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会觉得穷让人变得难以相处,因为大家的想法观念不同,其实并不是,每个人只要你真心的去与他交朋友,大家都是可以打开心房的,接下来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很多人认为穷人,尤其是那些正常生活都难以为继的底层人民,是很难相处的。事实确实是如此吗?
首先,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贫穷,尤其是极端的贫穷,确实会侵蚀一部分人的正常心智。
我们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里就可以看到,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那就是吃喝拉撒睡这样的基本需要,然后是安全的需求,这两部分被相对满足后才能有更高的精神层次的需求出现。
而极端的贫穷会使得人们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无法满足,人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之下,内心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绝望等负面情绪,他看待世界与他人的眼光也会受此影响逐渐变得扭曲。
一个人如果长期感到自己被侮辱、被损害、被奴役、被压迫,这时突然来了一个人要与他接触、相处,他必然会带着审慎、警惕的目光打量来人,甚至会有过激的攻击性反应,绝不会像涉世未深的孩子那样怀着全然的欣喜与接纳与之相处。
就算没有过激的攻击性反应,长期的极端贫困也会磨蚀一个人的心智,容易使他变得呆滞、封闭、消沉。
其次,很多人看到与自己境况差异极大的人时,会因为难以理解和本能恐惧对他们产生回避与误解。
这时人处于非常敏感应激的状态,很容易将原本正常的事曲解为负面的,尤其是在对方的反应不符合自己期待时,激发起的负面反应会更强。
因此,很多人来到贫困的小山区进行帮扶活动时,一开始期待着对方能热情、真诚、感激地回应,但相处下来,却发现对方要么淡漠以待,要么甚至怀着警惕与防备,这与自己的期待大相径庭。
于是,很多人因为对村民们态度的失望,对其状态的不解,而产生了对村民们的种种误解甚至敌视。
这种穷人很难相处的想法也是产物之一,但其实,如果能体会到这“难相处”的表面之下那深沉的、在漫长的贫困岁月中酝酿发酵出的悲哀与绝望,相信大多数人不会再这么轻易下结论。
更何况,我确确实实见过有些人哪怕在极端的贫困下,依然保持着真性情及信任他人的能力。只要以诚相待,他们很快就能向我们敞开心扉。
轻易给人下定义很容易,但这样做无益于我们与他人的真诚相处,更别提深入去了解生活中深沉的悲哀与动人的生命力。
所以,尽量抛开成见地与他人真实遇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