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查看格言:怎么看书才能够真正学到东西,而不会有白看的感觉?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怎么看书才能够真正学到东西,而不会有白看的感觉?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很多人都喜欢看书,对于一些人来说看书,就是把它读一遍,但是其实阅读一本书,其目的并不在于“看完”,而是从看书中真正学习到东西,不会产生白看的感觉。

    很多人都喜欢看书,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从看书当中获得思维或能力的提升。

    阅读一本书,其目的并不在于“看完”,而是通过阅读来获取书本里面一些对自己有用的养分。由于如今碎片化阅读而塑造出来的阅读习惯,导致了很多人无论看什么都“一眼而过”,什么都没有留下,久而久之就看了很多书,却依然什么都学不到的感觉。

    一般来说,知识分为两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而我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分为四个维度:

    1,你知道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2,你知道自己还没掌握的知识;

    3,你不知道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4,你不知道自己应该要掌握的知识;

    任意一本书放在我们面前,这本书给所展示出来的,就是显性知识,明摆着告诉我们书中已有的内容是什么。

    而隐性知识,就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无论它们是否被我们理解,也又无法很好地给别人表述出来的内容。

    但无论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这里面都有一些我们已经掌握或暂时没有掌握,却应该要掌握的地方。

    而我们阅读,就是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情况,从书本中识别哪些是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学习那些我们还没掌握的知识,然后唤醒自己不知道却已经了解的知识,最后找到自己应该要学习的知识。

    这个过程,就是把显性知识装到脑子里,再透过对显性知识的学习和思考,悟出那些对我们有用的隐性知识,让其转化为对我们有用的显性知识,直到这些知识最终提升我们的思维认知和自我能力。

    然而,这个过程由于个人的投入度千差万别,从而导致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完成得很好。

    为什么你看完书什么都不记得?

    很多人之所以看完一本书,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往往是因为他们把注意力都花在了记忆书本的显性知识上面。

    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知识都要用到这种生硬的记忆的。因为我们阅读时候,大脑调动出来运用的往往是“工作记忆”。工作记忆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积极地在大脑中保存信息,以便我们的后续行动。但它的局限性,则是有限的记忆容量和衰减的保真度。

    我们跟别人聊天,能够如此顺畅地衔接上下文聊下去,就是工作记忆在起作用。我们会“记得”对方上一句话说的是什么,然后以此给出相应的回答。一旦脱离这个环境,这种工作记忆就会迅速衰减。想一想,即便是刚跟朋友聊完天,你还精确记得对方分别在什么时间说了哪几句话呢?

    答案显而易见。

    你只会记得朋友大概说了哪几句话(有限的记忆容量),而且这几句话,只记得大概的意思差不多,却未必能够一字一句地精确复述出朋友的话(衰减的保真度)。

    工作记忆跟短期记忆交替使用,但这种记忆跟长期记忆完全是两回事。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去记忆知识,却无法通过工作记忆把学习到的内容,转化巩固为长期记忆,那我们的书看完也就完了,并不会学习到什么东西。

    所以,想用碎片化的方式去学习知识,无异于杯水车薪,徒劳无功。

    那在现今快节奏的时代,怎么阅读一本书才能够有所得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这里我只分享自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不一定是完全适用于每个人,旨在启发大家而已。

    我把这个阅读的方法称为“三二一一”法则。

    什么是“三二一一”法则?

    这个法则是为了方便自己记忆这个流程而起的名字,如果你不喜欢,不这样叫也可以!

    “三二一一”,就是四种阅读行为的总称。这个法则,是我阅读期间,在书本上通过“书写形式”来学习的思考过程。

    请忽略我潦草的字

    具体来说,“三二一一”分别指的是:

    三,就是三个问题。针对书本已有却尚未完全了解的观点,提出三个问题(一般是what、how和when,但视具体情况而定),然后在书里或者书外寻找答案,回答问题。

    二,就是两个能够说明文章观点的具体案例。针对文章的内容,找出两个具体的应用例子。一个是书中给出的已有例子,另一个是跟自己切身经验相关的例子。

    一,就是一个总结。把每次通过前两个行为而学习到的东西,总结为一个知识点,然后把这个知识点记录下来。

    最后那个“一”,就是一个行动。根据已经获取的知识点,用具体的行动把它内化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通过运用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有了这个过程后,你的短期记忆,就会朝着长期记忆转化。如果你平时能够时时刻刻把这些知识跟以往的知识串联起来,你就很难把它们忘记了。

    接下来,我用一个具体的例子去说明如何运用这个法则阅读。

    “三二一一”法则的运用

    以下这篇文章,摘录自Ulrich Boser的《有效学习》。我就用这个法则简单举例,看看如何阅读这段内容。

    如下:

    专业知识在应用中得到深化

    学习,尤其是一种丰富形态的学习,是知识的拓展,是专业领域的扩展过程。在学习活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这就体现了长期记忆的性质。关于长期记忆在学习过程的作用,我们仍然用道路网络来做比喻。我们以熟知的道路网络为基础,选择一条不同以往的街道,了解这条路通向哪里、有哪些交叉点,那么我们对这条路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用认知科学家的话说,这种行为就是在先前获得的知识基础上加深理解,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认知水平。

    以概括为例,概括就是把想法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的行为。学习活动促使我们问自己:哪些才是重要的?我们如何用别的方法表述这个想法?这类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概括最为核心的想法,实际上就是在应用这个想法,把这个想法用于对我们有实际意义的场景。这种自问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我们都能看出来,这种融会贯通的方式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积极思维活动。比如,你在一本杂志里看到一篇文章后,想把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讲给一个朋友听,这就是把学习的知识加以应用的具体实例,这样的做法也能帮助你从文章中收获更多。

    再比如,你打算写一封邮件,详细说一说你对最近在Netflix(网飞)上看到的一部纪录片的看法,那么你就需要回忆并描述一下该片的核心内容,需要把内容讲得特别透彻。研究显示,通过这样的行为,你会对这部纪录片以及影片主题内容形成更丰富的认识。?

    针对上述这段内容,运用“三二一一”法则的第一步,就是根据文章想要表达的观点,提出三个问题。

    而这段文章的观点,就是“专业知识在应用中得到深化”。对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它的意思,但千万不要望文生义。为了更好了解这个观点的意思,我们就要围绕它提出三个相关的问题:

    1,为什么专业知识在应用中得到深化?

    2,怎么应用才能让知识得到深化?

    3,这种应用为什么会有效果?

    有了这些问题后,接下来,你就要带着问题去阅读下面的内容了。

    回答第一个问题,文章的第二段就给出了答案,就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理解,就好像在熟悉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新的路,然后了解到这条路通向哪里,跟哪些地方交叉等。而应用,就是一条新的路。通过应用去深化学到的知识。

    而回答第二个问题,文章中给出了概括的自问方式,把学到的东西讲给朋友听,和用写邮件来回忆看到的内容。

    至于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因为这些做法,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能够把学到的东西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做到融会贯通。

    当你完成了第一步后,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找出能够说明这个观点的具体例子。这一步的作用,就是通过文章的例子,把自己的隐性知识思考转化成显性知识。这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也是把书读出书本以外内容的感悟。

    既然在完成第一步的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书中已有的例子,那么你还要给出自己亲身经验的例子。

    针对文章中“应用”这个观点,我明白到这种做法,其实跟以前学习到的"费曼法则"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同样都是把学到的东西,在自己已经理解的基础上,复述给别人听,让别人也明白这个知识;如果自己无法顺畅地复述出来,或者说出来别人却不明白,那就说明自己对学到的知识还未完全吃透,这时就需要重新学习一遍了。当然,我把学到的东西写成文章传播出去,也是其中一个例子。

    有了上面的理解,那么第三步,总结出这个知识点就很容易,就是通过应用去深化自己学到的知识。对于这个观点,现在你已经明白到背后的逻辑,也积累到相关的具体案例。

    最后一步,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真的通过这种方式去应用知识点。看完一篇文章,真的把学到的内容复述给朋友听;或者把这些知识写成总结性质的文章,诸如读后感之类的。不管是哪种方式,一定要应用出来,而不是看完就把知识放在一边去。

    每一本书,不仅仅只有一个知识点,而是又很多知识点串联起来的。所以当我们掌握一个知识点后,我们必须跟之前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符合逻辑架构的有机整体,从而让其变成我们的知识体系。这样的知识,才是“生知识”,才能够对我们的思维和能力有显著的提升。

    这个“三二一一”法则,运用在阅读的过程当中,看似繁琐,其实只要你熟练了,你就能够把这些步骤整合起来运用。有了这个过程,你就能够更好掌握已有但不知道的显性知识,学习到还不了解的隐性知识,还能把这两种知识的了解范围,扩大到我们知道的层面。

    虽然这样做,肯定比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更花时间,但这些时间肯定花得值得。而且,我觉得每一天都要预留给阅读一些专属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专心阅读和学习,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干。

    完了后,就把获得的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好像上图我自己做的那样。当想不起来的时候,拿起这些导图一看,就能够瞬间回忆起来了。

    这是我自己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