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时候发现谎言原来是怎样一件赤裸裸的事情,那么当你想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时,注意他是否有下列视频中的表现,如果有趋势,要小心了。
谎言,我们每天都在说
我们一天中大概会说10-200个谎言,善意的谎言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
研究者常把谎言分为两类,一类是低风险的谎言。这样的谎言,我们每天几乎都在说。“改天我请你吃饭啊”或者“我昨天睡着了没看到你的信息”。
这类谎言就算被戳穿了也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说这类谎言的时候,人们受到的心理压力较小。
另外一种谎言是高风险的谎言,例如“我们就是知己,什么事都没有”或者“我跟我老婆已经离婚了”。这样的谎言一旦被戳穿可能暴发激烈的冲突,说谎者的心理压力也较大。
识别谎言不简单
人类对真理的热爱,也加剧了我们对谎言的厌恶。发明了数不清的工具来帮助我们识别谎言,但各类仪器的准确性至今备受质疑。
尽管辨别出谎言很难,但也不意味着我们无计可施。再厉害的说谎者也会不经意间留下蛛丝马迹,要发现这些细微区别,就要学会观察。
第一类谎言迹象是生理表现。通常体现在表情、姿态上。发现这些迹象的秘诀在于:你要多看。接下来我们一一举例说明。
1 眼睛向右上方看。
有研究发现,对大多数人来说,当人们的大脑进入记忆搜索状态,也就是回忆某件真实存在的事情时,眼睛会先向上、再向左转动。
大部分人,当大脑正在“建筑”一个声音或图像时(换句话说,人在撒谎时),他们眼球的运动方向是右上方。
如果人们在试图记起确实发生的事情,他们会向左上方看。这种“眼动”是一种反射动作,除非受过训练或有意识控制,一般是假装不来的。
2 避免眼神接触
说谎者一般会避开与人目光的接触,或者是莫名中断眼神接触。
多数说谎的人知道说谎是不对的,因此当他们说谎时,会通过减少眼神接触来减少负罪感。
不仅如此,说谎通常要耗费大量的认知和情感能量。
在说谎的同时再控制眼神接触会增加说谎者的心理负担,因此通常在说谎的时候,说谎者会习惯看向别处。
再者,说谎者者看你的时候,因为注意力集中在谎言编造上,他们的眼球会开始干燥,这让他们更频繁地眨眼,这也是个明显的信息。
3 胜利的微笑
面对说谎者时,你可能会看到说谎者产生的一种特定的微表情,可能是欺骗成功的微笑,或是下意识放松舒一口气——这些都被称为“欺骗的快感”。
当说谎者觉得已经侥幸骗住他人时,就会产生喜悦的心情,进而产生这样的表情。
所以下一次,如果你觉得自己听到了谎言,不妨留神观察一下讲话人最后露出的表情,可能有半遮半掩的笑容。
4 情不自禁地摸鼻子。
西班牙研究者发现,人说谎时脸部会变红,鼻子会发热,甚至还会有一点膨胀。说谎者会觉得鼻子不舒服,不经意地触摸它。
此时说谎者的回答还会变得简短,伴有摆弄手指、下意识地抚摸身体某一部位等细微动作。
第二类说谎迹象则来自语言表述。一旦你的眼睛从对第一类迹象的判断上告诉你对谎言的怀疑,接下来需要我们认真听。
1 言语过度解释
说谎者常常会过度解释来讲述一件本来可以寥寥数语就描述完毕的事情,或者他在讲述时常常用比较正式的语言。
我们可以比较这两个句子:“我可以非常认真地说我从没有,也永远不会随便拿走你的东西”和“我没有拿你的东西。”
2 逻辑连贯,细节缺失
讲述一个复杂的谎言的时,说谎者通常需要事先排练他们的故事,使整个谎言看上去天衣无缝。所以整个谎言在逻辑上是非常清晰的,但很多细节还顾及不到。
如果你觉得听到了一个有疑问的事情,不妨打破他叙述的时间顺序,单独问他一些细节问题。
例如:“当你刚刚看到那道闪光的时候,在那之前发生了什么?”不出意外,说谎者通常会懵一下,然后露出不自在的表情。
4 不使用第一人称
美国心理学家韦斯曼认为,人们在说谎时,会本能地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比如,当有人告诉你,他的车子抛锚了所以失约,往往会说“车坏了”,而不是说,“我的车坏了”。说谎者会避免使用“我”,这个称呼,更多会说“这里没有人去翻过抽屉”而不说“我没有去翻过抽屉”。
5 回避某个问题
当你连续问说谎者同一个问题,他很可能会恼羞成怒:“我不是都跟你说清楚了吗?”然后声音会不自觉提高,来掩饰自己的心虚。当然说谎者也可能坦白,“事情是这样的,我直接跟你说了吧。”
看了以上所述说谎者透露出来的信息,你对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有没有更深的了解?
要注意的是,凡事无绝对,这些迹象指向的可能是谎言,但也不能排除其他的情绪或不得已因素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朋友、家人之间,最重要的还是真诚的沟通和交流。毕竟,只有真诚的交流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加亲近和有安全感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