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查看格言:怎么样才能更好的经营婚姻?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怎么样才能更好的经营婚姻?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婚姻是需要经营的,此话不假,婚姻是两个人在生活中不断的磨合,然后相伴到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更好的去经营我们的婚姻呢,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婚姻中最大的一个意义在于,你可以借着伴侣这面镜子,更透彻地了解自己。

1

我们过去都以为,婚姻生活是两个人的事,双方都要付出努力才能把这段关系变得更好。想必很多人都认同这句话,对吗?

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么,即便你一个人做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那也只能起到百分之五十的效果。

到最后,很多人对于婚姻都特别绝望:我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对方始终没有任何改变。

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夫妻都常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伴侣出口责备,把对方的爱一点点消耗殆尽。

上周末,朋友安娜邀请我去她家做客。

安娜和她老公林先生都属于公司高层,平日里工作事务缠身,很少有机会在家一起好好地吃顿饭。从安娜的口中,我大概了解到他们夫妻俩的关系是比较平淡的。为了增进夫妻间感情,安娜特意让我去她家,教她做一些家常菜,晚上要和林先生一起吃饭。

为此,我们还特地细细罗列了林先生平时去餐馆点的比较多的菜,挑选出五道比较好上手的,整一下午都在捣鼓晚餐,我说她做,全程帮她打下手。终于,安娜完成了一桌没有卖相但诚意和分量都满满的黑暗料理。

我俩跃跃欲试,搓搓手期待着林先生回家开饭。

待菜端上桌,林先生一看菜色,笑了,但还是很给面儿地拿起筷子,尝了几口,紧接着见他皱着眉头,一脸“菜色”地说了句:“这个太难吃了吧,下次别做这道菜了!”

我心想,这局面有点不稳啊,当着外人的面,林先生怎么能如此耿直?毕竟这可是安娜花了很大心思做出来的,这话说得不合适了,果然是不太会说话。

又一看,安娜的脸当场就黑了,把筷子“哐”地一扔,提起嗓门,气势也不弱地回了句:“嫌难吃,以后有本事你就别吃。要不,你再去找一个会做饭的老婆?”

结局可想而知,免不了又是一场无休止地争吵,难判输赢对错。

如果非要分个是非曲直,两个人好像都没错,但似乎也都没对。

2

在经营一段婚姻时,我们总期待对方和自己是同频的,做出同样节奏的努力,这样才行。事实上,双方努力的方式可能不一样,但你心中始终用“付出的多与少、自己吃亏或占便宜”来评判。

可实际上,婚姻生活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这个观点虽然会颠覆很多人的认知,但细想过后,也并不无道理,“凡事都要向内求,莫向外求”,对于自己来说,即使是伴侣,也已经属于“外”了。

但这并非说只要做好自己,你的婚姻就一定美满了,而是说,婚姻中最大的一个意义在于,你可以借着伴侣这面镜子,更透彻地了解自己。

理解别人不容易,但真正地理解自己更难,当我们心中产生一种需求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得不到而感到焦虑、失望、沮丧,但其实,大部分人都不会倒回来想一想:我产生这种需求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以至于我们容易一味地向伴侣索取,索取关注重视,以满足内心被爱的需求。

可是你知道吗?这样的需求,从刚开始我们对这一个人产生“爱情”的感觉时,就已经开始了。

人们恋爱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我们自己所想的那回事。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寻求归属感和确认自己重要性的需求。

而没有人和另外一个人结婚是因为被其改变,每天听对方说“你这里不好,需要改一下,那里不好,也需要改一下”,这种感觉是会让人崩溃的,毕竟,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伴侣,而不是一个生活上的老师。成年人是不会轻易接受教育的。

3

《亲密关系》一书中举了一个夫妻争吵的例子:

约翰受不了妻子玛丽总是把浴室弄得乱七八糟,以前很温和地提醒过玛丽几次,但玛丽总是一如常态,于是这一次丈夫忍无可忍,引发了争吵。

约翰认为玛丽坏习惯不改,明明是早起五分钟就能做好的事情,而玛丽认为她只是想晚一点再收拾而已,但约翰却要求她随时收拾好。这让玛丽觉得约翰太自私,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就和安娜和林先生的例子一样,是不是特别简单,特别常见。夫妻间很多鸡毛蒜皮的争吵莫过于此,劝架的人可能会在一旁说:一人让一让就行了,又没有什么大事。

如果“忍一忍”、“退一步”就能解决,那下一次类似情况还会卷土重来,积累得多了,双方都会身心疲惫。

相信大家都知道,想解决问题/改善关系,万能办法就是多沟通。表达自己的初心/用意、情绪/态度、希望彼此可以做出的改变。

但在《亲密关系》中提及另外一个观点:很多人常常感觉到自己的另一半说话很伤人,但其实大多数的另一半对自己的了解是最清晰的。如果我们不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就可以从另一半的回应中反思自己在表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反馈去觉察自己,常常会有很大的收获。

分析约翰和玛丽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作者发现:

玛丽小时候父母对她的要求极其严格。如果玩具没收拾好,爸爸就会把它丢进垃圾桶,并没收她所有的玩具;如果她不收拾好衣服,妈妈会处罚她;如果她没有盖好牙膏盖,父母都会生气、唠叨。不断得到这样的回应后,玛莉开始深信:她在父母眼中不过是个麻烦。

于是,玛丽长大以后希望找一个待她和父母待她的方式不一样的人。但在和约翰久处后发现,似乎又回到了昔日的家庭模式。约翰对于她一些行为习惯的批评使她感觉到自己在对方眼里没有任何价值感,是一个负担,感觉不被爱——她的伤痛,大多是原生家庭遗留下的。

而约翰从小生活在一个多孩子的家庭里。他小时候经常觉得父母及兄弟姐妹都忽视他的存在。一家人吃饭聊天的时候,他说的话好像都没有人听见。当家人讨论要去哪里度假的时候,他的意见没人理睬。

在心理治疗时,他曾说有一次他盲肠破裂,哭闹了好久,父母才发现事态严重,将他送医院。在约翰记忆中,不论是发脾气、耍赖,甚至生重病,他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引起家人的注意,家人总是嫌他麻烦,或者根本不予理睬。

和玛丽在一起以后,他发现无论他对玛丽说什么,似乎她都不在乎,这一切使他再一次体会到了儿时的感觉:他不重要,有他这个人和没他这个人也没什么两样。玛丽的脏乱使得约翰心中的防洪坝决堤,幼时的伤痛便倾泻而出。

事情的真相是:约翰和玛莉都在试图控制对方的行为,借以控制过去的创伤。

许多夫妻也是如此,情愿忍受不愉快的权力斗争,也不愿面对争吵背后的痛苦。在接受心理咨询的时候,我们发现亲密关系中最大的问题是我们面对痛苦的态度。

用愤怒来保护自己,因为这永远比面对痛苦要容易得多。

以前我们倾向于认为,婚姻需要两个共同努力作出些改变才会变得更美好。可实际上,婚姻生活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如果我们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接纳曾经的自己,直面属于自己的伤痛而不归罪于伴侣,慢慢地,我们也就能真正理解伴侣,遇到冲突,或碰到意见向左时,不会一味地的敌对。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