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查看格言:互联网也有其反面性_人生感悟_格言网

互联网也有其反面性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互联网让我们可以不出门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事情,但是互联网也是有其的一个反面性,很多时候人会在网络的影响下做出一些有违于道德的事情,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

- 01 -

马云说,三次技术革命中,第一次技术革命释放了人的体力,第二次释放了人的距离,这一次将会释放人的大脑。此言不虚,因为互联网的飞速兴起,人类再也不用为求索知识而搜寻浩如烟海的资料。学习和沟通变得轻松快捷,人类的智力也因此被迅速放大。

然而最近几年,我因为写作,在一些论坛和媒体上和不少网友有过交流。不得不承认,互联网虽然能让资讯流通更加快速和多元,但依然改变不了许多人灵魂中根深蒂固的愚昧。

互联网能放大人类的智力,前提是一个人有正常的智力和正确的三观。如不然,人的智慧非但没有被放大,偏执和戾气反倒成倍增长。

前几年中日两国因领土争端而关系紧张,某大城市爆发了抗议活动。其间一个“爱国”青年对一辆路边的丰田车打砸泄愤,甚至将车主打成重伤。这则新闻曝光后轰动一时,青年被判十年有期徒刑,他的“爱国”暴行也倍受公众谴责。

以爱国之名打砸、伤人,这不是爱国,而是赤裸裸的野蛮和暴戾!

在网上,还有很多“爱国”青年,对某国人,甚至在华外资公司不分清红皂白地喊打喊杀。而他们对自己的网络暴力非但不引以为耻,反而有一套振振有词的逻辑。

再加上年轻人既荷尔蒙过剩,又缺乏社会常识,所以这些简单粗暴、煽动仇恨的言论,像“每买一件日货,就是送钱给日本人造子弹”,“抵制日货,就能让日本企业破产”之类,曾经像流感病毒一样疯狂蔓,蛊惑许多年轻人。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是自发自愿的,更是互利互惠的。从八十年代日本商品进入中国以来,就为国人的生活带来了无数便利。同时,很多知名日本品牌也因质量可靠、物美价优而在中国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更重要的是,在华日企的利益并非日方独有。在日企上班的大多是中国人,也就是说这家公司为中国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与这家企业合作的上下游多是中国企业。如果粗暴地将它赶出中国,那么受损的不止是日本人,还有它的中国员工,和与它合作的中国公司。

受反日情绪的波及,很多人对满大街的日本车也恨之入骨。然而有生活常识的人就知道,在中国,买一辆日本车,要交17%的增值税、10%的购置税 360元的车船税,用汽油含45%的税,上高速过桥都要收费。。。。如果一辆车让日本人赚的钱可以造一发炮弹,那我交的税早就能造一百发了。

- 02 -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讲为什么科学家对国家贡献巨大,名气和收入却不及娱乐明星。

科研工作和文艺工作处于不同的体制之下,盈利手段和分配机制也有所不同。我详细分析了科学家和明星分别如何创收,以及人们对待科学家和明星的态度有何不同。最后得出结论,明星的成名和高收入都是合法的,也有其合理性,科学家的贡献和明星的名气并不矛盾。

文章发出后反响很大,很多读者留言评论,还与我一起探讨。然而有些人文章看都没看,就开始大放厥词,出言不逊。而且他们只会喊一些空洞口号,根本没有独立思考。

和这样的人辩论是毫无意义的,他们只相信他们深信的东西,不要说接受新鲜事物,就连反思、质疑一下都不敢。

传统观念认为,艺人是供人消遣的下九流,不但身份低微,而且人品败坏,“X子无义,戏子无情”。从小我们受的教育是,科学家对人类文明有巨大的贡献,他们是伟大的,崇高的。可长大以后,我们发现,艺人不但万众瞩目,而且收入奇高,更有无数小青年怀揣星梦,奋不顾身地闯荡娱乐圈。

我们从小就无比坚定的信念在现实中无情崩塌了。很多人对此只会满腔愤懑地咒骂时代,骂世风日下,骂年轻人拜金,骂社会不公平,却根本不愿,也无力开动大脑,结合常识作一点简单的分析。

娱乐产业靠什么赚钱,明星在这个产业链中处于哪一环,他的高收入来自何处,背后有什么风险和代价?而以上这些思考,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起码思维能力。

- 03 -

偏执狭隘的人其实并非国内独有。

近几年,香港的青年人也非常躁动,排斥、抵制大陆游客的行为时时见诸报端。更有甚者,有些人被非法组织蛊惑,妄图煽动独立。

表面上看,是大陆游客大量涌入,以及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触怒了当地人。实际上,这些香港年轻人的戾气由来已久。

香港号称东方之珠,是东亚的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经济发达、法制健全。回归之前,香港之于大陆,如同明星与粉丝,香港的一切都深受大陆人民的崇拜。

然而随着大陆的不断发展,香港地位开始下降,无论是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还是城市建设、宜居指数,早已被后起的大陆城市超越。如今很多内地人到香港旅游,不再是仰慕她的发达,而只是怀念童年从港剧中看到的香港的美好印象。

香港衰落了,可那是历史的必然,哪个国家,哪个城市能长盛不衰呢?

然而有些香港人不这么认为,他们把气都撒到了祖国身上,偏执地认为是回归造成了香港的没落。甚至还有人认为,只要香港重回英国的怀抱,就能恢复当年东方明珠的风采。

这更是刻舟求剑、抱残守缺。别说香港,就连那些人精神上的祖国---大英帝国,如今在国际上也是人老体衰,而中国却如同旭日初升,势头正劲。

我在网上还见过一个台湾青年,他扬言要把自己贴子里用简体字的大陆网友的回复全部删除,理由十分荒唐:因为大陆不“民主”,等什么时候民主了,大陆网友才能到他楼里发言。

按这位台湾青年的逻辑,周杰伦、庾澄庆这些艺人都该坐牢,因为他们非法前往不“民主”的大陆。

- 04 -

为什么今天互联网这么发达了,还有人依然愚味、偏执呢?

因为互联网只是一个获取知识、交流知识的工具,还远远不能取代教育。

教育被誉为构建人类灵魂的工程,它不但塑造人格、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求知,如何思考。

二流的老师,上课时像录音机一样对着教案或PPT念,懒得跟学生互动,更不会启发同学们想像、思考;

普通的老师,以应试为导向,主要传授解题技巧,一心让学生拿高分,自己拿绩效,至于育人育德这些理想,则力有不逮;

而一流的老师,则是着眼于学生的一生,他可以跳出教学规范的条条框框,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充分质疑,让学生的胆识和思维都在一次次锻炼中成长。

对于香港青年来说,完全可以将香港衰落,或者说香港不如内地城市有后劲作为一个命题去思考。他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角度,多方搜集资料和数据,从中分析比较、发现答案,或者验证自己的假设。

偏偏有些人选择了最狭隘的方式,固步自封,自怨自艾,甚至迁怒于无辜的大陆游客。

- 05 -

其次,互联网上虽然信息很多,但大多是碎片化的知识。

互联网再发达,求知的过程也无法代劳。

碎片化的知识只能服务于解决某个具体问题,人知识结构的基本框架,只能通过读书来铸造。优秀的书籍传达的都是系统化的知识架构,是从无数知识中精炼出来的思想和方法。

读过书的人,不会被“中日必有一战”之类的鼓躁所惑。

中日两国的地缘、政治体制就摆在那里,历史上开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而现在两国的主要诉求是什么,经济联系有多紧密,这些都决定了战争的机率。如果把问题的主角换一换,美俄会不会开战,这些方法同样适用。

不读书的人,放弃了先贤们早已发现的思想利器,思维和能力始终停留在原始阶段,只能从事基本的工作。

不读书的人,对电视、网络等二手思想的宣传无法免疫,难免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想,因而对新事物,流露出老顽固般的抗拒,不敢质疑,不敢尝试;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都浸泡在海量的资讯中,如果不时时警醒,就容易被它们吞没。互联网是一只猛虎,有能者方能驾驭,无能者只会成为信息的奴隶,甚至谣言的传播者。

上网代替不了求知,我们依然要多读书,多思考。用知识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培养健全的三观,方能让互联网真正为我所用。否则,互联网不但不会给我们带来真知灼见,反而会让我们越走越偏,成了偏执、狭隘,令人讨厌的愚人。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