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杀鱼弟自杀的事件吗,现在的家长只会将自己的观念强制性的加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和尊重,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
8年前,9岁的孟凡森的视频火了。视频中的他,小小个头却动作麻利地在自家鱼摊杀着活鱼,许多人都惊叹于他那和年龄不相符的懂事能干,给他取了个外号“杀鱼弟”。
小孟家有六兄妹,他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没有读书的孩子。
他一直陪父母担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却最终也没有获得命运的善待。
7月31日他因算错钱,和老客户发生口角,他父母赶来直接劈头盖脸一顿骂,最后不欢而散,他喝下了百草枯。
百草枯对人的致死率近乎百分之百,今天,是他饮毒的第九天,情况不容乐观。
因为他无法忍受父母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
直到现在,小孟的妈妈,也不理解为什么自己责骂两句,他就要自杀呢?
后来的采访发现,这次自杀不是一时兴起,毒药小孟一个月前就买了。2013年,网上还曾报道小孟被父亲打到近乎失明的新闻。终于理解小孟父母的无法理解。
因为他们从未尊重孩子,以暴制人是他们一贯的作风。
他们不知道自己对孩子常年的不尊重比毒药还要可怕,可对小孟而言,想求得父母的尊重太难了,难到他只能拿命换。
常年无法获得父母尊重是一种什么体验?
陈乔恩参加《旋风孝子》节目时说,小时候在妈妈的打骂中长大,随时会有扇耳光的危险,还曾被妈妈用一捆枯枝打到浑身是血,很长一段时间活在恐惧当中。
那时候,她宁愿在墓地里看墓碑上的亡者故事,也不要回家。长大后的陈乔恩也无法真正和母亲和解。
父母的不尊重总是孩子心里最深的伤,伤害他们的童年,影响他们的成年。
婶婶小时候家里穷,她妈妈总是不停地在田间灶头奔忙,辛苦却也无心管孩子,他们平日要是犯了错,妈妈总是二话不说,边打边骂。
一年冬天,她姐给她带回一件夏天的红罩衫,她开心坏了,第二天早早起,穿上罩衫就去了学校。回到家,她妈妈在洗锅,撇见她,撩起夹柴的火钳就一顿打。边打边骂她丢人现眼。
这样的事情在她家稀疏平常,有时候弟弟做错了事,妈妈还会直接拎着头去河边边骂边让他溺水……
这么多年过去了,婶婶说起仍激动流泪:“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又会不开心,每天都小心翼翼的,高考那年,有人说我肯定考不上了,第二天我就回家种地了。”
“考不上肯定是要被打骂的,但干活至少可以给家里减轻点负担,让父母好过一点。”
在家里从没体会过尊重滋味的孩子,没有获得过父母正常关爱的孩子,看起来或许格外懂事,但他们的懂事更多的是对父母不尊重的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怨恨和自卑却早就根植于心。
因为和父母力量悬殊,当内心的委屈不平满到无法负荷,他们只能选择用自残来抵抗。
他们总是张慌于和人相处,自卑,敏感,遇到问题只想自暴自弃逃避。原生家庭烙下的灼痛,他们常常会悉数交予下一代,陷入悲哀的循环。
拳头和责骂从不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相反,只会将他们逼入仄仄的窘境,对生活的热忱和信心就在黑暗中一点点蒸发。
小孟父母并不是真的对孩子的举动无动于衷,小孟妈妈说,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救孩子的命。
看视频就知道,他们活得也很粗糙。两口子靠一个鱼摊在城市里生存。全家的养料是他们起早贪黑从一点一滴的蝇头小利里累积来的。
孩子卖错了价惹客人不开心,他们害怕流失一个客人,如何能这样自毁口粮?他们更怕孩子日后还是如此莽撞,那还如何安身立命?还有邻居也跟着客人一起声讨小孟,面上无光。
最终,他们选择了不问经过,惯性的举起了手张开了嘴。
父母打孩子有多少是因为在生活重压下无力感的转移,又多少是想让孩子铭记错误迅速长大,还有多少是被旁人眼光和口舌左右?
台湾作家刘继荣曾写了这么一个故事,
早年,她和丈夫异地,过得非常不容易。
女儿早产出生,她独自在病弱幼女和繁琐工作间奔走,巨大的压力几乎辗她为尘,但仍旧兀自强挺。
有一天她累到不行去接女儿的时候,老师告诉孩子常常吃饭到胃痛还要添饭。
这时有位家长经过,似笑非笑冲着她笑。刘继荣顿时觉得颜面尽失,生活里受过的苦和气倾巢而出,心里暴躁地想找人大吵一架。
回到家,瘫在床上,几乎睡着,女儿却又闪闪缩缩躲在门口,这时候她怒不可遏,冲着女儿大叫:“滚出去,我不想见到你。”
孩子被吓得退到墙角,不敢说话。眼角都是泪。
之后她才知道,女儿拼命吃饭不是贪吃,是因为她担心妈妈上班辛苦,所以她要吃饱饱就可以不生病,也可以快快长大,这样就可以帮妈妈做饭拖地,妈妈就不烦了……
原来错的不是孩子,错的是自己。再忙再累再无奈也不能对孩子如此粗暴,刘继荣瞬间落泪。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才是一种教养。
打骂孩子除了给我们带来一时的“痛快”之外,只有贻害无穷,你的压力没有减少半寸,换来的只有你对孩子的抱愧;你的孩子也不会因为打骂悟道,因为身心的疼痛已让他们无力思考。日子久了,也是一辈子都抹不去的疮。而旁人,也无非就是看一场热闹后一哄而散作罢。
打骂孩子,伤孩子一千,自毁八百,于旁人毫无折损。v
其实,贫穷,忙碌,压力,颜面或是对孩子灼热的期待,都不该是我们对他们粗暴的理由。任何的粗暴都是我们打着爱孩子的理由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已,真正的爱从来不需要如此大动干戈。
马伊琍出生在很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没读什么书就被下放了,爸妈从来没法辅导她作业也给不了她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在《朗读者》里她却说自己的童年非常的快乐满足。
读书时,有一次老师告诉她爸爸马伊琍作风不好和多个男生暧昧。
马爸听完平静地让老师写下男生名字,老师犹豫写了一个。
马爸爸就说,您不是说多个吗,怎么只有一个,我很信任我的女儿,她不是你说的那样,说完就走了。回到家,和马伊琍聊,当时马伊琍就急哭了,但是他和女儿慢慢沟通,安慰女儿,还是那句:爸爸相信你。
能够有这样理智而明理的家长,马伊琍的成功也不是偶然,而她性格里的温吞坚定也由来于此。
原来,父母是否尊重孩子,是否懂得在和风细雨化解他们成长中的伤痛,不关乎于他的家境处境,而关乎于他的心境。
心里慢下来,急事缓做,对孩子真诚包容信赖,自然就会发自内心的尊重。面对孩子,我们都需要多付出一点点理性,思考与智慧。
也许我们拼尽全力也不能给孩子富足的生活,但是一定可以用爱和尊重,沟通和理解给她精神上的饱满。
而尊重也不是顺从,尊重应该有尺度有界限。
前些日子爆出的熊孩子闹机事件,孩子在飞机上制造噪音混乱,被同机乘客制止,家长不但不管教孩子反而指责他人,最后还大打出手。
这样的行为表面是家长维护孩子,其实就是无理由的顺从,溺爱。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孩子野蛮生长,张牙舞爪只会成为另一个成长悲剧。
试着慢下来,问题面前,理智做主,这长长的一生,孩子将会遇到太多风雨,何故在我们陪他的这一段还给他平添风雨呢?
给他爱和有底限的自由与尊重吧,这样他会成为完整的自己,经得起风雨,享得了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