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查看格言:你的“舒适区”,正在慢慢毁掉你!_人生感悟_格言网

你的“舒适区”,正在慢慢毁掉你!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太安逸的生活会让我们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慢慢的我们对这个世界没有了防备,当危险来时,你也没有抵抗的能力。大家来和小编一起看看你的“舒适区”,正在慢慢毁掉你!

想想生活中的你,是不是经常这样?

年纪不大,工资不多。下班打几盘游戏,周末窝在出租屋里刷剧。报着手机熬过十二点,天亮了,顶着黑眼圈在这个钢铁城市沉默穿梭。

一天又这样过去,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却想不起来自己做了什么。

就像朋友小果,在一家国企工作三年,朝九晚五,好处是这种生活很稳定,每天重复做一样的事,不会遇上什么难题。

可这稳定里也藏着一种危险,因重复而麻木的心。

毕业前小果曾想学烘焙,开个自己的甜点店。我问她,现在还想学吗?试着给生活添点新料。

她说干嘛要折腾自己呢,反正怎么活都是活,身边的人也都是这么过的。

确实是这样,经过了兵荒马乱的人才市场,终于找到一份过得去的工作,心踏实了,行动的半径渐渐固定,于是今天只是昨天的复制粘贴。

不知不觉,你已经被这样重复的生活画地为牢。

为什么我们不愿再折腾呢?因为眼前的稳定,给我们划了一个心理舒适区,我们躺在那个圈里,毫无压力。

可是你一定听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不跳出舒适区的人会变成渐渐被煮死的蛙。要么躺着被煮死,要么试着跳出或者说拓展舒适区,你会怎么选呢?

面对一成不变的生活,大多人还是会感觉到厌烦,会有寻求改变的意识。

但通常他们应对改变的方式都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豁出去,拼一把,全力冲到圈外,拼命挣扎,试图留在圆圈外。

然而我们的大脑天生抗拒改变,面对突然到来的剧烈变化,它会马上提出抗议,造成改变的阻力。

此时,一旦动力和意志力不足以支撑我们停在圈外,改变就会被叫停,我们不得不退回到圆圈内,以失败收场。

在《微习惯》一书中,史蒂芬的建议是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步子小了,舒适区就宽了。

正确打开方式是,先尝试走到圆圈边缘,然后向外迈出一小步,这是一个相对不舒适的地方,但是仅一步就能退回圈内,所以差别不会特别明显。

也许在前几次尝试时,你会退回到舒适区里,但当你继续向圆圈外走去时,大脑会逐步适应变化,接下来你感觉舒适的圆圈就会慢慢拓宽。

一小步,微量开始,这种方式正是微习惯策略中的微步骤。以减肥来说,让一个习惯于能坐着不站着,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增加每天一小时的有氧运动,大脑肯定会反对。

但如果和大脑商量,运动十分钟就停,大脑就会放松警惕,十分钟而已,微不足道,没理由拒绝。

等完成十分钟的运动,再运动十分钟,一样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十分钟,所以大脑一样不屑于“防御”。

就这样和大脑讨价还价,把大难题化解为一个个微小的步骤,就能“骗”过大脑抗拒变化的“雷达”,达成预期目标。

与全力冲出去,再失望退回来的结果不同,依靠微习惯的力量,这种循序渐进的拓宽,能永久改变你的舒适区的界限。

或许你在向外迈出第一步后有继续向外探索的强烈冲动,即使你没有这样的冲动,也能收获向新行为成功迈出第一步的愉快体验。

通过慢慢变化,而且一次只迈进一小步,我们就可以按照大脑的规则行动了。坚持行动,舒适区日渐拓宽,我们也就离更好的自己越来越近!

除了步子小一点,生活中我们在试图扩宽舒适区时,还可能用到哪些方法呢?

1. 做个好奇的猫

有句话说,好奇害死猫,但如果你想拓宽舒适区,不妨做一只保持好奇心的猫。

保持一颗好奇心,是拓宽舒适区的前提,因为如果你自己没这个意愿,谁都拽不动你进步。

你有没有发现,六十岁的大爷大妈都在学习如何使用微信、怎样扫码付款,你却对区块链这类新生事物毫无兴趣,你说谁才是被时代淘汰的人?

在看看那些不断进步的优秀的人,他们为什么总是能第一时间进步?首先具备有学习的兴趣。

世界很大,新生事物太多,边走边学,才能不掉队。

2. 把“意外”当机会,“搞事情”

有时候意料之外的事,会被我们做坏事,尤其是我们不擅长的事情,避之不及,不想出丑。其实“意外”事件可能成为进步的契机,如果你真的去做了一件事,然后发现其他没你想象的可怕,那么就会有继续扩展舒适区的信心。

比如,领导突然通知你要当着全公司做演讲,不善表达的你可能心想这下坏了,感到紧张而拒绝。

但我劝你别怂,试一下,也许惊吓会成为让你进步的惊喜开端。

那些成功的人甚至会自找“别扭”,每天做一件“吓到”自己的事,在适度压力的情况下,利用恐惧的刺激,发现走出舒适区的乐趣。

如果日子太稀松就“搞点事情”,变被动为主动,把过去认为的“坏事”当做机会。

3 定制方法,刻意练习

想要在舒适区外长久停留,我们也得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定制自己的行动模式。大家都说好,不算好,适合你的才是最优的。

这能让你抓到主动权,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

就像前几天,朋友强烈推荐我一款护肤品,说效果甚好。我买了,但觉得浪费钱。

为什么?她是干性皮肤,而我是油性皮肤,她觉得润,我试了冒油,这就是不匹配。扩宽舒适区时,找到属于你个人特质的方法,行动起来才不会事倍功半。

定制完方法,我们就需要刻意练习,定期复盘。在这个过程中,允许自己失败,暂时退回舒适区,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更好的进步。

“脸书”首席运营官谢丽尔女士曾在她的《向前一步》中说,“我向你保证,除非你去尝试了,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你能做什么!”

舒适区绝不应该成为我们头上的“紧箍咒”,有时我们根据惯有经验,对自己心存偏见,觉得自己无法改变,其实那只是你的错觉,迈出一小步,尝试、学习、成长,你也能拥有破茧成蝶的惊艳。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