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的我们,都在透支自己的未来,我们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做一些可承受的事情,而不要总是超过自己的预算,这样的是在高消费自己,接下来小编将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请大家一起欣赏。
今天在一个微信群看到一个男生在抱怨自己的女朋友:
“我女朋友每个月花在护肤化妆上的钱有五六百了,我觉得她不是个可以过日子的女生,太败家了。”
此话一出,群里一下就炸了,大家纷纷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种观点:
要看收入水平,收入多五百块也不过分。
确实败家了,护肤品和化妆品都能用很久,每个月都花这个钱有点多。
“快别祸害你女朋友了,赶紧分手放她一条生路吧。”
我正想吐槽这件事,刷微博的时候,却也看到了一条类似的新闻。
刘莉今年27岁,结婚一年半,月薪近4000元,老公薛先生月薪5500元,每月两个人要还房贷、车贷,加上日常支出,每月结余并不多。
在迎来女儿倩倩后,生活捉襟见肘,即使婆婆拿出一万元私房钱资助他们,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3月底,薛先生宣布戒烟,这样每个月可以节约750元,家人都很支持。
5月初,小两口在采购了2000多的婴儿用品之后,薛先生对刘莉提出:
“你看我把烟都戒了,你也为了咱女儿牺牲一下吧,你用的那个化妆品一套两千多,没有必要那么奢侈,要不以后换换牌子?”
薛先生和婆婆一直劝说刘莉,婆婆还表示刘莉不答应更换化妆品,她过两天就回老家去。
刘莉跟记者表示了自己的委屈,她认为老公戒烟要求自己降级化妆品是条件置换,而且护肤品化妆品本身就需要越用越好,所以无法接受。
而薛先生表示自己当时的处理方法有点不对,不该当着老妈的面跟媳妇说这件事,但他觉得既然为人父母,为了孩子适当牺牲和付出是肯定的。
三个当事人的根本做法和想法都没什么大问题,之所以会闹到这一步,最大的问题还是薛先生当着婆婆的面要求老婆,如果他能私下和妻子好好商量,我想这件事没有谈不成的。
而且,就算他不要求妻子,在没办法迅速做到开源的同时,刘莉也会为了家庭和孩子主动要求节流的。
只是这样一表达,一件普通的小事,就变成了不可退让面子问题。
抛开别人的生活不予评价,我看完这则新闻最大的感触,是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就应该去过什么样的生活,承担多大的责任。
I
前段时间流行一个词,叫做“隐形贫困人口”。
指的是有些人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有玩,但实际上非常穷。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穿着几千块一双的AJ,背着上万的包包,却不断透支着花呗和信用卡。
在别人面前和朋友圈里,他们生活精致堪比网红,每个月的十号和还款日却发愁如何拆了东墙补西墙。
然而在了解他们真实情况的人眼里,他们这样的生活却并不令人羡慕,反而暗自嘲笑他们“不自量力”。
我虽然不至于觉得他们烧钱满足自己的爱好有什么错,但年轻人在消费这件事上应当理性。
当你的收入水平不足以承担你的消费时,你就要考虑如何开源节流,合理安排你的生活了。
一双贵价的鞋或者奢侈的包,或许能带给你一段时间的虚荣和喜悦,可这之后你还是要回归现实,面对房租水电燃气的账单呀。
毕竟真正的生活不可能只满足于表面。
透支只能换来一时光鲜,却让你本质的生活下降了几个层次。
我想大多数人还是算得清这笔账的。
II
朋友四月曾经就陷入过一段这样的生活里。
她在大学的时候生活费并不高,但对于护肤品化妆品的衣服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执着。
为此她省下生活费,去买了不少高于她实际消费水平的东西。
那段时间,她早饭吃五毛钱的白粥,午饭吃两块钱一碗的斋粉,花呗还欠了一大笔债。
毕业后,她拿到了第一笔工资,却仍旧补不上上学时欠下的漏洞。
我们都劝她不要继续下去了,她也不怎么着急,反而办了信用卡,消费起来更加肆无忌惮。
一直到她和母亲一起逛街,母亲看上了一件五百多的衣服不舍得买,而她也因为刷空了信用卡而买不起时,她才认识到自己这样的消费是不合理的。
对于四月来说,自己吃泡面老干妈并不是难以接受的事情,但因为自己的大手大脚而不能满足母亲的一个愿望时,她觉得十分愧疚而难堪。
“我妈很久之前就劝我要合理消费,但我始终听不进去,觉得花的多才有动力挣钱,但没想到她因为担心我真的透支太多,过得越来越俭省。
而我竟然也满足不了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作为孩子,这是我的失职。”
单身或者谈恋爱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尽情的花钱而没有后顾之忧。
但很少有人能一辈子都过那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多数人迟早都要承担各种各样的家庭责任。
在自己的消费水平之内去过好生活,尽最大的能力去承担责任,并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相反,在你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后,你得到的快乐会让那些俭省也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II
每个人都渴望过理想精致的生活。
可除了少数人,我们大多数人还是会背负着各种各样的枷锁,在人生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关,不可能每个时刻都花团锦簇。
在人生的低谷期,去过一段普通平凡的小日子,事后回想或许还是一段难得的体验。
而你得到的,比起你为此付出的一定要更多。
让人有力量的生活追求,理应如林清玄在《你心柔软,却有力量》中说的一句话一样:
“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