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查看格言:中国女性主义者和物质之间的关系_人生感悟_格言网

中国女性主义者和物质之间的关系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现在提倡的是男女平等,虽说中国的女性主义者是沿用西方的,但是在本质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因为情况都不一样,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吧。

最近在学习一些女性主义的思想。我突然发现,女权问题在中国可能是个伪命题,因为中国的“女权主义”这个词虽然引用了西方的“女权主义”,但它的思想内容似乎又和西方所表达的女权主义,关系并不大,似乎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明确一点,西方的现代女权主义,所使用的理论基础,比如有的是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和拉康的镜像理论。但中国的似乎没什么理论基础,当然也有一点点来自西方的,但并没有本土理论的支撑。但,她们既然用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从西方而来的,而实际上是一种变种。我关于“中国女权”的感受,实际上是想说,她们的思想,是“实用主义之影响”下的女人,对世界、社会以及他人的一些看法。

这里并没有针对中国某个人或某个学者的“女性主义”,而是,我是想先谈谈逻辑问题,这也说明“她们”自己内部对于“女权”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共识。

对于波夫娃的作品《第二性》,也是经典的女性主义作品了,据说是受到了萨特的夸奖。刚开始,她从生物学的角度谈了很多,西方的思维方式吧,历史观念,社会观念,生物学,还有女性在历史上重大事件的缺失,资本主义工业化,等等吧造成了现在的人们的观念,就认为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了。

当然了,这个也有点无聊,学者理解的“女权”,商人贩卖的“女权”,和朋友圈里每个人自以为的“女权”,并不是同一个东西。什么咪蒙,“好姑娘光芒万丈”,各种自媒体平台里都有,不断制造关于“女权”的观点去贩卖。那就是故意制造偏见贩卖观点,那么多粉丝追捧,只能说明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

而我们国内的女性主义有一点问题,她们过多的强调了自己女性的不平等,而很少强调,或不愿看到,男人本身在社会中也不平等。

因此,我感觉到,女权是什么,这得看几本书,然后中国的女权又是什么,这还得看中国大量的标榜自己是女权的人的一些书。结论很容易出来,但中间的过程太复杂。我只是先把结论弄出来,然后,再谈谈,她为什么这么搞。只给结论确实很突兀,就给人的感觉,什么也没有说一样。

女性主义者是人,她在谈女性主义,那人到底是什么,女人又是什么?

这很难说,比如叔本华说人其实是一种意志的产物,“欲望”简单说是“意志”在每一时刻的外在显现,“意志”就是实在。而我突然想起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以及所谓的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其实他思想的来源受到叔本华的重大影响。但弗洛伊德的说法,其实一句话就把人说清楚了,人的本我好像就是一匹野马,而自我就是那个缰绳,靠什么能够拦住,依靠超我,大概形象的比喻就是这么个说法。

所谓的本我就是本来的我,是无意识状态,是情感和野性。而自我是意识系统调节本我同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它服从现实原则,自我相当于人的理智。超我是人根据社会行为标准和要求,在人的内部世界中所起作用的结构,它是禁忌道德伦理规范,宗教戒律的仓库或体现者。这个似乎更形象一些,也更容易理解一些,很显然,和叔本华的哲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网友A说:

如果对社会现象用排除法,这种排除法的标准是:将特定社会群体提倡的“女权主义”的定义和他们的社会行为做是否符合的考察;然后,经排除,剩下的真正能在行为上符合定义的女权主义,只有sm中的女王群体~~所以,由社会现象反观理论,那理论的社会依据又在哪儿呢?不过,俺说的是社会学领域的问题哈~~,然鹅,那种sm本身除了性交易以外的性质,就是社会性心理问题,便也不是真正属于“女权主义”了。

所以诡异之处就是:中国社会不同群体提倡的女权主义,都没有所指,都只是空荡荡的“符号”。

我:

你说的很有道理,中国女权的问题在于中国女权主义者,实质上不是真的女权主义者。她们只是一种只想得到社会关注和帮助而不想履行自己的义务,她们更多并不是把自己放到同男性同等地位,她们只是想藐视男人甚至是企图超越男人之上的一种心理压抑的发泄,当然了,也可以说是自卑和自私的一种体现。

因此,与西方女权相比,中国的女权是一种不负责任,只想得到好处的,变种女权。现在更甚,好多女人凭着颜值什么的待价而沽,在威权的社会上,换句话说,中国女人的胆子更小,当然男人也小,但相对来说,她更小。

所以,她们的功能,更多是“附属品”。不要看她们提倡的什么观点,我们看她们的出发点,或者动机就明白了,无非是得到自己的好处,最好不劳而获,责任和牺牲别人来做,男女这一点都是一样的。

这其实也是中国社会的实用主义的险恶之处,心机太重,“用人”的工具化思想严重,人们衡量“朋友”的标准,是能不能用得上,多大程度能利用上,或者说能不能最大利益化自己的利益,这个角度来进行的。

这样一来,所谓的人情世故,客套客气,一团和气,表面上唯唯诺诺,实质上是尔虞我诈,人人背后都是有一个目的在运行着的。

“大树底下好乘凉”,然后,就是“树倒猢狲散”,所谓“朋友”,所谓人气与繁华,更多是狐朋狗友,一旦利用价值丧失,人们的评价立刻一百八十度转变,比如一个人有富变穷,没有利用价值之后,那他就很惨了,尤其是老年人,就被视为“老不死的”,比如农村更甚,有些人丧失了劳动或创富的能力之后,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连子女都歧视,不给他养老。

因此,实用的社会,一定会导致实用的观念的流行,一定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互相利用的加剧,也一定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倾轧、冷淡与伤害,因为没有规则法律意识,也一定会导致人人自我利益至上的思想的流行。

“所有东西都是可用的东西,都可以为我所用”,因为没有底线,道德的崩溃,这就更导致了恶的后果,人不但伤害他自己,人也伤害别人,还伤害社会,更伤害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从而导致“全输”。

这一点不用说了,想必每个人活在这个社会里,都感同深受,大有体悟。其实,这些感想有真实的原型,是来自于我父亲的悲剧,他年轻时算是个企业家捐了很多钱,人家欠他的很多钱,他也不想着要了,甚至是我们那里的学校部分校舍都是他捐建的。

但是,他破产后,成了别人的大笑话,一方面别人欠他的钱要不来,他欠别人的钱当然就被逼着要,如果从帐面上来说,他欠别人的钱远远的少于别人欠他的钱,但是没办法啊,要不来也没有人体谅,而且也没有太多人说他的好,更没有人能提供一点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人认为他活该,于是被逼离开家乡数十年之久,很显然他的代价巨大,这段时间可以称为人生的阴霾。

最终,我们长大了之后,还是我和我哥后来上了大学,有点钱后,把老家的房子盖了,他们的小帐自己还,他们才敢回家,这也是人心之恶啊,我是深有体会的。一切源于“利用价值'的丧失,没用了,用不上了,你再看人们的评价,也一落千丈了。

所以,我说这个社会很奇怪,而某些历史的逻辑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一将成名万骨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和初心,人们的评价是按这个“功效”来的。

于是,也就“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在物质主义的眼光下,一个人的成功到失败的转变,就造成了国人对他评价的变化,那真有天壤之别。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