机井旁。尤其是我村东那一大坡,少说也有5000亩地, 被人民公社化时期开挖的沟沟港港所撕裂,又加之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机械化水利治理,形成阡陌纵横、沟港相通、港河相连排水通畅的大好局面。听乡亲们说,一般年景,稍微努力,小麦亩产都过千斤,单产总产比大集体时翻几倍,大家高兴得合不拢嘴。
记得还是1970年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有个姓薛的整党工作队长,召开第一次全大队社员会,让我们小学生也接受一下阶级教育,充实会场人数,就在此会议开始,他编了四句顺口溜:“两河(小洪河、小清河)一港(白港)加一坡,8000亩地老灾窝,两县(新蔡、平舆)四社(黄楼、李桥、万金店、杨埠)交界处,阶级敌人暗藏着”。这四句话高度概括了我们大队所处的复杂地理位置、自然概貌和当前严峻的阶级斗争形势,尤其是最后一句,很显然是“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可是,在当时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正是因为我参加了那次会议,我对这四句顺口溜记忆非常深刻,以至于几十年后仍念念不忘,对我村的地理地貌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那时是人民公社化大集体生产,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人人凭工分吃饭。东坡地洼易涝,十年九淹,按社员们的土话说,赖蛤蟆撒泡尿就发水啦,粮食亩产仅一、二百斤,秋季不是晒旱垡就是被水淹,虽靠着两河而内涝,老百姓只能年年望水兴叹!而现在,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加大了对粮油主产区的农业投入,大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搞基本农田保护,大建高产稳产田,使田间成网格化,道路水泥化,灌溉电气化,耕种机械化,作物良种化,施肥化肥化,真正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一年两季大丰收,村民的日子如“吃着甘蔗登楼梯——步步高、节节甜”!
为了印证乡亲们的描述是否具有真实性、可靠性,我于三月中下旬,骑着二弟留在老家的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从村头水泥路出发,迎着“吹面不寒杨柳风”一路往东骑行,水泥路边的白杨树萌出了新芽,柳枝泛绿,田野里的麦苗绿油油的,长势喜人,一家一户的责任田大多已不见分界线,小麦正在分蘖,只见有的农户身背喷雾器正在田地里喷洒农药,目的是消灭病虫害。成方成块的麦田就像铺就的巨型地毯,被风一吹,起起伏伏,葱绿一般。早上看,麦叶上挂满了露珠,晶莹剔透,太阳一照,顿时隐藏起来。近处看,不是所有的地块都呈浓绿麦棵肥硕,也有少数地块因缺肥而显得麦棵瘦弱,也或许是当初地没平整好,播种的晚,还没很好地分蘖。不过,瑕不掩瑜,这丝毫不影响整体上预测又是一个丰收年。为此,我回想到在读初中时学到的农业“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据说是毛泽东同志总结出来的。只要按照这“八字宪法”去科学种田,就没有长不好庄稼的道理。现在农民在奔小康的路上比较富裕了,有钱舍得投资,化肥、良种、机耕、机播、浇地、“一喷三防”等完全按科学种田,所以庄稼长得好,农业大丰收。
除了绿油油的大片大片的麦田外,还有开着黄花的油菜正在疯长着。这些油菜花,有的开在大田里,面积一亩二亩地,或者一大方满是的,你挨着我,我挤着你赶趟儿。有的开在路边沟边河坡,别看它们当初极不显眼,可是到了花开的季节,花瓣金黄,花香芬芳,引得一群群小蜜蜂上下翻飞,吮吸着花蕊,酿制成蜜汁,喝了下去,简直是甜得爽口,甜到了心坎上!这些金黄的花朵一旦落英,就会演变成一串串饱满浑圆的油菜角,进而演变成一粒粒饱满浑圆青青的油菜籽。成熟后就成为黑色的油菜籽,经过机榨,最后就成为人们烹饪时清香的菜籽油,这植物的脂肪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由此可见,这油菜花不仅好看,还是人们须臾不可离的营养品啊!
我站在麦田里,麦苗已没过我的膝盖,最浅的也有尺把高,正应了那句农谚:“清明时节蔓老鸹”(指麦苗的高度比老鸹还高)。看这小麦的长势,我仿佛看到两个月后,经过拔节、孕穗、灌浆、成熟几个环节,金黄金黄的麦海将会呈现万马战犹酣的热闹局面,大型收割机隆隆轰鸣,一边是割倒的麦秆呈“一”字形撒落在地,一边是金灿灿饱盈盈的小麦粒会自动滚落进一条条麻袋之中,乡亲们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连连夸赞:“今年又是个大丰收啊!”老百姓只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既保证了全家全年有白面吃,又给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保证了13亿多人民有白面吃,这不正说明我们作为小麦主产区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吗?
我站在油菜丛中,闻着花的芳香,看着一轮朝阳冉冉升起,霞光照耀下,一棵棵绿油油的油菜枝繁叶茂,花儿朵朵,仰天怒放,点缀在茫茫的麦海里,如风景秀丽的图画,煞是好看极啦!由此,我联想到电视中曾经看到的江西省婺源县,在油菜盛开的日子,不是有春天观赏油菜花的旅游项目吗?每到此时, 大批中外游客都会不远万里,或者千里迢迢来到婺源,观赏白墙黛瓦徽式建筑的同时,主要是欣赏层层梯田大片大片种植的油菜花,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这里的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把大自然描绘得美轮美奂,把种油菜种出了名堂,成为旅游观光农业,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创新思维。谁能说黄土地里刨不出金子?谁能说油菜花开只结籽?婺源的经验不是告诉人们:只要肯动脑筋,完全可以因地制宜,脱贫致富。最近在电视上宣传的湘西十八洞村,只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视察,为该村找准了“精准扶贫”的路子,一年脱贫,三年致富,靠的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靠的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靠的是艰苦创业,敢为人先;一句话:靠的是睿智的头脑、科学的态度和冲天的干劲,故才能成为全国“精准扶贫”的典型。
回想家乡的阳春三月,“风景这边独好”:麦苗绿油油,油菜花儿黄,预示着今年好兆头,我的心情也像阳春三月的天气特别的好。我懂得,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按统计学理论也叫第一产业,“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业丰收一般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如果不遇见大的自然灾害,今年的夏季丰收看来已成定局。我衷心地祝愿家乡的父老乡亲日子一天会比一天好,我期盼狗年大吉大利农业大丰收,我希望家乡早日建成小康社会、人人实现个人梦、大家共同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