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查看格言:水与火的世界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水与火的世界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水一直给人的感受是温柔的,而活给人的感受是热烈的,火与水其实也是我们生活的一种写照。接下来小编将给大家带来一篇有关于水于火的文章,请大家一起欣赏。

0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被用作94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的《临江仙》,数百年来,被无数人传诵。但它的作者并不是大家熟知的罗贯中,而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名列“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超级神童杨慎。

明代三大才子的其他两位,直到如今,名气都不小:徐渭徐文长就不必说了,连狷狂的郑板桥也心甘情愿的自称“青藤门下走狗”;另一位解缙,不仅编撰的《永乐大典》名满天下,各种智斗地主、妙对官员的段子也被编进了民间传说里。

至于,杨慎,对不起,我们不太熟。很多人可能还会问,另一个名额难道不应该给唐伯虎吗?

为什么这位声名当年盖过解缙和徐渭,秒杀唐伯虎祝枝山的天才人物,几百年后却如此少人问津呢,这其实是一个有些悲伤的故事。

02

作为神童的标配,杨慎自然也有了一个如同开了外挂的童年。除了个人天资聪颖之外,出身名门也为他的神童之路增色不少。

杨慎的父亲杨廷和,是明朝历史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大人物,他历经了明朝的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皇帝,总揽朝政三十七年,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在这样的环境下,杨慎如鱼得水,七岁开始读唐代绝句,时常可以背诵,十二岁时拟作《吊古战场文》和《过秦论》。他的祖父读了之后,感叹到,这孩子不就是我们家的贾谊吗。

十三岁时,杨慎结识了一个比他大41岁的忘年交李东阳,这位内阁首辅,称呼杨慎为小友,随后成了杨慎的老师。

老师是现任内阁首辅,老爸是未来的内阁首辅,为杨慎的成才之路保驾护航的简直是顶级配置。

不过,真正的猛人,是不屑于用这些特殊加分优惠的。24岁那年,杨慎勇夺正德六年殿试状元,成为明朝四川省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状元。

当时的高官子弟一旦科举入围,难免会有一大群言官唧唧歪歪的挖掘应试黑幕,但却几乎没有人会指责杨慎的状元有水分。

毕竟,在京城流传的《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和《黄叶诗》等一系列爆款文学大IP,都是出自杨慎之手,要是让别人把状元抢去了,那才蹊跷呢。

03

文名虽盛,在仕途上,杨慎的运气就远远比不上他的老爸杨廷和了。原因很简单,他有一项类似陈塘关李靖“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的人物设定,那就是“百分百得罪皇帝陛下”。

杨慎初入仕途时,那时的皇帝还是明武宗朱厚照,此君爱游玩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整天cosplay各种身份出去瞎转悠。富于家国情怀的杨慎自然看不惯,连上了N封奏章,朱厚照还是依然故我。君臣相看两厌,杨慎一气之下就辞职不干了。

然而,与杨慎和下一位皇帝结下的梁子相比,他和武宗的这点过节,就不值得一提了。

正德十六年,资深玩家朱厚照先生暴毙于出游的路上,由杨慎的爸爸杨廷和作主,拥立了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總当上了皇帝,也就是嘉靖帝。投桃报李,嘉靖皇帝重新启用了杨慎。

看上去,这好像是个君臣交好,其乐融融的故事,但事实却远远不是这样,因为,此后发生了一个影响极为深远的大事件。

这段在历史上被称为“大议礼”的事件,前因后果非常复杂。

简单的概括下,就是杨廷和在选取朱厚總先生当储君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失误。

他本应在朱厚照的爸爸,也是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后代当中找一个继承人,却一时头脑发热选了朱厚照的堂弟,而朱厚照的亲生父亲是明孝宗同父异母的弟弟兴献王。

乍一听好像没什么,但仔细想想,问题就来了:如果嘉靖皇帝坚持不认他的前前任皇帝孝宗,也就是堂兄朱厚照的爸爸当自己亲爸爸的话,那么本应延续的孝宗一脉,就会从这里断掉了,而这个责任,是身为重臣并且参与储君拥立的杨廷和内心担负不起的。

不幸的是,杨廷和的担忧果然实实在在发生了,因为嘉靖自始至终就对换爸爸这件事儿表达了极度的抵触。

当然,嘉靖的愤怒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归结起来,嘉靖皇帝和群臣对话是这个模式的:

毛澄(礼部尚书):陛下,从现在开始,你爸爸不能再是你爸爸了,你得管你大爷叫爸爸。

嘉靖(皇帝):父母难道也是可以这样换来换去吗?

杨廷和(内阁首辅):依老臣之见,恐怕是可以的。

嘉靖(皇帝):......

这个时候,嘉靖皇帝想的恐怕不是自己的大爷,而是想问候杨廷和的大爷了。

围绕着是否要让大爷变成爸爸这个事件,嘉靖皇帝和朝臣争斗了多个回合。朝臣苦苦紧逼,嘉靖皇帝寸步不让。

不过,岁月毕竟不饶人,和皇上博弈这件费心费力的事儿,最终让六十四岁的杨廷和心灰意冷,愤然辞职。

仍然血气方刚的杨慎,接过了老爸留下的大旗,继续逼着嘉靖皇帝换爸爸。

04

嘉靖三年,皇帝非但没有听从臣子们的劝诫,反而决定提高亲生父亲兴献王的封谥,把“本生皇考兴献帝”改成“恭穆皇帝”,

忍无可忍的杨慎放出了大招。

如果看前面的履历,你可能以为杨慎是一个只读圣贤书的孱弱书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接下来的事件中,杨慎表现出极为强悍的一面。

面对着对百官的建议油盐不进的嘉靖帝,杨慎似乎感到古往今来的各种义士在那一刻灵魂附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于是,杨慎声嘶力竭的向各位同僚喊出了历史上最具煽动力的口号之一:"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在杨慎的感召下,包括九卿,翰林,给事和御使等共二百余人的庞大队伍,集体跪在左顺门外,大呼太祖高皇帝和孝宗皇帝的名字。哭声、喊声震天,历史上被称为“撼门事件”

嘉靖帝被深深激怒了,他迅速作出反击,把最后留下的134人全部杖责,而且是往死里打,其中的16人被打死,死亡率之高杖责史上罕见。

应该承认,在这个事件中,杨慎所坚持的理念未必完全合理,行为也有非常鲁莽极端的一面,因此也常为后人所诟病,但为了自己心中的原则而奋不顾身的杨慎,确是一个胸中有火焰在燃烧的人。

05

被两次廷杖之后,杨慎捡回了一条命,随后被发配到边陲云南,那一年他三十六岁。七十二岁的人生刚刚过半。

在古人中,杨慎算是长寿的,但不幸的是,他遇到的是一个非常记仇而且在位时间又相当长的皇帝,嘉靖皇帝在位长达45年。

据说,嘉靖帝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询问一下杨慎的工作生活情况,当然,其中的潜台词是:“只要你过的比我好,我就受不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杨慎能保住性命已经算是万幸了,仕途方面东山再起,就彻底不要指望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远离朝堂斗争的云南,杨慎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者”。虽然这种终身学习多少有一点点苦涩的味道,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杨慎在其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和内心的愉悦。

杨慎的一生写下了400多部著作,大多是在赋闲的后半生完成的。品评诗歌和诗人的《升庵诗话》成为文学批评类的经典之作;长篇弹唱叙史的《二十一史弹词》,文笔畅达,广为传颂,《南诏野史》、《云南通志》等作品,给后世留下了研究云南历史的珍贵材料。

在他后期的文章中,少了年少时如火焰般的张扬,却多了几分像大海一样的沉静。

当然,向来爱憎分明的杨慎仍然保持了个性化的一面,对于当时最流行的两家学说:理学和心学,杨慎都有所批判。

这也导致他把当时的学人几乎得罪了个精光。不严谨的揣测下,这或许也是杨慎身为明才子之首,却很少有人愿意传播其事迹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杨慎的前半生,出身名门,少年得志,前途不可限量;后半生,被禁锢在边陲,却也淡泊宁静。

经历了太多世事变迁后,世界上少了一个像杨廷和一样风生水起的权臣,却也多了一位著作等身、流传后世的学人。得失几许,也只能交给历史去评说了。

正所谓:

?少负雄才追贾谊,权臣之子状元郎。

?浮生万里归滇海,浊酒一杯酹点苍。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