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逃脱不了嫉妒的恶魔,总是避免不了“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轻浮,所以我们这样评价曹操。
说起曹操,一代枭雄,已经是对他最高的褒奖了,大部分人觉得他是一代奸雄,也有相当的人觉得他“实为汉贼”。
但无论是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还是将其放到历史的长河中进行考量,这种评价多少都对他颇有些不公。
出身低微,却大有作为
东汉末年,正是群雄逐鹿的时代。
在群雄之中,恐怕就数曹操的出身最为卑微。
虽然《三国志》里说他是汉朝开国功臣曹参的后代,但这恐怕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曹瞒传》说他本姓夏侯,也不过是一种猜测而已。
事实就是他的父亲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本来姓什么,无可考证。
虽然在宦官专权的东汉末年,曹腾也算位高权重。但毕竟是个太监,作为他养子的儿子,其地位低微得连一个普通庄稼汉都打心眼里瞧不起。
即便如此,也并没有影响曹操成为东汉乱世最大的赢家。
曹操一生南征北战,驰骋大半个中国,先后灭掉了袁绍、马超、乌桓诸多军阀势力,统一半壁江山。
曹操更是建安文学的执牛耳者,其豪放大气、苍凉遒劲的文风,当得建安文学的灵魂。
同时,他还有《兵书接要》、《孙子略解》等兵家著作传世。
这样一个曹操,足以让整个东汉末年所有英雄黯然失色,却被一部《三国演义》写成了乱臣贼子。
如果没有曹操,汉朝灭亡将提前近三十年
都说曹操是窃汉的贼臣,然而事实是如果没有曹操,汉朝早就灭亡了。
东汉末年,宦官弄权,朝廷大乱。
群雄并起,纷纷趁浑水摸鱼,将大好江山搅弄得乌烟瘴气、支离破碎。
哪里还有谁来管皇帝的死活?
东都洛阳、西都长安,曾经的皇城,只剩一片焦土、断壁残垣,还有满地的饿殍。身为一代帝王,汉献帝刘协经常饿肚子。
献帝以九五至尊,向天下发布勤王诏令。但是,所有人都只忙着彼此攻伐,争夺地盘,无一人响应。
唯独曹操,迎天子于许昌。
分析当时局势,势力最大的是袁绍,其他如袁术、吕布、刘表、孙策等地方势力都远胜曹操。
曾经也有人劝袁绍赢取天子,但是袁绍不屑于此。他觉得刘协是个草包,迎过来不仅是个包袱,还将对自己束手束脚。
刘表乃皇室宗亲,照样对献帝死活不闻不问,只顾厮守自己荆州一亩三分地。
论实力,天下群雄,但凡任何一人愿意保驾勤王,都将没有曹操任何出手的机会。
曹操只不过做了大家都不愿、不屑做的事情而已。
如果曹操没有迎献帝到许昌,刘协可能早就死了。可能是饿死的、冻死的、病死的、气死的,或者被其他势力杀死的。
刘协一死,东汉也就在历史上画上句号了。
如果曹操是汉贼,那刘备是什么?
大家将曹操定义为汉贼,理由无非是他专权,没有对献帝早请示晚汇报而已。
但是,当初董卓将刘协扶上皇位的时候,献帝就是个傀儡、工具而已。
如果曹操一切行动都听汉献帝的话,凭刘协的能力,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被其他势力灭掉。
而且曹操一生,对汉献帝也还算厚道。
汉献帝下密诏给董承,让他想办法诛杀曹操。
董承和刘备等人密谋,而还没采取行动,刘备就借故出逃了。
后来事发,曹操也只是杀了董承等直接谋划的人,而对主谋刘协并没有过多为难。
后来伏皇后再次劝说父亲诛杀曹操,事情败露,曹操也只是找借口杀了伏皇后,对汉献帝依然放过了一马。
灭董承,杀皇后,严格说来,曹操只是出于自卫而已。
要说曹操有错,最大的错就在没有像大家希望的那样愚忠。
说曹操为汉贼,往往会和刘备作比较。但是,刘备都干了些什么呢?
面对衣带诏,刘备首先是犹豫要不要参与,后来答应参与其中,又担心曹操对自己不利,找了个理由溜之大吉了。
如果刘备真要像自己宣称的那样拥护汉室,就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危险,一跑了之,这算什么忠义?
假设刘备真的能够最终消灭曹操、孙权等一干势力,恢复汉家江山,见到汉献帝,他会怎么样呢?
看看西川刘璋的下场就知道了。
同是汉室一脉,刘备对刘璋毫不留情,难道会放汉献帝一马?
刘备,和其他任何割据势力一样,他要的不过是他自己的江山,和所谓匡扶汉室无关。
曹操的地盘,都是他自己一寸一寸打下来的,而不是窃取的汉家江山。
挟天子以令诸侯,确实给他带来了诸多方便。我们可以说他有远见,有谋略,唯独不能说他是汉贼。
如果曹操是汉贼,那谁又不是?
对自己没得到但是别人却得到的好处,我们总是缺乏友善;对别人能做到自己却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习惯抱有恶意。
皇位,对每个中国男人都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
在曹操之前有王莽,曹操之后有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他们才是货真价实窃取他人江山的人。
而曹操,在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面前,最终却只博得了个封王拜相。
面对皇位的诱惑,能为而不为,在曹操的心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然而,很多人却对他大加挞伐。
究其原因,无非是如果易地而处,曹操取得的成绩,我们未必达得到;曹操面对皇位的诱惑所表现出来的厚道,我们未必有此自制力。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好处都是曹操的,而大家只有评头论足的份儿,所以就难免生出一些恶意的嫉妒来了。