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查看格言:父母在处即家乡_人生感悟_格言网

父母在处即家乡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家乡是哪里,是父母都在的地方,很多人为了发展选择去向远方,但是却缺失了亲情这一块,父母在处的地方即家乡,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吧。

还记得小时候光着脚丫、甩着辫子、弯着腰、蹲下身子,甚至半跪在地上,和小伙伴们一起扒拉着捡雨花石的情景。在众多灰白的石头堆里,能发现一颗闪着五色光、透亮莹润的雨花石,高兴地足以让我手舞足蹈。细想起那时的雨花石还真不少,有条纹的、心形的、月亮弯的、花朵样的、水滴状的……彩色图案蕴含在水晶般透明的雨花石中央,承载着童话般的美丽,也承载着我儿时单纯的美好和快乐。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所有美丽的雨花石,连同灰白的鹅卵石,一同消失在乡间原本质朴的路上。在外求学期间,有一年假期回家,便只见坚硬的水泥路,延伸到乡间的每一个角落.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

各型的卡车代替了拖拉机;

地里的旋耕机代替了牛耕;

一幢幢洋楼代替了土屋

……

我的家乡,开始渐行渐远。

在外工作了几年回家,很多原本熟悉的面孔,竟然也变得不相识。记得去年回家,在路上,一位大婶看了我许久,后来才对我微笑着问:“这是光辉家的玲子吧?” 我诧异于她认识我,盯着她辨认了很长时间也没看出她是谁。她许是看出来我的疑惑,于是给我讲起她家女儿的近况。这样一来,我就猜出了她的身份,她女儿是小时候同我一起读过书的伙伴。那时的她还年轻,常扎两条辫子,穿花格上衣,经常说笑,神采飞扬。而现在,却老了,骨瘦如柴,虽也面带微笑,却再也找不回当年的神韵了。

家乡的许多人和物,逐渐变得陌生而遥远。

只有父母,至亲至爱的人,从不曾陌生和疏远过。永远是那么熟悉、亲切和舒心。无论多远,无论多久,只要一日回了家,在门外喊一声:“爸、妈,我回来了! ”出来迎接的,一定是最熟悉最亲切的笑脸, “回来啦! ”“快进屋! ”父亲从我手中拎过大包小包的东西,母亲赶紧进屋给我倒水、做饭,唯恐我一路上又饥又渴。

父亲嘘寒问暖,母亲忙里忙外。我吃着满桌可口的饭菜,和父母有一搭没一搭地拉着家常,家的温馨始终洋溢心头。

多少年了,回家的方式一如既往。家,就像港湾,安静地等待在外漂泊的游子随时归来。

可父母真的是日渐衰老了。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漆黑的乌发夹杂了不少银丝,父亲的眼角开始爬满皱纹,母亲的头偶尔会不由自主地轻抖,父亲再也挑不起大担的猪草,即使是小担,也会累得气喘吁吁……

看到他们,心像被蜂蜇般疼痛。我无限地恐惧他们的衰老。

想起一位同事讲他的父亲生病时的无助,对她依恋的眼神,让她无限心痛:他曾是她坚强的依靠和港湾啊!而老了,想依靠儿女,儿女们却忙得自顾不暇,他无所依膀……

我父母何尝不是如此!自责当初大学毕业找工作的选择,自私而幼稚。想象在外打拼成功后荣归故里,为父母争光。然现实残酷而无情,生病几年,再加上在外成家,当初的理想越行越远。世事凡俗,人如草芥。越来越体会到父母期望的并不是儿女们多么成功和荣耀,只是希望儿女们健康平安,在身边一起安享现世的静好和月圆。

在外时间越久,思乡之情愈浓。

父母在,不远游呵!

很害怕也不喜欢看那些追思父母的悼念文章。觉得再美好的回忆也只能是回忆。远不如趁父母还健在,多多陪伴和孝顺他们。

于是强烈要求老公陪我回了两次老家。老公心里有点不平衡了, “你都回了两次老家了,我整整一年都没回了! ”我说:“妈(婆婆)不是马上就来我们家了吗?你还回什么家呀,家里又没什么人了(我公公早在老公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 。”“没什么人就不回了啊? ” “也可以回啊,不过人最重要啦!如果我爸妈都过来我们这儿,我就可以不回。”我坚定地说。因为于我而言,父母在处即家乡。

很害怕电视里这样的镜头:几十年不见父母,突然一日回去了,见到的只是草长莺飞。那时的家乡已然了无踪迹。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