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查看格言:为什么中国父母的钱最好赚_人生感悟_格言网

为什么中国父母的钱最好赚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为什么中国父母的钱最好赚呢,孩子成天的补习班,不看师资能力,被说动了而之后便不管不顾的额为孩子报名,却没有想到对孩子有什么影响,接下来就请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篇文章。

如果要统计,谁的钱最好赚,中国父母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家长们即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匀出钱给孩子做“教育基金”。有些家庭课外班的费用居然占到了家庭总收入的一半,并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给孩子投入教育经费没错,但教育投资同样是投资,投资有风险,家长要谨慎。

赚钱不易,要花对地方

2017全国中小学生课外培训调查》显示:47.13%家长在培训费投入为5001-20000元,语数外等主科类课外班培训班成为主流,而初高中阶段舞蹈、绘画等艺术特长补课价格更为惊人,一课时小则500,大则上千元。

然而,一周7天有的家长能给小孩报8个课外班,每天到不同的班里学技能,还不带重样,孩子简直就住在了课外班里。

在中国,培训机构多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东部地区,如辽宁、浙江、北京,中部地区高考人口大省河南和南方经济发达的广东也成了许多教育机构选择扎根的地区。培训机构选择扎堆的第二梯队城市有湖北、上海和河北这些省份。

问题是,不是所有人上补课班就实现人生逆袭,现实往往有着出人意料的结果,比如这位家长,就算是花了3万,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提高,反而英语从70分补到了40分。

补课班的通病,家长在报名的时候往往看不见,比如:教师更换频繁,填鸭式教学,内容枯燥无趣,学到的内容没有用,教学设备也不好等。赚钱不易,买衣服都要货比三家,何况课外班,一方面开支大,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时间也得花在正确的地方。

就算有减负令加持,还有各种学生补课的负面新闻“恐吓”,还是阻挡不了家长们向补课机构慨慷解囊的手。

这也不能怪父母,毕竟“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有时候,不是家长钱太多,而是补课班挖好了不少漂亮的坑,吸引着、推搡着家长进去。

明星补课班的光晕效应

在这个关乎教育的补课江湖里,最常见的莫过于将补课老师塑造成明星。各种“补课天后”、“专家”、“名师”打的正是这一张牌。

补教名师这个职业,香港和台湾比内地竞争更加激烈。台北有着被称为“补课一条街”的南阳街,补课班的广告出现在视线可触及的每一个地方。而在香港,据统计目前有900多家补课机构聚集,且竞争相当激烈。各种宣传广告扑面而来。香港学生一年的课外班开支高达数十亿元。

香港与台湾的课外班教师风格大不相同,台湾重视专业形象,香港则强调颜值,补课老师都像韩剧的偶像明星。

内地跟台湾的补课老师更接近,毕竟掏钱的父母更注重教师是不是名校出身,个人品牌够不够响亮,但很少人会问,广告上的老师,真的是教我孩子的那个吗?

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万至850万人。

家长对于名师补课班特别受用的现象,在广告学领域,就是“光晕效应”。当家长被“补课天后”、“名师”等噱头砸中,便很难再去关注补课班本身的质量,以及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等现实问题了。

广告打得再漂亮,名师的招牌再耀眼,到时真正给孩子上课的,很可能是临时来赶场的兼职老师。她一周要在几个培训机构里上课,接触好几千个学生,根本不会记得你家小孩是谁,上周还有哪些问题一直没搞懂。

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报名的时候,尽量去听听已经在班上学习的孩子,他们的评价或许更具参考价值。?

离放暑假还有一个月,各种形式扑面而来的补课班广告,总有一个能撬开中国家长的钱包。家长们并不知道,这个的补课班,支出最大的部分就花在了如何让家长掏钱上。

大部分补课班质量堪忧

据在山东威海某补课机构兼职过的一位老师反映:日常,学校采取提前教学的方式,三年级的学生到补课机构来学习四年级的内容。每个学期期末前,机构的老师会让家长们以各种理由替孩子请假一周,离开学校到补课班集中上课。家长对此迷信不已,总觉得会有什么提高分数的秘方。

但事实上,班里参差着不同年级的人,老师没空教你方法,补课就是不断刷题、超纲教学。三年级的孩子,除了要跟上学校里的教学节奏,同时还要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还很头大的四年级内容。拔苗助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而这样的补课班在中国非常普遍。

无独有偶,广州某培训机构接待人员:“我说得直白一点,他(学生)不仅要学这些(课本),他学得要比这个还要难。”

补课班质量良莠不齐,很多机构只想赚钱,而不提高教学水平,它们在给家长洗脑上,狠下功夫。本身就焦虑的家长,只好管他三七二十一,报了再说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授马克·贝磊将课外班盛行的原因归结为:家长的高期望与竞争意识和考试评价系统。

细想一下,我们常听到的那些格言,大多都在督促大家,要勤奋。然而有时候我们对勤奋的追求,可能已经扭曲得只求形式,而忘记了勤奋的终极目的是通向什么了?

再焦虑,也请家长们面对课外班时先三思而后报,量力而行,毕竟这个市场上,多的是等着你们掉进去的坑。

为了防止更多的家长入坑,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

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

家长要有“一以贯之的报班观”

高晓松的“人应该有一以贯之的价值观”,非常适合用在家长们报班时,提醒自己。

课外兴趣班是让家长又爱又恨的存在。一开始,家长本着让孩子尝试去找兴趣或者功利地利用兴趣加分的心态,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

当孩子真正找到了兴趣,想要继续下去时,他们也可能随着年岁渐长站在了各种升学的重要关节点:小升初、初升高、高考。这时候,在家长眼里,兴趣班招人恨的一面露出来了:“浪费时间,兴趣还能当饭吃了?”于是他们赶紧拉着孩子远离这些兴趣班。

即使是家长自身,也不能随意对某些事情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何况是对于孩子已经付出过不少时间和精力、甚至是真正喜欢上的东西。在选择时,请慎重;选择之后,如果爱,请一以贯之。

再过一个多月,属于小学生、初高中生的悠长暑假又要到了。上流君对暑假的印象是:炎炎夏日吹着风扇,从冰箱里拿出切半的大西瓜边挖边看书,还有无数个喂蚊子看星星的夜晚。

现在的孩子,大概也会喜欢这样的假期吧。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