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这种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很多时候机遇来了,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那也是没有结果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把握住机遇呢,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时间从来都是我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我相信努力,相信积累,相信只要坚持锻炼自己,能力和经验就会不断增长,把自己送上又一个新的高度。我可以把一个宏图大志分解成无数个阶段性的小目标,然后一个个去努力攻克。
我把所有美好的期望都寄托于时间带来的成长,所以每一天,都活得特别充实,感觉距离理想又近了一步。
实际上在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过着如此这般靠谱的生活。白天辛勤地工作,晚上抽时间学习,努力和进步每天都没有停止。
可似乎人生的境遇并不总是与努力呈线性关系。
- 01 -
我的大舅是共和国同龄人,那十年刚开始的时候,他正在准备高考。大舅人很聪明,成绩也好,他立志报考北京航空学院,就是现在的北航。
这一蹉跎就是十年!
国家恢复高考时,大舅正从部队转业回来,成为当地重要企业的骨干。
那时厂里有点文化底子的年轻人,哪怕原本已经成家生子,也要再次拿起书本,一心拼回逝去的青春。表面上大家在厂里上着班,暗中无不攥着劲复习备考。
1978年,大舅正好刚刚得了儿子,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中。有朋友劝他:你这个老三届,底子那么好,咋不去试试?大舅听了“扑哧”一笑,说:现在厂里离不开我。
大家都能算这笔账:大舅条件很硬,他是转业军人,又是党员,厂里的骨干,今后必定前途无量。如果上了大学,眼前的好处全没了,而且将来没准还不如现在,何必折腾呢?
后来的情节,不难猜到。
90年代初,遭遇国企改革大潮,大舅跟着几千名同事一起下岗,开始了打散工的艰难生活。有时候没有活干,在家里闲得慌,大舅只好上街看人下棋。而他那些考上大学的同事们,有的成了技术专家,有的在省直机关,有的在高校,有的靠体制内的关系下海经商,也成了一方富豪。
其实八十年代正好赶上国家提倡干部年轻化,大批有学历的年轻人被提拔到领导岗位。那时候在地方上,正规中专学历都成了当官提干的通行证,更别说大学本科。
凭大舅的基础,考上大学本不在话下。如果他当时眼光长远一点,恐怕人生轨迹就完全改写了。
命运就这样狠狠地跟大舅玩了个恶作剧,时代大潮中,一步错,步步错!
- 02 -
2005年,我实验室的两个师兄,老赵和老李毕业了。
老赵去了一家通讯行业的外企巨头,师弟妹们纷纷道喜,视为偶像;老李一直对自己的工作默不作声,因为他去了一家当时以狼性闻名但却名声狼籍的通信民企。
上班不久,老赵在饭局上就得意洋洋地介绍在公司有多爽。
工资很高,老板很nice,平时基本不加班,偶尔干到晚上八点,主管还挺不好意思。很多同事六点不到就走了,不是健身就是回家带孩子。在北京最繁华的东三环上班,感觉整个人都高大上起来。
那天聚会老李没来,因为忙着加班。后来李师兄说起自己的工作,除了因为经常忙到深夜,对家人心怀愧疚外,他本人还是非常自信,因为总能在工作中收获成长。
不出五年,李师兄所在的民企已经壮大到敢与赵师兄的那家外企分庭抗礼。又过了两年,由于种种原因,外企在中国开始陷入衰退潮,纷纷撤退,还在坚守的也不得不以裁员缓解压力。赵师兄就不幸地被列入裁员名单。
而此时李师兄已经当了上产品架构师,工作也没那么累了。因为连年丰厚的奖金,再加上公司的股票分红,李师兄身家早已过了百万。
赵师兄告别了外企锦衣玉食的生活,不得不放下身段四处投简历。他四处苦寻下家,唯独没投李师兄那家公司。
后来赵师兄向我们感叹:外企在下一盘大棋,用钱把中国的精英人才豢养起来,只干点简单的活,接触不到深入核心的技术,以此达到阻止他们为中国的崛起添砖加瓦的目的。
其实赵师兄早几年就看出来了,人才不能在外企久留。无奈没想到外企的衰落如此之快,以致于自己不到35岁就成了陪葬品。
在人生关头做出正确选择的李师兄,对这一切却十分平静,他说当时只想找一家在技术上能不断成长的公司,并没想到现在能发展得这么好。
- 03 -
十年光阴,让李师兄日益精进,也让赵师兄从辉煌跌落,时间站在了李师兄这边。
其实这不是外企衰落得太快,而是中国本土企业发展得太快。中国人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今天,我们也有了笑傲世界的领先企业。
如果说升斗小民没有高层的视野和信息,看不清时代潮流的方向,因而错失良机,那调整自己的心态总是能把握的。
为什么很多聪明人却阴错阳差跌入时代的大坑,毁误终生?安于舒适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像我大舅,在厂里已经当了中层干部,前途一片大好,大学文凭似乎也不能带来什么更好的。
然而太多人知道却不明白:人生中的一切,都是暂时的。
不管是金钱、健康、亲情、成功,还是悲伤、痛苦,都不会长久,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大舅当年的得意前程亦是如此。那么在前程突变之前,是不是应该居安思危,为自己多准备一些后路,而不是麻痹大意?
- 04 -
90年代,优秀大学生分配到了政府机关和央企,“不入流”的同学只得南下打工;
2000年后,优秀大学生去了诺基亚、西门子,不入流的同学去了开淘宝的阿里巴巴;
2010年后,优秀大学生去了如日中天的BAT,下一拨幸运儿们会去哪里?
成功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但很少有人愿意研究一下那些成功人士何以成功。
曾经有人分析过福克斯富豪榜上的名人的人生轨迹,发现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努力只是一个基本配置。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以努力为支点,以把握时代和行业内的机遇为杠杆,实现了事业的突飞猛进。
比你厉害的人,不一定比你更努力;
不如你的人,不一定不如你努力。
两个雪球,沿着不同的山路下坠,到达山谷时,大小可能完全不同。
不同的是,雪球是被动地卷起雪滚动,而人是主动地选择把握时机。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看准时机呢?
除了受困于舒适区,还因为我们总是用“万一”思维去想问题,万一。。。。了怎么办?
实际上很多机会都是这样错失的,我们只盯着那9999的部分,对那个虽然很小但明明存在的1却视而不见。结果捡了9999粒芝麻,丢掉了唯一的西瓜。
为什么不能逆向思维一下,万一成功了呢?
犹豫者失去机会,旁观者等待机会,而等待者没有机会。见过哪个赛道边上看热闹,指指点点的人拿到冠军?
- 05 -
时间待每一个人,都会温柔以对。
不管你是激进还是柔和,时间都会忠实地陪你走过一段岁月,之后再无言地告诉你结果。
时机则像一个渣男,把你撩得兴致勃勃,却突然抽身而去;时机更像一个小偷,悄悄地从你身边经过,走了之后却让你损失惨重。
选择对了时机,时间才是我们的朋友。
时机又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它自由自在,独来独往,从来不通人性,相反,总是在逆着人性。
越是你觉得舒服的,合乎常理的地方,时机越是不屑光顾;
而越是艰难困苦的时候,越是冷冷清清的地方,它反倒时时降临。
时机并非高不可攀,难以捉摸。
那些成功把握机遇的人,无一不是有笃定的自信和执着,或能看清时代趋势,或能坚守初心,始终不渝。
最关键的,是不为外界所动,当大家都趋之若鹜的时候,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而不动摇。
当国家恢复高考的时候,那些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人,那些不为眼前待遇和舒适所动的人,方能把握机遇;
当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不羡慕眼前的浮华,追求长远发展的人,方能把握机遇。
在互联网时代,机会比过去只会更多,谁会是下一拨把握机遇的幸运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